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9|回复: 0

[【其它】] 企业经营困境越发明显 银行不良贷款率或将上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0 0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7-29 12:55:05 来源: 天津网(天津) 

新金融观察报7月29日报道

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很大一批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倒闭风波。

如果这样的经营危机延续下去,日渐攀升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或许只是个开始,这会使银行在未来加大对企业投注不信任票的筹码。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上来了。

一直代理各类金融案件的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永谦告诉新金融记者:“分析以往接触的很多案件,我们感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有上升的趋势。”

当然,不良贷款率的“反弹”并不是温州独有现象。采访发现,国内银行业似乎进入了“不良贷款”的上升期。

企业陷经营困境

以不良资产最低的温州为例:2011年末,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由年中的0.37%攀升至1.36%;2012年2月,该数据增加至1.74%;而后,逐月攀升——3月末为1.99%;4月末为2.27%;5月末为2.43%;6月末2.69%。

而就在一年前的大约这个时候,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37%,时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温州银监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连续第12个月上升,与此同时,2.69%的不良贷款率创下10年来新高。

某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不良贷款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企业,一类是投机的个人。银行不良贷款有一部分由个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套钱出来投资,失败了就会造成不良贷款。然而就目前来看,银行的大部分不良贷款来源于近年来的企业贷款。

事实上,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很大一批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倒闭风波。以浙江为例,不久前,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其中,民营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受到了内外交困的环境冲击。

南方某服装厂经理王红梅告诉新金融记者,她的厂子已经停产两个月了,由于成本增加,很多订单接不下来。“我们之前接很多美国订单,美国订单价格本来就低,都是跑量的,在现在这个成本压力下,工厂要保证6%的毛利才能开工,不然开工就赔钱还不如放假。”现在,没有利润的王红梅只能开始关注俄罗斯市场,但国外的信用证结算给了王红梅不小的资金压力。“国外一般都是给三个月的信用证。前期买棉纱、染色、织造的费用都要自己垫付。而这些垫付的资金本身也有成本,也要付银行的利息。”

同样停产的还有离王红梅的服装厂大概500多米远的一家拖鞋厂。该拖鞋厂某负责人透露,他周围很多小企业都和他的厂子一样关门停工。而他的不幸是,由于银行的贷款逾期未还,他惹上了官司。

这样的问题王红梅马上就会遇到了。还有一个多星期,王红梅在银行80多万元的贷款就要到期了。前一段时间,她一直在民间筹钱,但收获不大。王红梅说:“以前好的时候,都是用民间的钱暂时补一下银行的贷款,但是现在民间的资金你给多少利息也借不来了。”

新金融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很多地区的民间借贷陷入停滞,很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停止业务,个人贷款方面也开始回收资金并拒绝放款,民间惜贷严重。

一位从事了十余年放贷生意的个体放贷者告诉记者:企业跑路潮加剧,很多企业贷款收不回来,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他们不再对外放贷。“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放出去的钱收回来,减少损失。”

据介绍,大部分企业贷款逾期都是因为无法从民间借贷中获得短暂的支持。之前,银行要求企业借款要先还再贷,并承诺部分企业可以续贷。于是,企业像以往一样,向民间借贷伸手“过桥”,但令企业没有想到的是,银行拿到还款后不再续贷,企业就无法按时归还民间借贷的资金,之后企业跑路,民间借出去的资金成了坏账。

经过几次这样的事件之后,民间放贷者出现惜贷情绪,后来的企业即使给出再高的利息,民间放贷者也不愿意出借资金,以至于银行贷款到期的企业无法按时还款,由此不良贷款率攀升。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经济学家马津龙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活跃的民间金融在温州的金融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一些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人在企业(借款人)与银行之间起了临时周转的作用。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是有连续性的。之前企业到期需要还银行贷款,就会找民间做一些转贷或过桥贷进行一下周转,同时,也有担保公司在企业还贷和再贷之间垫付资金,以保证企业在银行的信誉,所以温州之前的银行贷款很少有逾期的。”马津龙表示。现在看来,民间融资性机构的作用及产生形式很难替代。

