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3-9-23 22:38 编辑
五、迎春的灯谜,谜面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明线谜底:算盘、围棋 隐线谜底:朱载堉 预线谜底:贾迎春 暗线谜底:十二平均律 主线谜底:世法平等,天人合一《风月宝鉴》 贾政猜谜底是算盘,迎春笑道:“是。”这是迎春生平之谶语,出身豪门,却所嫁非人,被折磨至死。所以,这个谜底贾政也觉得不详,因为算盘是“打动乱如麻”之物。天运和人功即运数和人力,孰轻孰重是没有道理来衡量的,尽管人力已尽,但无缘的仍旧难以相逢。引申到谜底算盘,更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即使天天忙于算计,算清楚了阳数,也算计不清阴数。我看谜面,联系迎春的丫头司棋,迎春应属精通围棋之理者。《博弈论》有云:棋之博弈者,运筹也,棋之庙算者,逻辑也。精通围棋之理者,岂非足以明智乎?《棋经》亦有云:棋者寓礼于仪,而后及于性,性之所至,情之所至矣。我认为迎春的灯谜真正谜底应是她最熟悉岁擅长的围棋。依她性格,自不会说贾政没猜对。就跟书中姐妹们回答太监的问话一样“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
朱元璋非常痴迷下围棋,据说在南京胜棋楼就是朱元璋跟大臣专门下围棋的地方。不过后来朱元璋却下令禁止围棋活动,并建造“逍遥楼”来囚禁下围棋的百姓。明朝初年,国家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和混乱,社会秩序已经被严重破坏,文化传统也受到了影响。此时围棋作为一种高雅的智力游戏在社会中流传广泛,但同时也滋生了赌博和私人恩怨等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朱元璋刚刚建立国家,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认为围棋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它并没有实际的生产和经济价值。因此,禁止围棋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生产和经济建设,有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朱元璋禁止围棋还与他的文化观念有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围棋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智力游戏,但也容易与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而朱元璋是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皇帝,他反对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禁止围棋也是一种他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朱元璋从最底层走出来,他深深地明白打江山并非易事,而守江山更是难上加难。于是登上皇帝的朱元璋就对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翻了脸,说得难听一些,所谓过河拆桥便是如此。徐达便是他的兄弟之一,在打江山的时候,徐达曾经受到过朱元璋的青睐。到明朝建立之后徐达也是最为受重用的一个。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好日子就顺利到来了,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曾经杀了不少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更有传言说,徐达还曾与朱元璋下棋,下到一半徐达突然停了,棋盘上出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就反应了徐达的处境。下棋不仅仅是现代人喜欢的娱乐消遣方式,不少古人也喜欢这种消磨时间的游戏,古代帝王也不例外。不过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下棋更是一种交流和思考的方式。朱元璋就特别爱下围棋,据了解,无论和谁下棋,朱元璋都喜欢自己先走一步,将自己的棋子放到棋盘的最中央。也就是说无论怎样自己总是多赢一颗棋子,他又贵为皇帝,也没有人敢有异议。徐达的棋术在当时也是出了名的,因此自然是陪朱元璋下棋的不二人选,如今民间流传的“胜棋楼 ”的故事就记载了二人之间的博弈。朱元璋在听闻徐达的棋术不错之后,就有了找他切磋一下的想法。于是朱元璋邀请徐达和自己过招,并且命令徐达不能因为顾忌自己的身份就不展示出真实的技巧,不能让着自己。于是这一盘棋下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下完。二人不断地思考、落子,一直都没有分出输赢。直到还剩几颗子就要结束的时候,徐达突然停下了落棋子的手。正当朱元璋纳闷为什么徐达不下了的时候,徐达就示意朱元璋往棋盘上看。朱元璋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徐达下的棋子竟然被摆成了“万岁”。徐达正是用这二字表明自己对朱元璋的恭敬程度,并且暗示自己的忠心的。朱元璋大喜,改赐徐达湖边小楼一座,名曰“胜棋楼”。从此,徐氏世代掌管莫愁湖湖产直到近代。