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245|回复: 183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6月1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3 0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4年6月13日
震惊美国的辛普森案发生

1995年10月被刑事案陪
审团无罪释放的辛普森
    1994年6月13日,美国前橄榄球明星、影视界当红演员辛普森的前妻尼科尔和她的男友罗纳德-戈德曼血迹斑斑的尸体在尼科尔的公寓外被发现,当日警方传讯辛普森后将其释放;17日,辛普森驾车外逃时被捕,美国全国电视实况转播了在洛杉矶高速公路上的惊险追捕场面。辛普森被警方指控犯有双命血案,辛氏自称无罪。于是开始了一场历时474天的、震撼全美的“世纪审判”......
   奥伦撒尔-詹姆斯-辛普森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出身贫寒,小时候还双腿畸形,他依靠自己的个人奋斗,从一个普通的黑孩子成为弛骋橄榄球场的明星。告别绿茵场后,又出任电视体育评论员,并出演过影视剧。辛普森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千万富翁,还娶了个白人太太,成为美国黑人崇拜的偶像,也是依靠个人奋斗改变境遇,进入上层社会的一个榜样。这样的一个知名人物与一桩谋杀案相关联之后,全美的新闻媒介该是多么兴奋!
    1994年6月12日晚10:35,洛杉矶一居民施瓦布在街上遛狗时发现了一条爪子流血的狗,便把它带回家。1小时后,邻居博兹泰佩夫妇去施瓦布家,见这条狗烦躁不安便带上它去寻找主人,6月13日0:00,这条狗把博兹泰佩夫妇领到了南邦迪大街875号,见其围墙门大开,并在昏暗的灯光下发现了一具女尸。0:09,警察里斯克接到报警赶到现场,他发现了离女尸10英尺远处还躺着一具男尸,男尸脚下有一只棕色左手皮手套和一顶编织帽。里斯克认出女尸是辛普森的白人前妻35岁的尼科尔,男尸是尼科尔的白人男友25岁的戈德曼。而那条爪子受伤的狗是尼科尔的,名唤阿基塔。
   4天之后,警方公布了验尸报告和化验结果,尼科尔喉管被割断,戈德曼身上刀伤达22处之多,而辛普森家中发现的那只皮手套上的血型与受害者的血型相同。据此,洛杉矶地方检察官指控辛普森犯有谋杀罪,警方执行了逮捕。
    辛普森的名人效应,从明星到杀人嫌疑犯的戏剧性变化,以及黑白通婚,可能还有性的问题,这一切要素完全符合公众和新闻媒介的猎奇需求,于是从1994年6月17日辛案曝光开始,美国的各种媒体无一不竞相密集报道,规模空前。辛案因而被称作“世纪性审判”。
   经过474天的审理,1995年10月3日,由绝大多数黑人组成的陪审团在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105份证词后,审判辛普森无罪。当天上午,美国包括总统在内的1.5亿人都停下了工作注视着电视实况转播。当法庭宣布无罪时,被监禁9个月的辛普森笑容满面地与他的律师们拥抱(他们是辛普森花高价请来的全美最好的辩护律师班子),而尼科尔和戈德曼的亲属则失声痛哭。法庭外,支持辛的人大声欢呼,而多数的人却惊诧不已,以至克林顿总统都亲自出面要大家尊重陪审团的判决。
   受害者亲属对判决不满,又将他告到民事法院,1997年,亲属获得了3350万美元。
   如今整整五年了过去了,在周遭的怀疑与谩骂中生活的辛普森已经忘却了曾在橄榄球场上的辉煌。
   近日,辛普森终于敞开了沉默已久的心扉。重新站在人们面前的辛普森,话语是那样苍白:人人认为我有罪。开始我还真的不习惯,但时间一长也就……辛普森仍在为自己辩解,五年来这是他唯一要做的事。洗清一切怀疑,但这是不可能的。连他自己也知道,美国人就喜欢在茶余饭后说点什么,无所事事,只能把精力放在谈论别人的生活上。“多管闲事”辛普森说。
   现在,幸福已经远离辛普森,他郁郁寡欢:“提前退休了,我没什么奢望。”对于橄榄球赛场上曾经潇洒的岁月,辛普森说:“现在一切都变成了灰色的记忆。”“现在,我要抚养两个孩子,有时打打高尔夫球。”辛普森现在极少外出,过着最简单、最有规律的日子。他的两个孩子———10岁的加斯丁和13岁的希龙是他的全部,他准时送他们上学,参加校内家长会和运动会。不过近日来,孩子的外公外婆正在争取他们的抚养权。
   辛普森的生活来源呢,他没工作,靠出租加洲太平洋岸边别墅,他每月能获得6000美金的房租,另外每月还有25000美元的养老金。辛普森的妹妹雪莉·贝克经常花大量时间陪他,他的佣人对他忠心耿耿。他新交了一个女友,名叫克里斯蒂,但他对记者绝口不提。
    辛普森坚定地说,他没杀他妻子和其男友,并坚持说一切会水落石出。当他走在大街上,人们便会聚拢过去,指指点点。这时,辛普森最想回家,或带孩子们看看《星球大战》。
    辛普森是个高尔夫迷,但他只能到公共场地去打球,因为任何一家会员俱乐部都不愿接纳他。前几天,他在大街上还差点和一个人打起来。当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个持枪人总是跟踪他,辛普森与那人吵了几句后双方便扭打起来,差点被送进警察局。
 

辛普森似乎很有把握

辛普森在自己三门加长的凯迪拉克轿车里
在去法院听审的路上同他的支持者相互致意

辛普森一案的诉讼人
评论:如果他不是黑人,也不是名人,或者不是其中之一,那么审判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0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0年6月13日
电影《蝴蝶梦》上映

