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至爱贝九之三——版本介绍
1.指挥: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canini(1867-1957)
意大利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九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为里约热内卢歌剧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挥演出了《阿伊达》博得好评,从此就任正式指挥。同年返回意大利,在特里诺和米兰以指挥歌剧新作和瓦格纳的歌剧而著名。
托斯卡尼尼的“忠实于作曲家的原谱”与富尔特文格勒的“力透谱背”刚好代表着本世纪演绎贝多芬交响曲的两大观点,其后的指挥几乎没有不受这两种观点影响的。托斯卡尼尼的指挥基本上是按照贝多芬谱子上的要求,没有太多个人的发挥,通常偏快的速度和不太浓重的织体,精确的节奏,逦?慕峁梗?寡葑嘤腥绾峥粘鍪溃?换佣?汀M耆?行曰?难葑嗵逑肿疟炊喾业母锩?院陀⑿坌浴M兴箍?崮岬闹富硬⒎嵌员炊喾依制谆?档闹葱校?逑肿潘?拇丛煨院脱辖鞯淖鞣纭2还??惺惫?制?旌透删坏囊衾郑?棺髌繁涞萌狈λ捣?Α?
与福特温格勒的含糊犹疑不同,托叔的击节是最为清晰明确的。他追求的是精确和干净。晚年的托斯卡尼尼速度更快,乐团的音声更冷(也许和录音有关,托叔晚年很多唱片都是在臭名昭著的H8录音室内搞的),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我认为托斯卡尼尼的演奏体现出贝多芬的浩然正气,和斩钉截铁般的不屈不挠精神。
指挥: Arturo Toscanini
参演: Eileen Farrell, Nan Merriman, et al.
厂牌: Rca
类别: #60256
音频 CD (January 18, 1991)
ASIN: B000003EWO
曲目
1.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4.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Presto; Allegro Assai
2.指挥: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
德国指挥家。瓦尔特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混合体。最精彩时,音乐的火花是无处不在的。他的贝多芬交响曲录音是他晚年的作品,偏于表现人性的融和、宽厚,其中的第六部交响曲就是因此而名声在外。瓦尔特是一位以细腻见长的浪漫主义指挥家,也是一位出名的温和派指挥家,与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贝多芬的阐释,典雅,清新,细致而干净流畅。
指挥: Bruno Walter
厂牌: Sony
类别: #48099
音频 CD (December 5, 1991)
ASIN: B0000027UK
曲目
1.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 Allegro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I. Molto vivace: Presto
3.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II. Adagio e molto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Adagio
4.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V. Presto; Allegro assai - Choral Finale on Schiller’s ’Ode to Joy’
3.贝九演绎典范!指挥:威廉·富尔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
德国指挥家。八岁开始学音乐,上小学时即显露出其非凡的音乐天才。起初在朱里赫与斯特拉斯堡任指挥,后历经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应聘为柏林爱乐乐团指挥。曾于 1926-192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归国后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队指挥,同时到德国各城市及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观众们无不欢声雷动,他由此而名震全球。福尔特文格勒的指挥特点是:一登上指挥台,就处于一种忘我状态,时而吟唱,时而面目动情,时而踏足,时而闭上双眼……奇怪的是,乐队成员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一同作出反映。他的指挥富有催眠术般的魔力,听他指挥演出时,听众好像看不到乐队,而会全神贯注到令人迷醉的音乐中。在指挥旋律时,他不赞成有棱有角地拍击,认为那样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在他的指挥中始终保留着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的主观因素,因此他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学派指挥家。他指挥的曲目广泛,气势雄厚,是德国优秀指挥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富尔特文格勒的贝多芬可以追溯到贝多芬本人。贝多芬身后,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成为他的精神的两大传人。其中瓦格纳从贝氏第九交响曲中得到启发,将音乐与诗歌、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结合,发展出“综合艺术”。除了作曲外,他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指挥。“综合艺术”的理念同样贯彻在他的指挥中。他认为指挥不是对作品的模仿,而是透过音符的表面,挖掘乐谱背后涵含的精神力量。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乐评,瓦格纳的贝多芬是无与伦比的,更成为德国指挥风格的源头。其著作《论指挥》、《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奏》是后辈必学的文献。而富尔特文格勒是瓦格纳的“徒孙”,贝多芬的“曾徒孙”!他的贝多芬真正做到了力透谱背,他的贝多芬融合了贝多芬的古典主义,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和德意志民族精神。他的贝多芬不是“最贝多芬”,而是最德意志的。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像富尔特文格勒的贝多芬那样承担起整个民族的性格的演出,实属罕见。他在EMI的那套录音,并非一次制作计划的产品,其中的第3、7、9是贝多芬演奏的绝品。
