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316|回复: 25

[听雨阁♡] 七绝.咏春谢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5 0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苦寒地
不若江南景致华
谁谴多情执画笔
点染春风到我家



高纬度地区的春天还很远,这里的春天也很短暂,感谢朋友们,是你们的情谊让春天的暖意在严冬来到雪融心里。
这种花我们这里叫鞑子香,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如果有人到山上从雪里把它折回家来插瓶,它就会在冬天里盛开,把春意带到家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18: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格律,只觉得这首诗很流畅,一气呵成,晓白如话。
对第二句的“景致华“三字,感觉有点别扭,当然,明白作者的意思,但是这三个子有凑晕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9: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石头,昨天晚上说写诗,可是写了半天只写了副对子出来。
想写晓白如话的诗,可是老找不到感觉,想来想去都是那对子中那样的句子,也只适合写对子,所以就当对子发了 今天早晨起来,终于找到这种感觉,赶快爬起来开了机写出来~~~

呵呵,石头喜欢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5: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依原韵和一首

早闻塞北春时短
不似江南锦簇花
小巷幽幽呼美酒
邀来红杏落诗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8: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苦寒地
不若江南景致华
谁谴多情执画笔
点染春风到我家
玉:感觉不错,起承转合明显,是诗的架构了。结句“点染春风到我家”是本诗的亮点,也是作者感情的升华。
鸡蛋里挑些骨头,“苦寒”“景致”“执”几处在句中略显生涩,建议改之。结句与转句粘了,格律失对,所以建议作者把题目前的七绝二字去掉,作为一首古风就不必太计较格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依原韵和一首

早闻塞北春时短
不似江南锦簇花
小巷幽幽呼美酒
邀来红杏落诗家

玉:江南兄高手也,好诗,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22: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玉忆于2008-02-27 18:34发表的 :
七绝.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苦寒地
不若江南景致华
谁谴多情执画笔
点染春风到我家
.......
汗,谢谢点评,这个错误犯得~~~暴汗~~改:

七绝.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怨羌笛不见花
谁谴多情挥妙笔
巧临春意闹千家

这样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19: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怨羌笛不见花
谁谴多情挥妙笔
巧临春意闹千家

玉:怨字可改成见字,就多了一个重字技巧;笛字古音为仄,事实上还是有些人主张新音入诗的。转句仍涩,“谁遣”二字凑痕严重。结句炼字上还差些。我建议干脆把七绝二字去掉,写成一首古风,我试着改几个字,好不好别见怪。

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见羌笛不见花
巧借人间第一色
平分春意到寒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7楼玉忆于2008-02-28 19:08发表的 :


玉:怨字可改成见字,就多了一个重字技巧;笛字古音为仄,事实上还是有些人主张新音入诗的。转句仍涩,“谁遣”二字凑痕严重。结句炼字上还差些。我建议干脆把七绝二字去掉,写成一首古风,我试着改几个字,好不好别见怪。

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见羌笛不见花
巧借人间第一色
平分春意到寒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封地",硬凑出来的三个字,没有苦寒地贴切,苦寒之地的说法很多,并不生涩,苦寒的含义远比冰封要广;
只见羌笛不见花——纯粹为了一个重字技巧,但羌笛很小,很难见的,羌笛可以“听”,可以“闻”,可以“怨”,唯独很难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汗,谢谢点评,这个错误犯得~~~暴汗~~改:

七绝.咏春谢友人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怨羌笛不见花
谁谴多情挥妙笔
巧临春意闹千家

这样如何呢?
——————————————————
话是说给玉忆的,但我也咂一砸。
这手比起初始之做,大为不如,为了符合所谓的劳什子格律,为了能挂一个“七绝”的招牌,就宁愿不要诗的味道,宁愿内容和题目脱节,格律的流毒真的不能低估。
初始之做,因为“点染春风到我家“,所以谢友人,这个道理倒也能讲通,可改成”巧临春意闹千家“,人家是闹千家,雨露均施,哪有何必要你去谢,那又怎能体现出是你的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砸晕了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砸一下,首先苦寒和冰封是都有这两个词,可以读一下哪个顺然后要哪个,这个是个人看法不同
我认为苦寒的不好在苦字不好
一个苦字破坏了整首诗的意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不是很美吗
怨字不好也在于过于露情了
情是从景中自然流露最好
但如果能在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又达成叠字技巧也为会为诗增一色,我们估且抛开格律及其他所以束缚,就安静的读一下这改前后的三首诗。


