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35|回复: 0

清明节——在传统节日没落里兴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9 16: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个叫人哀伤的节日,全世界的中国人为了这个日子,蜂拥而至先人灵前,只为给自己的列祖列宗、挚爱亲朋烧把纸,上炷香。
  
  清明节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近些年,清明习俗不但没有像一些其他民族传统节日那样面临没落的命运,反而出现了文化复归的趋势,各地的祭扫大军呈迅速上升势头。在一切华人聚集的地方,清明祭扫时的蜂拥人群、袅袅香烟都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缅怀中缓解压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建设没有同步发展,社会上有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清明节俗的兴盛,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促进了社会上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问题学专家胡星斗教授说:“中国人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社会,希望借祖辈的力量在陌生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中国又是谋略民族,在中国谋略远远超过了道德,是立身、发财、升官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钩心斗角,不坦诚是很自然的,人们也必然感觉价值观的飘忽不定,而把希望寄托给祖先。”
  
  寄托世俗的欲望
  
  清明祭祖是我国一项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寄予了它许多世俗的欲望。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世俗的民族,对钱财非常重视,往往在祭祖的活动中寄托了‘福’、‘禄’、‘寿’这样的极其世俗的价值观,而这就体现在了祭祖活动中的各种仪式上。
  
  除了纸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大件”和电脑、轿车、别墅“新三大件”外,纸私人医生、保安、高尔夫球场,甚至连纸“伟哥”、“安全套”也成为人们为先人准备的祭品,后人对先人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在某些地方,人们甚至给先人准备了纸保镖、纸保姆、纸小姐和纸二奶。
  
  而祭祖不仅成了人们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敬或怀念,寄托自己的亲情的途径,也成了巩固亲情,联络和团结族人,甚至招商引资的方式。
  
  让活着的人安心
  
  为什么在拥有同样的中华文化,而工业文明比较发达的香港、台湾地区,风水、迷信活动比大陆更加“兴盛”?其实这些活动,都包含着现实的追求。困扰西方人的,是自然界的神秘,而困扰东方人的,是人世命运的变幻。
  
  印度人对延续生命比较感兴趣,而中国人则不像印度人那么悲观,追求现实物质上的满足。但是由于这种现实物质的满足更加容易转瞬即逝,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更加短期化和泡沫化,让人更容易感到人生的无常。
  
  人生无常,生命脆弱,在生命转瞬即逝的时候,我们纪念那些逝去的人们,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安心。其实对祖先如此,在这样一个亿万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何常不应该常常念记那些陌生人,如矿难工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5 19:43 , Processed in 0.12929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