《蝴蝶梦》剧照
  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她是一位无名的美国少女,在法国南部的蒙特卡洛跟英国一富家、中年鳏夫麦克西姆-德文特邂逅相爱,终成眷属。在密月旅行以后两人一起回到德文特在英国的府邸曼德丽。这是一座豪华的庄园,但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女管家丹佛斯太太念念不忘前女主人,对麦克西姆的新夫人百般刁难,像幽灵似的处处跟随着她,不让她越雷池一步,德文特夫人终日惶惶不安,十分苦恼。
  因无意中发现沉船与女尸,才揭开了曼德丽的秘密。原来德文特的前妻丽贝卡生活放荡,甚至与表哥鬼混,后被德文特发现。在一次争执时,丽贝卡自己倒下瘁死。德文特慌张中把尸体放入游艇,凿穿底板,让亡妻沉入大海。司法机关对此产生怀疑,加上丽贝卡表哥从中作梗,德文特大有谋杀之嫌疑。这时幸好医生作证,说丽贝卡早已得了癌症,萌生自杀的念头。德文特的处境终于化险为夷。但当他俩驾车驶回曼德丽时,发现整个府邸被浓烟烈火吞没。这是丹佛斯出于妒恨而纵的火。在熊熊大火中,她和她主子的遗物全部化为灰烬。
  《蝴蝶梦》是英国导演A-希区柯克赴美后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向好莱坞显示自己独特才能的见面礼。希区柯克善于制造悬念效果。在《蝴蝶梦》中,他放弃了惯用的充满紧张感的惊险样式和剪辑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运用移动摄影、小道具、画外音及反应镜头创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个故事以缓缓的节奏展开,但常常插入奇笔,在场面调度上出其不意,吓人一跳。例如丹佛斯的出场就是这样处理,她所经过的路线从来不让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她令人害怕就害怕在这里。影片导演及大部分演员都是英国人,且故事以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庄园为舞台,因此影片充满浓厚的英国色彩,风格典雅、庄重。
  希区柯克以后的创作以悬念片为主,《蝴蝶梦》正是他从英国风格转向美国风格的作品。在该年度的奥斯卡奖评选中,它几乎囊括所有主要奖,计有十一项的提名,结果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摄影(黑白)两项奖。
   女主角琼-芳登极其敏感而微妙的表演博得很高评价。她一九一六年生于日本,妹妹奥丽蔽娅-德哈维兰是位早已成名的演员。起先,琼-芳登只能在乙级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经塞尔兹尼克的提携和希区柯克的指导,她一举成名。后因《深闺疑云》获最佳女演员金像奖。琼-芳登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外表娴静拘谨,但内心紧张、不安的少妇形象,例如《谪仙怨》、《简爱》、《深闺疑云》及《海盗艳史》等。她在好莱坞女星中间独树一帜,别具风采。

《蝴蝶梦》剧照
评论:以前的电影是情爱,现在的电影是科幻,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00: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6月13日
世界公布首例爱滋病

艾滋病患者
  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5个十分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病例,并把此症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艾滋病。
  近年来正当人们被可怕的癌症闹得惊魂未定的时候,又出现了另一个瘟神--艾滋病,与癌症相比,艾滋病更为可怕。首先是艾滋病传播迅速,而癌症并不是传染病。其次,艾滋病死亡率甚高,死亡率几乎是100%,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报道;而癌症虽然死亡率也很高,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此外,从治疗手段看,艾滋病目前基本上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能手术切除;而癌症目前有较多的治疗和控制手法,如放射疗法、化学药物疗法和手术切除等。最后从对下一代的影响看,艾滋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由母体传染给婴儿,甚至已受感染的产妇进行哺乳时也有可能传染艾滋病毒;而癌症虽然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有某种联系,也至多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并非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人们对艾滋病比对癌证更觉恐惧是有一定理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艾滋病是20世纪对人体健康的最严峻挑战。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既来之,则安之”。人类毕竟是最有理智的动物,居安思危而又临危不惧是人类值得自豪的品格,艾滋病的出现是对人类的挑战,也是对人类的一次动员。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2月1日成立了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处(GPA),以便指导和协调全球预防艾滋病的斗争。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结成联盟,联合开展反对艾滋病的大战。人类反击艾滋病的浩荡之势已经形成。
  艾滋病作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已经引起了各国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目前,艾滋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弄清楚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成功地分离出了艾滋病毒,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总之,人类在艾滋病面前并非毫无作为。由于艾滋病来势凶猛,其害无穷,它已经成了本世纪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之一。

1996年上万人齐集华盛顿悼念爱滋病死难者
评论:公布首例不等于就是第一个患者,真正的第一个患者或许就是给人类带来这个灾难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897年6月13日
芬兰长跑奇才鲁米诞生

帕沃-鲁米
  帕沃-鲁米是“长跑之乡”芬兰最杰出的代表。矗立于赫尔辛基奥林匹克运动场前的鲁米全身塑像、陈列于芬兰博物馆内的美国人赠给鲁米的“金鞋”,都标志着这位传奇式人物在20年代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帕沃-鲁米,1897年6月13日出生于芬兰的一个不大知名的地方洛伊马,1973年10月2日去世。在他一生的76个春秋里,共22次打破世界田径纪录,这样的“大丰收”,在田径史上是屈指可数的。他先后于1920年、1924年、1928年3次参加了奥运会,共获得9枚金牌、3枚银牌,是迄今奥运会田径赛中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在他死后的第7年,即1980年,法国“队报”主办的、有世界20家大报参加的本世纪最佳运动员评选中,鲁米的名字仍名列前茅。
   鲁米的家境贫寒,他的童年过着半温半饱的生活。13岁时,不得不只身出外谋生,在一家商店当了搬运工。搬运工作是十分繁忙的,而且没有确定的上下班时间,必须腿脚勤快,随叫随到。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非但未使少年鲁米倒下,相反却锻炼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身体素质。渐渐地,他对跑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从事田径训练,并在一些比赛中崭露头角。
   1920年,23岁的鲁米首次参加奥运会,并一举成名。他在10000米、8000米以及个人越野赛中独得了3枚金牌,并在5000米赛中赢得了银牌。
   1924年,在巴黎奥运会上,鲁米又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共获得1500米、5000米、3000米团体跑、10000米个人和团体越野跑等5枚金牌,成绩显赫一时,他的体力充沛得惊人,当时,有些项目比赛时间间隔很短,如1500米和5000米决赛仅隔一个来小时。在1500米赛后,稍稍休息片刻,他又精神饱满地出现在5000米跑道上。奥运会结束后第一个月,即在8月31日的一次比赛中,他又创造了10000米30分6秒2的世界纪录。
  鲁米在赛跑时,有个独特的习惯,总是右手拿着一块秒表,思想集中,精确地计算和分配每圈的时间和速度。当最后一圈铃声响后,他就将秒表往地上一扔,全速跑完最后一圈。
  1928年第9届奥运会时,鲁米已过而立之年,体力明显下降。在7月29日开始的万米角逐中,他夺得了魁首。并在3000米障碍赛中夺得了银牌。但在5天以后,在5000米决赛中,他却屈居第二。由于体力不支,平生第一次赛完后躺在地上休息。
   1932年,鲁米壮心不已,仍想参加当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夺回在上届未能得到的金牌。但是,就在这时,一个国际体育组织认为他在一次比赛中接受他人的馈赠,违反了奥林匹克有关“业余”的条例,取消了他的参赛资格。后来,他以来宾的身份参观了那届奥运会。1933年,已经36岁的鲁米宣布退出田坛,重操商业,当了一家商店的老板。但鲁米仍关注着芬兰的田径运动,国内外体育界也未忘记这位杰出的长跑家。
   1952年,奥林匹克运动在赫尔辛基举行。7月19日的开幕式上,人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人们熟悉的蓝色运动衫,高举火炬,跑步进入会场,点燃了火炬塔上的圣火。观众席上爆发出雷呜般的掌声,不约而同地呼叫着:“帕沃-鲁米!帕沃-鲁米!”阔别体坛多年的鲁米,此时刚刚庆祝过55岁寿辰,虽然年近花甲,但仍然步履矫健,面对观众的狂热,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1982年初,芬兰天文学家把他们发现的世界第1941颗太阳系行星,命名为“帕沃-鲁米”,以此来纪念这位杰出的芬兰人。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运动员命名的行星,鲁米的英名,将永远与这颗行星同在。
评论:我一直有个疑问,像这样的奇才参加奥运会和奥运精神能一致吗?还是以前的那,都是非专业运动员,就是为了全民健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年6月13日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曾名黄训、孔宇,广东番禹人,生于澳门海员家庭。先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935年归国参加抗日救亡音乐活动。1938年赴延安,翌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台唱》等四部,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五百首左右(现存二百五十余首),交响曲《民族解放》和《神圣之战》、交响组曲《满江红》等四部,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独唱曲、独奏曲等数十首。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体裁和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抗日军民起了鼓舞作用,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影响尤为广泛。
评论:音乐天才,为中国革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6月13日
少女被困溶洞42天获救