从来塞北苦寒地
不若江南景致华
谁谴多情执画笔
点染春风到我家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怨羌笛不见花
谁谴多情挥妙笔
巧临春意闹千家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见羌笛不见花
巧借人间第一色
平分春意到寒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1: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雨救命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1: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雪融鸿飞于2008-02-28 21:23发表的 :
听雨救命 ^_-
来了,抱抱,谁欺负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依荷听雨于2008-02-28 21:24发表的 :

来了,抱抱,谁欺负你?
听雨哦,他们把偶砸晕了,都跑了,到底砸出个结果偶好改哦~~~
呵呵,这个帖子能变成一个诗词课堂,你要奖励偶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1: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雪融鸿飞于2008-02-28 21:27发表的 :

听雨哦,他们把偶砸晕了,都跑了,到底砸出个结果偶好改哦~~~
呵呵,这个帖子能变成一个诗词课堂,你要奖励偶哦

好啊,想要什么奖励呢?他们没跑,上课累了,在一边休息呢。等我们消化再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依荷听雨于2008-02-28 21:29发表的 :


好啊,想要什么奖励呢?他们没跑,上课累了,在一边休息呢。等我们消化再继续:)
听雨的吻一百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杏的:点染春风到我家,很好,可以试着改前面的。也可以用拗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1: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偶也想改前面的~~~宁愿保留最后一句,因为写的时候就是先想起最后这句才凑出前面那些的~~~
呵呵,老也8写,手生的很~~~今天写七律的时候,颔联的上联失粘~~~等到整个写完了,才发现,只好把后六句都改了~~~暴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22: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砸一下,首先苦寒和冰封是都有这两个词,可以读一下哪个顺然后要哪个,这个是个人看法不同
我认为苦寒的不好在苦字不好
一个苦字破坏了整首诗的意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不是很美吗
怨字不好也在于过于露情了
情是从景中自然流露最好
但如果能在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又达成叠字技巧也为会为诗增一色,我们估且抛开格律及其他所以束缚,就安静的读一下这改前后的三首诗。


从来塞北苦寒地
不若江南景致华
谁谴多情执画笔
点染春风到我家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怨羌笛不见花
谁谴多情挥妙笔
巧临春意闹千家


从来塞北冰封地
只见羌笛不见花
巧借人间第一色
平分春意到寒家
————————

这三首诗我安安静静的读了好几遍,感觉是:都有缺陷,但相对来说,第二首缺陷最大,第三首次之,第一首勉勉强强,哈哈,因为是砸砖,就只说坏处不说好处了,两位莫怪。
第一首的”苦寒“是为了衬托江南的繁华而用的,将”苦寒“改成”冰封“,这种衬托对比效果就没有了,或者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因为冰封只是寒冷,可以趁托温暖,却不可以趁托繁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当然很美,但那是写雪,题目就是雪,可这三首,清一色的挂着”咏春“的招牌,看见冰封二字在那首诗里美,就急急忙忙借用过来,就以为在这咏春的诗里也一定美,这个说法太牵强了吧?古来今往得好诗好词,其实用的就是那么写汉字,翻来覆去的组合成词,在好诗里,这些字词怎么看也好,但这个好,只是说这特定的字词用到这个特定的地方好,并不是说这个字词好,任何地方用起来都好。字与词没有好坏之分,没有美丑之分,重要的是用在何处,与其它字词如何搭配。
诗可以用通感,可以用独特的办法组词,或者更进一步说,诗怎么写都行,只要有诗的味道诗的意境,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讲究其他的,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那就是买椟还珠。在古人的诗词中,羌笛出现的挺多的,但古人很少用”见“字,是他们不懂通感,这不可能,从很多诗话类的书中可以看到,古人是懂同感的,他们之所以不”见“羌笛,是因为羌笛听起来更有诗的味道,因为”听“的是笛声,而见,只能见笛子,笛声比笛子本身更容易引起联想。
另外,平分春意到寒家,巧临春意闹千家,这两句使得全诗和题目完全脱节,所谓离题万里,可惜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3-28 23:39 , Processed in 0.48300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