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32|回复: 5

[【散文】] 《孔雀东南飞》与《德格拉斯的悲剧》 之比较   ---请大家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1 08: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雀东南飞》与《德格拉斯的悲剧》之比较


【内容摘要】《德格拉斯的悲剧》是英国著名的一首古代民谣。与《孔雀东南飞》相比,二者在思想内容、写作手法以及情节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两首诗歌都是民间的叙事诗,讲述的都是一对恋人因父母的阻挠而导致的爱情悲剧。梁实秋认为《德格拉斯的悲剧》属于家族悲剧类题材,并认为是“虚骄的意气造成了两家的死亡”。这种分析颇有道理。然而,仅限于此显然是不够的。为此,笔者将从叙事结构、角色安排、结尾及意象选择、人物性格、主题与美学风格等方面,把它与中国的《孔雀东南飞》比较研究,试图更深更广地发掘出它的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德格拉斯的悲剧  孔雀东南飞  家族悲剧
         
【Abstract】\" The Douglas Tragedy \"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ballad of British. Comparing with \" An Old Poem Composed for the Wife of Jiao Zhongqing \", both on subjects , writing tactic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s, have some astonishing similarities.The two poems are folk epopees and talked about a pair of lovers’ tragedy because of the opposition of their parents. Liang Shiqiu thougt that \" The Douglas Tragedy \" belongs to the subject of family tragedy, and considered \" It’s the peacockery and personal feelings which caused the lovers’ deathes \". This analysis is quite reasonable. However, it is not enough obviously only just like this. Therefore, I will compare and study the two poems on their narrative structures, role arrangements, the endings and images choices, and the characters, themes and aesthetical styles and so on, attempting to excavate its connotation and value deeper and wider.
【Keywords】 The Douglas Tragedy  An Old Poem Composed for the Wife of Jiao Zhongqing  Family Tragedy
【Author】Yao YuanQuan, male, born in 1982, coming from Phoenix town, Hubei Province. Presently goes study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民间长篇叙事诗,可谓家喻户晓,其介绍在此不必赘言。而《德格拉斯的悲剧》知之者可能甚少,有必要先详细说明一下。
在英国克雷格一个叫德格拉斯的地方,有一所黑厦城堡,城堡外偏僻的长满洋蓍草的山谷里,矗立着一橦黑色楼阁。这个地方属于黑色德格拉斯,一个很有势力的家族,在苏格兰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被叫作黑色德格拉斯,是因为他们的皮肤黑黝黝的。在城堡远处是德格拉斯河,再远处堆着一圈古老的石头,那里曾有八块,但现在只剩下七块。德格拉斯的悲剧据说就是发生在这里。黑厦城堡家族成员有父亲德格拉斯以及他的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叫作玛格莱。玛格莱和本地一个贵族威廉爵士相爱了,但是两人家庭地位悬殊,父亲德格拉斯爵士强烈反对,阻止他们的结合。于是,这到一对恋人私奔了。在私奔途中,遭到德格拉斯和他的七个儿子截阻。按照绅士风度,他们进行决斗。德格拉斯和七个儿子战败。但是威廉却因此受了重伤,最后死在了爱人的怀里。玛格莱不堪忍受同时失去家庭和爱人的痛苦,也在忧伤中死去。她葬在了圣玛利墓地,傍着她的爱人威廉。后来在这对恋人的坟上长出了玫瑰和蔷薇,它们竟然相互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然而德格拉斯爵士仍气愤不过,他拔掉了那棵蔷薇,扔进了圣玛利湖。
