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85|回复: 12

[【随笔】] 新新新版金庸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5 0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新新版金庸杂谈

   如果你要论中国哪位现代作家的作品最为畅销,我想大家会一致推举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这么一句话流传: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小说。的确,金庸小说的魔力简直无法可挡。上自国家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下至贩夫走卒,无论俗雅,无不为其所深深吸引。甚至于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也是金庸先生的忠实读者。
   金庸先生创作武侠,本为缓解自身经济困境之举,兼为《明报》事业提供经济支撑,谁能料到数十年后他竟会成为武侠世界最著名的宗师呢?先生1955年至1972年创作的武侠小说共有长篇13部,中篇2部,短篇1部。自从诞生时起,就一版再版,随着传播的日益广泛,作品中一些微小的瑕疵也逐渐被读者指了出来。比如“生于宋代的黄蓉唱元曲”的问题,明代的张无忌吃桃子、花生的问题,农历五月五日发生日食的问题等等。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金庸先生自七十年代末期起便着手修改全套小说,发展到最后,一修再修甚至再再修。读者目前最容易见到的便是广州出版社2009年新新新版。这个版本的大多数修改于新世纪之后,大约也是金庸先生最后一次大幅修改了吧。因为此时,金庸先生已经是80余岁的老人了。岁月不饶人,限于年岁、精力我想先生大约不会再对其作品做大幅的修改了。因此比较这些版本之间的差别,便具有了比较典型的意义。
   金庸先生的创作历程,与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电脑软件颇有类似之处。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升级改进,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在不断出版的过程中,不断修改。金庸先生曾在新新新版编后记中说他几乎每部小说都做了极为精心的修改。也许经过这许多次的修改,金庸先生的作品真的便变得越来越尽善尽美了。
   金庸先生这种兢兢业业、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真的很令人感动。笔者不禁想起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事情。欧阳修晚年尚自对自己平生的文章进行仔细修改,妻子薛夫人心疼不已,开玩笑问他,“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咦耶?”欧阳修回答道,“不畏先生慎,却怕后生笑。” 金庸先生可谓欧阳修隔代知音,也保留着这种优美的品德。但其实,作品自经出版,便有了它不以作者意志为转移的独立生命。他的作品,经过一系列的精心修改,自然能改正许多明显的错误,但无论如何修改,总会产生新的问题。
   笔者从小便是一位金庸先生的忠实读者。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便开始阅读金庸先生的作品,那时看的还是三联出版社的竖排本。后来又接触到许多其它的版本,二十余年来,金庸先生的作品,已不知反复读了几十遍。因此对于金庸先生的作品我可说是极为熟悉。
   下面就金庸先生的作品发表一些浅陋之见,如有不妥之处,请勿拍砖。
   首先从一些小细节来说,新新新版与此前的版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回在写郭襄去终南山寻找杨龙夫妇时,增加了”墓中出来两位侍女,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等数十字,要知道在《神雕侠侣》中提到,终南山古墓仅有两个出口,其一为万斤的断龙石所封闭,另外一个出口则需要经过一个地底的深潭才能出墓。书中言到,若要过此水潭,非武功高强者莫办,难道杨过的两位侍女便也身具高强武功而得以随意出入深潭吗?此为破绽之一。
   破绽之二:小说《连城诀》原版中并没交代时代背景。但在新修版的最后一回中增加了两三百字,其中言到被三个弟子万震山、言达平以及戚长发联手杀害的师傅铁骨墨萼梅念笙,实为《鹿鼎记》中被归钟母子杀害的吴六奇为同派门人、从而将全书的背景定在清初。这样的设置,使得全书脉络更为明晰,自然是好。但问题却是:梅念笙既然得知三位徒弟心怀鬼胎,图谋不轨,这从他打乱唐诗剑法的次序,以及不传他们高深的内功等厉害武功便可一知端倪。但何以梅念笙肯一直收留他们?二是梅念笙即使不驱逐三位弟子(书中言到梅念笙在另寻传人),又何以对他们毫不防范,以至于养虎为患,三名弟子暴起发难而终至自己死于非命呢?
   像这样的失误自然还有许多,然而更令人的遗憾的是。金庸先生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正好是三十多岁的青年时代,而他最终修订的版本,却是在自己年达八旬时才最终完成。这几十年间,作者的心态、境遇不免深深的在新修版上打上了印记。因此形成与早期的版本截然不同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0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最好修改一下,不然,真无法拜读。俺的眼睛已经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00: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已经修改,只写了一半,困得不行,改天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0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细心,可谓资深金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1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多加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15: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碧寒兄的文字,不觉想起俺第一次看《笑傲江湖》,就被深深地迷住了,那时候人还小,对这情字没有任何发言权,但是特别喜欢令狐冲,喜欢看到他的调皮和叛逆(那时候就是用这样的词来感受)。纯文字的理解,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作者竟然是个“文者”,心里总想写这部小说的人一定武艺高强, ,等到后来,才知道,原来金庸先生根本不会武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22: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emppp于2012-09-25 15:36发表的 :
看碧寒兄的文字,不觉想起俺第一次看《笑傲江湖》,就被深深地迷住了,那时候人还小,对这情字没有任何发言权,但是特别喜欢令狐冲,喜欢看到他的调皮和叛逆(那时候就是用这样的词来感受)。纯文字的理解,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作者竟然是个“文者”,心里总想写这部小说的人一定武艺高强, ,等到后来,才知道,原来金庸先生根本不会武功......