民间金融引燃

显然,危机是按照企业——民间金融——银行这一顺序规则传递的。不难看出,民间借贷危机正在引燃银行原本隐藏在背后的不良贷款。

一位金融界人士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自民间、银行、票据市场上的资金被不断抽回,流动性风险爆发,这直接波及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现在民间资金不愿意做过桥贷款了,这种隐形的合作戛然而止,银行就会出现问题。”该人士称。

也有观点认为,危机的根源是企业过度投机的结果。“据我了解的情况看,企业不良贷款的产生是从去年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后一路延伸过来的。最早表现为民间借贷风波,现在延伸到银行。有部分企业主介入到民间借贷中,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借钱,再放高利贷。这个钱收不回来,导致企业倒闭。”张永谦表示。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认为,民间借贷能够产生,是因其有助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的企业发展。然而问题在于,企业不管从哪个渠道借到钱,一旦用于投机,势必蕴含着风险。

在他看来,目前有很多企业在挖到第一桶金之后,发现实业难做,就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投机领域,包括炒房、炒煤、炒农产品等等,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明显的现象,即看到某一领域大热,随即进行投入。“比如一家做电缆的企业,看到酒的市场不错,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酿酒,这也算是投机。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不应该看到别人在哪个市场赚钱就冲动地扎进去。” 鲁政委说。

与此同时,曾备受民企推崇的企业互保方式也在遭受质疑。从相互约束的角度看,互保的形式对于控制风险的确有一定优势。

“把一组人组织起来,只给其中一个人借款,当他出现还款问题时,其他人都不可以借款,这样组里其他人构成了对这个借款人的约束,恶意赖账就变得不可能。当然,如果借款人真的是业务出现问题,其他人为了借款也可能替他先还上。这样站在银行的角度看,或许可以减少出现坏账的概率。”鲁政委表示。

然而,之所以出现危机,鲁政委认为问题来自于“同行业”。正确的做法是业务、行业不相关的人进行互保,盈利的好坏具有互补性,或者说彼此不受影响。但现在的互保大多都是行业协会中同一类型企业的互保,或者母子企业之间的互保,这违背了风险原理。

行业不良上升期

从全行业来看,不良贷款呈现反弹的趋势似乎已成必然。中银国际的报告预计,今年二季度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环比将由一季度末的0.93%上升至0.95%左右。

该数据迎合了标准普尔此前的预计。标准普尔曾表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将略有上升,信贷质量将迎来下行期。“根据监管部门资料,内地银行去年不良贷款比率为1.7%,标普统计则为2%,预期今年在银行承担的贷款风险增加下,不良贷款比率将升至4%-5%。”

唱衰的不只是标准普尔。评级机构穆迪也曾指出,随着2009年和2010年信贷激增时期发放的贷款逐渐到期,预计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会有所上升。

基于这一点,虽然穆迪预计2012年的运营环境将允许银行整体信用基本面保持稳定,但其对资产质量的展望却为负面。

穆迪认为,主要有三方面最值得关注:第一,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行业和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银行贷款,两者均易受房价持续向下调整的风险影响;第二,地方政府贷款部分可能会因经济增长下降、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偿债压力上升而出现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第三,易受经济下行和出口疲弱影响的行业,例如批发与零售业、制造业及中小企业。

对此,某资信评估机构金融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资产质量的隐忧确实存在,由于近两年银行业的高速扩张,有些披露不是很透明,很多分类都是商业银行自己规定的,这样形成的隐忧在于,外部人员很难真正地去判定一个真实的不良水平,因为银行可能会采取很多方式去暂时‘规避’,比如转让、展期等等,也就是用时间换空间。”