至今“胜棋楼”内还有徐达的肖像。后人为此还撰写了这样一幅对联:“莫愁女观花眉飞色舞,朱元璋对弈好大喜功”。关于朱元璋与围棋的记载,野史中还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一次他与刘伯温对弈时,雅兴所致,自出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明朝“铁杆棋迷”明成祖:明朝喜欢下棋的皇帝也是十分之多,就比如朱元璋、朱棣,朱棣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棋痴了,他象棋、围棋都有所沾染。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便十分喜欢喝刘璟对弈。但是刘璟下得一手好棋,朱棣根本下不过,然而刘璟也不让让他。有一次朱棣甚至还低声下气的像刘璟苦苦哀求,让他让自己一下。但是心直口快的刘璟却直接拒绝,结果便是小肚鸡肠的朱棣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报复,当上皇帝后把刘璟逼的直接上吊自杀。可见皇帝喜欢下棋不是坏事,坏的就是下棋时候赢了他就完了。陪皇帝下棋,既要展示自己棋艺高超,还要会演戏,给皇帝足够的面子,否则可能因为一盘棋引来杀身之祸。
明朝最伟大的珠算家和数学家是程大位。程大位的《算法统宗》1578年,身为内阁大臣的张居正奉明神宗圣旨,下令对全国土地进行丈量清算,确定明朝统治下所有土地的规模面积。这一繁杂任务即使在现在来看也足够复杂困难,更不用说在那个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匮乏的封建年代,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测量结果更是差错率极其大。而作为此次丈量活动的亲身经历者,在木工墨斗的启发下发明了丈量步车,以实现绳子尺体的收放,便于测量土地周长直径。这一应用的发明仍被使用到如今的卷尺之中,程大位的丈量步车的零件图、总设计图、包括使用说明、图形设计都一直沿用至今。而这一套使用装置更成为了世界各地木工发明卷尺的基本依据,可以说世界各地的计算方法发展都是站在程大位的肩膀上完成的。而程大位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四十余年创作的《算数统宗》更是为后世代数学算数发展提出根本性要求。共十七卷的图书通过文字、图画、平白叙述等方式对算数、计法等十余种名词进行注解。而程大位的《算数统宗》不仅在国内引发了极大的反响,更开创了日本合算的先河,甚至在每年的8月8日,日本为纪念程大位对算数做出的突出贡献,更是举办算盘节进行庆祝纪念。而在节日中每位百姓手中举着的高头画像,正是他们奉之为算神的程大位的肖像。由此可见,程大位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在世界的影响力之大。程大位和同伴以《九章算术》为脚本制订的《算法统宗》,在其文章内部不仅记录着珠算的便捷使用方式、简洁流利的计算歌诀,有效的解决避免了枯燥繁杂的中算方式,更在笔算的黑暗历史时期留下了为后世传承的火种。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和他对珠算的注释见解直到今日依旧被广泛运用,甚至在电脑、计算器等一系列计算机发明之前,算盘一直是我国雷打不动的计算方式,并且算盘的样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善。方方正正的一把算盘,噼里啪啦的拨珠声音。一把简简单单的算盘却造就了不平凡的数学技艺。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填饱肚子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生的主要目标。为了混口饭,朱元璋去放牛,去乞讨,去当和尚,去耍赖,去挖老鼠洞……半生饥饿给朱元璋带来的应激反应就是,有一天,我当上了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后,再也不想让子孙后代们吃我曾经吃的苦,遭我曾经遭的罪。于是他约法三章:凡是老朱家的子孙后代,以后一律不用上班,一切开销支出都由国家承担。只要是皇族都能按级别领工资,从10岁开始领取,直到死亡,而且这笔工资是一般官员的8倍左右。地方皇族由地方财政开支。二.如果皇族生病了,公费医疗,太医伺候。皇族长大成人娶妻了,由国家拨款,给其分配房屋,田地,嫁资,服饰等,皇族子孙死了,会得到一笔十分雄厚的丧葬费,足够办一场奢华的葬礼。三.皇族子弟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也就是他们犯法,法律管不了!还有,皇族的待遇只比天子低一等。满朝文武,无论官有多大,见到皇子皇孙都要叩拜。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有了这项制度之后,老朱家人再也没人读书,工作了,甚至很多上任的皇上都不认字,看奏章全靠太监,动不动不上朝,虽然当年朱元璋规定太监不许读书,皇子必须学习。奈何他的子孙都不按他的要求做!那些封到地方上的旁系皇族更是个个如蛀虫一般,除了给国家带来粮食和经济负担几乎啥用没有。人生唯一内容就是生孩子。到明末,皇族人口超过100万,红楼书中用“母蝗虫”讽刺朱家子子孙孙。据说,光在山西,李自成就抄了10000多皇子皇孙的家,并把他们杀绝!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了解音乐与科学、感受历史,也能从中窥见些许时代的缩影。