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3|回复: 0

娱乐的催泪弹、民主的催眠剂——关于“超级女声”的评论的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6 19: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超级女声”即将落下帷幕,关于它的讨论却方兴未艾。粉丝们的流言蜚语和专家们的微言大义,仿佛“麦莎”一样,使得这个平淡的夏季变得不同寻常起来。正如台风既有破坏性又有降温功能,对“超级女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批评者或者持“集体迷狂说”,比如张闳先生认为它跟此前的鸡血疗法、疯狂英语和集体传销等群体性行动一样,是“集体性神经病”的新变种;或者持“权力幻觉说”,比如杨小滨先生认为“向往自由的女声,不外乎是(现实和幻觉的)权力之下所把玩、所品尝的一杯周末夜晚的奶昔”。赞赏者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娱乐说”,比如顾昀先生认为“2005年是内地娱乐业元年,超级女声是内地娱乐业的真正开端”;一种是“民主说”,比如安替先生特别指出:“总有论者批评中国人没有民主素质。但是‘超级女声’中的选手和观众,却以极其出色的表现实践并且示范了民主。”在这里,“娱乐说”和“民主说”并没有按照惯例对立起来,而是互相支持,顾昀称赞了娱乐背后的“民主和理性精神”,安替则认为“超级女声”把长沙变成了娱乐之都。

  承认“娱乐说”和“民主说”,是否就意味着“集体癫狂说”和“权力幻觉说”不成立呢?在我看来,互相冲突的四种说法,恰恰并存在同一个节目之中。“超级女声”之所以如此富有争议,正是因为它是“四说一体”,持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理由。

  “娱乐说”主要是对节目性质的评价,“民主说”则主要是对观众素质的评价,两者都不是空穴来风。曾有论者批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有“北方霸权”之嫌,由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则彻底打破了这种“娱乐计划经济”。更重要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在垄断的基础上依然有日薄西山之感,“超级女声”却在竞争的环境(比如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即是类似节目)下给人一种日出东山的感觉。尽管后者的插播广告不亚于前者的贺年电报、一周一次的频率也远远超过一年一次的“年夜饭”,超级女声的观赏性却远远超出了春节联欢晚会。与此同时,大众评审、粉丝们在街头拉选票、甚至在报纸上作广告的举动,也都耳目一新,让人感觉到一种新气象。不过,我们不能因此把“超级女声”理想化。

  过高评价“超级女声”的娱乐性,甚至赋予它“创世纪”的意义,未免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在我看来,“超级女声”并没有开启大陆娱乐之门,它依然沿袭着“娱苦精神”。“超级女声”最吸引眼球的环节大概是PK阶段,结果一旦出来,台上台下哭成一片,不仅包括淘汰者和她的粉丝,也包括竞级者和她们的粉丝们。事实上,哭声仅仅是小插曲(或者说是小夜曲),眼泪未干的她(他)们很快就会在下一轮节目中蹦蹦跳跳。5进3的比赛更是让超女的母亲们亲自痛诉家史,这个威力无穷的催泪弹把整个节目推向泪水高潮。曾有母亲这样告诉自己的儿子——一位“我型我秀”的参赛者——等你成名了,也带老妈和姥姥一块去“艺术人生”。尽管“超级女声”的宗旨是“快乐中国”,“艺术人生”以催人泪下而著称,“娱苦精神”却是它们的共通之处。当然,这不能全部归咎于节目制作者,绝大部分观众也没有做好迎接娱乐的准备。如果做一名“观众的观众”,你会发现中国观众在看娱乐节目的时候通常时而泪眼婆娑、时而喜笑颜开,一而再、再而三,那些脸庞仿佛在打摆子。(在这一点上,“超级女声”、“我型我秀”、“艺术人生”乃至春节联欢晚会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成熟的现代娱乐也会出现泪水,但泪水仅仅是娱乐的动力之一。只有中国娱乐长期以来被“娱苦精神”笼罩,它的原型是“忆苦思甜”或者是“诉苦”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女声”没有摆脱“娱苦精神”,更没有开创独立的娱乐精神。

  同样,把“超级女声”看作民主样板,多半属于“过度阐释”。我并不反对把它看作民主的沙盘实验,但对此却有些悲观,因为其中不仅有为人称道的理性精神、出色表现,也不乏“朦胧的程序”和“票数的暴政”。暂且不说粉丝们在拉选票过程中的种种是非,评委和大众评审的组成就值得质疑。如果把评委比作法官,作为节目策划人的夏青出现在评委名单之中,就违反立法和司法分离的权力分治原则。尤其值得分析的是大众评审,她们在形式上掌握着决赛中的生杀大权,这与美国的陪审团制度非常相似。事实上,两者貌合神离。从表面上看,“超级女声”的大众评审由35名准超女组成,而美国的陪审团却是由年满18岁的美国公民组成,后者的素质好像还不如前者。但陪审团特别将与原告或被告有关系者排除在外,大众评审却全部是各赛区的参赛选手,她们与决赛选手有着深浅不一的交情,以至于比赛之前主持人采访她们的时候,就有大众评审成员明言自己就是冲着某某而来。比赛尚未进行,大众评审已经有了先入之见,与重大案件中被隔离开来、以免被公共舆论左右的陪审团大相径庭。与其说大众评审是民主进程中的一个脚印,不如说是一次倒退,因为它连中国历史上的“回避制度”都抛在一边。在我看来,大众评审、短信投票等环节仅仅是民主的催眠剂,它给观众一种“被唤醒”的幻觉。中央电视台每年主办的评选“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活动,也是用观众投票的方式,如果认为“超级女声”实践并且示范了民主,又怎么看待类似的投票活动呢?当然,民主不是乌托邦,它允许试错。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女声”可以用“民主说”来解释,但是并不值得过度乐观。

  借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说,正所谓:酸酸甜甜的“超级女声”,饥不择食的中国观众!

  (本文删节版载《东方早报》2005年8月26日)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46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 01:23 , Processed in 0.11061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