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3-9-21 20:34 编辑
明线 宫花是为宫中特制的花儿,是绢类织物制作的,戴在头上作饰物,宫廷里常作为赏赐品。皇帝将宫花赐予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的士子。比如宋代的李宗谔在《绝句》中有:“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明朝的赵迪在《元夕应制》有:“龙楼锡宴月初斜,宝炬星分照翠华。五夜歌钟连甲第,千门灯火映皇家。锦筵人醉飘《金缕》,罗绮春晴散彩霞。自是宸游多乐事,叨陪几度赐宫花。”薛家是皇商,也为皇宫提供宫花。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宫花,是借宫花传递假话,这是实施金玉良缘的第一步。为实现金玉良缘这个目标,薛姨妈和宝钗定下周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是:1、传出宝钗有那种病,秃头和尚专治无名之症,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2、引贾府众人来探病,主要是引宝玉前来。3、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八字是一对儿。4、了解怡红院详细情况,见机收复拉拢下人。5、情缠宝玉,拆散木石前盟。6、引黛玉自乱出错,传出坏名声。7、抓错再收服黛玉。8、结拜姐妹,认干亲。9、取代黛玉身份,解决无名之症的问题,与宝玉成亲。
送宫花一节写了七件事:1、宝钗说"冷香丸"。宝钗不爱花儿粉儿,还吃花治病。2、香菱不知身世,香菱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3、智能儿师父游走富贵人家。4、凤姐贾琏的风月之事。5、冷子兴牢狱之灾,来历不明。6、周瑞家的再次欺负黛玉,黛玉回击。7、宝玉打发茜雪请姨太太姐姐安。这七件事中主要的又是无名之症、秃头和尚、黛玉回击周妇这三件事。无名之症先写香菱不知身世,再写香菱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蓉大奶奶也是不知身世,来历不明。冷子兴牢狱之灾,也是因来历不明。第四回,薛藩惹上官司,“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后薛藩带家人突然到贾府,这里又写宝钗的“无名之症”,让人不联想都不可能了。这个“无名之症”有深意,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红楼,有些原来想不明白的事情就能明白了。秃头和尚是针对黛玉的癞头和尚化她出家一事编的假话。宝钗先说是秃头和尚,可能说忘了又说是癞头和尚,后来,莺儿也说是癞头和尚。“叔嫂逢五鬼“时,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结伴而来,抢救中了魇魔法的宝玉和凤姐的生命。再次邂逅癞头和尚,薛姨妈一家却无动于衷,应该是不认识真佛了。薛家编的故事,目的是说宝钗福缘深厚,和尚赐药方,配药又要“可巧”,无人能复制,还赐吉祥话,证明宝钗是宝玉的天命之女。
最有争议的是黛玉反击周妇。经过有心人的传播,黛玉因此事被贴上“尖酸刻薄”的标签。因红楼有些版本的删减,还有电视剧的误导,现代误读的读者就更多了。黛玉为什么要反击周妇,其实书中给出了答案。荣国府有一套礼仪,黛玉是贾敏教导的,深知这些礼仪,别看她小,她很注意这些细节,不让别人笑话去。周瑞家的无疑是挑战了黛玉的底线,黛玉平时容忍,这次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很漂亮的回击。只要细心去读送宫花这段文字,对照周瑞家的对其他人小心恭敬的态度,每个人都说明了原委,到黛玉这里就不一样了。当然,周瑞家的表现只有读者知道,黛玉不知道,黛玉为什么冷笑。黛玉在贾府中的日子里,只要是周瑞家的送东西,拿给黛玉的总是别人挑剩下的,次次都是如此,黛玉自然也就了然心中,故而一看就明白了自己又被轻慢苛待。另外,雪芹让晴雯给出了答案。