《德格拉斯的悲剧》这首叙事诗是英国流传下来的极少数能找到故事发生地点的传统诗歌之一。原苏格兰的塞尔扣克郡的黑厦农场,传说就是那件不幸事件发生之地。 在那里现在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城堡,邻近农舍的野外有一个幽僻的山谷,经过崎岖的岩石,流淌着一条激流,岸边长满了洋蓍花,就是那条德格拉斯河。此即克雷格德格拉斯。现在这块地方,已成为一块绿色的不动产,是有名的德格拉斯家族最古老财产的一部分。而约翰•德格拉斯,威廉最大的儿子,德格拉斯的第一代地主,据传曾是这里的一个男爵,他父亲在世期间,他还是马尔科姆议会的一名成员。
《德格拉斯的悲剧》创作时间大概是在公元1400~1800年,作者未知,可能是苏格兰边境的一位行游诗人。 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时间上要晚几百年。但是二者在思想内容、写法手法以及情节结构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两首诗歌都是民间的叙事诗,讲述的都是一对恋人因父母的阻挠而导致的爱情悲剧。梁实秋认为《德格拉斯的悲剧》属于家族悲剧类题材,并认为是“虚骄的意气造成了两家的死亡” 。这种分析颇有道理。然而,仅限于此显然是不够的。为此,笔者将通过把它与中国的《孔雀东南飞》比较研究,试图更深更广地发掘出它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对结构进行比较。
《孔雀东南飞》开始即写刘兰芝向焦仲卿要求遣归,然后便是焦仲卿与母亲的一场冲突戏,交待了焦母逼媳的真相,接着写刘兰芝辞别,以及回到娘家后第一次拒绝县令的求婚,再到被逼无奈之下答应太守家的求婚,又与焦仲卿立下生死誓言,最后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华山,化为鸳鸯。
《德格拉斯的悲剧》诗篇开头写德格拉斯被叫醒起床,去追赶私奔的女儿,在言语中交待了事件的起因。接着就写私奔的恋人被德格拉斯与他的儿子位追赶上了,威廉下马与他们展开决斗。受了重伤的威廉携着爱人回到家中,却因伤势过重而死去。爱人玛格莱与之一起殉情。两人一起葬在教堂,化为玫瑰与蔷薇。
前者线索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请归——求母——辞别——归家——拒婚——应婚——立誓——殉情。后者线索则可归纳为:私奔——追逃——决斗——抉择——归家——殉情。可见《孔雀东南飞》在情节上比《德格拉斯的悲剧》要复杂得多,而且是双线结构,交替发展,也就是说全诗叙事以两条主线展开,“一为仲卿、兰芝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一为仲卿、兰芝两人间的感情纠葛”。 其中穿插的情节如县令求婚,太守求婚,曲曲折折,更是使得人物关系复杂化,矛盾冲突激烈化,是全诗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家长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都相当重要,他们全部出现在舞台上并作了正面的表演。而这丝毫没有损害到刘兰芝、焦仲卿的主角地位,反倒使他们的角色得到有力的强化。因此尽管《孔雀东南飞》结构复杂,但是严谨致密,显得庄重严肃,表现出中国悲剧的凝重和雅致。《德格拉斯的悲剧》情节上则相对单一,但也隐约可见它的双线结构,即威廉、玛格莱与德格拉斯家族的矛盾和这对恋人之间的怀疑。只是前一条过于突出,以致另一条倒成为次要,变得不很明显了。从头到尾,事件呈现出单一发展趋势,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从德格拉斯被叫醒,到他叫醒七个儿子,再到父子追赶女儿,最后与威廉决斗,全程气氛不曾轻松过。在描写威廉与玛格莱骑马奔逃时,却充满诗情画意,近乎唯美,把人物那种紧张、幸福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整个诗篇有张有弛,在结构上取得了一种和谐与平衡。这两首诗在叙事上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都是直接从事情的中间某处开始,最后完整地结束,情节上虽有简繁之别,但叙事方法简略脱落之致。梁实秋评点《德格拉斯的悲剧》说:“(它的)故事从中间说起,突如其来,所谓in medias res。” 我想这正是《孔雀东南飞》和《德格拉斯的悲剧》在叙事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
再来看两首诗的角色安排。