紧急抢救李青竹

  1998年6月13日下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正在紧急救治被困溶洞中长达42天而生还的16岁女中学生李青竹。

   5月2日,贵阳乌当区一中的李青竹等3名女生和贵阳师范专科学校的1名男生在未告知亲朋的情况下,携带蜡烛和火柴到贵阳市北郊进行探险,由于洞内潮湿,火柴无法点燃,4名学生迷路后仅靠地下水为生,直至42天后才被人意外发现,其中2人因体力不支早已死亡,另有1人获救后救治无效死亡,李青竹是唯一的幸存者。

   有关专家认为,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42天是一个奇迹,但愿这样的奇迹不要再发生。

评语:只能用生命奇迹来形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6月13日
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


世界杯宣传画

  1982年6月13日至7月11日在西班牙举行第12届世界杯足球赛,有来自五大洲24支球队参加角逐。除上届冠军阿根廷队和东道主西班牙队外,其余22支球队是从102个球队经过306场预选赛后选拔出来的。经过29天52场的激烈较量,意大利队在决赛中以3:1战胜西德队荣获冠军。

  中国队参加了亚洲区预选赛,在附加赛中不敌新西兰队失去出线权。




阿根廷对意大利,罗西在射门



英国对西德,中为西德队长鲁梅尼格



因踢人而被罚出场的马拉多纳



意队前锋布鲁诺-孔蒂与西德队后卫布里格尔抢球

评语:令人瞩目的世界性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26年6月13日
毕苏斯基在波兰建立独裁政权



毕苏斯基的部队接管政权,华沙街上行人匆忙躲避

  1926年6月13日,约瑟夫-毕苏斯基元帅独揽波兰大权。总统与内阁已接受苏斯基的条件,同意任命他为军队的终身司令官,他的地位不受政府变动的影响,不受内阁和议会限制。

  毕苏斯基仅在1个月前才开始夺取政权,他最初率军将农民党领袖文岑蒂-维托斯驱逐下台。毕苏斯基在同激进党派的报刊、新闻记者的几次会见中曾指控维托斯政府如何腐败,其中包括受贿以及滥用政府资金。维托斯命令将刊登这些内容的报纸全部没收,因而激怒了激进派。当武装警察袭击毕苏斯基住宅时,忠于毕苏斯基的部队举行暴动并进逼华沙。维托斯于5月14日被迫辞职。

  许多波兰人认为,毕苏斯基政变的成功预示着军人统治时期的来临。军队支持他,尽管现在军队只有30万人,但它将有可能发展到400万。由于毕苏斯基憎恨苏联,很显然进攻布尔什维克并非不可能。

评语:人的权力欲可以膨胀到了极点,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6月13日
江青树立“革命”典型小靳庄


小靳庄社员召开赛诗会

  1974年6月,江青以“批林批孔”“抓点”为名,到天津市郊宝坻县的小靳庄,树起了一个在农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所谓典型。以后又两次到那里活动,还派“联络员”常驻小靳庄。

  在江青的插手下,小靳庄的政治夜校大讲儒法斗争史,大批“当代的大儒”,写诗吹捧江青,宣扬妇女掌权。江青还派人到小靳庄辅导排练样板戏,致使全村1/5的劳动力经常脱离生产,她却强令一些部队和机关干部去支援生产,支援大量物资,出现“社员唱戏,请人种地”的不正常局面。

  从1974年6月到1976年8月,江青多次让写作组“总结经验”,两年间在《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了69篇有关小靳庄的新闻、通讯、诗歌等,吹捧小靳庄是“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模范”,是自觉抵制“右倾翻案风”、“和修正主义‘对着干’的反潮流战士”等。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曾撤了江青的小靳庄“联络员”,但“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小靳庄又被抬了出来。喧嚣一时,流毒全国,影响极坏。



小靳庄社员在政治夜校里学习


评语:小靳庄及其社员只是被利用的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6月13日
我国现代小说家柳青逝世

1978年6月13日,我国现代小说家柳青逝世。

  柳青,陕西吴堡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他开始创作。1947年写出反映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长篇小说《种谷记》,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

  1951年他发表了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群众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年起,在陕西长安皇甫村安家落户,于1959年发表了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1977年又发表了《创业史》第二部(上)。

评语:柳青不仅是陕西有影响的作家,而且也是全国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6月1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飞出海王星轨道

  
  197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宇宙飞行局(NASA)发射的先驱者10号,于1983年6月13日飞出海王星的轨道。

  由于冥王星的轨道是个大椭圆,在此后17年里,其轨道都将在海王星的轨道内。先驱者10号将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11年来,这个重达290公斤的探测器一共从地球上接收了98900个指令信号;向地球发回1260亿个信息单位的资料和照片,有关木星的美丽图片是它拍摄并发回地面。

  先驱者10号以49198公里的时速飞离太阳系。当它离开海王星时,它与太阳间的距离超出45亿3千万公里。它的电子系统是由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源系统供电的。据艾姆斯研究中心认为,先驱者10号发回的数据需要花10年的功夫来研究和分析,即使用先进的计算机也得花费数年时间。

评论:人造物体第一次飞出太阳系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6月13日
英国从苏伊士运河撤走最后一批军队