第三十七回,秋纹因谈起为宝玉给王夫人送桂花,被王夫人赏了两件衣服的事儿洋洋自得,晴雯见后便啐“那是别人捡剩的才给你”,秋纹便称:“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奴仆都有如此志气,何况出身名门的黛玉。 黛玉冷笑还不忘道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替我道谢罢”这五字很重要。有这五字,黛玉作为大家闺秀,接受长辈(薛姨妈)赐礼时便是不失礼节的。一方面不失对长辈之礼,另一方面对下人的失礼,则毫不客气地针锋相对回击。争得有理、有利、有节。黛玉针对的是周瑞家的态度。黛玉看到大盒子里大部分是空空的,只有两只花,心里有疑惑就问了。“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这是自然地问出,周瑞家的如果像给三春和平儿一样说出原委,什么事都不会有。或者说话技巧点,笑答道“每位姑娘都有两枝”。或者说“各位都有,这两枝是姑娘的”,可周瑞家的就是把“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这两句话扔给黛玉。给人感觉就是“嗟,来食”了。这件事的实质就是周瑞家的有心欺负林姑娘。黛玉不可能和一个下人争是非对错,又是在宝玉房里,自己的丫头没在身边,只好回一句。这样明目张胆的欺负,如果黛玉还忍,那就是迎春了。第五十五回探春理家,吴新登家的等管家娘子也是胆儿肥,先要捋捋虎须,幸亏探春是朵带刺的玫瑰花,也是个精明厉害的,才没让她们得逞,周瑞家的听到“替我道谢罢!”之后,她“一声儿不言语”。周瑞家的应不应声儿,事实上都输了。黛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故意把两句话捆绑到一起说给周瑞家的,前头一句是直接反击周瑞家的的话,后头一句是让周瑞家的带给姨太太的话,这就造成了让周瑞家的别扭的局面和效果。周瑞家的如果回黛玉“是”,就等于输了。如果不回黛玉,不应声儿,那就是失礼,主子交代奴才一件不失礼节的事,奴才竟然不应,这不是奴才大大的失礼,是什么? 如果紫鹃在身边会护着黛玉。我们看正规的操作。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它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着她说话,还等我和她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如果读者还觉得黛玉不对,那看看凤姐平儿怎么说的吧。第十六回凤姐对贾琏道:“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哪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她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她们就指桑说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纪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第五十五回平儿对众媳妇儿说道:“罢了,好奶奶们。……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厉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她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她厉害,你们都怕她,惟我知道她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第七十一回,贾母吩咐“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来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精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们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她们,我听见可不依”。 