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首期14亿元投资只相当于北京建2公里地铁///氦-3可供人类上万年能源需求
2006年07月21日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李斌 李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作题为“中国探月计划”的科普报告时透露,月球上的氦-3在土壤里大概有100万—500万吨,这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清洁、廉价的可控核聚变的能源原料,可供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
欧阳自远指出,月球土壤里含有一种物质,叫氦-3,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史无前例的、重大的贡献。月球有个特殊的环境,超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高清洁环境,可以对地球进行监视,同时月球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特殊材料和特殊生物制品。科学的责任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地球的人类来说,能源的问题完全不值得悲观。因为月球上的氦-3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氦-4。而且氦-3是稳定的,没有放射性”,欧阳自远说,目前中国的能源资源的来源和安全等等,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地球所供给人类的全部的化石能源,甚至包括铀,假如一次性发电的话,也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地球给予人类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有新的方案来解决地球长期需要的能源问题。
欧阳自远说,现在深空探测第一个重点是月球的探测。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因为月球与地球建立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监视基地,又是人类科学研究的基地,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军事平台,也是深空探测的前哨站和转运站。此外,月球的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将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的支撑作用。
据了解,我们的月球探测大概分为三个大阶段:探月阶段,(不载人阶段);载人登月阶段;驻月阶段,就是建立月球基地,长期进驻的阶段。目前已有16个国家联合起来建设国际空间站,大约在2016年建成。它的规模不是很大,大约可以供6人至7人工作,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完)
资料图: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图为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Ic/cnsphoto 摄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崔清新 俞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1日在北京说,月球探测首期花费14亿元人民币不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只是在北京修建约2公里地铁所需的费用。
欧阳自远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说:“探测月球的投资相较于我国巨大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是微小的。但我们必须精打细算,认真把这件事情做好。”
中国自1960年以来,经过约35年的跟踪研究,又经过约10年的综合论证,至2004年1月,批准了中国月球探测立项,第一期经费为14亿元,其中包括建造、发射、运行“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欧阳自远说,在计划启动的2004年,科学家完成了卫星设计;2005年完成了“嫦娥一号”初样产品;2006年要完成正样产品,目标是确保2007年成功发射。
他说:“长远来看,我们的月球探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载人的月球探测,第二阶段是载人登月,第三阶段是建立月球基地。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第一阶段不载人的月球探测。”
欧阳自远说,14亿元是第一阶段月球探测的经费,第二、第三阶段可能会多花一些钱。月球探测绝不会拖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只能是促进和推动。
2004年1月14日,布什总统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美国将在2008年后,实现无人探测月球;2015-2020年,派遣宇航员重返月球。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随后宣布,2018年美国将重新实现载人登月,耗资将达1040亿美元;2025年,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耗资2170亿美元。 (完)
点评:喜欢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