  1956年6月13日,作为最后力量的标志的英国军官和其他一些人早晨驶出了赛德港--比6月18日的最后截止日期提前了5天--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地区长达72年的占领悄悄地结束了。埃及开始承担保卫这一伟大的东西方水路的全部责任。

  许多埃及人一直在准备一个为期5天的盛大的庆祝会。一个星期以前,纳赛尔总统告诉他们说,他们将在6月19日觉醒并进入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那里埃及将不再是“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了。尽管英国人对他们的帝国主义失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敏感的,但他们倒宁愿不予干涉。一名英国军官说:“我们决定,我们不想在最后离开的时候作一首歌并跳舞。”

  英国在这一地区还保留着一个活跃的军需基地,并且可能在防御土耳其或其他中东国家的进攻时恢复它的活动。

评论: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1858年6月13日 《中俄天津条约》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津、京之际,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朝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

  1858年6月13日(咸丰八年五月初三日),清朝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2款。

  主要内容有:(l)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停泊兵船,若别国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体照办;(2)俄国在原定中国陆路通商地点扩大贸易,对俄国商人我目及所带货物、本银多寡,不加限制;(3)俄国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俄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4)俄国东正教士人内地自由传教;(5)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6)俄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评论:《中俄天津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又一部丧权辱国条约[colo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5年6月13日
法国决定恢复核试验

法国总统希拉克6月13日晚间在爱丽舍官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法国决定于1995年9月恢复地下核试验,到1996年5月31日,法国将在太平洋南部进行8次核试验。

  希拉克总统说:“终于到了该做出决定的时候了。我们都不想恢复核试验,但不幸的是,1992年4月我们停得太早了。我已经听取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他们-致表示,法国的防务和独立是建立在核威慑力量的可信性基础上的,我们应保证这一核威慑力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要过渡到模拟核试验阶段。我们今天就必须进行-系列核试验。”

  当有记者问,法国的决定将会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时,希拉克总统说,“我们的决定肯定会在世界上的-些国家里引起反响,但它是符合法国利益和独立的”,因此“是不可改变的”。他还特别强调,这些核试验“将不会时周围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在提及1996年6月全面禁止核试验的条约时,希拉克总统说:“法国将毫无保留地在这个条约上签字。”


评论:希望永远不要有核武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0: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5年6月13日
英国通货膨胀率创欧洲最高

   1975年6月13日,处境艰难的威尔逊政府由于通货膨胀上升受到了广泛的批评。这天新公布的数字表明,年通货膨胀率已达25%,为欧洲最高,这使威尔逊政府又受到了进一步打击。

   威尔逊首相依靠说服力而不是依靠法律约束来限制工会的要求,但是这天公布的令人忧郁的消息有力地说明,靠自愿限制工资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威尔逊的助手们已承认没有神奇的良方,他们希望,人们对失业的恐怖可以降低工会的期望。


评论:经济的好坏影响执政党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6月13日
空弹手枪射击使伊丽莎白二世受惊

  1981年6月13日,数百万人正观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骑马沿着林荫路参加为祝贺她55岁寿辰而举行的列队庆典仪式时,突然一名17岁的少年从人群走出来打36发空弹,随后被警察和旁观者按倒在地。

   尽管马听到枪声后受惊,但女王却安然无事。她是骑马能手,很快就控制了这匹19岁的名叫伯梅斯的马。而失业的少年却根据叛国罪刑法可能被判处最高达7年的徒刑。


评论:差点又引起一次国家动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岸直航协议6月13日将签署 增加南京航点
6月13日

  预期签署包机直航协议

  台湾海基会26日举行临时董监事会之后,马上正式去函大陆海协会愿就“周末包机直航、大陆观光客来台”两项议题进行协商,海基会昨天上午7时接到海协会正式回函,邀请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等在6月11日至14日访问北京,进行协商。

  江丙坤29日上午10时召开记者会宣布,海基会将与相关部门及业者代表组成谈判团队,谈判团队在11日抵达北京,预期针对两岸包机直航以及大陆客赴台议题,两会副秘书长会在6月12日上午进行商谈,两会会长在下午草签协议,并在6月13日签署正式协议,达成历史性任务。

  江丙坤说明,海基会在收到海协会来函之后,第一时间向“陆委会”报告,马英九“总统”及“行政院长”刘兆玄很重视两岸复谈。他强调,复谈地点选在北京主要是希望以最快速时间完成协商。

  包机刺激台湾经济

  台湾的“主计处”29日公布全年预测经济成长率,考量开放大陆客来台观光、周末包机直航等可望落实,“主计处”上修经济成长率从原预估的4.32%为4.78%.

  1998年来

  两岸第一次恢复两会正式协商

  江丙坤说明,这是1998年以来,两岸第一次恢复两会正式协商,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至于谈判内容、团队组成,江丙坤表示,目前还在筹组过程,也不方便对外说明。但他表示,包括外界关注的航点、航班等议题,会透过两会副秘书长层级先行协商,并且会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谈包机,一组谈观光客,任何议题包括国内关切的班次、航点等,都会提出来。

  江丙坤强调,最重要的是达成协议,航班、航点都会在会谈过程中就过去完成的内容,参考各界意见,积极争取。

  “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表示:“谈判的成员,还会再做最后的研拟。”

  国民党高层指出,两会6月复谈,包机、大陆客赴台7月成行已无疑义。

  包机航点将增南京

  两岸周末包机双方初期可能各飞18班,台湾航点根据各航机型不同,分别选择桃园、松山,最后是高雄。

  目前两岸直航大陆仅开放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四机场,但不少昆山台商反映,前往南京机场比前往上海机场路程来得短,在国共默契下,周末包机航点未来还将增加南京。

  端午包机6月3日首飞

  记者29日从民航局获悉,2008年两岸端午包机航班已排定,两岸各5家航空公司共将执飞19个往返航班,6月3日首飞,至6月15日结束,多数包机航班集中在6月5日至11日。

  据了解,参与2008年两岸端午包机的大陆航空公司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岛内航空公司包括“中华航空公司”、华信航空公司、长荣航空公司、立荣航空公司和复兴航空公司。

  包机航点为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和台北。在大陆航点方面,上海的班次最多,有14个往返航班,台湾航空公司执飞的10个往返航班全部进出上海。此外,北京1个往返航班,广州2个往返航班,厦门2个往返航班。


