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32|回复: 3

[艺术收藏♡] 收藏  碑贴大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 15: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碑贴大观
殷 甲骨文  西周 大盂鼎铭文  西周 毛公鼎铭文
西周 散氏盘  东周 石鼓文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  云梦睡虎地秦简
曹全碑  史晨碑  衡方碑  张迁碑  礼器碑  鲜于璜碑
爨宝子碑  泰山金刚经   龙门二十品  苏慈墓志
瘗鹤铭
张黑女墓志铭   元略墓志  王洵  伯远帖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书圣  王羲之
龙藏寺碑
张旭   古诗四贴
欧阳询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  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
柳公权  神策军碑   玄秘塔碑
孙过庭  书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16: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 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 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 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 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 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 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 三种要素。 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 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 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 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 书法中的杰作。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 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 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 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 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 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 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 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 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 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西周 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 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 内壁铸有多达 498字的长篇铭文。 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 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 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 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 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 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 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 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 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西周 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 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 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 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 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 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 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 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 ……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 唯《散氏盘》而已。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东周 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 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 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 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 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 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 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 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 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 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 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 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 (?-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 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 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 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 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 《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 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 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 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 “画如 铁石,字若飞动”, “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峄山刻石
秦始皇28年,秦始皇东巡登峄山,丞相 李斯等颂秦德而立,为始皇刻石之始, 小篆,传为李斯手笔。石久佚。唐有 摹本,今不传。此为南唐徐铉摹本, 之明拓本。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云梦睡虎地秦简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 《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 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 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 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 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 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 包含了 篆书的特点。古人说:“ 篆之捷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快”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 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 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 隶书的方向推进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曹全碑
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
刻,1956年 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
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 逸,风致翩
翩 ,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
属秀逸类, 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
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史晨碑
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
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
碑》。灵帝二年(公元169年)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
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疏密匀
适,结构谨严而气韵灵动,蕴藉跌宕,笔法笔意二者俱
全。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说:“修饬紧密,
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
格在卒吏 (乙瑛碑) 、韩敕 (礼器碑)之右。”杨守敬
《平碑记》也说:“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
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衡方碑
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建宁元年(公元168年)
九月立,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
汶水泛决,碑陷,后邑人重立,今在山东泰安岱庙。此
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
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
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于平正之中存欹斜之变。翁方
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
来颜鲁公正书之渐。”(《两汉金石记》)杨守敬《平碑
记》也说:“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
在《华山碑》之下。”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
于 此。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碑刻。
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 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
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
以方笔为主, 方劲沉着、力气雄健 。碑阴的题
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书家所称道。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礼器碑
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 ,永寿二年(公元 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碑字体 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用笔瘦 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 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极为精彩。书势 气韵沉静肃穆,典雅秀丽。翁方纲夸为汉隶中第一。 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鲜于璜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刻,此碑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用笔瘦硬有力,骨肉雄浑,棱角之处方笔森挺,可谓斩钉截铁,已开北魏切笔之先河,但不失秀俊。整幅气势浑穆刚劲,有茂密丰伟之感,近《张迁碑》,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爨宝子碑
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 (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 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 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 。 此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 (405 )。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 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 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 常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 之容”是很恰当的。
[ Last edited by jzhihui on 2005-7-3 at 05:09 ]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泰山金刚经
即《经石峪》,在山东泰安。南北朝时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发现,
使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字径由一尺二,三到一尺七,八寸,现存一千零六十
七个字,前人评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康有为评为“榜书第一”。字形在楷法中兼含隶意,故有人称
为“隶楷书”。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1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二十品》
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 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 )。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 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苏慈墓志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瘗鹤铭
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
《瘗鹤铭 》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
清代康熙中,移置在山上的定慧寺。铭文笔势开扩,点画飞动,
前人评价很高。北宋黄庭坚爱临此铭, 他的诗有“大字无过瘗
鹤铭”之句。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张黑女墓志铭
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
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
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上海博物
馆。《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元年
(五三一),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
笔中侧互用,逆笔中锋,藏露皆备,有刚
柔相济的圆润之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
含有一定隶意。清何绍基评云:“化篆分
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
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元略墓志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洵
(350 - 401) 字元琳,小字法护。临沂( 今山东临沂县 )人。官至 尚书令。他是“书圣”王羲之的族侄,出生在一个精 于书法,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其父王恰,其祖父王 导均善书,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洵 之草圣,亦有传焉”。其草书《伯远帖》,一直被后 代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是因为它是十 分难得的东晋名人书法真迹。 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 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 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 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 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 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 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344-386) 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 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南朝宋,齐,梁,陈之间, 人多崇尚他的字。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 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笔划连续不断,世称 “一笔书”。 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 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 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王献之所书《洛神赋》 (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 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 楷书之作。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兰亭序
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
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一、神龙兰亭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二、虞世南摹兰亭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虞世南摹兰亭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虞世南摹兰亭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虞世南摹兰亭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虞世南摹兰亭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 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黄庭经

