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52|回复: 15

[【学术茶座】] 罗韬: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2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韬: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序

● 罗韬  
  

  文辉本嵚崎不宾之士,每引自由独立之说,借为射鬾辟邪,奈不能畅其言而展其蕴,乃匡鼎杜门,笔说寒柳堂诗,岂解颐已也,乃发皇义宁心曲,并自寄其幽忧之怀。

  义宁之籍在江西,情结同光,骨肉出于散原,而其诗不入江西之社,不作同光之体,不染散原之风。何也?以其轻于法而独深于意也。故论结辞之古劲顿挫,原逊于钱萼孙;论构象之尖新独运,或不如钱默存;论骋才之回翔众体,亦难匹饶固庵。而义宁之压倒元白者,以其诗关乎天意,所寄宏深,伤国伤时,最堪论世。义宁常自比元祐党家之子,而胸罗中古兴亡之迹,撑持于天坼地解之际,独立于礼崩乐坏之时;责己以文化托命之大,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故其诗秉国身通一之义,造今古交融之境,望之气沈郁,扪之骨嶙峋,史识诗情,盘屈楮墨。每读之,未尝不掩卷低回,愀然而叹:此变风变雅之音也。是中华文化至于将穷或衰之际,乃假义宁声诗,以鸣其岳岳不就之志乎!

  华夏百年,西风朔雨交凌,先由割地斩其元气,次则改服移其国步,更而国学式微,极于独尊西说,以俄为师,治民如兵,以教统政。凡此,于义宁诸作,莫不激而有音。早岁《闻日本并朝鲜》诗,如海藏楼之精悍英发,意气轩然;中年长调如《王观堂挽词》,具长庆体之流宕而沈挚过之;抗战前后之七律,多在玉溪冬郎之间;晚年过岭,失明膑足,感赋世事,其微意可比韩昌黎之辟佛,廋词则多于陶潜《述酒》,又如钱柳入清,摅怀婉曲。其诗岂余事哉,皆蒿目而忧世之患,不能已于言者,一生歌吟,可作当代史论观。于词章则周济所谓寄托,于书法则刘知几所谓用晦;往往取瑟而歌,事遐意迩,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是诗史也,亦心史也。

  玉溪之诗,元遗山有 “恨无郑笺”之语。而义宁之诗,则索解尤艰。昔义宁尝借评庾赋以自悬鹄的:用古典以述今事。又谓:“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合异同,混合古今,则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是以解其诗者,苟不通今而识古,必堕目瞽。其中尤以释今典为注诗至难处。

  自潜山余英时氏以义宁解钱柳之法,还治其诗,拈出今典,铁函乍发,石破天惊。余氏之胜,在内证法,善以义宁之书证义宁之诗,辨其寄托,启后来无尽门径。此后解人继起,聚讼纷纭,而文辉后出,加其邃密,得总其成。遍征当年载籍,补孤文单证之偏,纠穿穴悬揣之失,言必有征,证必多例,可谓以乾嘉之法诂今典。而更有进者,文辉于解诗之际,尤重“四慎”,以免诠释过度:诗人运典固贵乎今古合流之境,则尤慎古典与今典之同异,以免乎以古套今之弊;一生议论有常偶间出之别,则慎一贯之见与一时之兴之同异,以免乎以常灭偶之弊;选题咏物固以以小见大为能,则慎社会大势与个人殊遇之同异,以免乎以大蔽小、认家为国之弊;诂陈尤以诗史互证为要,则尤慎缘事而发之作与情辞相生之句之同异,以免乎以史灭诗、认文为质之弊。同异较量,内外互证,阐释循环,语境还原。考史注诗,当通会之际,乃臻尚友斯人之境界。义宁所谓:“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庶几近之矣!后来读者,手此一编,得望表知里,扩毛辨骨,口诵其词,心知其意,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世变曲折,人事进退,士心从违,亦于此见矣。义宁诗云:“后世相知有别传”,其在斯夫!

  呜呼义宁,终生守独立自由之义,极权不足畏,大众不足从,史观不唯物,文化不唯新。孤特卓立,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史寄离骚之志,以诗行春秋之法,曾何意为苏黄,以作承平文章伯哉!而文辉注陈,又岂止于赵次公、任渊之为坡谷功臣,当更近胡身之之注 《通鉴》,以寄其微旨与孤愤。噫!是胡氏家法,皆善疏旧籍以开生面,施丹黄以加斧钺乎!

    

  题《陈寅恪诗笺释》

  罗韬

  寒柳诗篇有郑笺 百年风雨化丹铅

  郁深句寓春秋义 兀傲骨撑崩解天

  辟魅相承唯斧钺 传心世隔藉蹄筌

  一编读罢今何夕 犹觉云浓境未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3: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序文,内有很多生僻词汇,有不少人名,不少典故,不少文史知识,烦请能读懂的人,对文中的难点句词、文意在回帖中给予注解,有意义的注解将被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23: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君莫读陈寅恪!
谁又能说不会诠释过度?皆六经注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3: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zsjcj112于2015-01-17 23:41发表的 :
劝君莫读陈寅恪!
谁又能说不会诠释过度?皆六经注我也!