《孔雀东南飞》里,强势家庭角色是焦母,焦仲卿、焦妹;弱势家庭角色有刘母、刘兄、兰芝;另有“第三者”县令和太守。《德格拉斯的悲剧》里,强势家庭角色是德格拉斯与他的七个儿子以及玛格莱,还有一个刚开始就出现的“她”,可能是德格拉斯之妻;弱势家庭角色则是威廉与他的母亲。对这些角色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前首诗中对整个事件起决定作用的是“母亲”和“长子”,后首是“父亲”,都是大家庭的“家长”。而悲剧的主角都是他们的子女。前者是“母逼子”、“兄逼妹”,后者是“父逼女”、“兄逼妹”。两首诗里的角色,身份甚至是可以互换的。《孔雀东南飞》里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个“恶母”形象,《德格拉斯的悲剧》里罪魁祸首是个“恶父”形象,但是,这两个形象有着一个共同点,即:其恶不在人性,在于思想观念。焦母之恶,体现在对刘兰芝的非人道的虐待,那种冷酷和不近人情令人心寒。她的目的无非就是要逼走兰芝。兰芝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作为儿媳,可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焦母对她有如此深的成见,其原因只能归结于焦母的根深蒂固的某种思想观念。这一点下文将会论述到。从另一个方面来证明,焦母对儿子的爱又是来自于人性,是天下母亲都有的感情。她的“暴虐”并不是她的本性,而是对与其思想观念严重抵触的行为个体的一种抵制,是对自我意识的维护。同样,德格拉斯作为父亲,对其女儿的爱也是真诚的,诗中写玛格莱看到爱人与父亲决斗的情景:“眼看着她的七个哥哥倒下了,那样钟爱她的父亲苦斗不已。”其中提到德格拉斯很疼爱自己的女儿。既然如此疼爱女儿,又为什么那么残暴的对待她与她的恋人呢?其“残暴”事实上针对的是威廉。威廉本身来说应当是一个非常英俊勇武的绅士,这可以从他与德格拉斯父子决斗看出,然而德格拉斯对他愤怒至极以致于威廉死后坟上长出的蔷薇他也拔掉扔进湖里,不让它与女儿变成的玫瑰结合在一起,这样一种仇恨可谓是到了极致,决不只是“虚骄的意气”那么简单。真正的原因,必定是深埋在他的思想意识里。这点也将在后文论述。《孔雀东南飞》与《德格拉斯的悲剧》在角色安排上出现这样惊人一致的地方,还有兰芝母亲与威廉母亲,兰芝兄长与玛格莱兄长,以及悲剧的主角即两对恋人。两首时间上相差几个世纪、空间上相距半个地球的民间叙事诗,竟出现如此相似的文本,正说明了人类思想、心灵是共通的,文学创作具有其特定规律性。
结尾及意象选择比较。
《孔雀东南飞》里兰芝仲卿化为连理枝、鸳鸯鸟,《德格拉斯的悲剧》里威廉玛格莱化为蔷薇玫瑰,以及其它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二人化为蝴蝶,《搜神记》中韩凭夫妇化成相思树,都是民间文学中典型的的浪漫主义手法。“殉情化物”似乎已成为文学的母题之一。这样的结尾,在中外文学里尽管不少,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结尾的处理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的。中国讲究的是“合葬”、所化之物要成双成对,在外形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如“连理枝”、“鸳鸯”、“相思树”,都是完整的个体,从语法上来说都是单独的词不可再分。而西方在这一点上好像没有这样的意识。威廉与玛格莱各自化成一种植物,蔷薇与玫瑰,代表着坚贞的爱情。这种现象其实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中国重封建伦理,爱情不出其右,要求从一而终、坚贞不渝。西方重宗教信仰,爱情自由,保持着个体的相对独立性。但是东西方对爱情执着与坚持的精神,却是一样。《孔雀东南飞》之选择“连理枝”与“鸳鸯鸟”,和《德格拉斯的悲剧》之选择“蔷薇”与“玫瑰”,意象选择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而这种手法的运用、意象的选择,在叙事诗中可以说一点也不新奇,但是当指向埋葬着一对苦命恋人的坟墓时,却又显得异常合适。
这两首诗在结尾虽然两对恋人都双双殉情、化物,但《德格拉斯的悲剧》却出现了一个“意外”:
“但是德格拉斯骑马赶来,
他可真是粗鲁!
他拔起那棵蔷薇,
投进了圣玛利湖。”
若不是女儿的求情,德格拉斯早已死在了威廉的剑下。威廉负伤死去,玛格莱为之殉情,可是德格拉斯丝毫没有悔意,反倒老羞成怒,拔掉威廉坟上的蔷薇,让这对恋人即使死去也不能厮守在一起。仇恨之火已吞没了他的理智,使他变得歇斯底里。比较来看《孔雀东南飞》: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焦母在儿子生前是何等冷面,刘兄在妹妹死前又是何等残酷,但是当两家亲人都死去时,他们却都能产生悔意,并“求合葬”,算是忏悔,完成死者生前愿望。骨肉亲情,血的教训,毕竟能够唤醒他们尚未泯灭的良知。
这样的结尾,《德格拉斯的悲剧》是站在宗教谴责的角度,而《孔雀东南飞》则是站在封建伦理的角度来处理的。
再来看这两首诗中人物性格的异同。