周瑞家狐假虎威、仗势欺人,这节就有:“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上只求求凤姐便完了。”“周家的虽不管事,因他素日仗着是王夫人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管各处献勤讨好,所以各处房里的主人都喜欢他。”周瑞家的是王夫人手下第一得力干将,论起精明圆滑,见风使舵会做人,她绝对是拔尖的“人精”。周瑞家的送宫花对黛玉的态度,反应她内心和她的主子王夫人内心对黛玉的厌恶、轻视、怠慢。如果黛玉忍了,和迎春一样,那更会让王夫人和周瑞家的得意,会更瞧不起她。黛玉的原罪是贾敏的女儿和宝玉喜欢她,黛玉成为王家人掌控贾府的绊脚石。这两点是王夫人不能忍受的。王夫人会因为晴雯一句话,“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把晴雯赶走时,能做到这样的“大善人”还真稀有。黛玉不管怎么做,都别想王夫人会高抬贵手放过她。
隐线 宫花和明朝末代妃子田秀英有关联,田秀英的命运和晴雯黛玉相似。田秀英是扬州女子,她喜好各种优雅精致的学问,像画画、弹琴、书法、诗歌、刺绣等。她设计缝制的一些宫花补子,朱由检经常自豪地拿来赏赐大臣,这让他觉得非常有面。官员们都知道田贵妃的技艺,能得到田贵妃的一件亲手绣品是莫大的荣耀。崇祯朝的第三位状元刘理顺担任御史时,崇祯亲赐他田贵妃手绣的宫花补子,十分精致美丽。刘感激涕零,拼死效忠。当李自成军队攻破北京城,刘听说崇祯已死,于是向北而拜,全家十八口全部自杀而亡。史书上记载:“刘文烈理顺为御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织异常,云出自出(田)贵妃手。今犹在雍正文烈祠。”四川成都文殊院宸经楼有件镇馆之宝,是田贵妃亲手所绣的一件“田妃袈裟”,以黄缎缝合,上共绣佛像248尊,精美无比。田贵妃很喜欢家乡服饰,入宫后她在扬州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清新多变,超凡脱俗,被称之“苏样”。宫女们纷纷效仿,迅速在紫禁城流行开来。紫禁城的宫女们过节时有插花装饰的习惯,因为田贵妃的亲自设计、穿戴,承乾宫的宫女们的头花都独具特色,十分美丽。其它宫院的宫女们羡慕不已,就连皇后宫中的宫女也悄悄跑来向田贵妃求花。明朝皇帝戴的珠冠是用珍珠与鸦青石连缀而成的,田妃去掉珍珠,缀上珠胎后再嵌上鸦青石,不但更加美观、别有韵致,还节省了购置珍珠的巨额费用。紫禁城的宫灯四面都贴着金箔装饰,看起来金碧辉煌,但可看而不中用。田美女命人将灯的四周镂开一方桃形的口子,再绷上轻细的纱,这样既美观又实用,大大提升了宫灯的照明效果。崇祯一见,立即传令在紫禁城推广。这样聪慧灵敏的女子又得帝王宠爱,应是很幸福的吧?事实上却相反,田贵妃被周后打压,崇祯为表面和气,一直委屈田贵妃。比如一个称呼“凡东西宫对上言,皆自称女儿。”明朝宫廷沿用前朝传统,后妃都是以 “妾” 自称。可东宫田妃和西宫袁妃如果要对崇祯说话,却要学民间的被买卖的奴婢自降一辈“自称女儿”。而崇祯的其他妃嫔还有周后从江南采买来的“数个歌舞女子”却都不会使用“女儿”这一贱称。不顾宫廷礼法故意羞辱田妃袁妃,崇祯默认了。然后,周后的羞辱,暗害升级,直到田妃的儿子接连夭折,田妃“病”死。田妃也曾向崇祯告状希望他能主持公道,崇祯找周后说理,周后绝食,崇祯退让,又命田贵妃上折说周后过错,然后以此罚她。被崇祯宠爱却又得不到崇祯保护的女子下场很惨,就如同四儿偶尔得到宝玉使唤就被人告状,就如同晴雯被冤赶出大观园,连最后的体面都不给,死后还被冠以女儿痨被焚化。就如同黛玉含冤而死。
田妃绣彩的绣品简介:一天田妃忽发心痛,服药不应,其继母说其故乡四川仪陇西寺的菩萨最灵,于是田妃祈祷许赐袈裟一件。不久田妃心痛病愈,即亲手绣制千佛袈裟还愿。此袈裟以红绫为底,以黄缎缝合,另以宁绸衬托,合于前襟之间,上共绣佛像248尊,田妃用头上的青丝绣佛眉,乃是田秀英亲手所绣,金线串连珍珠、玛瑙,绕围诸佛,光彩夺目,价值连城。崇祯三年秋,差人将此袈裟送到仪陇西寺,藏于寺内圆通阁(该阁亦是古刹),1922年军阀田颂尧将袈裟夺走后转藏成都市文殊院宸经楼,保存至今,为空林八珍之中的“田妃绣彩”,虽然保存条件简陋,但在经历了近四百年来的无数次战乱天灾后,历尽磨难却光彩依旧!
