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9|回复: 0

[【其它】] 丹羽或将去职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5 15: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蔡成平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877


7月22日,日本国内传出拟于9月份替换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的消息,原因是丹羽此前所称的“购岛将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发言不符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方针。丹羽在大学时代曾是反安保运动的学生领袖,从伊藤忠商事会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作为出身民间的驻华大使,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颇具务实的商人思维,是平衡中日冲突的重要角色。

丹羽若最终被替换,将进一步佐证中日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对立将可能取代对话,动手将可能取代动嘴,中日应对话、应动嘴不动手的主张将成为遭清除的“不和谐音”,而钓鱼岛之争恐怕只是中日对决的导火索和正式开幕。日本言论NPO和中国日报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也显示,对中国无好感的日本人已增至84.3%。可以预见,随着中日实力对比的进一步失衡,未来的中日关系基本上不会回归1980年代的“蜜月期”。

而一旦进入对决局面,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将看见民族主义再度燃起憎恨,不断升腾的民族对决情绪将淹没对战略大局和双方真正核心利益的理性选择,在付出惨重代价却又毫无所得的败局到来之前,中日之间仍将为了互相指责而嘶喊。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争议问题上,中日双方的舆论环境往往都置身在清一色的本国立场上,双方国民完全无法、也没兴趣互相了解对方也有一理(哪怕有些只是歪理),从而完全不允许本国政府与对方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外交交涉,这酿成了悲剧的土壤,使得事态越来越直线式地走向憎恨和对决。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那几个无人小岛所能提供的一切,但人们无法直视这一现实,于是悲剧将继续深化。

然而,中日相互必要、相互依存的程度极高。笔者周围的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幼,不分政界、商界、学界,若抛开个人好恶,没有人否认对华经济合作的重要。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国,也是日企对外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地区,换句话说,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工厂”,也是最大的“市场”。除了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等经济层面外,中国是日本安保中最值得重视的因素。反之,日本对中国的重要性也绝不可低估,中国在解决产业升级、环保节能、老龄化等诸多课题方面,都离不开与日本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中日无法“和则两利”呢?中日复交距今已历经40年,40年后的中日关系非但未能步入“不惑”,反而随着现实利益冲突的加剧而变得更为棘手。笔者认为,“中日友好”之所以未能扎根、开花结果,根源就在于“中日友好”如同建造海市蜃楼,从一开始就缺乏厚实的根基。

追溯历史,小泉纯一郎时代称得上是中日关系的转折点,小泉因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而被指责是“反华右翼”。的确,即使在日本人眼中,小泉也被视为“另类”。迪格尔印第安人有句箴言:“开始,上帝就给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可以说上帝赠给大和民族的陶杯中充满了“暧昧不清”。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上,所做的演讲题目即《Japan,the vagne,and myself》,一般译成《暧昧的日本的我》,“暧昧的日本”精确地构勒了日本的民族性格。

在这样的国民性下,像小泉那样主张明确、且单刀直入的人物并不多见,与众多态度暧昧不清的政客相比,小泉没有那么多需要费尽心思揣测的“花花肠子”,这一鲜明的领袖风范,加上强势改革手腕是小泉得以长期执政的原因所在。

在小泉执政之前,中日之间虽有争议但多数时候都保持“克制”,说白了彼此保持着日本式的“暧昧不清”,双方靠尽量避谈敏感话题而维系“友好”,所谓“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等主张皆源于此。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让彼此“话到嘴边又咽下”,不能正视彼此的“异”而一味地求“同”,最终导致“异”不会因为彼此回避而消失,“同”也会因为回避差异而如一只玻璃杯,表面好看,但终究一触即碎。始于“暧昧模糊”注定了矛盾显露之后必将摩擦不断

实际上,包括美国主导的东京审判等战后处理问题在内,中日之间的看法迥然不同,中方认为美国袒护了战败的日本,未能彻底清理换血,日方则认为东京审判不过是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进行的“事后审判”,在严格的法理意义上站不住脚。甚至有日本史学家认为,中共建政得益于当年的那场战争,日本即使是中国的加害者,但也是现政权的施惠者。日本的主流意见迄今都不认为当年是败给了中国。

针对那场也给本民族带来灭顶之灾的战争,日本在战后初期曾兴起较为彻底的“战前自我批判”,但在冷战背景下,中日两国因处于不同的阵营而无法沟通,给两国都带来灭顶之灾的战争结束后的近30年间,中日两国的沟通几乎是空白状态。在这样的历史经纬和历史认知下,中日之间的复交基础并不牢靠,出于一时的战略考虑,双方仓促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本资深外交官、原驻上海总领事吉田重信将40年前的建交比喻为是“两个仇人便宜地结婚(marriage of convenience)”。

复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中日“友好”也更多地是基于利益考量,而非感情融合。1980年代,经济发展滞后的中国曾一度视日本为师,多数高层认为推进对日合作必不可少,改革开放政策也深受了日本经验的影响。当时的日本则寄希望于通过大笔ODA援助等手段,尽快修复对华战争创伤,这让中日两国迎来了短暂的“蜜月期”。1980年的民调显示,78.6%的日本人对华有亲近感,1982年略降至72.7%,但仍高过美国,是日本民众最感到亲近的国家。中国也在1980年代基本上未提日本的战争责任,两国的时任领导人胡耀邦和中曾根康弘之间的“兄弟之交”传为佳话,日本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在中国大为流行。