《孔雀东南飞》里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刘兰芝坚强执着,外柔内刚,举止得体,淑良贤惠;焦仲卿爽直单纯,循规蹈矩,情深意重,敦厚专一;焦母专断固执,蛮横无理,粗暴自私但不失人性。《德格拉斯的悲剧》里人物性格则有些单一,表现最突出的是威廉,他英勇顽强,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德格拉斯则脾气火爆,性格粗鲁,野蛮无理;玛格莱作为贵族小姐,敢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坚强的性格里又有懦弱的一面。刘兰芝和玛格莱两人都能为爱而忤逆家长,最后又为爱殉情,实在是世间至情至义的女子。但相比之下,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要显得更加高大。首先,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女性,具有封建时代妇女所谓“三从四德”的品行,特别是其德行,让人无可厚非,是她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其次,刘兰芝个性丰富,自尊自强,并不是一个只会逆来顺受的婢女,而有着作为人的尊严的一面。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她与焦母产生的冲突才不可调和。再次,刘兰芝对爱的态度十分坚决,“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盘石无转移”,“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表达爱的誓言毫不犹豫,果断干脆,真可说是“爱情至上”;这一点上,玛格莱恐怕就要逊色得多。当父亲带领七个兄弟来追杀他们,威廉欲血战斗,她却不顾爱人的安危,反倒责骂:“你下手实在是很毒恶,情人我可以找到很多个,而父亲我只能有一个”,竟说出这种薄情寡义的话来!而这正是她的贵族本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她难以摆脱家族对她的影响。尽管如此,在家族与爱情面前,她能够毅然决然地选择爱情,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刘兰芝殉情,是证明其爱情忠贞不二,是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她的死,具有崇高的意义;玛格莱殉情,与其说是对爱的追求,倒不如说是绝望之下的选择。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个女人的死亡都是由其家族、由其社会造成的,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也是女性命运的悲剧。
焦仲卿与威廉是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焦仲卿身为府吏,作则天下,做事瞻前顾后,恪守一切清规戒律,对母命唯唯诺诺不敢违拗。是其母一手培养起来的典型的封建孝子。虽然他深爱着兰芝,但是面对母权,却无力保护发妻。他的软弱性间接导致了两人的悲剧。他对兰芝说的愤激的话:“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成了兰芝自杀的直接诱因。这种动辄以死相逼、不思良策的做法,是其不敢正面对抗封建家族的软弱性表现,是极为弱智的一种逃避方法。兰芝若不自杀,焦仲卿决不会去死;兰芝自杀,他不得不去死,因为既要照顾亲情又要考虑爱情、既要做孝子又要做情痴,只有这一条路。但是威廉,则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了“娶到我的美人”,他连生命都豁出去了。冒着与强大的德格拉斯家族对抗的危险,他夜里深入黑厦城堡,偷偷接走爱人玛格莱一起私奔。当被德格拉斯追上之后,他冷静作出决定:
“下来,下来,玛格莱小姐,”他说,
你牵着我的马,
等我准备好一个姿式,
抵抗你的七个哥哥和你的爸爸。”
他英勇神武,将德格拉斯父子全部击倒;在玛格莱的请求下,他才放过德格拉斯。看到玛格莱不够坚决时,他说:“啊选择,选择,玛格莱小姐,愿意随我去还是留在这里?”完全尊重对方,没有一点过激的言语。而焦仲卿却用的是一种冷嘲热讽的语言去刺激刘兰芝。威廉回到家里,临死前对母亲说:“我可以睡得格外香甜”,因为他已娶得美人归。虽然即将死去,但是追求过自己的爱情和理想,威廉能够安息。来看焦仲卿,“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犹豫彷徨,愁肠百结的样子,临死前还心事重重。两个男人的勇气、胸襟、气质不可同日而语。
焦母与德格拉斯作为家族中的权威,他们对子女的命运享有决定权。而这种权力,是由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家族制度所赋予的。在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社会及家族等级森严,权力分配极端失衡,统治者常常独揽大权,至高无上,其它成员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焦母和德格拉斯在他们的家族中就是这种享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 他们的任务,一方面是以身作则,为家族其它成员作出表率,维持家族的团结、和谐、统一,维护家族在社会中的名声、地位和利益;另一方面,严惩背叛家族或拒绝服从的成员,并严格限制其他人进入家族,以保持家族的正统性。