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版本众多:1937年在伦敦的现场录音技惊四座,Music & Arts以全价版发行。1942年在柏林和柏林爱乐录制的版本由Briem, Anders 及Watzke等演唱。Crotchet平价版发行。1951年拜鲁依特的演出博大而精深,由施瓦普科芙等演唱,EMI发行。1954年在瑞士洛桑和爱乐管弦乐团的最后演出充满了悲壮之情,演唱阵容有:Schwarzkopf,Cavelti,Haefliger及Edelmann等。
富特文格勒1942年柏林现场演出版Symphony No.9 in Berlin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不但是他本人艺术创作的颠峰,也是古典音乐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对于这一作品,许多指挥大师都有精彩的演出,但福特文格勒1942年柏林现场演出版本与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被世人公认是其中最佳的版本。如果说后者是以音响取胜的话,那么富特文格勒的版本则是以内在的韵味而广受好评。虽然这个版本录音效果不是很好,但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作品的深刻理解完全弥补了这一点,一贯以冷峻的艺术特点现人的富特文格勒偶露狂热之气,居然是那么贴切。这个版本被《留声机》杂志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75个录音之一。
曲目
1. Andant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13:39)
2. Andante con moto (16:38)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9:29) 4. Allegro vivace (10:30) 1951拜魯特音乐节现场版
1951年在拜魯特(德國的音樂重鎮,華格?#123;歌劇的大本營)音樂節歷史性的演出,被認為是貝多芬第九號最偉大的詮釋。這張錄音完成的四十七年以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便一直未出現過有能與這張拜魯特現場錄音相比擬的唱片出現。目前能找到的貝多芬第九錄音不下百種,但仍然未能稍微威?#123;到福特萬格勒的地位。雖然現場觀眾咳嗽聲不斷、儘管現場錄音嘶聲吵雜,但是仍然未曾損及這張錄音的價值。福特萬格勒所營造出的音樂力量,是無法以筆墨形容的。
他从每一个角度都对贝多芬进行了严整的勾勒,是诠释贝多芬交响曲的经典,其中对贝多芬节奏的把握无人能与比拟。錄音品侃ο喈敽茫?绕涫?EMI 最新的 Remastered 系列 "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 將原有的雜音完全消滅,是現場錄音的典範。相比之下,卡拉揚, Solti, Toscanini等竟都似花拳繡腿!虽说是单声道的录音,但诠释的音乐却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录音,值得收藏。
指挥:Wilhelm Furtwangler
参演:Bayreuth Festival Orchestra with Otto Edelmann, Hans Hopf, Elisabeth Hongen, Elisabeth Schwarzkopf
曲目
1.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I: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II: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 Andante moderato - Adagio
4. IV: Prest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 Allegro assai - Presto - Allegro assai - Allegro assai vivace, alla marcia - Andante maestoso - Allegro energico, sempre ben marcato - Allegro ma non tanto - Poco adagio - Prestissimo
4.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奥地利指挥家。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兹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起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他是现代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人们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兹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卡拉扬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的配合如水乳交融般天衣无缝,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他擅长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巧妙布局,甚至适度夸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而进行。卡拉扬一生共指挥录制了650多种唱片,仅录制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万张。他在晚年时期达到了他指挥艺术的最高峰。
对现代乐迷,尤其中国现代乐迷,卡拉扬的贝多芬是影响至深,乃至深入民心的演绎。在精确细腻的指挥下,乐队合奏的技巧、戏剧化的强弱变化,起伏宽广的对比等方面,卡拉扬的贝多芬都达历史上的空前的高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卡拉扬四次贝多芬全集的录音在意念上是同出一辙,反映的是他个人绝对的意志力。全集卡拉扬总共就录过4次,七十年代的是第三次。70年代的贝九据说是其最好的作品,但是总体上说60年代评价最高。
1963年录制版本
指挥: Herbert von Karajan
参演: Walter Berry, Gundula Janowitz, et al.