凤姐贾琏的风月之事,引出一个词叫“白日宣淫”。贾琏和王熙凤“白日宣淫”不合礼法规矩的。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一次“白日宣淫”事件是万历帝临幸王氏宫女。万历曾经有一次到太后的宫中请安,忽然之间就来了兴趣,看上了太后身边的一个王氏宫女,然后就春风一度了。其实万历也只是年轻,也没敢让太后知道,此一次后他也就对这个宫女失去兴趣了。但是,后来王氏怀孕了,王氏对太后说明了原委,而万历并不承认自己的风流之事,太后便让人拿来皇上的“起居注”,这时万历没有办法封了王氏妃子之位。后来,她就给明神宗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万历可能是因为朱常洛是他不合礼法的污点证人,一直不喜欢他。“白日宣淫”和“奸淫母婢”这两个名声他以为不承认,史书就不会记载。朱常洛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朱常洛数十年间饱受神宗的漠视与郑妃一党的欺凌,战战兢兢的人生更使其形成了懦弱阴柔的个性。周瑞家的欺负黛玉,此时黛玉的父亲还在,还有外祖母这个保护神。等父亲和外祖母不在了,黛玉的命运可能就和朱常洛一样被掌权者欺凌了。朱常洛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戏剧性的事件与命运的转折。他作为万历皇帝的儿子,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最终登上了皇位。然而,他的统治只持续了短短一个月,就因为纵欲过度和乱服药而突然去世。朱常洛对郑贵妃和她的亲信太监的信任是导致他不幸去世的一个因素。虽然大臣们一直努力支持朱常洛登上皇位,但他却没有看清自己与郑贵妃之间的敌对关系。好在黛玉看清了周瑞家的用心。
预线 以宫花引出十二钗。十二钗的命运由冷香丸预言。冷香丸,春夏秋冬、四时节令、花卉风霜,几乎世间上最美好的事物,都包含在了冷香丸中。宝钗摧残百花,将美好的事物毁了压制自己欲望才会病好。宝钗以花为药才能压制她的孽火热毒。宝钗的这副药方中,她用的是花蕊。将还未开放的花蕊摘下做药,这无疑是无情的、是残酷的。书中以花喻女儿,而宝钗这药方毁的是四个洁净的女儿。这四个女儿是黛玉、晴雯、妙玉、香菱。他们四个都是“亡国奴”身份。黛玉是白牡丹花、晴雯是白芙蓉花,香菱是白荷花,妙玉是白梅花。送宫花,惜春和智能儿玩笑,预言惜春命运。
周瑞家的看到宝钗和莺儿在“描花样子”。暗示那些宫花实际上是宝钗和莺儿设计的,秃头和尚的假话也是她们设计的。以宫花引出假话,整个红楼正面都是假话,血泪真相在假话反面,隐于文字中,抽丝剥茧才能找出来。
暗线 送宫花过程中,一共串连了九钗,宝钗,三春,李纨,凤姐,巧姐,秦可卿,黛玉。与明朝历史对应的是“传首九边”事件。黛玉解的九连环,也暗示北方这九个重镇,依托长城一线,构成了整个北部边境的连环防御阵线。明与后金发生震惊朝野的萨尔浒之战,此战明军召集十数万军队兵分四路,进攻后金,但因为各种原因大败而回,也因此此战成为明清易势的转折点,明廷在山海关外转入守势。之所以明廷在后来的万历末期到天启年间对阵清军尚能招架,是因为在萨尔浒之后当权派迅速启用了多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的最负盛名的非熊廷弼莫属!《明史.熊廷弼传》对此也有记载:“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天启五年八月,原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朝廷处斩,并传首九边、以儆效尤。明朝在辽东也进入战略颓势,对后金是一败再败。“经抚不和”是广宁惨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朝堂很多官员也承认失败的责任主要在王化贞,但这个原因并不足以为熊廷弼脱罪。首先为了约束熊廷弼和王化贞之间的矛盾,防止他们互拆墙角。天启元年十一月兵部尚书张鹤提出了一个捆绑方案 – “功则同功,败则同罪”。经两次廷议后,天启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下了圣旨。