因此,焦母之遣刘兰芝,德格拉斯之追杀威廉,首先是从家族利益出发的而不是仅仅只凭个人好恶,虽然后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兰芝嫁入焦家,玛格莱下嫁威廉,都非“门当户对”,这从诗中很容易看出。如,焦母劝仲卿的话:“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德格拉斯呼唤儿子的话:“起来,起来,我的七个勇敢的儿子,披上你们闪亮的盔甲。”家族势力之盛可想而知。刘兰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她只是出身于一个小户人家;威廉也只是当地一个小贵族,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情况似乎也不怎么好。这样一种不对称的婚配,对两个大家长来说不可能容忍得了。像刘兰芝即使刚开始能嫁入焦家,但是那种来自家族内部的压力却非她所能承受,故有言:“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又如威廉即使能成功带走玛格莱,但是德格拉斯家族绝不会放过他们:“不能让人议论你的女儿,半夜三更的出嫁”,最终难免一场血战。从另一面来看,刘兰芝和威廉又都个性刚强,不堪任人摆布,与焦母和德格拉斯的绝对权威形成尖锐对立,与他们家族的矛盾和冲突难以调和。这是《孔雀东南飞》和《德格拉斯的悲剧》的悲剧根源所在。作为家族利益的全权代表,焦母和德格拉斯思想意识里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根本上是站在家族立场上的。对焦母来说,刘兰芝的身份、个性完全不符合她的要求,尽管焦仲卿与兰芝恩恩爱爱,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她接受她的理由,儿子乃至其它成员的幸福都是由她来决定的。对德格拉斯来说,女儿也许可以有选择恋人的权力,但是她所选择的人必须要得到他及家族的认可,而她那种私奔行为则让家族蒙羞,是不可饶恕的。在对家族利益及家长权威的维护上,焦母和德格拉斯可以说没有什么差别。这两个人的不同点在于:焦母扮演的角色比德格拉斯更具有伦理色彩,在儿子殉情后尚能从某种程度上恢复人性;而德格拉斯是那种只有宗教才能拯救的人。这个不同点可以从两人对待子女死亡的态度看出:焦母与刘家“求合葬”,德格拉斯却气急败坏地拔掉女儿恋人坟上的野蔷薇。
其它人物如刘兄与玛格莱七兄弟,刘母与威廉母,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总体看来,《孔雀东南飞》里的人物形象比起《德格拉斯的悲剧》要丰富复杂,艺术性也要高出许多。
主题与美学风格比较。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不少研究者发表过文章论述。其中用阶级观点来阐释其“反封建礼教”者居多。但是回到文本本身,这个论断未必准确。结合诗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斫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以及诗末两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来分析,“时人”本意是要劝戒后人,勿要重蹈覆辙。这“后人”既指如同兰芝仲卿一样的恋人、夫妻,也指如同刘兄、焦母一类的家长。 所谓“伤”,既有对兰芝仲卿遭遇的同情,为他们忠贞的爱情所感动,又有对焦母、刘兄狠毒心肠的谴责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孔雀东南飞》应当是对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尊重伦理的呼唤。《德格拉斯的悲剧》表现的则应当是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并强烈地批判了那种摧残和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的行为。诗中一句话很重要:“愿天下有情人能交好运,不要像他们一样”,正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可见,《孔雀东南飞》强调的是人性、生命、伦理,《德格拉斯的悲剧》强调的是理想、爱情、幸福,两首诗主题上的差异便在于此。
在美学风格上,《孔雀东南飞》具有明显的中国式悲剧风格,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悲欢离合”,先“悲”后“合”,最后总是有个团圆的结局。所以刘兰芝、焦仲卿一死,两家人就“求合葬”,他们化为连理枝、鸳鸯鸟,总算是结合在一起了。但威廉和玛格莱就没这么幸运了,即便化作玫瑰、蔷薇,也还是不能如愿:“但是德格拉斯骑马赶来,他可真是粗鲁!他拔起那棵蔷薇,投进了圣玛利湖。” 如果没有这最后一节,西方美学理论可能改写。德格拉斯的这最后一“拔”,把这首诗同《孔雀东南飞》的美学风格完全区隔开,悲剧变得真正“严肃”起来。