评论:真是造福人类的好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1: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00年6月13日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原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义和拳信神练功,其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它的活动一直受清政府的查禁和镇压。1898年以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运动揭开序幕,迅速发展壮大,势如燎原烈火,很快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总和。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扩张,宗教成了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随着传教士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收罗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入教,作为教民,霸占土地,欺压百姓。清朝官吏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庇护教士、教民,压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每坛25人,设有坛主。入坛的人都要焚香宣誓,并严格遵守“不扰民、不贪财”等戒条。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仇恨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铁路、轮船、洋货、教堂,见到这些必毁之而后快。随着义和团反帝斗争声势日益壮大,帝国主义十分惊慌,不断催促清政府采取措施镇压义和团运动,还公然干涉清政府内政,责令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随后帝国主义又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义和团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奋起反抗,给了侵略者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评论:义和团运动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帝爱国运动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1: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6月13日 朝鲜北南双方领导人首次会晤

  
  2000年6月13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会晤。这是朝鲜半岛分裂半个多世纪来,北南双方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据汉城新闻中心提供的消息,金正日在会晤中说,北方和南方“是一个民族”。北方人民“非常欢迎金大中总统来访”。

  金正日说,这次首脑会晤“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先例。根据这个先例,今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他还说:“6月13日将永远被记录在历史上。”

  金大中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创造这个历史。”他对在抵达平壤时受到的热烈欢迎“无限感慨”,并向金正日和北方人民表示“真挚的感谢”。他说,金正日前往机场迎接,使他“体会到(北方的)诚意”。

  这次会晤是在金大中下榻的百花园国宾馆举行的。会晤进行了27分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和金大中的主要随行人员参加了会晤。

  金大中13日上午抵达平壤时,受到金正日、金永南等朝鲜领导人的迎接,并在前往国宾馆的路上受到60万平壤市民的夹道欢迎。

  金大中在抵达平壤后发表声明表示,他是“根据南方同胞的意愿,为谋求民族的和平、合作和统一而来到平壤的”。南北方“是一个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应该携手团结”。他将同金正日一起,“努力探索南北方同胞都能和平、幸福地生活的道路”。金大中表示,他“将尽最大努力逐一地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存在分歧的问题,也一定要通过今后的第二、第三次会晤加以解决”。

评论:朝韩双方领导人的这次历史性握手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3 02: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1865年6月13日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诞生

  


  威廉·巴特勒·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但叶芝一向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先后写过26部剧本。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南部罗克布鲁纳逝世。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曙光》便属于这种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 得古腾堡诗歌奖。

  早年的生活和作品
  叶芝出生于距离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的山迪蒙(Sandymount)。他的父亲约翰·巴特勒·叶芝是亚麻商人杰维斯·叶芝的后裔。这位商人卒于1712年,他的孙子本杰明娶了基尔岱尔郡的望族之女玛丽·巴特勒。约翰·叶芝结婚的时候正在学习法律,但是很快他便辍学,转而学习画肖像画。他的母亲(即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祖母)苏珊·玛丽· 波雷克斯芬来自斯莱果郡(County Sligo)上一个盎格鲁-爱尔兰裔家族。诗人出生后不久,便迁至位于斯莱果的大家族中,他本人也一直认为是斯莱果郡孕育了自己真正的童年岁月。巴特勒-叶芝家族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家族。诗人的哥哥杰克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他的两个姐妹伊丽莎白和苏珊则均参加过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

  为了诗人父亲的绘画事业,叶芝的家庭后迁至伦敦。起初,叶芝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诗人的母亲由于非常思念故地斯莱果,经常给孩子们讲家乡的故事和民间传说。1877年,威廉·叶芝进入葛多芬小学(Godolphin),并在那里学习了四年。不过威廉似乎并不喜欢在葛多芬的这段经历,而且成绩也并不突出。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诗人全家于1880年底迁回了都柏林。起初住在市中心,其后搬到位于郊外的皓斯(Howth)。

  在皓斯的时光是诗人重要的发展阶段。皓斯周围是丘陵和树林,相传有精灵出没。叶芝家雇了一个女仆,是一个渔人的妻子,她熟知各类乡野传奇,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全都收录在后来出版的《凯尔特黄昏》里。

  1881年10月,诗人在都柏林的伊雷斯摩斯·史密斯中学(Erasmus Smith)继续他的学业。他父亲的画室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于是诗人经常在那里消磨时光,并结识了很多都柏林城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段时间里,叶芝大量阅读莎士比亚等英国作家的作品,并和那些比他年长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们讨论。他于1883年12月从这所中学毕业,其后他便开始了诗歌的创作。1885 年,叶芝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作,以及一篇题为《赛缪尔·费格森爵士的诗》的散文。从1884年到1886年,他就读于位于基尔岱尔大街的大都会艺术学校(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也就是如今爱尔兰国家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

  年轻的诗人
  在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之前,叶芝便已经尝试将诗歌和宗教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后来,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曾说过“……我认为……如果是一种强大且悲天悯人的精神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宿命,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那些融合了人的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欲望的词句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宿命。”

  叶芝早年的诗作通常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取材,其语言风格则受到拉斐尔前派散文的影响。这一时期,雪莱的诗对叶芝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来的一篇关于雪莱的文章中叶芝写道:“我重读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世界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比我预想得还要高得多。”

  叶芝早期还受到彼时爱尔兰著名的芬尼亚组织(Fenian)领袖约翰·奥里亚雷的影响。诗人晚年曾说,奥里亚雷是他所见最“风流倜傥的老人”,“从奥里亚雷的谈话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爱尔兰书籍中,成就了我一生的志业。”在奥里亚雷的介绍下,叶芝认识了道格拉斯·海德和约翰·泰勒。前者于1893年成立盖尔语联盟(Gaelic League),致力于保存并增加爱尔兰语言的使用。

  叶芝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雕塑的岛屿》,是一首模仿埃德蒙·斯宾塞诗作的梦幻般的作品。这首诗发表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其后没有再版。叶芝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是一本小册子《摩沙达:戏剧化的诗》。这篇文章也同样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过,而且只是由他的父亲出资印刷了100册。此后,他完成了叙事长诗《乌辛之浪迹》(The Wanderings of Oisin),并在1889年出版了诗集《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这是即使在叶芝风格成熟之后也仍未否定过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爱尔兰古代勇士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完成这首诗,诗人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其风格清晰的体现出费格森和拉斐尔前派对诗人的影响。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叶芝以后诗作的主题风格:追求冥思的生活抑或追求行动的生活。这本诗集的前八首抒情诗和歌谣的主题,是源自叶芝少年时代对印度人及阿尔卡迪亚世外桃源的想象——神祗与女神、王子与公主、殿堂、孔雀与神秘的莲花等等。诗歌中流露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拉斐尔前派的痕迹。在《乌辛之浪迹》之后,叶芝再未创作过长诗。他的其他早期作品多半是以爱情或神秘事物为主题的抒情诗。随着叶芝的作品读者群的不断扩大,他结识了当时爱尔兰和英国的很多著名文学家,包括萧伯纳和王尔德。