厂牌: Deutsche Grammophon
类别: #447401
ASIN: B000001GPY
曲目
1. Symphony No. 9: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 Ludwig Van Beethoven
2. Symphony No. 9: Molto vivace - Ludwig Van Beethoven
3. Symphony No. 9: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 Ludwig Van Beethoven
4. Symphony No. 9: Presto - Ludwig Van Beethoven
5. Symphony No. 9: Presto. - - Ludwig Van Beethoven
5.最具纪念意义的版本!指挥:雷昂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
雷昂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的《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奇妙的城镇》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伯恩斯坦最有研究的是马勒的作品,堪称为“马勒专家”。他的指挥风格理智而直率,并富有时代精神。他认为“真正的指挥应该是这样:他们以身体的动作代替语言,对乐队来说,指挥必须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他所要求的东西。”在激动时或处理高潮时,他甚至会跳起来。伯恩斯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自己的感觉全部表现出来。
浪漫派指挥处理贝多芬交响曲的典范。青年指挥家余隆曾对笔者大力推荐伯恩斯坦的贝多芬。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的演出,在古典与浪漫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古典结构的力与浪漫炽热的力交织在一起,成为感人肺腑之处。相比之下,与纽约爱乐乐团的那一套,已岁月留痕。
最具意义的贝九:纪念两德统一,柏林墙倒塌的现场演奏
音乐家们公认无法超越的极至经典,最著名的《贝九》实况之一。来自上世纪与卡拉扬齐名的著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著名演绎《最后的柏林墙》。1989年12月为庆祝两德统一,由伯恩斯坦联合了纽约爱乐、伦敦交响、巴黎交响等多个世界级乐团组成的庞大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实况。当时柏林墙刚刚拆除,伯恩斯坦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德国伯兰登堡举行了这次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音乐会,曲目又是贝多芬的这部《第九交响曲》,因此这次演绎被永载史册。这是最著名的《贝九》实况之一,特别是第四乐章,指挥家将“欢乐颂”改名为“自由颂”,上千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的演唱更加令人震撼不已,气势磅礴以及极具历史纪念意义。
《自由颂ODE TO FREEDOM》CD版
作者: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
创作时间: 1822-1824
国家: Vienna, Austria
视频: 现场
演出地: Schauspielhaus, Berlin, Germany
录音时间: 12/25/1989
指挥: Bernstein Leonard
曲目
1.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2.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4.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4. Presto - Allegro assai
《自由颂ODE TO FREEDOM 》VCD
全场VCD转录MP3 83M
DVD截图
6.录音效果最好的贝九!指挥:乔治·萧提 Sir Georg Solti (1912-1997) 乔治·萧提 Sir Georg Solti (1912-1997)
1960~70年代,伦敦指挥界出现“匈牙利三大”,这三大是萧提、凯尔泰斯、索尔蒂。在三人中,凯尔泰斯最具传统德奥风范,萧提最具鲜明个人风格,而索尔蒂则是三人中乃至世界级的“芭蕾音乐之神”,据此看来,他的地位和早年的安塞美好像差不多。不过两人仍有差异。索尔蒂的自我评价相当谦虚,事实上他是一位相当厉害的指挥。
索尔蒂曾经作过曲,并且由自己灌录成唱片,年轻时的他就是位多产作曲家,在中断十二年后至少一年一部大型作品问世。他的音乐风格和现代乐派比较搭不上,写作有一首交响曲、钢琴与大提琴协奏曲、三首管弦乐小夜曲、一首混声合唱打击乐弥撒曲、芭蕾舞剧与清唱剧各一,以及若干室内乐。从他的经历上看来,他似乎不是个擅长交际手腕的指挥。很少与一些真正重要的大乐团合作,在乐坛上可以说一直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靠实力奠下自己的地位。他的厉害在训练乐团上可见一斑,相当有效率,并且不做无谓的努力。有团员指称他脾气不好,晚年情况似乎有所改善。
他有不错的记忆力,即使是再艰难的作品也以背谱指挥。指挥动作一向平实,反对指挥家作太多的装饰,认为这样会使乐师分心而“顾不得乐曲的节拍”。索尔蒂早年在各大歌剧院与乐团的工作为他在歌剧与交响曲的诠释上累积了可观的经验。被人称为当代芭蕾指挥大师,但他本人对此相当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他了解指挥家不能长期只指挥芭蕾,因为“跟歌唱训练相反,舞蹈音乐基本上是非音乐的。”不过在一般乐迷心目中,只要一想到芭蕾,索尔蒂的名字还是会浮现在脑海中。
索尔蒂也是一位喜欢录音的指挥,至少有四个公司为他出过唱片,但其中以Decca与Mercury为主。他在Decca曾经以四十八张唱片与匈牙利爱乐合作,录下全套海顿交响曲全集,在当时被誉为“唱片史上最永垂不朽之事”,现在也只有Ennst Marz-endorfer做过同样的事,这套海顿的成就不容抹灭。他的录音大体还是以芭蕾音乐为主,鲜少触及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德奥曲目,只在DGG录过贝多芬九大。其馀音乐家也是以写过芭蕾音乐的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汶斯基、雷史毕基等较有接触。他也是个不错的协奏曲伴奏家,与不少优秀独奏家录过一些水准以上的协奏曲。
索尔蒂自己对唱片的价值有点保留:唱片的价值在于记录每个时代的表演方式,但是其危险性在于“即使是瞬间的失误也永远洗不掉”,同时一个老大师型的观念:没有二次表演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只凭唱片认识作品只是没有真正认识作品罢了。他的演出风格热情,对于惊心动魄的作品有著尤其优异的表现,比方像他的“春之祭”,虽然缺少那份泥土味,但内里蕴涵的惊人动力令人瞠目结舌;其贝多芬与布拉姆斯的演出也是如此,昂扬振奋。在表演中有点斧凿痕迹,但是并不明显,结构明朗不厚重,这可能是他在德奥曲目上表现不算起眼的原因之一。
他觉得没有必要确定一部作品的标准表现方式,而他自己的多次重复相同曲目录音正说明了他的观念。
索尔蒂和芝加哥合作的版本
以绝佳的音效成为最出色的贝九版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