这是一篇罗老师的序文,文绉绉的,希望能读明白。至于陈寅恪的诗,咱们可以按照胡文辉老师的笺释来读,读懂多少算多少吧,因为实在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11: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
有才情的人,世上竟是这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cecily于2015-01-18 11:22发表的 :
写得真好!
有才情的人,世上竟是这么少...

有没有才情不敢说,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不知道书园能看懂的有几个?有没有能不查书籍、字典就看懂的,那些文博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7: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注解,自己来注吧,难度很大,先注5条:


①嵚崎不宾之士,嵚崎qīn qí,比喻品格卓异出群,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嵚崎历落,亦作嵚崎磊落。不宾,不愿意顺从,不服气。暗含自由独立之人格的意思。

②射鬾辟邪,鬾jì,小鬼,辟邪bìxié

③匡鼎杜门,匡,匡正,鼎,指礼器,杜门,杜指杜甫,杜门指诗门,因为陈家好几代人都善诗。此句很费解,不知是否是扛鼎杜门笔误,因有词语笔力扛鼎。

④解颐,颐yí,面颊,解颐,让人开颜而笑,

⑤发皇义宁心曲,皇义是大义的意思,有词语大义微言。心曲,内心、心事。发皇义宁心曲,就是抒发深层的要义,使内心得到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8: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复斟酌后觉得,“匡鼎杜门”确实是扛鼎杜门的笔误,另有词语扛鼎之作、笔力扛鼎、扛鼎之举,意思是花了很大的力气。

⑥义宁之籍在江西:陈寅恪乃江西义宁人,今修水县人,故又称陈寅恪陈义宁,类似的还有康南海,只适用于十分著名的个别名士。

⑦情结同光:同光体,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指同治,光指光绪。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故有骨肉出于散原之说。

⑧钱萼孙,毕业于无锡国专,著名诗人;钱锺书,著名作家,字默存,号槐聚;饶宗颐,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西泠印社社长;启功,著名书法家、诗人,字元白,也作元伯,(有时元白亦指元稹白居易);

⑨元祐党,源于王安石变法,反对变法派称为元祐党,支持变法派称为元丰党。苏轼、苏辙、司马光、黄庭坚、晁补之等皆为元祐党人。

⑩责己以文化托命之大:责,要求,托命,寄托生命,句意是说以文化寄托生命的大志向来要求自己。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讽世,劝世人,士节,指知识分子的节操,出处,出格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9: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上面的责己以文化托命之大,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总觉得翻的不够到位,尤其是“士节出处之微”或许应该是知识分子的节操处于衰落的意思。盼书园大学士指教。

12.秉国身通一之义:秉,保持,具有的意思,国身通一,意思是治国修身一以贯之的意思。

13.盘屈楮墨:楮墨chǔ,即纸墨,盘屈,唐人成彦雄咏松古诗里有“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这里用以指品格出群。

14.变风变雅:风、雅,指《诗经》中的《风》和《雅》,此处变风变雅之音意指传统文化衰落时期的作品。

15.岳岳不就:岳岳,立貌,形容人刚直不阿。不就,不能完成,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较难的词句标注完毕,现在大家大体上可以看明白这篇序文了。欢迎园友给予进一步指正,补充必要的一些解释,添加有价值的注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2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解有错,竟无一人指出,今作一更正:

③匡鼎杜门,匡鼎即匡衡,字稚圭,就是那个凿壁偷光的人,善于说《诗》。《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于是有成语“匡鼎解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1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匡鼎杜门
指匡衡闭门不出, 潜心研读诗赋。"乃匡鼎杜门",意即作者效仿匡衡、闭门著书。

乃发皇义宁心曲
发皇:宣扬、阐明。义宁:陈寅恪。

责己以文 化托命之大,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
一"大"一"微",两句当对照看。士节:士人之节操。出处:chūchǔ,出任及退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aliern于2015-02-09 12:05发表的 :
匡鼎杜门
指匡衡闭门不出, 潜心研读诗赋。"乃匡鼎杜门",意即作者效仿匡衡、闭门著书。

乃发皇义宁心曲
发皇:宣扬、阐明。义宁:陈寅恪。
.......

“责己以文化托命之大,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请先直译,然后意译,古文基础比较薄弱,烦请指点。尤其是“以文化托命之大”该如何准确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13: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评分!

“责己以……大,讽世在……微”,或可参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来理解。

“文化托命”,亦可参阅
http://news.sxpmg.com/jtpd/shsj/201111/7250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23: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好的文章,不需要如此堆砌,平实如话而又见地深刻,才是最好的。

就如李贺的诗向来以艰涩著称,而效果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hufucopy于2015-02-09 23:50发表的 :
我觉得好的文章,不需要如此堆砌,平实如话而又见地深刻,才是最好的。

就如李贺的诗向来以艰涩著称,而效果如何呢?

英雄所见略同!

但有时人也不能免俗,总喜欢外在华美的东西,好比房子,豪华装修的总比简单装修的招人喜欢,二者给人的审美体验是不同的。

同样的思想和情感,采用不同的词汇、语句、结构,乃至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来的艺术效果是不一样的。关键不要过分追求辞藻华丽,不要偏离了写文章的初衷和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2:16 , Processed in 0.2358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