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出生于公元1536年,也就是明朝嘉靖十五年。他的父亲郑恭王朱厚烷,是明仁宗五世孙,在数学和音乐上颇有研究造诣。朱载堉也因此而耳濡目染,从小就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之中,不知道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分。但对于朱载堉来说,这样的身份,却更像是他一生的羁绊。明朝晚期的朝廷,皇室内哄不断。他的父亲朱厚烷本清正廉洁,但却遭人诬陷,被削去爵位,含冤入狱。此时的朱载堉不过十五岁,就遭遇了这样一个人生中的重大变故。年仅15岁的朱载堉,想为父伸冤却力不能及,于是愤然离宫,在皇宫外造了一间土屋。他独处其中,专心研究音乐、数学、天文学等学问,一呆就是十九年。在明世宗死后,隆庆皇帝继位,其父终于被赦免,朱载堉也被恢复了皇室的身份。此时的朱载堉已过而立之年,按理说他可以接任他父亲,成为新一代的郑王。但他接连七次上疏,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家族中的其他人。脱下这顶帽子,皇室朝廷里的明争暗斗、腥风血雨,便再也与己无关。 朱载堉抛下了这个无时无刻不在羁绊着自己的皇权贵族的身份,继续投身于自己的著书立说之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1584年,朱载堉在他的《律学新说》中提出了“十二平均律”这一概念,并详细说明了该律制的计算方法,宣告着这一划时代音乐理论的正式诞生。让音阶中的每后一个音与前一个音的频率总是保持一个固定比值,即后一个音与前一个音之间总是隔着相同的“距离”,正是人们苦苦探索而求之无果的难题。但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做到了。朱载堉通过现代数学中等比数列的理论,将一个八度完美分成了十二部分,成功地实现了这一构想。那时候的数学水平能够计算这样一个复杂的数据吗?这就不得不说朱载堉在数学理论上所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为了计算出精确的数据,他制作了一款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等数学计算,在此中所得到的每个有价值的数据,他都精确计算到了小数点后24位。比方说,他计算出的十二平均律的密率、等比数列的公比——2的十二分之一次方,记为了:十寸零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零九纤四三五九二九五二六四五六一八二五。用现在的数据表示是: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1606年,此时的朱载堉,已经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将包含了自己一辈子心血的《律学新说》、《律吕精义》等十五本著作,汇编成了一部《乐律全书》进献给明神宗。然而这样一本堪比《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历史巨作,却被朝廷束之高阁。《乐律全书》在被皇帝口头嘉奖、形式上意思了那么一次之后,就被当作藏书收入了图书馆中,再也没人理会。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间,十二平均律一直为人们所冷落和不齿。人们始终坚持三分损益律这一传统的黄金乐律,并认为十二平均律是一种“异说”。再之后,清兵入关、明清易代。康熙皇帝自己一边抄袭剽窃朱载堉倾注毕生心血的理论,将之编入自己的《律吕正义 》中,一边对外歪曲攻击朱载堉的学说。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除了自己亲自批判之外,还下圣旨命令朝中各大臣,发起了一场对朱载堉音乐理论的“围剿”。朱载堉虽然不是西方人,但他同属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所站立的高峰之上,一面是科学、另一面是艺术。即使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坎坷曲折,他仍不屈不挠、 潜心治学。世态炎凉,却仍独善其身。就如他在自己的《醒世词》中写的那样:人事繁华无牵挂,功名富贵不计它;每见世世兴与废,到头来总成空话。从明朝王子到一介布衣,从少年到白头,凝聚了他毕生勤奋与智慧的十二平均律,就像一颗明亮的恒星,为世人照亮了之后的音乐道路。
算盘的阴阳五行说,引出预言。十二平均律,联想到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联想到天下为公,联想到世法平等,天人合一。同一个算盘,不同的人,看法用途完全不一样,比如贾政觉得算盘不详,因为算盘是“打动乱如麻”之物。在程大位手里,一把简简单单的算盘却造就了不平凡的数学技艺。薛宝钗评价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脂批:“迎春处处藏舌,人谓其怯,吾谓其超。”就像风月鉴一样,正反不同。雪芹写《风月宝鉴》,用事体情理,引读者辨别。但要明白,首先就要辨别。辨别忠义,辨别华夷,辨别真假、辨别善恶、辨别正邪、辨别是非、辨别真诚背叛……从而达到除邪、疗冤、知祸福的目的。再用事体情理,引治理,自身修养,家族治理,国家治理,天下治理等等。它采用步步设谶,以小写大,以家喻国的艺术手法,让读者设想人物、家族,乃至国家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