【参考文献】
•[1]    英国文学史.第1卷. 梁实秋译注.台北:台湾协志工业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2]    英国文学选.第1卷. 梁实秋译注.台北:台湾协志工业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3]    浅析《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结构.洪林霞.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月,第6卷第2期.
•[4]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主题新论.杨俊、马重阳.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21卷第6期.
•[5]    《孔雀东南飞》“反封建礼教说”质疑.葛崇烈.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6]    [法国]洛里哀.比较文学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9年7月第一版.傅东华译.
•[7]    英译《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汪榕培.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作者:姚元权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E-mail:yaojiucai@126.com

[p: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0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德格拉斯的悲剧》原文:
The Douglas Tragedy

          1“Rise up, rise up, now, Lord Douglas,” she says,
          2  “And put on your armour so bright;
          3Let it never be said that a daughter of thine
          4  Was married to a lord under night.

          5“Rise up, rise up, my seven bold sons,
          6  And put on your armour so bright,
          7And take better care of your youngest sister.
          8  For your eldest’s awa the last night.”

          9He ’s mounted her on a milk-white steed,
        10  And himself on a dapple grey,
        11With a bugelet horn hung down by his side,
        12  And lightly they rode away.

        13Lord William lookit oer his left shoulder,
        14  To see what he could see,
        15And there he spy’d her seven brethren bold,
        16  Come riding over the lee.

        17“Light down, light down, Lady Margret,” he said,
        18  “And hold my steed in your hand,
        19Until that against your seven brethren bold,
        20  And your father, I mak a stand.”

        21She held his steed in her milk-white hand,
        22  And never shed one tear,
        23Until that she saw her seven brethren fa,
        24  And her father hard fighting, who lovd her so dear.

        25“O hold your hand, Lord William!” she said,
        26  “For your strokes they are wondrous sair;
        27True lovers I can get many a ane,
        28  But a father I can never get mair.”

        29O she’s taen out her handkerchief,
        30  It was o the holland sae fine,
        31And aye she dighted her father’s bloody wounds,
        32  That were redder than the wine.

        33“O chuse, O chuse, Lady Margret,” he said,
        34  “O whether will ye gang or bide?”
        35“I’ll gang, I’ll gang, Lord William,” she said,
        36  “For ye have left me no other guide.”

