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52|回复: 4

[【政法哲学类原创】] [首发]广义功利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1 1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义功利说




功利并非一个十分光彩的词儿。洁身自好的人避之惟恐不及,心忧天下的人抨之惟恐不力。他们认为功利使人浮躁,是当前社会的最大痼疾。而也有不少人出于现实的切身利益需要,顾不上或是不屑于回避它——“毕竟眼前的好处要实际得多。我不过是个普通人,长远的考虑,还是留给那些高尚的人吧。”他们私下里也常常会琢磨前两种人,结果有时是佩服——“我做不到,自愧不如啊!”,有时是怀疑——“不功利?说说而已吧。怕是假清高哦……”


我也很怀疑;不过不是怀疑前者的拒绝功利是否真诚,而是怀疑这世上有没有人可以真的不讲功利。


雷锋应该算是人们眼里不讲功利的典型了。想当年,我也曾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积极参与“学雷锋、树新风”活动。那时我总琢磨一个问题:雷锋真的是“毫不利己”吗?照我看来,雷锋之所以乐于助人,是因为他无法忍受眼看着他人身处困境时自己心中的不安和痛苦——他无法不去帮助人,他的良心不允许。通过无私奉献、多做好事,他收获了心安和愉悦,即所谓“助人之乐”。雷锋以此为大利,他选择“利人”正是理性地选择了自己的真实利益。这不仅不是“毫不利己”,在他自己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利己”。


儒家鄙视“利”,然而即便是孟子也不能免于计算利益。孟子初见梁惠王,劈头就批评了惠王的功利心:“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然而让我们接着看他的说辞:“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为了让执政者接受他的治国方略,他依然不得不抛出利益作为诱饵。如果说这只是有鉴于惠王的认识水平而采取的权宜之说的话,那下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孟子本人如何计算利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经过权衡“所欲”与“所恶”孰者更甚,孟子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人为什么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这番议论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社会正气的有力支撑。


实际上,没有人可以不讲功利。原因很简单:肉体生命的生存繁衍,全赖其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贯穿于我们生命的始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由此而出——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刻可以例外。世界上并不存在哪怕是一个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和行动的人。然而为什么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确实有很多人是完全不考虑自身利益、专门为别人打算的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利益的认识和界定不同;他们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功利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功利是常人的眼光所看得到的利益和功效,指个人的、眼前的、局部的小功小利,而以物质享受方面居多。比如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吃饱、穿暖、活着就是他的首要利益。但经验告诉我们,在有些情况下、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未必就是他的首要利益,比如说,如果其代价是牺牲尊严、出卖人格、丢弃良心。这个时候,尊严、人格、良心成了高于生命的首要利益,功利的范围扩大了。这就有了广义的功利。广义的功利不仅可以指小功小利,也可以指超出常人眼光所见的众人的、长远的、整体的大功大利,往往既包括物质利益,更侧重于精神的、心灵的、有时甚至是超越世间的利益。在广义功利的范畴里,狭义的功利也即物质利益依然可以是正当利益,但其地位却在利益层级的最底层,因而一旦它与位于更高层级的利益相冲突,它必须让位。“功利”一词之用作贬义,正是取其狭义,犹言急功近利。


功利之所以会有广狭之分,是因为人不仅有身,而且有心;身的利益在于物质的、肉体的满足,而心的利益则在于精神的、道义的满足。人所异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心,而人心的需求是最为复杂和神秘的,不同的宗教和哲学流派对它有不同的解读。以儒家为例,他们认为心的最大需求在于安定,心的安定即良知的安定,依良知而行谓之“义”。《中庸》说:“义者,宜也。”宜,即适宜、应当。每遇一件事,如果我们凭良心觉得应当做、甚至不能不做,它就属于“义”,反之就是“不义”。义则心安理得,不义则内心愧疚,这是心的大利大害所在。董仲舒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身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


为什么说义重于利?董仲舒论证道,一个人如果富且贵,但如果其财产地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他会“非立死其罪者,即旋伤殃忧尔,莫能以乐生而终其身,刑戮夭折之民是也”;反之,一个人即使贫贱,但如果他俯仰无愧,就可以过得很快乐而充实。这个时候,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不再是物质条件,而是道义。符合道义的,就是人的最大利益所在,大利与大义重合为一,所以《周易》对“利”下了这么一个颇为辩证的定义:“利者,义之和也。”依照这种观点,助人为乐、舍生取义等等看似放弃自身利益的行为,其实都是对自己真实利益的追求。是利他,也是利己。这正是广义功利主义的观点。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一直倾向于从正面来理解这句话:人一定要对自己的真实利益负责。然而如何才算为己、怎样去为己,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思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5 19: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自欺欺人。特殊的环境培养特殊的人群。功利的产生在于欲望的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刚看到2楼兄弟的回复。
利益怎么能成为衡量道德价值的标准?!我好像没有这个意思吧。
你怎么看“利者,义之和也”这句话?出自《易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2 12: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私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02: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参考《自私的基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3-29 20:29 , Processed in 0.33294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