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回复: 0

[听雨阁♡] 依荷品读红楼:奇妙的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7 21: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5-3-28 18:16 编辑

《红楼梦》的结构是圆形的,包含五条支线和两大主轴。两大主轴又含五个主题,用五个书名标出:《红楼梦》、《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五个主题有显有隐有暗有半隐半显的。显文本形成两大主轴,一是以贾母为代表人物,展示一个世家豪族的末世。一个以宝玉为代表人物,展示大观园的理想世界。五条支线是:宝玉历劫;甄士隐家的故事;贾雨村的宦途沉浮;冷子兴说古道今;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前四条支线在红楼梦的第一回目至第五回目中分别道出,刘姥姥在第六回第一个登场。前五回目构成红楼梦的序幕。雪芹用贾母宝玉为主角展开的小说如同一张变幻万千的太极图,五条支线围绕两大主轴旋转。如是,真与假,荣与枯,生与死,虚与实,雅与俗,正与邪,美与恶,始与终,主与仆,清与浊,情与淫,宫廷与世家,贩夫走辛神婆魔道侠客豪英都聚在这个太极图内,把天上人间连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红楼梦世界。

红楼梦开头说了一个神话故事,道出作者写红楼梦的目的。
上联:神瑛羡富贵闲人,凡心偶炽

下联:绛珠怀深情挚意,宿缘难消
下联:士隐叹红尘过客,慧性终明
下联:绛珠感千情化梦,绝泪离尘
下联:紫鹃叹繁花过眼,尘念顿消

宝玉观万相归空,悬崖撤手
惜春悟诸般若梦,遁入虚无

太虚幻境真家也
红梦凡间假象呀

回归正道,方知此岸非彼岸
坠入迷津,反认他乡是故乡


虚纳谏,勤执政,仁爱民,忧劳兴国
奢败家,淫矢德,骄引祸,安逸亡身

勤为本,俭养德,孝当先,善作魂,寡欲延年益寿
读兴家,志于怀,书启智,学致用,笃行立业建功

散麝焚花,戕姿灭窍,丧情减意,美恶始相类
绝圣弃智,守朴去华,止罚停刑,世间终太平

第二回到第四回,冷子兴说古道今,把贾府的发家史和现状摡括性描述出来,给读者一目了然之感。荣府收养黛玉和雨村乱判葫芦案又把概括性描述落实到细微处。第五回又与第一回相呼应,以宝玉梦回太虚幻境,把薄命司中人物来龙去脉又摡括性交代一番。前五回,红楼梦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就交代得清清楚楚。

《红楼梦》并不像以前小说那样主题唯一,从社会、爱情、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角度,任选其一去解读,都可入宝山满载而归。雪芹创作红楼,对故事情节人物是成竹在胸,完全可控的,开始五个回目的大纲,所有人物命运就已经设计好了。红楼开篇就是结局,结局就在开篇。我们读红楼第一回,就是读它的结尾。那结尾的最后一回,就是它的开端。红楼的结构首尾相通,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圆形。

依据前五回的大纲,最后符合雪芹成书结局应该是怎样的?我猜最后一个章节仍是回归开篇的神话部分。从现实世界转到神话世界,依然是梦。做梦之人是甄士隐,故事是他在第一章做梦引入的,结尾仍然需要他做梦引出。在梦里,他见到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两位仙人向警幻仙子交割石头。此时,历劫的仙子们都返回太虚幻境,去警幻那里销号。销号完成后,最终会有一个情榜,情榜人数可能是37人。这37人除薄命司36人外还有宝玉,薄命司的册上只有上中下等共三十六人。副榜中以香菱和娇杏为标准,榜上人物可能是:香菱与娇杏,尤氏与夏金桂,尤二姐与平儿,尤三姐与林红玉,傅秋芳与慧娘?鸳鸯与紫鹃?又副册人物:晴雯与袭人,金钏与玉钏,鸳鸯与紫鹃(可能是副册),莺儿与麝月,司棋与入画,抱琴与侍书,茜雪与彩霞。情榜一出,红楼梦的神话部分就结束了,又回到现实世界。最有可能是“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与第一回不同的是,甄士隐没忘所梦之事,然后与贾雨村说梦解梦。怎么解梦?应是开放式结尾。

从已有八十回目可推断出已完成回目可能是一百零八回,五十四回是分水岭。《红楼梦》继承章回体小说的固有写法,又有创新。作者写完后又以超脱世界之外的视角,重新增删这部小说,把结尾提到开篇,断尾求奇后,回目可能是81回。这也是为什么冷子兴是关键人物重要线索的原因之一,读懂红楼梦,千万别入梦,要以旁观者身份冷眼去看。我们在这小说里看到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综合体,而不是分开的。我们也意识到人是一个矛盾体,体内正、邪、情共存。我们需要做的是,遵循我们的本心,遵循宇宙运行的规律办事。这是中国哲学的理论,代表作是《易经》。雪芹继承中国哲学思想又创作出一个正邪两赋说。正邪两赋的宇宙观贯穿整部小说,因为它结构是圆的,首尾圆通,从任何一个人物或线索出发,都能通到故事的结局,这是《红楼梦》为预言书警世书的缘由。红楼极具现代性和未来感,它很超前很先进,别只把《红楼梦》当小说看。先从小往大看,看出家国情怀,看出历史变迁,看出宇宙人生,然后又从大往小看,回归到现实世界,回归到个人修养,那才是会看。

集大成著红楼,终为绝学
叹亡兴观青史,始辨伪真

红尘历劫,莲足踏破还愿返
青梗归根,石草相偎共生谐

雪芹偏爱采芹人,风骚老梅领
天道独钟有道者,家业君子兴

愿所有红迷都能得道,离苦得乐!

附宝钗咏太极图的要求:
“四个诗题,四个词题。每人四首诗,四阕词。头一个诗题《咏太极图》,限一先的韵,五言律,要把一先的韵都用尽了,一个不许剩。”





最早记录的“太极图”,是北宋周敦颐所做。周敦颐创作出来的“太极图”实际上是一组套图,他为这幅图还写了一个说明,叫《太极图说》,这样一整幅“太极图”反映的是宇宙从太极到万物的生成过程,第一个圆圈是太极,太极动而生成了第二个圈就是阴阳,阴阳交合又生成了第三部分即五行,阴阳五行又生成了人和万物。正是这样一个动态的“连环画”被周敦颐称为“太极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9 05:21 , Processed in 0.05777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