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 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圣教序

唐人集王羲之的字,拼缀而成。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寒切帖
王羲之草书佳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二十九日帖
为著名草书作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王羲之鸭头丸帖

为著名行行草书作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1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羲之姨母帖

为著名行书作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龙藏寺碑
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楷、书,碑阳30行,行50字,碑阴题名五列,左侧题名三列。《龙藏寺碑》书法宽博和谐,其用笔细劲轻松,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结体以方正为主,略呈扁形,左右开张,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对唐代书法,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张旭

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 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 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 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 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 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 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 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 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 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 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 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 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 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 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 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 唐气象。
古诗四贴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 纸本,草书,写在 五色笺上,共40行。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 首为谢灵运 的“王子晋赞”和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 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 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 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 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 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 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 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 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 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 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 ”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 锥划沙”,无纤巧浮华 之笔。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欧阳询化度寺碑
(公元557-64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人。世称欧阳率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 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 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 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 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 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 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 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 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 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 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 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 不及其父.。 化度寺碑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 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 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 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 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 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 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 说明此碑的书法 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 Last edited by jzhihui on 2005-7-3 at 05:56 ]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公元557-64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人。世称欧阳率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 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 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 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 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 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 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 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 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 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 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 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 不及其父.。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 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 (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 字。 此碑用笔方整, 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 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 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公元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 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 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 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 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 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孔子庙堂碑 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 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 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 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 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 笔势舒展, 一片平和润雅之象。
[ Last edited by jzhihui on 2005-7-3 at 13:23 ]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褚遂良 《孟法师碑》
(公元596-658或659) 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 世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唐 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 》,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 为一体,皆凹姹*,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 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
(公元596-658或659) 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 世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唐 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 》,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 为一体,皆凹姹*,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 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雁塔圣教序 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 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 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 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在运笔上则采用方 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 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 一定的规矩。唐张怀瑾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 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秦文锦亦评曰: “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 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 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颜真卿
颜真卿(公元709- 785)唐京兆万年人,字 清臣。开元进士,迁殿 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 恶,出为平原太守,故 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 ,颜抗贼有功,入京历 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封鲁郡开国公,故又 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 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 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 所留,忠贞不屈,被缢 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 ,家学渊博,工于尺牍 ;从褚遂良,张旭得笔 法,其正楷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 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 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 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 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 Last edited by jzhihui on 2005-7-3 at 13:35 ]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颜真卿书法之————
《多宝佛塔感应碑》
《大唐中兴颂碑》
《东方画像赞碑》
《颜惟贞家庙碑》
《金天王庙题名》
《颜勤礼碑》
《大字麻姑山仙坛记》
《竹山堂连句》
《蔡明远帖》
《鹿脯帖》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多宝塔感应碑 乃颜真卿墨迹,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四十三岁时,楷书。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是他继承传统的 作品,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而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 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中兴颂 全称《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楷书,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 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 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 字尤奇伟 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 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碑阳赞12行,阴记17行,行楷30字。额亦二 ,一篆书,一隶书,皆十三字。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 后 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 “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 中元年(公元780) 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四面刻楷书,两面各24行,行47字,两侧各6行,每行52字,额 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 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 真书家至宝。”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金天王庙碑 颜鲁公著名楷书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颜勤礼碑 大历十四年,颜真卿撰并书。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1922年10月在长安出土,现藏于 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宜于 初学。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公元771) 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 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 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 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竹山堂连句 疑为后世伪作,但书法极有鲁公之风,故录之。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蔡明远帖 鲁公行书佳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鹿脯帖 鲁公行书佳品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 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张晏评 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 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 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柳公权
( 公元778-865) 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 柳少师。《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 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 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 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 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 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 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 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 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其代表 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 《大达法师 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 (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 刚经》,《神策军碑》等。 “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 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 神策军碑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唐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神策军碑》是柳 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 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 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 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 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 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 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 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柳公权《玄秘塔》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孙过庭-《书谱》
(公元648-703) 精于书法,尤以正、行、草书擅长。唐张怀瑾《书断》 称他:“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劲 拔刚断”。唐《续书评》云:“过庭草书如悬崖绝壑, 笔势劲健。”《宣和书谱》说他:“得名翰墨,间作 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传世作品有《书谱 》和草书《千字文》等。另有 论书著作《书谱》。 其代表作有: 书谱: 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 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 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 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 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 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 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 风。宋米芾评道:“凡唐 草得'二王 '法者,无出其 右。”《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 现在台湾。

本帖包含图片附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03:06 , Processed in 0.1306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