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79|回复: 3

介绍下余华的新小说<<兄弟>>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5 2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是余华十年磨励之作,有朋友看过介绍下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23: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揭秘

  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23: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曾经从事过5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曾获国内外多种文学奖。现定居北京。

继1995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出版后,余华已经有整整十年没有出版任何长篇小说。2005年8月,余华最新长篇小说《兄弟》(上部)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现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余华全新的叙述方式相信会让喜爱他的读者觉得十年的等待完全值得。

《兄弟》原文摘选

李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李光头和宋钢哭喊着,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爸爸死了。李兰的身体站立在那里像是被遗忘了,在这中午阳光灿烂的时刻,李兰的眼睛里一片黑暗,她仿佛突然瞎了聋了,一时间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李兰虽生犹死站立了十多分钟,眼睛逐渐明亮起来,两个孩子的哭喊也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看清楚了我们刘镇的汽车站,看清楚了行走的男人和女人,看清楚了李光头和宋钢,她的两个孩子满脸的眼泪和鼻涕,拉扯着她的衣服,对她哭叫:“爸爸死了。”

李兰低头看看了地上的旅行袋,她弯腰去提旅行袋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地,让拉扯着她的李光头和宋钢也跌倒了。李兰把两个孩子扶了起来,她的手撑住旅行袋站了起来,当她再次去提旅行袋的时候,她再次双腿一软跪倒在地。这时候的李兰浑身颤抖起来,李光头和宋钢害怕地看着她,伸手摇晃着她的身体,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妈妈……”

李兰扶着两个孩子的肩膀站了起来,她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提起了旅行袋,艰难地向前走去。中午的阳光让她晕眩,让她走得摇摇晃晃,在走过车站前的空地时,宋凡平的血迹仍然在那里,暗红的泥土上还有十几只被踩死的苍蝇,宋钢伸手指着地上的血迹对李兰说:“爸爸就是死在这里的。”

本来两个孩子已经不哭了,宋钢说完这话以后又哇哇哭上了,李光头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兰的旅行袋再次掉到了地上,她低头看着地上已经发黑的血迹,又抬头看看四周,看看两个孩子,她的目光在含满泪水的眼睛里飘忽不定。然后她跪了下去,拉开旅行袋,从里面取出了一件衣服铺在地上。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苍蝇捡起来扔掉,双手捧起暗红的泥土放在衣服上,又仔细地将没有染上血的泥土一粒一粒地捡出来,再捧起那些暗红的泥土放入衣服。她一直跪在那里,她将所有染血的泥土都捧到衣服上以后,仍然跪在那里,她的手在地上的泥土里拨弄着,像是在沙子里寻找金子似的,继续在泥土里寻找着宋凡平的血迹。

她在那里跪了很长时间,很多人围在她的四周,看着她和议论着她。有些人认识她,有些人不认识她,有些人说起了宋凡平,说到了宋凡平是如何被人活活打死的。他们说的这些,李光头和宋钢都不知道,他们说着木棍是如何打在宋凡平的头上,脚是如何蹬在宋凡平的胸口,最后说到折断的木棍是如何插进宋凡平的身体……他们每说一句,李光头和宋钢都要尖厉地哭上一声。李兰也听到了这些话,她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哆嗦着,有几次她抬起头来了,她看了看说话的人又低下了头,继续去寻找宋凡平的血迹。后来点心店的苏妈走过来了,她高声骂着那些说话的人,她说:“别说啦!别当着人家老婆孩子的面说这些,你们这些人啊,简直不是人!”


写它时我哭了好多次

读余华的书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所以当《兄弟》(上部)的清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快递到我手中时,我没有急着打开它,而是让它在办公桌上静静地呆了一个下午。晚上读了一夜,几次放下又拿起。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我才拨通了余华在北京寓所的电话。

记者:读这本书就像上了一趟单程列车,向着生活的真实和残酷开着的列车,而且无法中途停车。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我不知道您写它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余华:我也哭了好多次。我以前的很多作品曾以“文革”为背景,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对“文革”。我个人对它有挥之不去的记忆,而且历久弥新。有关“文革”这样一段历史的叙述,不管多少才华横溢的叙述者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仍然世世代代会有人叙述下去。《兄弟》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天壤之别的两个时代,人类文明史上的两个极端,却由同一代人连结起来,我写作的激情来自于此。

我发现了自己新的写作能力

记者:从《许三观卖血记》后,您隔了十年才推出这本《兄弟》。是什么困扰着您的写作?

余华:从1996年到1999年我一直在写随笔。2000年的时候想写一个大长篇,但写得不顺利,后来去美国呆了七个月,结果回来以后连不顺的感觉也没有了。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叙述方法,虽然里面也有一些满意的章节。去年4月开始写《兄弟》,本想恢复一下写作的能力,最初只想写一部10万字左右的小说,结果写到18万字。我的感受是自己不仅完全恢复了写小说的能力,而且发现了自己新的能力,这就是叙述的强度增加了,我有能力让自己叙述的强度不断增加,《兄弟》是我第一次这么有意识地去做,我希望写得坚强有力。

记者:您觉得《兄弟》能超越《活着》或《许三观卖血记》吗?

余华:我认为这是我最厚重的一部书,当然你得上下部一起都读过。我的初衷只是想写一部像小河那样安静的小说,可是小说中人物的经历太丰富了,或者说“文革”和现在这两个时代太丰富了,我的叙述也就不由自主地宽阔起来。有一句俗话叫不见大海眼不宽,写作这部作品似乎让我见到了大海。与前面三部长篇小说相比,这部《兄弟》的现实性和历史感也是更为清晰,这是叙述强度增加以后必须依赖的两个要素:现实和历史。比如在书中,你可以从宋凡平被打死到李兰回来后的文字中,看到我层层推进的、强有力的叙述。

记者:在作品中,您除了为读者层层剥开苦难和惨烈外,还有一些温暖的细节,比如古人的筷子、大白兔奶糖……

余华:《兄弟》中我写了宋凡平与李兰的家庭温情,悲悯的情感更多地掖藏在暴力化的灾难场景中,使这种情感更多地成为苦难的支撑点,成为反人性的历史境遇中的救赎力量,故事在人性的揭示上因此会变得开阔丰富。

最大的烦恼是睡眠不好

记者:《兄弟》的下部什么时候能与读者见面?

余华:下部目前正在修改中,最晚明年年初能面市。在《兄弟》上部里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只要他们还健在,在下部里都会有更加充分的表演,而且令人哭笑不得。这部书结束后,我会再捡回我的大长篇,它讲了四个家庭在一个世纪中的故事。

记者:听说失眠困扰着您?

余华:也不是失眠,就是睡眠质量不高,而且睡四五个小时就醒了,一熬就又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1: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benysu版主,原来还没有出版啊,难怪找不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1:28 , Processed in 0.12810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