但正如中日建交的基础很脆弱一样,1980年代的“蜜月期”也同样经不起考验。当亲自参加过战争、弟弟在战争中阵亡,也深知战争罪恶的中曾根康弘去参拜靖国神社时,立即遭到中韩“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指责,胡耀邦也很快便遭到保守派在“卖国”名义下的围攻。这样的事实也从侧面显示,“穷怕了”的中国人在1980年代并未抹掉战争记忆,而只是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号召下,没有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余地。所谓的中日“蜜月期”更多的只是一张显示在外的面具,而非实际的模样。

如今,随着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巨变,“中日友好”的社会基础进一步瓦解。尤其是中日GDP逆转之后,“以日为师”的提法已经销声匿迹,在战争责任、领土、领海问题上,中国的交涉资本和底气得以大幅提升。中国甚至具备了“经济制裁”日本的实力,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采取的以经济制裁为主的反制措施,让日本政界及企业界瞠目结舌,其造成的冲击长期且深远。

著名文学家、东京都副知事猪濑直树在解释为何“购岛”时指出,“实事求是地说,战后日本社会的国土意识是相对淡薄的,尖阁列岛(注:钓鱼岛)更多的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人想过要去那里住,把那里当成故土,但撞船事件是巨大的刺激,极大地唤醒了日本人的国土意识”。而日本产业界之所以在311大地震后的海外转移中,尽量转战东南亚而避开中国,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撞船事件所引发的对“中国风险”的担忧。

“中日友好”的社会基础瓦解的另一重要表现是主导力量的离去或老化。以中日友好协会为首的“中日友好7团体”的主要成员,大多已步入晚年,且影响力已远不如从前。田中角荣、大平正芳、松村谦三、中曾根康弘等政治家以及稻山嘉宽、冈崎嘉平等企业家的时代已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前原诚司等鼓吹“中国威胁”的政客。同样地,周恩来、廖承志、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也已离去,取而代之的是主张对日强硬的军方势力渐增。

4月25日,笔者应邀出席唐家璇出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的庆祝晚宴,“中日友好7团体”及财商界大佬悉数出席,笔者在现场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真正的大牛级日本通的极高期待,74岁的唐家璇也表示将“老骥伏枥”。但5月份郭伯雄等中国领导人相继取消访日,都表明“访日”本身已成为政治风险,中日困局难破。反观日本也是如此,丹羽宇一郎因为“失言”将被替换就是明证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冲突的焦点正从历史认知、战争负遗产等理念之争,转向领土、领海等现实国益之争。22日,笔者参加了野田佳彦在早稻田大学的演讲会,野田佳彦在演讲中将“海洋政策”视为“日本再生”的第一根支柱,他明确表示,“日本国土狭窄,处于世界第60位左右,但日本控制的排他性水域面积处于世界第6位,在海洋开发方面存在巨大的余地”。国土狭窄的岛国日本将21世纪视为真正的“海洋世纪”,亟需海洋孕育的无限机会和可能。

在领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现行国际法并未确立明确的规则,历史上先拥有、先居住者拥有主权虽被认可,但举证并非易事。“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这样的提法,只是一种立场表明,很难成为解决现实争议的依据。在现实处理时,当下的实际支配者享有天然优势,进一步而言,所有权的最终决定往往取决于当事方的综合国力。

然而,在摆脱了冷兵器的现代国际社会,综合国力强并不总能解决问题,如英国和阿根廷围绕着“马岛之争”,最终诉诸了武力,综合国力弱的阿根廷败给了英国,但岛屿主权至今无解。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在综合国力和民族自信方面都在逐步丧失,中国则总体上呈崛起之势。

纵观世界历史,当一国积贫积弱之时,不曾闻国土能得以扩张;反之,当一国综合国力强大时,也鲜有“失土”之事。但陷入对决的中日两国,若围绕着领土、领海争端,诉诸武力或一味相信国力至上的话,最终将给中日双方都带来灭顶之灾。在此种意义上说,在没有更好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搁置争议”仍是中日双方都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日本若笃定中方不敢动武,通过“购岛”等行为或可得一时的眼前之利,但长期来看,得乎?失乎?恐无人能知。

未来的中日两国仍需学习法德和解的模式,离开了“加害者”的反省,和“受害者”的宽容,两国将永远无法实现历史和解。中日两国更不能忘记的是,当看着中日关系走向恶化时,还有俄罗斯和美国等国正在心里偷笑,亦或是偷乐呢。

(作者注:据悉,日本驻华大使馆辟谣说丹羽不会被替换,日媒22日的报道不实。确认的日方情况是,9月份免掉丹羽应非最终决定,但要求免职的意见渐占多数。本文作于辟谣前,未能修正补充,见谅。)


个人点评:政治是残酷的,更何况涉及到的是国土的敏感问题。倘若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便是两国的国民。希望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双赢”是取好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2:59 , Processed in 0.1558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