在他看来,风险是否会集中暴露还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整体来看,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还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再降”不太可能,触底反弹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鲁政委曾以“见底回升”来形容。“这要从三方面来考虑,首先,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在过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双降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而在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与贷款规模同时扩大的背景下,我们的不良贷款率无论是横向比对还是纵向比对,水平都是极端低的,所以在卸任前夕,银监会前任主席刘明康就表示未来不要再双降,也就意味着已经降无可降了,势必要触底反弹;其次,就是银行‘顺周期’的行业特点,‘顺周期’的含义就是如果宏观经济有了明显的波动,资产质量也会有波动,这是正常现象;第三,坏账率的上升与监管政策的调整有关系。自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政策在一些领域出现了明显调整,这至少促使了银行关注类贷款的上升,直接体现于账面上就是坏账率的上升,但全局地看,地产类和平台类的坏账率到目前为止还是低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鲁政委表示。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2012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 受经营环境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 部分地区、 行业和企业的景气度下降,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部分机构逾期贷款占比明显上升。

已有银行亏损

对于不良贷款产生的负面影响,张震宇持保留意见。“181亿的不良贷款余额并不是呆账,不良贷款不等于收不回来,温州所有银行的资产有超过70%的资产抵押,有些企业一时困难造成逾期归入不良贷款,通过一些处置手段完全可以收回来。”他同时表示,虽然目前不良贷款率为历史高位,但即使是4%-5%的水平也完全可以接受。

对此,鲁政委并不认同。“正常银行能承受的坏账率是2.5%,因为现在是2.5%的拨备比。再亏一点也没事,现在银行利润高,可以提出一些坏账准备金冲销,但那不是一个常规的操作。”

某受访人向新金融记者透露,目前浙江已经出现了亏损的银行。这或许会造成业内的恐慌。对此,马津龙认为,如何处理不良贷款率问题,要看温州对民间借贷危机控制到什么程度,以及政策对企业还贷的中介机构如何看待。“如果中介机构状况有所改善,不良贷款就不会继续走高。”

事实上,在目前的贷款分类标准下,不良贷款并不等于实际损失,而且现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完全能够应对风险的。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要理性看待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

在鲁政委看来,遇到经济问题时不良贷款出现反弹是意料之中的,应该意识到警戒线在哪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拨备覆盖率。“拨备就是用来吸收坏账的,2.5%的拨贷比是不影响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银行坏账所能够容忍的上限。当然不是说超过了这个上限银行就会倒闭,但已经是非常态了。”鲁政委表示。

而从贷款的双方来看,不良贷款的形成,双方都有责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不良贷款攀升的局面,也需要从银行自身找原因。“问题不在单个银行,而是在于银行的考核机制,比如利润指标、存贷款指标等。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就像很久没有打扫的房子,已经堆积拖欠太久了,银行要求既安全又稳定,但这是不现实的。现在银行很多是上市公司,股东追求利润,银行把指标分配下去,可以放、不可以放的资金都放出去了。”前述金融界人士坦言。

事实上,目前不少银行已经提高了警惕,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比如制定“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等规定,以期减少不良贷款增量,提高资产质量。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亡羊补牢”虽然是好的,但出现问题再想办法弥补,从时间上毕竟已经晚了,这中间需要反思的问题有很多,在鲁政委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跟风”,银行开展业务要视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而定。“不要看你的同业在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不要‘号召’你去做什么,你就跟着去做什么,不要看什么赚钱你就去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的风控体系能够支持你做什么。”

他认为,银行是为风险定价的机构,要准确把握开展的业务能不能控制得住,要为暗含的风险定价。此外,他同时认为,对于所谓的“号召”,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如何实施。“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号召’是不是适合自己,因为‘号召’的往往都是薄弱的,而薄弱的往往是风险较高的,不是随便谁都能完成。”

http://money.163.com/12/0729/12/87J5P9HB00252G50.html

点评:企业的困难或许就是暂时的,我们政府需要帮助企业渡过这次难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8:50 , Processed in 0.1941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