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60|回复: 7

[【文史类】] 【转贴】歪批三国:用婚姻做交易换得功名的诸葛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5 2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歪批三国:用婚姻做交易换得功名的诸葛亮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这首看似清高、实则欲求功名却不可得的无奈心情的歌,并没有引起刘备的注意,他已经被草堂中门上大书的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深深吸引住了。
   自踏入荆州地界以来,从骑“的卢”马越檀溪、偶遇牧童那一刻起,发生的一系列偶遇奇遇事件,还有眼前的这一幕,使得刘备对诸葛孔明的才华和人品更加坚信不移。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人精心布下的一个局,而布局的目的,就是要让刘备对诸葛孔明产生绝对的信任感。事实上,效果比预料的还要好,刘备对诸葛亮甚至奉若神明。
   表面上看,把刘备和诸葛亮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是道号水镜先生的司马徽,事实上,诸葛亮的岳父大人黄承彦才是真正的幕后策划人。
   据载,诸葛亮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時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荊州。后来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一直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
   但人的志向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是可以改变的。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的情况下,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可是为什么直到他二十五的时候,却娶了一个连邻居们都讥讽的“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呢?
   其实这是一桩赤裸裸的婚姻交易。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是黃承彥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黃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黃承彥即载送其女至隆中。
   事情果真就这么简单吗?直到二十五岁才结婚的诸葛亮难道有偏爱恐龙的嗜好?他变态啊?如果丑女才德果真少有的话,怎么不见辅佐诸葛亮一二呢?从来都是诸葛亮一个人在前台呼风唤雨啊!
   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黄承颜担心请媒人万一不成丢了面子,就亲自出马找到诸葛亮这个“王老五”开出条件,只要诸葛亮答应娶他的“丑女”,管保诸葛亮功成名就、青史垂名。诸葛亮有疑惑自然是正常的,黄承颜就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数年之内不能应验,任凭诸葛亮休了丑女!(两年后,也就是诸葛亮二十七岁那年,出山辅佐刘备,黄承颜一直藏身在诸葛亮帐中进行幕后操纵,出尽风头的当然是我们这位肯为统治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隐士诸葛亮了。)
   黄承颜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将平生所学悉数传与诸葛亮,又将诸葛亮引入名士大加赞扬。所谓名士,看重的都是一个“名气”二字,既然连“黄大隐士”都倍加推崇的人,想必一定不会有错,于是争相结交。黄承颜还精心为诸葛亮进行形象包装,假借诸葛亮之名做歌在周围教人传唱,以扩大诸葛亮是隐居高人的名声,无非是要引起统治者的注意,让功名自己找上门来。真隐与假隐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此。
   
   乱世出英雄,也出机会,即使机会不来,精于玄门之术的黄承颜也会创造机会的。
   刘备马越檀溪后,曾遇一牧童,熟视玄德,曰:“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玄德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雌,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
   连一牧童都能识别出刘备的模样来,可见隆中之人对刘备的关注绝非偶然,后来那诸葛亮的道童受人指示,偏要作态说认不得刘备、也记不得许多名字,好生的无礼,想那诸葛亮交往的都是些名士高人,难道道童都是这样对待的?诸葛亮有意摆姿态给刘备看,却忽视了给人以教化下人无方的印象,实在让人贻笑大方。
   
