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05|回复: 14

[[学习策略]] 关于most today分析(阿简出品7月17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7 18: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在报纸上看见most today连在一起的句子,这几天做星火的阅读再次遭遇了,买了张金山快译2005,翻了一下,只是想找找其间翻译的思路,后来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这里不妨引用几个google上搜刮来的句子,大家可以想想怎么翻:
1、So your topic is what young people need most today is health。(新浪教育_新浪网)

2、What our society suffers from most today is the absence of consensus about what it and life in it ought to be. Such consensus cannot be gained from society’s present stage, or from fantasies about what it ought to be. (中国教育在线)

3、What is needed most today is solidarity。(Daily Times - Site Edition)

4、What I learned most today is that physics can be related with so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 world I never would have thought to relate it with playing the viola。

实际上,这种相连仅仅只是写作上的一种习惯。翻译的时候,只用将today翻译成“今天”放在句首。比如我以第二句为例。
翻译:今天,我们的社会所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在“社会及社会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点上缺乏全民一致。

好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翻译一下其他句子,也可以试着找找同样现象的句子翻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12: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hence分析(阿简出品7月18日)

因为今天突然发现hence 这个名不见津传的小词,发现和昨日分析的today 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归到一起分析。hence 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因此”,表结果的,虽然从学英语第一天开始就没有用到过这么一个经典单词,不过无所谓了,今天记住它就行了~
A consensus in the present hence can be achieved only through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as Homer's epics informed those who lived centuries later what it meant to be Greek,and by what images and ideals they were to live their lives and organize their societies.
看这句虽然是很长,不过我现在如果只考虑前面第一句的话,翻译的时候将hence 提前,翻做“因此”。
翻译:因此今天的全民一致只能建立在对过去的共同理解基础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4: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简,个人认为你将“most today”当做一个固定结构是一个错误。这些句子都表明了一个问题:most 的语意和前面内容是连在一起的,至于today仅仅是一个表达时间的副词而已。欢迎进一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4: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喜欢阿简这种学习劲头。关于hence这个词,首先要把握它的词性,这是根本。该词为副词,在英译汉时,往往因为两种语言间的词类使用习惯差异,需要对句子进行调整,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从语言转换角度而言,这是为了保持汉语逻辑上的通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8 16: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一点线索,仅供参考: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转换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7种:①词类转换,②句子成分转换,③表达方式转换,④自然语序与倒装语序转换;⑤正面表达与反面表达转换,⑥主动式与被动式转换,⑦分句转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17: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hyde2457于2005-07-18 14:12发表的:
阿简,个人认为你将“most today”当做一个固定结构是一个错误。这些句子都表明了一个问题:most 的语意和前面内容是连在一起的,至于today仅仅是一个表达时间的副词而已。欢迎进一步讨论。。。。。
对,它们并非是一个什么词组或者固定结构。
它们仅仅是时常会在一起出现,这也许是一种习惯。
因为用google搜索之后,发现在很多文献里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把today写在句首,当然是可以的,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作者,在他们写着不同文章的时候,会鬼使神差的将这两词放在一起了呢?从这种规律出发的话,可以得到某种习惯的写作方法,并不是语法或者法则,仅仅是,习惯而已~
谢谢hyde2457的提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1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hyde2457于2005-07-18 16:00发表的:
提供一点线索,仅供参考: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转换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7种:①词类转换,②句子成分转换,③表达方式转换,④自然语序与倒装语序转换;⑤正面表达与反面表达转换,⑥主动式与被动式转换,⑦分句转换。
哇~~~~~~~~~~
好多耶,hyde2457应该是从事翻译工作的吧,可以将③和⑦稍微解释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07: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第三点:表达方式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往往因角度不同而异。要克服这些差异,翻译时也就常有必要把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一) 英语中有一些计量词,如score, dozen, decade, quarter等,在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汉译时得对其加以转换。例如:
(1)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100年以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我们现在就站在他象征性的庇荫中。
(2) A dozen and a half aeroplanes poured out into the airport during that five minutes.
那5分钟内,有18架飞机涌进了机场。
(3)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
(4) They had a dozen children, six boys and six girls, in seventeen years.
在17年中,他们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
(二)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述角度上不尽相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转换角度,才能使意思明白清楚、表达自然。例如:
(1) She has been a widow only for six months. 她丈夫死了至今才不过半年。
(原文是从妻子的角度加以陈述的,而译文是从丈夫的角度加以陈述的。如果不改变表达方式,而搬用原来的表达方式,那译文就是:"她只当了6个月的寡妇。"这就会给人以错觉:她很快就改嫁了。)
(2) ──Is there a special rate by the month?
──Yes, there is a 10% discount.
──按月计算有什么优惠吗?
──有,可以打9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07: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第七点:分句转换



分句转换是指一种英语分句翻译成汉语时转换成另一种分句,例如:
(1) They felt that it was much easier and safer to rob their own people, for they knew that white policemen never really searched diligently for Negroes who committed crimes against other Negroes.他们觉得抢劫他们的同种人要安全得多,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黑人侵犯的是黑人,白人警察便从来不认真搜捕。(定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
(2) Her great grief in this relation was that her only child, on whose education no expense had been and would be spared, was now old enough to perceive these deficiencies in his mother. 这一方面给她造成了极大的苦闷,也就是有关她的独生子的问题。虽然过去和今后在儿子的教育费用上既不曾也不会省掉什么钱,然而如今他的年纪已经不小,能注意他母亲的这些缺点了。(定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7: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hyde2457于2005-07-19 07:47发表的:
(一) 英语中有一些计量词,如score, dozen, decade, quarter等,在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汉译时得对其加以转换。

这个转换我懂了,其实是在翻译之前做个算术,可以这么说吧,西方的计量方法和东方有些不一样,对吧~

下面是引用hyde2457于2005-07-19 07:47发表的:
(二)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述角度上不尽相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转换角度,才能使意思明白清楚、表达自然。

这一部分挺值得注意的~!一方面,是第一句里的翻译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翻译的思想,我刚刚在google上搜索过,居然找不到这个句子,hyde2457是不是你亲手打的啊,感动~~~
另一方面,是第二句,汗啊,第二句每个单词我都认识,但如果不看译文,还真不懂什么意思呢,“回扣”怎么被翻成了“几折”之类的。。。这个对话我记下来了,口语和听力中说不定会遇到以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7: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hyde2457于2005-07-19 07:47发表的:
关于第七点:分句转换

分句转换是指一种英语分句翻译成汉语时转换成另一种分句,例如:
(1) They felt that it was much easier and safer to rob their own people, for they knew that white policemen never really searched diligently for Negroes who committed crimes against other Negroes.

这里我没看明白最后的“(定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不知道我对句子分析得对不对,感觉第一句里的几个从句好象都是宾语从句。。
句子里我加粗加下划线的短语“commit crimes against”让我想到今天刚学会的一个短语“offer relief from”应该说这两者没什么意义上的联系,我列出来是因为他们有着一样的共性----习惯。我在google 上查到过很多文章中这么出现过。虽然不是规定的必然词组搭配,但却是写作的习惯。如果用中国的汉语看,它们会是罗嗦或者不合理的结构。
可能对写作会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好文章,别用GOOLE,能GOOLE到的是流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7: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简简单单跑到这里来"灌水”了哈

跟主任回去 ^_^

虽然“隐姓埋名” 主任可是有一双慧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断章取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0 12: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proudwind说话太直了吧?呵呵,俺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同感的,就是不好意思说哩。。。。。^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0:50 , Processed in 0.51009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