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6|回复: 0

[【其它】] 儿童社交不能困在“小马卡”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3 1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孩子们都爱玩什么?媒体调查发现,印有卡通人物、玩法类似于抽盲盒的小马宝莉卡,深受中小学生青睐。
  网上有句调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从60后、70后喜欢收集火柴盒上的火花,到80后、90后爱上收集水浒好汉卡、三国群英卡,再到如今,奥特曼卡、小马宝莉卡等等不断“掏走”小学生的零花钱……儿童喜欢“集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结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然而也得注意,不同卡性质差别不小。水浒卡等是作为某件商品的赠品出现的,同时限于时代条件,这些卡在当时并没有多少炒作的空间。而“小马卡”“奥特曼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为了不断吸引儿童购买,商家 还特意 设置 了“R”“SR”“SSR”等所谓各种稀有等级。在网络和资本的助力下,人为制造的“稀缺性”被不断放大,很容易衍生出“赌徒”心理,激化学生的攀比心态。从这个角度来说,“集卡”是孩子天性,但“卖卡”不能任性,对于这类新型商品,有必要予以规范,防止“盲盒”异化为赌博。
  以更大视角看,“小马卡”“智能手表”等少年儿童追捧的“时尚单品”,一大共同特点便是其承载的社交功能愈发虚拟化,本质上是孩子们在现实中缺乏有意义社交活动之后的无奈选择。今天的城市多是“陌生人社会”,不少社区缺少儿童活动的设施与空间,再加上除了家校“两点一线”,孩子们有点闲暇又要去上这课那班、各有各忙,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不多。人是“社会性动物”,游戏社交是孩子的刚需,当线下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社交自然只能走向线上,寄托在各种“社交利器”上。
  社交方式本身也许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以及各种方式间的平衡,不能让孩子们只靠“小马卡”社交。家长们需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参与社区活动、进行户外运动,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放飞自我。学校也需要积极落实好“课间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课”等举措,不断鼓励同学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好好享受阳光和欢乐。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深情回忆童年之乐。给予孩子们的生活必要的“空白”,让他们多一些自然生长的空间,这无疑是破解青少年社交之困的良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2:54 , Processed in 0.17635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