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82|回复: 1

[【散文】] 读《在悬崖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7 1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在悬崖上》

   一口气读完邓友梅的这篇小说,看起来比一般短篇小说要长,但是读来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冗长。朴实、真切,手法上与《十日谈》讲故事的方法别无二致。小说讲的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我,妻,加利亚。如果要分析主角,我想这三个人都可以是。小说非常的直白,流畅,原以为那个时代的作品在今天来读实在是难以找到感觉的,但看完后,顿消心中块垒,并深深引起共鸣。至少,我对这篇小说感到非常的亲切。这是一篇不关政治的小说(虽然其中偶而出现什么资产阶级、共产主义之类的特定时代的话语),它实在就是一篇社会家庭生活的小说。不只是在邓友梅那个时代,即使在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还站在“悬崖”的上呢。我想这可能正是这篇小说能引起我共鸣的原因所在。它所写的,也许就是我们所经历的,它把我们内心里的那种道德与感情的矛盾揭示出来了。所谓一语中的,故事说到心坎里去了。在我看来,这篇小说,只有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从社会家庭生活的角度来解读,才会显示出它的生机,才能与我们现代人心灵相通。否则,若还是以从前的眼光来看,只能说这篇小说好落伍了,在政治森严的当时还能引起轰动,在今天却显得太幼稚了。
   小说主题就是一个道德与感情的矛盾:“我”原来爱着“妻”,家庭生活幸福;但现在冒出个年轻漂亮活泼可爱的姑娘加利亚,“我”移情别恋了,看妻子是越看越不顺眼,看加利亚是越看越爱;在家里如身处牢笼,和加利亚一起则如同置身天堂;感情变了,道德问题就来了。“妻”勤俭持家,一心爱“我”,找不出半点值得挑剔的毛病来,虽然“年纪比我大,又不漂亮”,但早在两人谈恋爱时“我”就说过“爱的是你的人,不在乎其它”。而现在的“我”呢,却做了个“陈世美”,背弃自己的爱人,爱上了别人。在感情上不能自控,也不能分清是非,丧失理智与冷静,单相思地想和“爱”的人结合;对“妻”呢,反正是左右不顺眼,优点也成了缺点,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才能离婚。一方面要背弃爱人,占有别人,一方面又要做君子,“不能伤了妻的心”,免得自己良心谴责。感情上如脱缰之马,左冲右突;道德上如牢笼桎梏,难破樊篱。道德与感情,对于“我”,就像鱼与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兼得。可以讲,在小说中,“我”是最痛苦的,但是也是最需批判的。前者针对感情,后者针对道德。
   “妻”在那个搞政治的时代是个完美的女人:相貌上,“长得秀气,笑起来很美”;政治上,她是支书,“是青年们的领导人哪”;思想上,时刻不忘国家制度、共产主义,还经常给“我”搞思想教育;生活上,她节俭质朴,对我更是体贴关爱。这样的女人,即使拿到当今,也还是个理想人物。“我”能追求到她,连自己有时都不大相信的,“端详着那一双黑黑的眉毛和稍显得苍白的脸,越看越看不够,简直不敢相信她是自己的妻,要和自己共同生活到永久永久”。就是这样好的一个女人,“我”结果却背叛了她。难能可贵的是,当发现丈夫变心时,她是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挽救爱情与家庭,明明伤心欲绝,却偷偷哭泣,不让丈夫看到自己的软弱。直到最后一切徒劳,她仍然说“比以前更迫切地需要”“我们”的爱情,而对于那个“破坏”了我们本来幸福的家庭的女人,她的态度是“我虽不满意她,但我决不毁谤她”。有情,有义,有理。相比之下,“我”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完全没有道德!“我”的感情,才是真正的廉价,才是真正的虚伪。那句“似乎跟她走在一起,我的人格也高尚了许多”,这话真是没有说错!如果说“爱”上加利亚,固然是因为“我”自身没能禁得起诱惑,但真的没有加利亚的原因吗?她明明知道“我”已有妻室,却在平时言行中不保持一定的距离,明明应该知道“我”心里打什么鬼主意,却任由“我”感情泛滥。其心思、其人格,必须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与“妻”相比,加利亚望尘莫及、虚有其表。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加利亚,她实在是个很普通的女人。除了说她活泼、漂亮,当然还有艺术才华(会画画、泥塑嘛)外,再很难有什么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利亚并不是个悲剧,她只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就像今天的“新人类”、“新新人类”一样,思想观念、行为举止超前些罢了。在当前或保守的人眼里,对于她当然是看不惯,至于那些满脑子政治的人,给她戴个“小资产阶级”的帽子也就不足为怪了。骂人总是要有个名词的,批评也不例外。加利亚说,在咱们这里做人真难,特别是姑娘。她的话其实有些问题,姑娘为什么做人就难了?她说的只是她自己而已。“妻”还是“姑娘”时,为什么就不觉得做人难了?相反,大家对她都是相当敬重,而“我”追求她时,也没有人说闲话,没有人骂她“小资产阶级”或是“作风不检点”什么的。加利亚的苦,我想应当从她自身寻找原因。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在她这句话上面大做文章并以此拔高小说主题的,只能说荒谬!加利亚做人难,是因为她的思想与言行和当时总体社会氛围格格不入,也可以说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对女性个性的约束。加利亚的思想和行为今天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当时也不是怎么受到压制,不然那个专门的批评会就不会为我而开、老科长找谈话的人也不会是我了,而是加利亚。可见社会的思想已经在开始松动、改变。这种分析,只是从细微处着手的。如果把加利亚和“妻”相比,会发现二人的差别是:一个是现代派,一个是正统派;一个是浪漫派,一个是古典派;一个是自由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而“我”,则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的一只迷路的羔羊,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可能就是文化转型时期的一种现象吧。
   加利亚冲击了“我”的家庭,她所代表的那种个性化吸引着“我”的心,然而这种个性化不仅仅只是具有吸引力,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加利亚声称她并不为“我”的离婚负责,但事实上与她是有关系的。加利亚拒绝与“我”结婚,不过是表明她及她所代表的思想是不会受到任何约束的。她对“我”的家庭的冲击,并非她有意为之,而是其风靡所在受到的一种影响导致的结果。加利亚也并非有意诱惑或吸引“我”,而是“我”自动被其吸引。加利亚与“妻”,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体,“我”在两者间左右摇摆。无论是与加利亚建立“关系”,还是与“妻”割断“关系”,在道德和情感上,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结果却是,与加利亚的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因为她无拘无束;与“妻”的关系是割不断的,因为她情深意重。而她所怀的孩子,更是分割不开的血脉关系。因此,在悬崖上,终究还是站在崖上的。“我”最终得作出唯一的选择。真理就是:道德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在于选择的唯一性。


作者:姚元权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E-mail:yaojiucai@126.com
[p: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14: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曉得有沒有人讀過這篇小說》
頂一下,莫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9 14:25 , Processed in 0.14941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