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6日 徐锡麟,字伯荪。浙江绍兴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生。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夏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师范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校副总办、警察处会办;1907年任巡警学堂堂长、陆军小学监督。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 徐锡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7月6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本年7月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 因叶仰高叛变,安徽巡抚恩铭已掌握党人名单,毕业典礼突然提前于6日举行,会中徐锡麟用短枪击毙安徽巡抚恩铭,会场哗然,其余文武官员慌忙逃走。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及巡警学生百余人很快占领了军械所,后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被捕。 审讯中,徐锡麟抗对不屈。毓朗令徐跪,徐说:“你还在洋洋得意,若慢走一步,即被余毙!继而徐锡麟问:“恩铭如何?”联裕等骗以仅受微伤,徐气泄,低头不语。联裕接着说:“尔知罪否?明日当剖尔心肝矣!”徐锡麟闻语忽然领悟,大笑说:“然则恩铭死矣!恩铭死,我志偿!我志既偿,即碎我身为千万片,亦所不惜。区区心肝,何屑顾及!”他手指联裕道:“尔幸不死!”联裕震惊,几乎倒地。于是徐锡麟执笔自书供词:“为排满事,蓄志十几年。多方筹划,为我汉人复仇,故杀死满人恩铭后,欲杀端方、铁良、良弼等满贼,别无他故,灭尽满人为宗。”落款“光汉子徐锡麟。”并声言:“我与孙文宗旨不合,他也不配使我行刺。” 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先拍小影,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徐锡麟终年34岁。 ![]() 就义前的徐锡麟 ![]() 就义前的徐锡麟写的绝命书 ![]() 光复会领导人在日本合影 ![]() 安庆起义中阵亡的陈伯平 ![]() 安庆起义中被捕 就义的马宗汉 |
1928年7月6日 1928年7月6日,北伐军各路总司令、各路总指挥祭灵大典在北平西山碧云寺举行,蒋介石主祭。蒋介石主持北伐胜利祭灵大典 ![]() 各路军总司令祭陵后合影。前排自右到左: 鹿钟麟、李宗仁、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 蒋、桂、阎、冯四系联合北伐奉系取得胜利后,决定在北平举行四总司令祭灵盛典,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各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都到北平参加盛典。 7月6日,蒋介石“未明起床,澄心静虑,迎接曙光”,显得非常虔诚。上午8时20分,祭典开始,由蒋介石主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襄祭:与祭的还有中央党部代表吴稚晖、国民政府委员周震麟,战地政务委员会主委蒋作宾,各集团军高级指挥官白崇禧、鹿钟麟、朱培德等,以及北平特别市市长何其巩,北平政治分会与工商学界代表共数百人。 灵堂布置庄严肃穆:上悬国旗与“精神不死”四字横匾,门口交叉悬挂国旗与党旗,灵柩前另置香案,上方挂放大到5尺的孙中山遗像,旁竖“天下为公”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联句。灵前并置有孔祥熙与吴木兰的挽联。 祭典开始,首先奏哀乐,由主祭献花,全体行三鞠躬礼。接着由商震宣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祭文和蒋介石的祭文。然后司仪宣布主祭偕襄祭恭谒总理遗容,由守灵卫兵揭灵。蒋介石目睹孙中山遗容,忽然抚棺恸哭,冯玉祥、阎锡山也频频挥泪,全场气氛非常哀伤,惟独李宗仁在一旁肃立,没有掉一滴眼泪。蒋介石哭了很久还未停止,冯玉祥只好走上去劝了许久,蒋这才止住了哭,将仪式完成。 祭典完成,蒋介石回到含青舍,对宋美龄说:“方祭告总理时,闻哀乐之声大作,虽欲强抑悲怀,仍泪满襟臆,体力几不支矣!及瞻仰遗容,哀痛更不能胜。” |
1938年7月6日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到会代表149人。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张伯苓、王造时、黄炎培、史良、沈钧儒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 ![]() 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全体参政员合影 会上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军政部长何应钦分别作了报告,通过了吴贻芳、史良、邓颖超等提出的《“七-七”周年纪念献金案》,通过了《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改善各级行政机构案》、《切实保证人民权利案》、《调整民众团体以发挥民力案》等。 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参政员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在武汉《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意见》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地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意见》还提出在参政会内应讨论怎样动员军力、人力、物力、财力保卫武汉,如何保证最低限度人民生活的改善,如何确保各党派和人民的合法权利等问题。 会前一日,毛泽东致电国民参政会,内称因病不能到会,向国民参政会进三言:“一曰,坚持抗战;二曰,坚持统一战线;三曰,坚持持久战。” |
1949年7月6日 上海百万军民庆祝解放 ![]() 上海市的姑娘们把自制的纸花挂在战士的枪上 1949年7月6日,为庆祝上海解放,上海市近百万军民走上街头,举行盛大游行。 这天,黄浦江水碧蓝,天气晴朗且十分炎热。由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组成的3个美式榴弹炮团,一个日械摩托化兵团,一个美械摩托化兵团,以威武雄壮的列队,隆隆开进,举行庆祝解放的“入城仪式”。接着,从北面响起了马蹄声,骑兵团的战士们手执着闪亮的马刀,分两路纵队疾驰而过。 学生、工人、中民手持鲜花、锦旗,敲锣打鼓从市区涌上街头,秧歌队,安塞腰鼓,一个个精彩的庆祝节目伴随着阵阵鞭炮,使整个上海沸腾起来。这时,市民们有的爬上了坦克,给战士挂红星、彩条、锦旗,有的架上锅子,给入城官兵敬献“解放佳肴”。欢乐的游行队伍越拉越长,越走越慢…… ![]() 步兵乘车通过检阅台 ![]() 欢迎解放大军入城的 鼓乐队穿过南京路 |
1962年7月6日 美国作家福克纳去世 ![]() 福克纳 1962年7月6日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威廉-福克纳去世,享年64岁。“美国作家不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他像一条漂亮的狗,人们喜欢他到处奔跑,但是他毫无用处。”威廉-福克纳这样说过。他对他自己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抱悲观主义的态度。但是肯尼迪总统在悼念他时,却把他比作亨利-詹姆斯,颂扬他的作品为永恒的纪念碑。 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州的牛津度过了他最后的一年。他的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牛津,即使他在弗吉尼亚大学做演讲,或在别的地方旅游,也是如此。他需要牛津。他以这里的市民,包括有教养的与无教养的为模特,在他的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中创造了无数人物。 这里的市民对他敬而远之。当他上街去药店买药,或去邮局发信,牛津市民往往躲避他的注视。他走了以后,他们说他喝多了酒。他经常喝醉。 福克纳是普利策奖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最受人欢迎的小说为《押沙龙-押沙龙》、《喧嚣与愤怒》和《当我弥留之际》。这些小说描写的是死亡与衰落,行文迂回,长句子长到一整段。他的文体经常被人模仿,更多的受到人们的羡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