所以从朝廷确定的“功罪一体”以及律法的角度来说,熊廷弼因广宁惨败被判刑并不是那么“冤”。获知广宁失守后,熊廷弼在上疏朝廷时自己都说“今日之事,臣何敢言。功则同功,罪则同罪,枢臣已有成议”。天启二年正月二十三日,逃出广宁的王化贞在大凌河遇到了熊廷弼。王化贞一边痛哭自己的失败,一边哀求熊廷弼出兵夺回广宁。然而熊廷弼嘲讽了一句“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后,就传令撤回关内。“调兵十数万,转饷二百万,发帑数百万,器械、火药、盔甲、鞍马、头畜、刍料数十万,尽付于奴酋!而四方驱车驰马,海运陆输,臣等目不交睫,手不停批者,皆以助狂夷之毒焰。”《三朝辽事实录·卷七》熊廷弼认为丢失河东之后再固守关外没什么意义,他认为应当主动撤回关内“增登莱、津门兵,而重兵屯山海关,待各镇兵马大集,登莱策应齐备,然后三方大举进兵”,只是朝廷不同意弃土。正月二十九日,熊廷弼上《封疆已失疏》,请求将自己绳之以法。天启的批复是“戴罪立功”,内阁叶向高也票拟了同样的意见。此后虽然不少官员开始弹劾熊廷弼并要求将其治罪,但是也有不少官员主动为人缘极差的熊廷弼辩解。二月初七,天启同意了兵部左侍郎王在晋的建议,命令熊廷弼和王化贞出关,收复关外失地,以赎前罪。“昨闻抚臣王化贞尚同道臣张应吾及二总兵以孤军驻前屯,闻芝蔴湾有米二十万石,觉华岛米六万石未为贼有,则事尚可为,倘乘此虏骑未侵,急率兵出关收复宁前,徐俟机会,尚可冀桑榆之功,经臣以此自赎,于法可宽 ……得旨:失事经抚道将该拏问正法,姑责令出关防守收复,以赎前罪,国法已宽,如再违玩,决不轻贷。”《明熹宗实录·卷二十》然而“风向”很快就变了。御史贾毓祥上奏称广宁失守,经抚不能逃罪。虽然刘一燝、张问达、刘弘化、周朝瑞等人上疏为熊廷弼说情,内阁叶向高也向天启表示熊廷弼优于王化贞,应让他继续戴罪立功。但是天启仍在十三日下旨,逮王化贞、熊廷弼革职回籍听勘。至于为何如此,很有可能是天启通过某种渠道,获知了熊廷弼撤回关内的真相。因为天启在下旨前,曾回复求情的叶向高“熊廷弼走得快,果胜”。受天启的影响,不但以后朝堂“留用经臣之议始息”,弹劾熊廷弼之罪的奏疏是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要人物又“推”了熊廷弼一把。三月初四,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上疏请求逮问熊廷弼。“经臣熊廷弼、抚臣王化贞,罪可详核、法当并逮。抚字已难再入,刚愎讵可重来,而力护同心。各为左袒、鹤表方残、虎争正力,岂是非在城郭人民之外......乞皇上毅然独断,应诛应斥,法不移时。”《明熹宗实录·卷二十一》为审理二人,朝廷组织了“十三道十三司两寺共二十八人”的最高级别会审。虽然参与审理的二十八名官员分歧严重,但“经抚同罪”之下,最终大部分人取得了一致“熊廷弼、王化贞同论死”。会审给熊廷弼定死罪的具体理由如下:“使广宁告急之日,廷弼肯仗义誓师,或卷甲疾趋广宁,提一剑以勘祸乱,或坚垒固守右屯,收余烬以图恢复,反败为功,且不朽。计不出此,一闻大兵既败,疾呼不救,先奔榆関,尚书平日何等威风,一旦作此举动,岂不负国恩而遗笑于天下乎?即有盖世之气,料事之明,亦不足以赎丧师失地之罪矣。嗟乎,封疆大臣破坏封疆,国有定律,百口何辞 ……”八月十二日,天启下敕谕称熊廷弼“丧辽辱国之一案,便寸斩尚有馀辜”,随后熊廷弼被正法并传首九边。
熊廷弼出生于湖北江夏(今武汉),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因为明朝时期大多数人具有很强的乡土观念,他顺其自然的成为楚党。但实际与东林关系暧昧,同时与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因此这就触犯了阉党的利益。源于他经略辽东后的天启年间正是阉党势力最为猖獗的时候,和东林水火不容!其中杨涟更是弹劾阉党首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而被诬陷受贿二万两,惨死狱中。所以很不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熊廷弼在天启年间也因为和搭档王化贞不和,导致战败获罪,之后被阉党抓到把柄而迫害,传首九边!
