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回复: 0

[【其它】] 《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开成二年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8 14: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s.shuge.org/kcsjp

https://s.shuge.org/kcsjtpp

《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开成二年完成。凡刻: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种儒家经典附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加上清代补刻的《孟子》共十三经。刻石今藏于西安碑林,此套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拓片二百五十幅。
唐大和九年(835),宰相郑覃奏请,“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人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制”[url=][1][/url]。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年)艾居晦、陈玠等奉诏刻《周易》等十二种儒家经典立于长安国子监内,经文共刻于一百一十四座碑石上﹐每石两面刻,共有 650252 字。石经刊成后,原立于务本坊国子监内,经过三次次搬迁,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 年)连同李隆基所书《石台孝经》、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褚遂良《孟法师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书法名碑搬至现址,今西安碑林所在地,从此再也没有移动过。(介绍参考

唐刻立《开成石经》时,《孟子》尚声名未彰,故未收录。五代后蜀主孟昶列入儒家经书中,南宋朱熹把《孟子》作为《四书》之一,《孟子》从此获得儒家经典的地位。清康熙三年(1664 年)陕西巡抚贾汉复等人集唐《开成石经》中的字样补刻《孟子》圆首方碑十七通。

儒家经典,从孔子时代的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西汉的 “五经”(“六经” 无《乐》);又从 “五经” 发展到 “七经”(“五经” 加《论语》、《孝经》),再发展到 “九经”(《易》、《诗》、《书》、《三礼》、《春秋三传》)、“十二经”(“九经” 加《论语》、《孝经》、《尔雅》)和 “十三经”(“十二经” 加《孟子》)。(介绍参考


周易:九幅
尚书:十一幅
毛诗:十六幅
仪礼:二十幅(原缺一幅)
周礼:十九幅
礼记:三十三幅
春秋左氏传:六十七幅
春秋穀梁传:十七幅
春秋公羊传:十七幅
论语:八幅
孟子:十七幅
孝经:一幅
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十幅
尔雅:五幅
标题为隶书,经文为楷书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 (834 年),开成二年 (837) 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 12 种儒家经书(加上清乾隆年间补刻的《孟子》共十三经),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 114 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 8 段,每段中每行刻 10 字。共刻经文 650252 字。碑石高约 2.16 米,面宽 71~97 厘米不等。下设方座,中插经碑。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



  • 拓制信息
    不详 或为清末民初拓片



  • 书写者
    艾居晦、陈玠



  • 形制尺寸
    共二百五十幅,拓片尺高 200 厘米左右不等
    每碑上下分为八段,每段中每行刻十字



  • 收藏来源



  •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此页 内容











  • 文件夹
    开成石经. 唐石经. 拓片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JPG 文件压缩包(可选)



  • 原色版文件大小:3.09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5:23 , Processed in 0.2146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