        37He ’s lifted her on a milk-white steed,
        38  And himself on a dapple grey,
        39With a bugelet horn hung down by his side,
        40  And slowly they baith rade away.

        41O they rade on, and on they rade,
        42  And a’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43Until they came to yon wan water,
        44  And there they lighted down.

        45They lighted down to tak a drink
        46  Of the spring that ran sae clear,
        47And down the stream ran his gude heart’s blood,
        48  And sair she gan to fear.

        49“Hold up, hold up, Lord William,” she says,
        50  “For I fear that you are slain;”
        51“’T is naething but the shadow of my scarlet cloak,
        52  That shines in the water sae plain.”

        53O they rade on, and on they rade,
        54  And a’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55Until they cam to his mother’s ha door,
        56  And there they lighted down.

        57“Get up, get up, lady mother,” he says,
        58  “Get up, and let me in!
        59Get up, get up, lady mother,” he says,
        60  “For this night my fair lady I ’ve win.

        61“O mak my bed, lady mother,” he says,
        62  “O make it braid and deep,
        63And lay Lady Margret close at my back,
        64  And the sounder I will sleep.”

        65Lord William was dead lang ere midnight,
        66  Lady Margret lang ere day,
        67And all true lovers that go thegither,
        68  May they have mair luck than they!

        69Lord William was buried in St. Mary’s kirk,
        70  Lady Margret in Mary’s quire;
        71Out o the lady’s grave grew a bonny red rose,
        72  And out o the knight’s a brier.

        73And they twa met, and they twa plat,
        74  And fain they wad be near;
        75And a’ the warld might ken right weel
        76  They were twa lovers dear.

        77But bye and rade the Black Douglas,
        78  And wow but he was rough!
        79For he pulld up the bonny brier,
        80  And flang ’t in St. Mary’s Loch.
Notes
1] Sir Walter Scott states that this ballad "is one of the few to which popular tradition has ascribed complete locality. The farm of Blackhouse, in Selkirkshire, is said to have been the scene of this melancholy event. There are the remains of a very ancient tower, adjacent to the farm-house, in a wild and solitary glen, upon a torrent named Douglas burn, which joins the Yarrow after passing a craggy rock called the Douglas craig ... From this ancient tower Lady Margaret is said to have been carried by her lover. Seven large stones, erected upon the neighbouring heights of Blackhouse, are shown, as marking the spot where the seven brethren were slain; and the Douglas burn is averred to have been the stream at which the lovers stopped to drink: so minute is tradition in ascertaining the scene of a tragical tale, which, considering the rude state of former times, had probably foundation in some real event" (Child, I, 99; quoted from Scott's Minstrelsy (1803): III, 246).
The ballad, however, has analogues in many languages and is known as "Earl Brand" in Child's collections.
4] under night: in secret.
8] awa: away, eloped.
9] He: Lord William.
10] dapple: mottled.
11] bugelet: small bugle.
13] lookit: looked. oer: over.
16] lee: lea, open pasture land.
23] fa: fall.
26] sair: sore.
27] ane: one.
28] mair: more.
29] taen: taken.
30] o: of. holland: linen.
31] dighted: dressed.
34] gang or bide: go or stay.
40] baith: both.
43] wan: dark.
56] ha: hall.
66] lang: long.
69] kirk: church.
73] plat: plaited [their troth].
75] ken: know.
77] Likely this is the famous Sir James Douglas (1286?-1330), a ruthless Scots chieftain who destroyed English settlements in the north in the reigns of Edward II-III and the Scots hero Robert Bruce.
80] St. Mary's Loch: in the central southern uplands of the Scottish Borders, midway between Selkirk and Moffa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读了半天,确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2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高深,专业性很强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1 2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读书时学《孔雀东南飞》可没想到从叙事结构、角色安排、结尾及意象选择、人物性格、主题与美学风格来挖掘内涵和价值,只记住了孔雀为什么东南飞,西北有高楼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21:26 , Processed in 0.2915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