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回复: 0

[【社会视角】] 上海老弄堂慎余里几成废墟 曾列入优秀历史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7 16: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慎余里是一条东临黄浦江、南抵苏州河、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弄堂,包括慎余里在内的唐家弄区域,是闸北为数不多的石库门式历史建筑,既体现了闸北的历史进程,也保存了上海建筑的多样性。如今,历经80年沧桑的慎余里身陷“被拆除”的困境。在拆迁现场看到,过街楼以及天潼路临街的建筑拆除过半,被拆房屋的砖瓦、木料几乎都被毁。闸北区旧改办明确表示,慎余里及周边里弄都将全部拆除。曾经在“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上榜上有名的慎余里,却已不见昔日的风貌,几乎成为废墟。

  自1949年初起,笔者的父母来到上海成家谋生即入住在慎余里第三条弄堂的18号后厢房。在慎余里居住了50多年之久。全家七口人,都堪称慎余里老资格的“原住民”了。

  作为慎余里的“原住民”,我很难抑制对这条堪称石库门精品之作的慎余里即将“灰飞烟灭”的惋惜之情。和有关专家以及网上议论的众多网民一样,笔者认为,拆除慎余里这样有代表性的石库门,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一种短视行为。拆掉一条旧里弄是很容易的,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原貌的不再、城市历史记忆的消失,是今后即便再花多少代价也难以恢复的。

  我们这条弄堂 “一二八”、“八一三”这两次战争都未被波及,至今仍堪称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和同在一条天潼路上的四平里、延吉里、泰安里以及承吉里等“左邻右舍”相比,当之无愧是石库门弄堂的“精品”,是昔日“海派风情”的见证。

  城市是有生命的,包括石库门弄堂在内的上海老建筑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而诸如老北站、十六铺、董家渡、大自鸣钟等等老建筑,如今都在旧城的改造中渐次消失;这让我们众多的“老上海”不免为之怅惘和生出些许伤感。

  怎样在城市的改造和更新中,保住和维护城市建筑风貌的多元化和历史感?怎样留住城市的根,保住城市的魂,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城市建设中必须跨过去的“坎”。
http://cul.sohu.com/20120917/n353331818.shtml
中国历史建筑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向欧洲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 21:33 , Processed in 0.11587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