  叶芝的家庭于1887年重新搬回伦敦。1890 年,叶芝和欧那斯特·莱斯(Ernest Rhys)共同创建了“诗人会社”(Rhymer’s Club)。这是一个由一群志同道合的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成员们定期集会并于1892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过自己的诗选。叶芝的早期作品还包括诗集《诗集》、《神秘的玫瑰》和《苇间风》。事实上,“诗人会社”的文学成就并不高,叶芝几乎是唯一取得了显著成就的诗人。

  昴德·冈昂、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艾比剧院
  1889年,叶芝结识了昴德·冈昂小姐。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冈昂小姐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的岛屿》,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叶芝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位小姐,而这个女人也极大的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和生活。经过两年的密切交往后,叶芝向冈昂小姐求婚,却遭到拒绝。其后,他又共计向她求婚三次,分别是再1889年、1900年和1901年,均遭到了拒绝。尽管如此,叶芝对冈昂小姐仍然魂牵梦萦,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剧本《凯丝琳女伯爵》。在剧中,凯丝琳将灵魂卖给了魔鬼,好让她的同胞免于饥荒,最后上了天堂。此剧直到1899年才得以上演,引发了宗教及政治上的诸多争议。终于,在 1903年,冈小姐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政治家约翰·麦克布莱德。在这一年,叶芝动身去美国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巡回演讲。这段时期他和奥莉薇亚·莎士比亚有过短暂的恋情。他们在1896年结识,却在一年之后分手。

  也正是在1896年,叶芝结识了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介绍人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爱德华·马丁。格雷戈里夫人鼓励叶芝投身民族主义运动,并进行戏剧的创作。尽管叶芝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但显然他的创作具有清晰而独特的爱尔兰风格。这种风格在叶芝与爱尔兰年轻一代的作家的交往中得到强化。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马丁以及一些其他爱尔兰作家共同发起了著名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或称“凯尔特文艺复兴运动”)。

  除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外,学院派的翻译家们对古代传奇故事、盖尔语诗歌以及近代的盖尔语民歌的翻译和发掘工作也对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人物是后来成为爱尔兰总统的道格拉斯·海德,他编纂的《康诺特省的情歌》倍受推崇。

  这场运动最不朽的成就之一便是艾比剧院的成立。1889年,叶芝、格雷戈里夫人、马丁和乔治·摩尔创立的“爱尔兰文学剧场”(Irish Literary Theatre)。这个团体仅仅存在了两年,而且并不成功。在两位拥有丰富戏剧创作经验的爱尔兰兄弟威廉·费依和弗兰克·费依以及叶芝不计报酬的秘书安妮 ·伊丽莎白·弗莱德里卡·霍尔尼曼(一位曾经于1894年参与过萧伯纳《武器与人》在伦敦首演的富有的英国女人)的鼎力协助下,这个团体成功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爱尔兰国家戏剧界。在著名剧作家约翰·米林顿·辛参与进来以后,这个团体甚至在都柏林靠戏剧演出赚到了不少钱,并于1904年12月27日修建了艾比剧院。在剧院的开幕之夜,叶芝的两部剧作隆重上映。从此以后一直到去世,叶芝的创作生涯始终和艾比剧院相关。他不仅仅是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剧作家。

  在1902年,叶芝资助建立了丹·埃默出版社,用以出版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的作家作品。这个出版社在1904年更名为库拉出版社。出版社存在至1946年,一直由叶芝的两个姐妹经营,总共出版了70本著作,其中的48本是叶芝自己写的。1917年的夏天叶芝和当年的冈小姐重逢,并且向她的养女求婚,但是遭到了拒绝。九月份,他改向一位英国女人乔治·海德里斯求婚,她答应了。两人在当年的10月20日结婚。不久,叶芝买下了位于库尔公园附近的巴列利塔,并很快将其更名为“图尔巴列利塔”。叶芝余生中的大部分夏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919年2月24日,叶芝的长女安·叶芝在都柏林出生。安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宁静与友善,以及父亲不凡的艺术天赋,后来成为一位画家。

  神秘主义的影响
  叶芝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有浓厚的兴趣。1885年,叶芝和一些朋友创立了“都柏林秘术兄弟会”(Dublin Hermetic Order)。这个组织在6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集会,叶芝是领袖。同年,都柏林的神智学会馆在通灵法师婆罗门·摩西尼·莎特里的组织下正式开放,叶芝于次年参加了他的第一次降神会。后来,叶芝沉溺于神秘主义和通灵术之中不能自拔。1900年,他甚至成为“金黎明秘术兄弟会”的领袖。他于1890年参加了这个组织。在结婚以后,叶芝夫妇曾经尝试过风靡一时的无意识写作。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他的名诗《丽达与天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首短诗从希腊神话中取材,讲述得是宙斯幻化成天鹅与美女丽达结合并生下两个女儿的故事(一是著名的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一是克吕泰涅斯特拉,希腊军队统率阿迦门农的妻子)。这一母题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曾反复出现。关于叶芝创作这首名作的初衷,西方评论界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有的认为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和战争”,有的则认为是“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主流的文学史将《丽达与天鹅》作为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叶芝的神秘主义思想形成过程里,凯瑟琳·泰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泰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叶芝早年和她过从甚密。正是在泰楠的影响下,叶芝频繁的参加各类神秘主义组织的活动。泰楠一生都很仰慕叶芝的才华,而叶芝却在后来逐渐疏远了她。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宗教的影响很显著,他晚年甚至亲自将印度教《奥义书》译成英文。通灵学说和超自然的冥思则成为叶芝晚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一些批评家曾抨击叶芝诗作中的神秘主义倾向,认为其缺乏严谨和可信度。W·H·奥登就曾尖锐的批评晚年的叶芝为“一个被关于巫术和印度的胡言乱语侵占了大脑的可叹的成年人的展览品”。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叶芝写出了他一生中很多最不朽的作品。若想理解叶芝晚年诗作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他于1925年出版的《灵视》一书的神秘主义思维体系。今天,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来理解叶芝后期的诗作,却不把它当作一本宗教或哲学的著作。

  向现代主义的转变
  1913年,叶芝在伦敦结识了年轻的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事实上,庞德来伦敦有一部分便是为了结识这位比他年纪稍长的诗人。庞德认为叶芝是“唯一一位值得认真研究的诗人”。从1913年到1916年,每年冬天叶芝和庞德都在亚士顿森林(Ashdown Forest)的一个乡间别墅中度过。这段时间里庞德担任叶芝名义上的助手。然而当庞德未经叶芝的允许擅自修改了他的一些诗作,并将其公开发表在《诗》杂志上后,两位诗人的关系便开始恶化了。庞德对叶芝诗作的修改主要体现出他对xxx式的诗歌韵律的憎恶。然而很快两位诗人都开始怀念双方共事、互相学习的日子。尤其是庞德从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寡妇处学到的关于日本能乐的知识为叶芝即将创作的贵族风格的剧作提供了灵感。叶芝创作的第一部模仿了日本能乐的剧作是《鹰之井畔》。他于1916年1月将这部作品的第一稿献给庞德。

