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1|回复: 0

[【教育时事】] 破解世界级数论猜想大学生:王骁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09: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5日,王骁威的论文被世界顶级数论期刊收录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他都忙于接受采访。他坦言,原本规律的生活受到影响,他希望慢慢找回原来的生活。

  情迷数学

  初中已经学完高等数学

  王骁威出生于1990年,目前,他是韶关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四学生。走上数学之路,是源于初中老师李崇英的悉心栽培。他对王骁威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耐心解答,而遇到自己也犯难的数学题,李崇英当天也会“赶夜车”做功课,隔日及时给王骁威讲解。老师的帮助让王骁威对数学的热情更加痴迷。

  初二暑假第一个月,他就自学完高中数学课程,第二个月,他开始自学大学高数。对于初中生而言,读懂高数并不容易。王骁威也有许多疑问,部分难懂之处,他通常需细读4遍左右“没有看不懂的书”。王骁威认为,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是能够看懂大学高数的。

  自我追求知识倾注的时间多,意味着其他功课学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对此,王骁威也有自己的“学习哲学”:其他功课过得去就行,为应试花费太多时间,却学习不到知识,不值!他的快乐在于追求“未知”。

  钻研学问

  感触中外差距而着手破解猜想

  上大学后,王骁威又迷上了逛中外数学论坛,在国外优秀数学论坛“mathoverflow”,讨论的多是国际前沿数学问题,更有教授学者在论坛“不耻下问”向学生请教,让他感受到国外一股热火朝天的深厚学术氛围,他感慨“中外差距太大了”。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到了加拿大数学家Richard K·Guy的著作《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书中列出了许多数论界中尚未解决的猜想,他再次遇到高中时代有过记忆的“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的素数猜想”,并将它作为攻坚的方向。

  猜想具有不确定性,要么证明其为真,要么举出反例证明其为假。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曾形容“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后。”但王骁威并未望而却步,此前,中南大学年仅22岁的刘路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也给了王骁威鼓励,“他行,我也能做到。”

  发表论文

  遭遇退稿后被国外认可

  验证猜想的过程,数据计算量很大,没有超级电脑的王骁威只能用自己的电脑运算,但数据常常溢出,完成不了计算过程,王骁威就一步步限定程序,缩小计算量。

  整个验算的过程持续了近4个月,2012年春节期间,王骁威也在夜以继日。其间由于计算量太大,电脑崩盘、瘫痪,他不得不新买一台。

  2012年2月25日,王骁威如释重负,在经过一次次试错修正后,猜想的验算成立了。在那一刻,他没有异常兴奋而是平淡无奇,“前后经历了10余次从激动到失落再到激动的心路历程,已归于平静。”而验算结果的成立,对他而言也是顺理成章。

  之后,他着手将整个研究过程与结论,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而他瞄准了国内优秀期刊,用英文写成论文《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素数猜想的一个反例》。他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向杂志社投稿后,不料隔天就收到退稿通知,理由是“找不到相关专家审稿”。

  王骁威思考,若是得到权威专家肯定,或许有戏。于是他向国内知名专家发邮件、打电话,推荐自己的论文,希望专家给些意见,却遭遇了“盖电话、不理会”,也有专家半天就回复,给出的评价是“研究没有意义,没有科研价值”。在失望之余,王骁威也理解,或许专家真的没空理会他这个“无名小卒”。

  学院的老师给他支招,可以尝试向外文期刊投稿。于是他选择了全球最权威的《数论杂志》,他相信“国外期刊会更认真对待”。

  果不其然,5月初,他接到通知“论文还可以,可进入下轮初审”。之后的一切顺理成章,论文得到国外专家的认可,据悉,论文明年将发表在该杂志第133期上,但网络版10月份已率先出炉。

  院士肯定

  问他是否想去清华深造

  在感叹中外期刊对待论文态度不同时,他也觉得“可笑、荒唐”:得不到国内的认可,却受到国外最顶级期刊的青睐。

  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简国明对王骁威也是赞赏有加,他表示尽管王骁威所破解的数学难题与“孪生素数”猜想、“梅森素数”猜想、“奇完全数”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较为简单,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运用较为基础的数学理论破解数学难题,仍然难能可贵。

  更巧的是,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一篇论文与王骁威的论文在该期刊同期刊登,他在与王骁威的邮件交流中表示,非常高兴王骁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亲切询问他以后是想去清华还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继续深造。

  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王崧博士也认为,王骁威的论文和研究值得肯定,文章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达到专业数学的研究水准仍需努力。

  未来走向

  并不是非要读研究生

  破解了“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素数猜想”,王骁威被“数学奇才”的光环笼罩,而对于他的出路,大众也颇为关心。

  韶关学院并非985、211院校,按照规定,王骁威不能外校保研,而韶关学院也没有相应的研究生点,一时之间,王骁威似乎“穷途末路”。为此,韶关学院正在为他申请破格保研。

  “我们也在向其他同行推荐,希望有一个学校接受他,不要浪费了这个好苗子”,韶关学院党委书记曾峥也是数学专业出身,他表示,若实在找不到好的出路,韶关学院将考虑给王骁威提供一个相对清闲的后勤岗位,让他有充裕时间继续数学研究之路。

  王骁威却相对坦然,“研究生并不是非读不可,能继续做学问就行。”他认为,中国不缺研究生,而是缺静心做学问的人。此外,他还有自己的担忧:研究生研究方向根据导师而定,自己没有太多主动权,做不了自己喜欢的项目。

  但他也并非一意孤行,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学校,他觉得读研也是一条出路。

  王骁威已经放弃考研,因为他不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

  在他看来,图书馆管理员是理想的职业:坐拥知识宝库,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而他追随的是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去探索未知,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11/16/content_2014669.htm

中国不缺天才,缺孕育天才的土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0 14:54 , Processed in 0.33895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