   现在该看水镜先生的表演了。

   一见面就向刘备指出:“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还说“……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玄德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虽竭力推荐二人,再问却笑笑不肯往下说了,吊得刘备胃里直冒酸水。
   且说徐庶化名“单福”效力刘备后,一连串的神机妙算让刘备折服不已,不料被曹操及时来了个釜底抽薪,徐庶被迫“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这让刘备伤心不已,无心再想别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神出鬼没的水镜先生又及时出现了,名义是探望徐庶,实则打探刘备前往隆中之期也。闻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却怪!到底是谁最先极力推荐诸葛亮来着?)
   当得知刘备亲往隆中的具体日期后,这位水镜先生马上告辞先行回家布局。走便走吧,他还要仰天大笑一声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什么隐居贤士?分明是一个故弄玄虚的道士罢了,就算是隐士,也不过是个“随驾居士”而已!)
   这里我觉得最受委屈的就是徐庶了,因为徐庶是整个计划中的一个插曲,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险些破坏了隆重推出诸葛亮的大计。假如徐庶还能继续为刘备效力的话,充其量就是举荐诸葛亮一干人等出来做官,绝不会有三顾茅庐之美谈了。这就完全可以解释出,当徐庶找到诸葛亮,把自己已向刘备推荐他、刘备即日将来奉谒的事情通知诸葛亮时,满心以为可以卖个人情、讨杯酒喝的徐庶万没有想到,孔明竟会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庶羞惭而退。
   徐庶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孔明四人为密友,居然会不了解诸葛亮的志向?自有交往以来,诸葛亮每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抱负路人皆知,就算真的一时误会,作为最好的朋友,诸葛亮也不至于“闻言作色”并“拂袖而入”吧?好歹徐庶也是一番好意,而且母亲被曹操所拘,正是忧心如焚的时候,诸葛亮多少也该安慰几句才合乎常理吧?但诸葛亮正在气头上,这一次失态与后来给司马懿送女人鞋服显得同样的弱智,跟诸葛亮一贯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我以为这才是诸葛亮没有经过包装的真正修养。
   刘备两顾都有看似巧遇的巧遇,一路遇见的都是盛赞诸葛亮的密友们,虽然都有“刺史、郡守”之才,却又都不愿做官,惟恐分了刘备拜访诸葛亮那颗迫不及待的心。
   黄承彦自然也露了一面的,于大雪封山之际出门看望自家女婿,可见诸葛亮的地位是如何的的高,还当着刘备夸奖了自家女婿所做《梁父吟》一番,只是不知道诸葛亮所做《梁父吟》究竟为何样歌赋?反正我不曾见得经传,只见过他痛哭流涕给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皇帝献上的《出师表》,模样还很滑稽,分明一个甘为统治者效忠卖命的奴才相,哪里看得见半点方外高人的影子!
   事不过三,这虽是一句中国俗话,确实是有科学根据的,现代广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电视广告连续反复播出三次为宜,次数少了则达不到最大的心理效果,而三次是人的心理承受极限,超过三次就产生负作用了。诸葛亮的罕见之才也只不过是刘备耳闻,于是诸葛亮终于在刘备的承受极限时出场了。
   几句虚套之后,诸葛亮拿出早就备下的西川地图,将黄承颜授予的一席话悉数背出来,刘备听了自然折服不已,心里哪里还容得下他人!诸葛亮临行还假惺惺吩咐其弟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不知在当时诸葛亮的心里,怎样才算“功成之日”呢?
   因有黄承颜匿身帐中出谋划策,诸葛亮相当顺利,初用计即告捷,深得刘备赏识,但却也因此招来了关、张的嫉妒。之前总是兄弟三人齐进退的,如今大哥眼里只有一个军师,关、张兄弟二人却要受这个牛鼻子小道士的差遣,自然咽不下这口鸟气,处处给军师出难题,要出军师的洋相,好重新得到大哥刘备的宠信。
   诸葛亮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常暗中与关、张二人较劲。火烧赤壁后,诸葛亮明知派关羽捉曹操不可靠,却偏要故意激关羽立下军令状。愚蠢的关羽果然上当,结果被曹操一顶“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高帽子哄得心花怒放,立即放走了曹操。原来关羽最喜欢人家提他夜读《春秋》的事情了,倒不是显得他有学问,而是千里单骑护送二位夫人的事情,这可是他在刘备面前最有面子的事情啊!
   诸葛亮明知关羽私自放走了曹操,就极尽挖苦了关羽一番后,诈唬要按军法治关羽的死罪。刘备事先已得到诸葛亮的通报,仅一句“容将功赎罪”就轻释了关羽。可见诸葛亮视军法如同儿戏,只是弄不懂,在后来他不听刘备生前嘱咐,将马谡重用失利后,却坚持要将马谡斩首,仅将自己治了个用人不当之罪?还有关羽,若真的忠勇刚毅,就该在放走曹操后自杀谢罪,却还要厚着个脸皮来到诸葛亮面前自取其辱,无非仗着跟刘备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赖着不死的,这跟丢失荆州之后,败走麦城逃命是一样的侥幸心理,只是后来运气不佳,还没有见到刘皇叔就死了,人家恨死的就是他这个目中无人、自高自大的狂妄之徒。