  叶芝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用英文写作的诗人之一。然而,不同于大多数现代主义诗人在自由体诗领域不断做出尝试,叶芝是传统诗歌形式的大师。现代主义对叶芝诗作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放弃早期作品中传统诗歌样式的写作,语言风格也越来越冷峻,直接切入主题。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他的中期创作中,包括作品集《七片树林》、《责任》和《绿盔》

  1923年叶芝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他在两年之后发表了一首短诗《瑞典之丰饶》,以表达感激之情。1925年,叶芝出版了一本呕心沥血的散文作品《灵视》,其中他推举柏拉图、布列塔诺以及几位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占星学、神秘主义及历史理论。

  政治生涯
  叶芝通过庞德结识了很多年轻的现代主义者,这使得他中期的诗作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凯尔特曙光》时的风格。他对政治的关注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文艺复兴运动早期他所醉心的文化政治领域。在叶芝早期的作品中,他灵魂深处的贵族立场体现无余。他将爱尔兰平民的生活理想化,并且有意忽视这个阶层贫穷孱弱的现实。然而一场由城市中的下层天主教徒发起的革命运动迫使叶芝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创作姿态。

  叶芝新的政治倾向在《1913年9月》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这首诗抨击由詹姆斯·拉尔金领导的著名的1913年都柏林大罢工。在《1916年复活节》中,诗人反复吟诵:“一切都已改变/彻底改变/一种恐怖的美却已诞生”。叶芝终于意识到复活节起义的领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卑微的出身和贫困的生活。

  整个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期,叶芝无可避免的受到他的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动荡局势的影响。1922年,叶芝进入爱尔兰参议院。在他的参议员生涯中,叶芝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曾担任货币委员会的主席。正是这一机构设计了爱尔兰独立之后的第一批货币。在1925年,他热心的倡导离婚的合法化。1927 年,叶芝在他的诗作《在学童中间》里如此描述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的自己:“一位花甲之年的微笑的名人”。1928年,由于健康问题,叶芝从参议院退休。

  叶芝的贵族阶级立场以及他和庞德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这位诗人和墨索里尼相当接近。他曾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对这位法西斯独裁者的仰慕。他甚至写过一些歌颂法西斯主义的赞歌,尽管这些作品从未发表过。然而当巴布罗·聂鲁达于1937年邀请他到马德里时,叶芝在回信中表明他支持西班牙革命,反对法西斯主义。叶芝的政治倾向非常暧昧。他不支持民主派,在晚年却也有意疏远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然而纵观叶芝的一生,他从未真正接受或赞同过民主政治。同时,他深受所谓“优生运动”的影响。

  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进入晚年后,叶芝逐渐不再如中年时一样直接触及和政治相关的题材,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个人化的风格写作。他开始为自己的家人儿女写诗,有的时候则描绘自己关于时间流逝、逐渐衰老的经历和心绪。收录在他最后一部诗集中的作品《马戏团动物的大逃亡》生动的表现了他晚期作品的灵感来源:“既然我的阶梯已经消失/ 我必须平躺在那些阶梯攀升的起点”。

  1929年之后,叶芝搬离了图尔巴列利塔。尽管诗人一生中的很多回忆都在爱尔兰国土之外,他还是于1932年在都柏林的近郊租了一间房子。晚年的叶芝非常高产,出版了许多诗集、戏剧和散文,许多著名的诗作都是在晚年写成的,包括一生的颠峰之作《驶向拜占庭》。这首代表性的诗作体现了叶芝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的向往。1938年,叶芝最后一次来到艾比剧院,观赏他的剧作《炼狱》的首映式。同年,他出版了《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自传》。

  晚年的叶芝百病缠身,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法国休养。然而最终还是于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曼顿(Menton)的“快乐假日旅馆”逝世。他的最后一首诗作是以亚瑟王传说为主题的《黑塔》。逝世之后,叶芝起初被埋葬在罗克布罗恩(Roquebrune)。1948年9月,人们依照诗人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移至他的故乡斯莱果郡。他的坟墓后来成了斯莱果郡的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他的墓志铭是诗人晚年作品《班磅礴山麓下》的最后一句:“投出冷眼/ 看生,看死/ 骑士,策马向前!”叶芝生前曾说斯莱果是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所以他的雕塑和纪念馆也将地址选在这里。

叶芝的主要作品

1886年 — 《摩沙达 》

1888年 — 《爱尔兰乡村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集》

1889年 — 《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

1891年 — 《经典爱尔兰故事》

1892年 — 《凯丝琳女伯爵及其他传说和抒情诗》

1893年 —《凯尔特曙光》

1894年 —《心灵的欲望之田》

1895年 — 《诗集》

1897年 — 《神秘的玫瑰》

1899年 — 《苇间风 》

1903年 —《善恶之观念》

1903年 — 《七重林中》

1907年 — 《发现 》

1910年 — 《绿盔及其他诗作 》

1913年 — 《挫折的诗歌》

1914年 — 《责任 》

1916年 — 《青春岁月的幻想曲》

1917年 — 《库利的野天鹅 》

1918年 — 《宁静的月色中 》

1921年 —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1921年 — 《四年》

1924年 — 《猫和月光》

1925年 — 《灵视》

1926年 — 《疏远》

1926年 — 《自传》

1927年 — 《十月的爆发》

1928年 — 《塔楼》

1933年 — 《回梯与其他诗作》

1934年 — 《剧作选集》

1935年 — 《三月的满月》

1938年 — 《新诗》

1939年 — 《最后的诗及两部剧作》(死后出版)

1939年 — 《气锅中》(死后出版)

叶芝诗选
【叶芝,W. B.】(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于都柏林画师家庭,政治上属贵族主义者。早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90年代后,因支持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诗风逐渐走向坚实明朗和接近现实。代表作有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1916年的复活节》(1921)等。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因接近人民生活和热心玄学派诗歌研究,作品融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思考为一体,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表现善恶、生死、美丑、灵肉的矛盾统一,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突出诗作有《钟楼》(1928)、《盘旋的楼梯》(1929)及《驶向拜占庭》等。
 
    白鸟
--------------------------------------------------------------------------------