呵呵,据金庸先生自己说,他略懂一些太极拳的拳理。当然,他在写小说的时候,也曾看过其他的拳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0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新新版金庸杂谈之二
            ——情与理的碰撞
   金庸先生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时,正值三十一岁的青年。年轻人血气方刚,积极向上,其小说的早期版本中也自然而然的包含着浓烈的情感特征。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年,金庸先生已登耄耋之年,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看问题的视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之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便也顺应这种年龄的变化而做了细微的调整。且听我一一道来。
   其一,在早期的《倚天屠龙记》版本中,出生在隔绝人烟的冰火岛的张无忌幼年时曾有一只猴子陪伴,而在新版中这段情节则予以删除。年轻人都爱热闹,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童年时代过于孤寂,而希望有朋友陪伴,哪怕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宠物。金庸先生见怜于幼年的张无忌,因此派一只灵猴来陪伴他,正体现了先生勃勃的童心。而万年的版本,则予以删除,乃是基于对北极地区(冰火岛近于北极)地理环境的客观认知。象灵猴这种动物是绝不可能生活在北极附近的荒岛之上的。此可谓金庸先生在修改作品时,“理胜于情”之一例证。
   其二,关于《倚天屠龙记》与《天龙八部》之结尾。在未有新新新版之前,《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是确定无疑与赵敏皆为秦晋之好的。这在书中还有一个精彩的“周芷若之问”的情节来做铺垫。张无忌心慕小昭、芷若、赵敏以及表妹殷离四人。芷若的拷问,最后得出张无忌最心爱之人赵敏郡主的结论。因而终章张无忌与赵敏结为夫妻那是毫无悬念了。但在新新新版中,尽管金庸先生保留了“芷若之问”这个情节,但结尾却是《史记·孔子世家》记孔父叔梁纥与孔母“野合”相同的结果。书中言到:
   周芷若道:「一报还一报!那日在濠州,赵敏不让你跟我成亲。此后你到蒙古,尽管日日夜夜都和赵敏在一起,却不能拜堂成亲。」张无忌一惊,问道:「那为甚麼?」周芷若道:「这不违侠义之道罢?」  张无忌道:「不拜堂成亲,自然不违背侠义之道。我跟你本来有婚姻之约,后来可也没拜堂成亲。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这四个姑娘,个个对他曾铭心刻骨的相爱,他只记得别人的好处,别人的缺点过失他全都忘记了,於是,每个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原本令人羡慕的鸳鸯,在金庸先生的修改下,变成了令人动荡不安、莫知终极的结局。这也可以说是晚年的金庸先生有意无意的“理胜于情”的结果。原因是周芷若是个极富报复心的女子,赵敏郡主在濠州张周大婚上毁了周芷若的好事,周芷若又焉能不报复呢?因此金庸先生新安排了这样一种结局,似乎更符合周芷若睚眦必报的秉性。但毕竟让张赵美满的婚姻化为了泡影,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其三,《天龙八部》结尾的修改,也是理胜于情的结果。原版中段誉娶了一干“妹妹”为妻,这其中就包含原本钟情于“表哥”慕容复的王语嫣。新版中的段誉最后在经过一系列的思考之后,终于将他最挚爱的“王姑娘”放手,让她和侍婢阿碧一样守候在已经发疯的慕容复左右。这种结局,我想很多读者是不认同的。盖因以王语嫣之聪慧美丽,应当会有一个圆满的爱情结局。而不应该落入旧书中“公子多情,红颜薄命”的俗套。《天龙八部》结尾段誉的那段心理描写个人以为真是不能令人心服。那段佛云子说的话,断断不是段誉在面对神魂颠倒的王语嫣能够讲出来的话。
   盖青年人重情,面对心上人提出的要求,往往恨不能粉身碎骨也要去得偿所愿,何况此心上人又在你身边软语温求,百般妩媚,万种风情?我相信这绝不是“情痴”段誉能够抗拒的。只有年老的人,才能如此看透世情,从容淡定,以理胜情,于世间尤物到自己身前,也只当做腐肉骷髅。金老如此画蛇添足,不亦憾乎?
   总之,年老的金庸先生屡次修改前作,尽管后出转精,后出的金著在语言、结构等无不渐臻精妙之境,唯在情感上未免大乖伦常,实乃不可弥补之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0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emppp于2012-09-25 15:36发表的 :
......

喜欢看武侠书的真不少,不是“少儿不宜”,而是“老少皆宜”。见有一大学名教授,也痴迷金大侠,走路都不稳当了,还拿本金庸书痴心拜读。什么叫“魔力”,这就是魔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1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侠、义、道、情的梳理,让人流恋之中,回味深长,我等凡夫从不做精雕细琢,今日见了此文,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14: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主探本寻源的思路出发,我们又从金庸小说不同版本的比较中获得了新知,我也有了新的收获,感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有新旧版之别,我只看旧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2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崇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8 19:26 , Processed in 0.1359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