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4|回复: 11

[【其它】] 【2011年旧闻】教育市场化将加剧未来光棍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众多青年男女将这一天当作领取结婚登记证“脱光”的日子,或是选择当日联欢、增进双方感情,日益流行的新民俗“光棍节”沾上了越来越多的喜气。2011年11月11日因其“6连1”而被称为巨型光棍节,感情成熟的适龄男女纷纷选择在这一天“脱光”,各地婚姻登记部门也早早做好了当天迎接结婚登记高峰的准备。但所有这些喜气都不能让我们无视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危机,更不能忽视我国教育等方面问题加剧未来光棍危机的风险。

“光棍节”新民俗得以流行,前提是有大量适龄男女未婚;而大量适龄人口未婚,首要原因是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适龄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本来,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正常的15岁及以上人口中女性应当多于男性,但在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受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口为9684689,其中男性484277人,女性484192人,男性人数比女性多85人。而且,在此前连续多年的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多数是女性多于男性,如200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受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口为972385人,其中女性人数比男性多4019人,这样,2009年同一数据的变动,表明我国男多于女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还在加剧。在未婚和离婚者中,男性都大大多于女性:未婚者181718人,其中男性106558人,女性75159人,男性比女性多31399人,超出幅度为41.8%,超出人数占该类男性总人数的17.3%;离婚者11884人,其中男性7208人,女性4676人,男性比女性多2532人,超出幅度为54.1%,超出人数占该类男性总人数的29.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计算)。考虑到丧偶者多数年纪较大,我们可以将未婚者和离婚者视为需要婚姻的适龄男女总体,他们合计193602人,其中男性113766人,女性79835人,男性比女性多33931人,超出幅度为42.5%,占男性总人数的29.8%。假如一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接近30%的适龄男性找不到配偶,“光棍节”新民俗流行,自是不足为奇,而这样的社会风险之大,也令人震惊。

我国社会适龄女性人口本来就太少,我国经济社会的某些发展变化又使得众多适龄女性难以寻找配偶,并进一步加剧了适龄男性求偶的难度。2008年,我已经撰文提及,城市各类服务业从来就是适龄女性云集的所在,出口导向的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加工区雇佣年轻女工远远多于男工,国内正在蓬勃发展的服务外包、服务后援中心等行业也集中了大量适龄女性。二战之后,东亚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加工区几乎无一例外都遇到过从业女性难出嫁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这些事情,同样的问题会以更大的规模发生在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的服务外包行业。今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高校学生中“阴盛阳衰”现象正在蔓延。

笔者受聘担任武汉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在聘任仪式上,我发现到场学生中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大致点了一下,到场女生比男生多一倍半。震惊之余,向学院教师咨询得知,这是学校各个院系的普遍现象,甚至连数学系这种传统观念中的男性专业,目前女生也多于男生。再向外地友人了解,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上海等其它地方的高校中。尽管笔者目前所见统计资料中缺乏高校学生性别比例数据,但这些调查已经足以让人确信,高校学生中女生比例正在显著提升,甚至可能已经大大超过了男生。由于传统观念是男方学历、职位、收入等应强于女方,高校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意味着未来这些人中将产生一大批“剩女”,使得总体上的适龄男性人口过多局面进一步恶化。

面对这一局面,指责我们的同胞思想陈旧,不能接受女强于男,虽然方便,却无助于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我们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徒劳地企图改造我们的社会心理,而应该是反思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源,力求在既定国民心态的条件下加以解决。高校学生中之所以出现“阴盛阳衰”局面,关键原因是教育市场化,学费过高,把众多乡村男生挡在门外,许多乡村男生干脆不参加高考,早早打工挣钱养家,城市居民家庭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1》,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661.3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627.6元,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则只有366.7元,[1]还不及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的六成,教育市场化之所以会挡住众多乡村男生,可想而知。由于城市居民生育女儿较多,乡村居民生育男孩较多,高校学生构成日益“阴盛阳衰”也就顺理成章了。

既然如此,既然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可能很快解决,那么,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解决高校学生构成日益“阴盛阳衰”所潜藏的危机呢?

(2011.11.10,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
本文为转发,不争论是非,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十多年前有过这么一个观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非,就论文章。
最近一直在想rhetoric,所以觉得这篇文章的“消极修辞”很差,逻辑线数据线混乱。

不知道把这文章让AI修改一下会如何?AI的“积极修辞”肯定不行,但“消极修辞”还是可能超过80%的人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qi 发表于 2024-11-17 13:02
不论是非,就论文章。
最近一直在想rhetoric,所以觉得这篇文章的“消极修辞”很差,逻辑线数据线混乱。

很多时候人们阅读政论文章,是为了获得对于未来的某种警告,不是为了多严谨。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翻出一些当年天涯等网站的政治讨论,说那个年代的水平真高。

他们可能不知道,那时候估计不少网民教育水平不怎样,下岗工人应该也不少,他们的知识面其实可能是不如当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4-11-17 13:05
很多时候人们阅读政论文章,是为了获得对于未来的某种警告,不是为了多严谨。

以前的下岗工人如果自学,水平不一定比现在的大学生差。


比如批判性思维,现在的大学生很差,而且可能越来越差,因为洗脑技术和力度越来越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qi 发表于 2024-11-17 13:08
以前的下岗工人如果自学,水平不一定比现在的大学生差。

我常觉得大学生没有行动力。


以前反转基因兴盛的时候,反转人士举行过不少示威,还闹到过全国两会,这可是在互联网相对不发达的年代。

但是同时代的很多大学生,倒是有点冷感,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伪科学,于是选择了不作为。

最近特朗普任命反疫苗的小肯尼迪——虽然这不出乎我意料——我倒是好奇未来几年反疫苗情绪会不会上升。

一个悖论是,伪科学在中国真有行动力,真科学倒是没有。当然,术业有专攻,一个行业里面的科学家在另一个领域就可能信奉伪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在网络上,基本各式各样的观点都能找到。所有观点都会有人认为对,只是比例不同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被遗忘得很彻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先见之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注意一下文章里面就会看到 作者在2008年已经有点担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说极是。
一个,文中说“可想而知。由于城市居民生育女儿较多,乡村居民生育男孩较多”,
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城市中女孩居多,原因何在?饮食有关?
第二个问题是更清楚了,就是目前的考试选拔制度,有利于女生,因为偏向于记忆类的居多
所以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中,显然女学生多,这个是普遍现象。
即便到研究生阶段,女学生的比例也要稍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看,教育市场化的后果有多严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考试来说,女性更适合。女性比男性更能坐的住。而科研需要的理工科知识和开创性思想,男性更适合。但是这部分男性很多都被之前的考试给排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16:31 , Processed in 0.2529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