    亲爱的,但愿我们是浪尖上一双白鸟!
    流星尚未陨逝,我们已厌倦了它的闪耀;
    天边低悬,晨光里那颗蓝星的幽光
    唤醒了你我心中,一缕不死的忧伤。
    露湿的百合、玫瑰梦里逸出一丝困倦;
    呵,亲爱的,可别梦那流星的闪耀,
    也别梦那蓝星的幽光在滴露中低徊:
    但愿我们化作浪尖上的白鸟:我和你!
    我心头萦绕着无数岛屿和丹南湖滨,
    在那里岁月会以遗忘我们,悲哀不再来临;
    转瞬就会远离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蚀,
    只要我们是双白鸟,亲爱的,出没在浪花里!
    傅浩 译

 
当你老了
--------------------------------------------------------------------------------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袁可嘉 译

  致他的心,叫它别害怕
--------------------------------------------------------------------------------

    静一静,静一静,颤栗的心;
    且记住古时的智慧:
    让巨风、大火和洪水
    掩藏起那个人,他面对
    刮过星群的狂风,
    大火洪水而颤栗,因他
    不属于孤寂、雄伟的一群。
    袁可嘉 译

 
 
他诉说十全的美
--------------------------------------------------------------------------------

    呵,白皙的眼睑,迷惘的眼,
    为了用韵文塑出十全的美,
    诗人们终生辛劳不停,
    却被一个女人的注视而毁。
    也被天空逍遥的部族所毁;
    因此当露水撒下睡意,我的心
    愿向你和自在的星星致敬,
    直到上帝把时间烧尽。
    袁可嘉 译

 

--------------------------------------------------------------------------------

    我想到你的美,而这支箭
    由狂想构成,落在我骨髓间。
    没哪个男人敢看她,没有人,
    当她刚成长为一个女人
    颀长人崇高,脸和胸膛
    色泽柔和如苹果花一样。
    这种美更善良,但我有道理
    哀哭那昔日之美的谢去。
    袁可嘉 译
 
印度人的恋歌
--------------------------------------------------------------------------------

    海岛在晨光中酣睡,
    硕大的树枝滴沥着静谧;
    孔雀起舞在柔滑的草坪,
    一只鹦鹉在枝头摇颤,
    向着如镜的海面上自己的身影怒叫。
    在这里我们要系泊孤寂的船,
    手挽着手永远地漫游,
    唇对着唇喃喃地诉说,
    沿着草丛,沿着沙丘,
    诉说那不平静的土地多么遥远:
    世俗中唯独我们两人
    是怎样远远藏匿在宁静的树下,
    我们的爱情长成一颗印度的明星,
    一颗燃烧的心的流火,
    那心里有粼粼的海潮,疾闪的翅膀,
    沉重的枝干,和哀叹百日的
    那羽毛善良的野鸽:
    我们死后,灵魂将怎样漂泊,
    那时,黄昏的寂静笼罩住天空,
    海水困倦的磷光反照着模糊的脚印。

 
火炉旁
--------------------------------------------------------------------------------

     来吧,梦着帝国和帝王,
     在火炉架上,把一颗颗栗子烘;
     在我们身边,白色的道路无穷无尽,
     在悲恸的星星下,在星星下悲恸。
     低语吧:免得我们也悲从中来,
     在我们身边,一群群影子潜行——
     别去管它,如果越过那影子,
     飞滚着“命运”的狂怒的轮。
     一个个帝国兴起,一个个帝国衰落,
     吵吵闹闹的民族,插满羽毛的战争,
     在一小时的梦想中把它们衡量,
     在火炉架上,把一颗颗栗子烘。
                         裘小龙 译
 
秘密的玫瑰
--------------------------------------------------------------------------------

     遥远的、秘密的、不可侵犯的玫瑰呵,
     你在我关键的时刻拥抱我吧;那儿,
     这些在圣墓中或者在酒车中,
     寻找你的人,在挫败的梦的骚动
     和混乱之外生活着:深深地
     在苍白的眼睑中,睡意慵懒而沉重,
     人们称之为美。你巨大的叶子覆盖
     古人的胡须,光荣的三圣人献来的
     红宝石和金子,那个亲眼看到
     钉穿了的手和接骨木十字架的皇帝
     在德鲁德的幻想中站起,使火炬黯淡,
     最后从疯狂中醒来,死去;还有他,他曾遇见
     范德在燃烧的露水中走向远方,
     走在风中从来吹不到的灰色海岸上,
     他在一吻之下丢掉了爱玛和天下;
     还有他,他曾把神祗从要塞里驱赶出来,
     最后一百个早晨开花,姹紫嫣红,
     他饱赏美景,又痛哭着埋他死去的人的坟;
     那个骄傲的、做着梦的皇帝,把王冠
     和悲伤抛开,把森林中那些酒渍斑斑的
     流浪者中间的诗人和小丑叫来,
     他曾卖了耕田、房屋和日用品,
     多少年来,他在岸上和岛上找寻,
     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又是哭又是笑,
     一个光彩如此夺目的女娃,
     午夜,人们用一绺头发把稻谷打——
     一小绺偷来的头发。我也等待着
     飓风般的热爱与痛恨的时刻。
     什么时候,星星在天空中被吹得四散,
     象铁匠店里冒出的火星,然后暗淡,
     显然你的时刻已经到来,你的飙风猛刮
     遥远的、最秘密的、无可侵犯的玫瑰花?
                         裘小龙 译
 
诗人致他的爱
--------------------------------------------------------------------------------

    我用充满敬意的手给你带来
    我的无穷无尽的梦的书本,
    激情的折磨使得女人苍白,
    像潮水磨得沙子灰而微红;
    呵,从苍白的时间之火中传来的
    号角声,但更古老的是我的心,
    因为无穷无尽的梦而苍白的
    女人,我向你献上激情的音韵。
                         裘小龙 译
 
困难的迷惑
--------------------------------------------------------------------------------

     困难的迷惑
     耗尽我心血
     摧毁我心中
     天生的满足与自然的喜悦。
     有些事令我们的神马苦恼
     仿佛它没有神圣的血,
     也未在奥林匹斯山巅云中飞跃,
     而在皮鞭,辛劳与汗水中颤抖。
     犹如拉着一车碎石。我诅咒
     五花八门的戏剧,诅咒
     白天与骗子蠢人的战斗,
     诅咒剧院事务与人事纠纷,
     我发誓黎明再次到来前,
     要找到神马厩。拔去门闩。
                         俞洁莉   译



     评论:我还以为是个女作家呢,原来是男作家,翻译所用汉字给人以错觉。
     叶芝是伟大的作家。即使仅仅一首《当你老了》就让人敬佩赞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30 01:43 , Processed in 0.45705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