   刘备以大礼请来诸葛亮相助的同时,也等于请来了一个楔子,闭塞了贤路。为了维护诸葛亮绝对的地位,刘备没有其他统治者常见、也应该有的智囊团。表面上都是诸葛亮一个人在运筹帷幄,实际上凡事都是黄承颜在与诸葛亮策划运筹,否则,诸葛亮哪里可能有如此大的精力?黄承颜去世后,诸葛亮常常黔驴计穷,无所适从,最终用脑过度,导致英年早逝。
   联吴抗曹虽属无奈,却也是智者所为,但真正知道联吴抗曹重要性的却只有黄承颜一人。当东吴将领陆逊身陷诸葛亮设下的八卦阵时,一直没有公开露过面的诸葛亮的岳父却现身将陆逊解救了出来,而且是在陆逊火烧了蜀军七百里连营、大败蜀军之后,刘备就是经此一仗后在白帝城丧了命的!难道他就不怕把诸葛亮陷入可怕的境地之中吗?
   事实上,陆逊回寨后,部将问他:“刘备兵败势穷,困守一城,正好乘势击之;今见石阵而退,何也?”逊曰:“吾非惧石阵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诈与父无异,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遂令一将断后,逊率大军而回。退兵未及二日,三处人来飞报:“魏兵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未知何意。”逊笑曰:“不出吾之所料。吾已令兵拒之矣。”可见黄承颜助陆逊脱险绝非妇人之仁,一旦东吴为魏国所破,蜀国恐怕等不及刘备称帝就要被魏吴两国的联军势如破竹了。也正因为这件事,使我更加坚信,《隆中对》根本就是黄承颜的杰作,诸葛亮固然得到黄承颜的悉心传授,可惜未能完全领悟其中内涵,险些铸成大错。绝不是杜工部诗中所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刘备在立谁为嗣的问题上也曾征求过诸葛亮的意见,但诸葛亮圆滑,明知义子刘封堪继大统,却怕得罪于关羽,就违心以“此乃主公家事,可问关张”为由搪塞。诸葛亮一代人臣,果真不知宫闱之中,家事及国事的道理?实在是他不愿意卷入没有希望的宫廷斗争当中去,因为他深知关羽是不会轻易放弃刘禅的,诸葛亮不愿意拿自己的政治地位甚至是身家性命来冒这个险。

   顺便提一下,诸葛亮一生言行谨慎,不屑于人浪费口舌,连刘备在隆中得到一番卖弄之后,也很少有较多的言语交流,诸葛亮靠的就是故弄玄虚,待达到目的之后,再解释他的神机妙算,万一失败,就可以说是故意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了,跟街头算命的瞎子一样的德行。为什么在东吴却要费精劳神演出了一场“舌战群儒”的重头戏呢?何况这些东吴的谋臣根本不是谈判的障碍。原来这是一场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斗法论坛,以诸葛亮代表的道家思想大获全胜地击败了了代表儒家思想的东吴智囊团。
   诸葛亮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极力维护个人的形象,虽然逞口舌之能一时挫折了信奉团体智慧的儒家弟子,却最终自食其果,殚精竭虑而死。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民间俗语的意思其实是说:诸葛亮也不过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0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伙子,分析得不错呀,继续努力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13: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歪批的帖子应该放到书园茶社博大家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qsd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4-27 12: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歪批,歪批,果然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7 22: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楼主加了一个转贴,希望下次别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ngelaguo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6-12 15: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玩!你可以写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lccvix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6-13 09: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有意思啊!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诸葛亮

只喜欢曹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5:47 , Processed in 0.17594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