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4 08: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耳虽少阳之经而实为肾脏之官,又为宗脉之所聚,问之非唯可辨虚实亦且可知生死。凡人之久聋者,此一经之闭无足为怪,唯是因病而聋者不可不辨。
一、因病而聋者,伤寒三日少阳受之故为耳聋。此邪在经气闭而然。以余所验,则未有不因气虚而然者(外邪传入少阳,岂可言气虚乎)。素问曰精脱者耳聋(久病则有之)。仲景曰耳聋无闻者阳气虚也(非言伤寒)。由此观之属气虚者十九,气闭者十一耳(肾中真阴不足者多外感少阳,少阳证不可言气虚精脱而宜用补)。
二、聋之轻重:聋轻者病轻,重者病重。随治渐轻可察病之退进者,病亦进(有年老而久聋者)。
三、聋极绝无闻者,此诚精脱之症,历试皆不治(精脱之聋必有精脱之症)。
云按暑热之邪上蒙清窍则耳聋,不与少阳同例,忌用柴胡乘于胞络则神昏,宜清心开闭,凡邪在手经忌足经药。
又凡暑湿合邪,轻则气分微结,重则三焦俱病,清解不应即属湿温重证,肺气不得宣畅,酿成脓血,湿热上蒙清窍,则耳聋无闻治当宣清三焦,气分一松则疹痧得以外达,再议清火清痰渐入养阴之品。
第二节 耳鸣耳聋之问法
一、或左或右久聋者,不敢纯用补涩之剂,须兼开关行气之药。
二、问聋者,伤寒以辨其在少阳与厥阴,杂病以聋为重,不聋为轻也。
第三节 耳聋之治法
此证在伤寒为邪传少阳,在久病为精脱。景岳颟顸而论,大是误人。且考古书,更有耳聋治肺之法。
一瓢先生云:金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故热证耳聋皆为金受大烁,治当清肺,不可泥定少阳一经,而再以小柴胡汤益其病也。
按沈君辛甫患温耳聋,四明医人胡士扬用柴胡药多剂,其聋日甚。胡谓进则病进。经投补剂,后服清解病愈,而聋成痼疾,是肺络之热为补药壅塞,竟无出路也。
二、耳聋治肺案:尤在泾治某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俱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耳聋耳鸣不闻音声也。
兹当清通肺气。苍耳子、薄荷、桔梗、连翘、辛荑、黄芩、山桅、甘草、木通、杏仁。
柳宝诒云按语云,耳聋治肺。
三、耳脓而鸣案:尤在泾又治某少阳之脉,循耳外走耳中,是经有风火则耳脓而鸣,治宜清散。薄荷、连翘、甘菊、芍药、黄芩、刺蒺藜、甘草、木通。
柳宝诒云:按案既老当方亦清灵。
四、耳聋无闻案:王旭高治某耳聋无闻,舌干难掉,阴津大伤用复脉法。大生地、阿胶(川连末拌炒)、麦冬、洋参、炙甘草、元参、鸡子黄。
柳宝诒云:按热去阴伤,此后可专意养阴矣,然耳聋未聪则阴经尚有余热未泄也。
五、瘥后耳聋案:伤寒身凉后,尚有耳鸣耳聋等证乃余邪留于少阳也,宜养阴药中,加元参、菖蒲、钩藤、涤菊、通草、荷叶之类,以清解少阳之郁。
德按羚角、青蒿、桑叶、丹皮亦可酌用。
第五节 治耳以补肾为主
耳为肾之外候,以肾开窍于耳也。经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又曰液脱者脑髓消胫酸耳数鸣,故治耳者当以补肾为主。
第六节 因外感而耳聋多属于热
有因外感而耳聋者,如经言手少阳三焦是动则病耳聋,煇煇焞焞盖热邪感入少阳,热气怫郁故也。
第七节 治聋之因不一然皆属于热
一、仲景言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盖言肝经之风热上壅故也。宜从本门以施治。
二、有因气逆而耳聋者,如恼怒则气上逆,肝胆之火容于耳也,宜平肝降气清火。
三、有痰火上升郁于耳而为鸣,甚则闭塞者,多缘饮酒厚味所致,宜清痰降火。
四、有因气虚,因血虚而聋者以补气血为主,各加降火之品。
丹溪言耳聋皆属于热,诚哉是言。
第八节 精气俱足之耳聋
若人瘦面黑,筋强骨劲而聋者,此精气俱足乃寿考之征,不须治之。
第九节 耳鸣之辨虚实法
赵氏云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不可不察。
第十节 高年耳聋
嘉言云人当五十以外肾水渐衰,真火易露,故肾中之气易出难收,况有肝木之子疏泄母气而散于外,是为谋虑郁怒之火一动肾气从之上逆,耳窍窒塞不清,较之聋病天渊聋病,因窍中另有一膜遮避外气不能内入,故以菖蒲、麝香等药开窍为治。
不知肾气至上窍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窍外口,于窍中汩汩有声如蛙鼓蚊锣鼓吹不已,故外入之声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若气不上逆则听清矣。
第十一节 高年耳聋之治法
余悟此理,凡治高年逆上之气屡有奇效,立方施治大意全以磁石为主,以其黑以入肾,重能达下,又能制肝木,复以地黄、龟胶、群阴之药补之,更用五味、山萸之酸以收之,令肾气归元听自清矣。夫收摄肾气乃谓治老人之先务,不可不知。
第十二节 耳疮耳肿耳鸣耳痒之治法
薛氏云皆属肝经风热血虚火盛,或肾经虚火等,用宜审施治。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