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0|回复: 0

[【书香茶座】] 天天《论语》3.3:礼乐搞不定仁,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也搞不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5 01: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2-15 01:38 编辑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翻译】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礼能怎么样?人如果没有仁,乐能怎么样?”

----------------------

本章的“如礼”“如乐”历来有2种解释,2种在语法上相反的解释:一是他拿礼乐怎么样,二是礼乐拿他怎么样。现在这样翻译保留歧义。

在语言学里,有一个小分支叫类型学。在类型学里,汉语被归类为“孤立语”。孤立语不像屈折语那样用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也不像黏着语那样用词尾变化来表示语法,它的主要语法手段就是词序和虚词。古汉语的“孤立”程度其实是高于现代汉语的,但古汉语的这种“高孤立”其实是说文言文而不是古代口语,口语的黏着化其实在古代就开始了,古汉语是世界语言中少数出现“文白分离”的语言。所以,按道理古汉语的高孤立意味着高度严格的语序,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如礼”“如乐”的双解;双解是文白分离带来的。

对语言学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上一段。因为其实上述的双解并不影响本章的大意,这大意就是,如果没有“仁”,礼有啥用?乐有啥用?

那么“仁”又是啥意思?这次我们换一个工具,不用语言学,用文化人类学。孔子的很多思维,限于当时人类思维发展阶段,属于原始思维。原始思维里没有概念,所以无法准确定义圣人说的“仁”,连孔老师自己也说不明白。后面我们会看到孔老师用行为的例子来说明“仁”。在《论语》里,唯一类似概念定义的一句话是: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是啥?还是行为。

所以,本章的意思是,“仁”才是核心,礼乐不过是形式。没有核心,形式就没啥意义。至于“仁”是啥,可不可以理解为良心或良知,这里还是先挖个坑,后面再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7 16:37 , Processed in 0.23248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