送宫花,传递的是假话。联想到反间计,影响明朝历史的反间计是“己巳之变。“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是从1629年十月至1630年正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军突袭明京师以及明军阻击后金军的历史事件。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近三万八旗精锐及部分蒙古诸部,号称十万,避开明朝宁远、锦州防线,分兵三路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突入关内,攻占顺天巡抚治所遵化、蓟镇总兵驻地三屯营(今均属河北),直逼明京师(今北京)。崇祯急令京畿地区关宁、宣府、大同、保定、昌平、天津等处兵马入卫勤王,并令蓟辽督师袁崇焕星夜入援,节制调度各路援兵,阻后金军于广渠、德胜等门外。皇太极进攻京师广渠门受挫,遂施反间计,中伤袁崇焕。袁崇焕被逮下狱,崇祯临阵换帅,援军军心动摇,总兵祖大寿等辽东主将为避祸退回宁远。皇太极乘机夜袭京师西南三十五里的卢沟桥,击溃明守军6000余人,斩杀明军副总兵申甫,继而击败明援军4万于永定门外,明四位总兵,满桂、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俘。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初,皇太极考虑到:京师城坚池厚,一时难以攻破;逼急了万一袁崇焕又被起用,反倒不智;久困京师,一旦后路被断,反而功败垂成。于是分两路东进,连克数城,分兵驻守遵化、滦州(今河北滦县)、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今属河北),自率主力返回都城沈阳。己巳之变,从整个明王朝的历史来看,实际上既标志着崇祯帝中兴之梦的破灭,又是崇祯时期从初始“振作”逐步走向灭亡的分水岭。从此,明王朝,无可忠之君,无可任之臣,无可信之将,无可驭之兵,无可御之边,无可守之城,无可生之民,无可取之财,无可施之策,无可战之略。
茜雪请安,茜雪应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贾母把袭人晴雯给宝玉后,茜雪含冤被撵。茜雪,暗示被血染红了的雪水。茜雪含冤影射含冤被杀的熊廷弼和袁崇焕。
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假话”,也是红楼书中说的“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个故事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秦三代以来现存最权威的史料《史记》,从这本书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西周灭亡的原因就是周幽王沉迷美色造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混乱,最后失去了天下诸侯的拥戴信任。这是典型的女色误国和“失民心者失天下”言论。这个观点在清华简没有出现之前就有很多人对此提出疑问,就连近代历史国学大家钱穆也曾经说过这是“秦汉街头巷陋之言”。根据《史记》之中所描写的烽火戏诸侯,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就是“烽火传递讯号”,但这个方式从如今的史料对比来看应该是秦汉时代才出现。跟周幽王的公元前7世纪差了四五百年之久。根据一些秦汉史料的研究人员文献说:烽火狼烟是从秦始皇时代开辟河南地开始,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防备匈奴。钱穆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曾经说过,烽火传讯并不能使天下诸侯同时赶到,首先是距离西周京城远近的不同就造成了时间的不同,近一点的诸侯几天就赶到了,远一点的甚至要几个月几年。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这段历史并没有揭露真相,反而是在刻意的模糊和掩盖一些事实。沉寂三千年的真相;周幽王被乱军杀死这是确凿的。但真相不同的是周幽王并不是被犬戎主动进攻而杀死,也不是因为诸侯援军没有及时赶到周军主力不敌而败。事实上的真相是周幽王好大喜功,带着周军主力独自讨伐申国,申国不敌最后联合附近的曾国与西北犬戎军队击败了周幽王,这一次的叛军愤怒的杀死了周幽王和太子伯服,甚至攻下京城劫掠一空。那么这个时候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周幽王没事为何要讨伐申国呢?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吗?事实上并不是的,这里面隐藏了一段很大的“政治阴谋”,周幽王最初的王后是申后,这个申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她为周幽王生育嫡长子姬宜臼,一生下来的时候就被册立为太子,但到周幽王八年的时候,王后和太子的位置都被废除了,这个时候的周幽王爱上了美人褒姒。爱屋及乌的将褒母子封为王后与太子。这个时候褒姒儿子伯服就成为了太子。但申后和姬宜臼心中不服,暗中逃回到了自己母国申国,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父亲申国国君,这件事情被周幽王知道之后才有了发兵讨伐申国的事情,这个时候的周幽王还是有一些先见之明的,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知道自己不动手灭了申国,杀了这对母子,那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但终究还是失算了。周平王虽然是东周的开国之君,但他的做法为人所不齿,依靠的是有犬戎血统的申国外祖父。他弑杀自己父亲周幽王和兄长姬伯服的行为被天下诸侯知道之后,都容不下他。所以在周平王建立东周之后很长时间都是一个空架子,天下诸侯连续九年都不来朝贡,甚至有一些正义感超强的诸侯拥护了周幽王弟弟姬余臣为周携王。周平王的合法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承认,所以在后期东周史书之中,周平王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权利和不满,将自己父亲丑化成为一个美色亡国,将自己兄长伯服弱化成为了一个庸人形象,然后让自己的法统变得合乎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