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8|回复: 0

[【社会视角】] 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为百姓扎实办好每件事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06: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市率先在全国实行免费海葬活动,救助管理社会化网络基本形成,婚姻登记工作全国先进……

    第十三次全市民政会议以来,从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满足城乡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出发,认真履行民政职能,拓展民政服务领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殡葬全国领先

    今年清明节期间,在我市各大墓园都能看到,用鲜花代替烧纸的祭祀人群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也广泛开展了“烧纸换鲜花”、海祭、风筝祭等文明祭祀活动。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在改革土葬、实行火葬、废除丧葬陋习、实施骨灰处理多样化、推行绿色殡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早在2009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实行免费海葬活动。免费海葬实施以来,我市累计组织海葬活动68次,撒放骨灰1500余具,免除海葬费用80余万元。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引导广大市民采取“生态葬法”,利用“塔葬”、“树葬”、“花葬”、“壁葬”和“归石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受到市民欢迎。为减轻低保家庭殡葬消费压力,2009年,我市出台免除城乡低保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惠民政策,减轻低保家庭的丧葬负担,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已免除6000多名城乡低保家庭死亡人员的基本殡葬费用620万元。

    近年来,我市投入1930万元,对县级殡仪馆维修改造。投入7275万元,新建普兰店市殡仪馆。实施城乡殡葬设施建设三年规划,计划投入7350万元,新建、维修改造城乡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140处。其中,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20座,为骨灰安葬提供便利条件。

    社会组织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市社会组织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组织数量由2006年底登记备案的4697个发展到7615个,增长了62.12%。全市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112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302个,社区社会组织4187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管理有效的社会组织网络体系。

    我市陆续出台、下发20多个政府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规定,为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五年来,我市加大重点领域的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使我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一是拓展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空间,提升服务会员企业水平。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工作中,建立了准入制度、听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培育扶持“市场化生成、民主化运作、优胜劣汰”的行业协会商会,使我市行业协会商会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类、科技类、文体类、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服务类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引导民办非企业单位实现发展数量与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民办社会事业和公办社会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我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制度,适当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程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公共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2011年,省民政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做法。四是加大农经协培育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增收致富。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备案条件,引导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扶贫帮困工作。目前,92%以上的农经协都在章程中明确载入扶贫内容,创造了“周期短、成本低、不返贫、连续性好”的“造血式”扶贫新模式。

    救助管理迈入 全国首批示范站行列

    据统计,五年来,我市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6030人,救治危重病人1018人,救助保护流浪儿童2004人,护送返乡643人,资助特殊困难群众7551人,安置身源不清人员116人。我市已经形成了救助管理社会化网络。成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救助管理社会化工作机制,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成立救助巡查队、劝导队、帮教队等多种形式救助队伍。建立了由2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各项工作,及时处理跨部门的重大问题。同时,市政府投资275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6415.34平方米、床位280张的大连市救助管理站,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划分科学,硬件条件较好。目前,我市形成了实现“一个转变”、强化“两项建设”、宣传“三个到位”、发挥“四个机制”、推进“五个措施”的具有大连特色的救助工作模式。在规范化救助管理站考核评定中,市救助管理站成为全国、全省首批规范化建设示范站。
婚姻、收养工作扎实推进

    婚姻登记方面,五年来,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国内结婚登记近27万对,离婚登记6万多对,补领婚姻登记证件11万多份,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约43.5万份。其中,办理涉外结婚登记3459对,离婚登记240对,补领婚姻登记证件100份,登记合格率为100%。截至2010年,我市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到民政部规范化建设单位要求,10个区(市)婚姻登记处获得“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单位”称号。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婚姻登记历年档案补录工作的要求,我市基本完成了1991年以来的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录入工作,为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做好了充分准备。目前,我市正努力开展人性化婚姻服务。比如,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采取提前预约、节假日加班等形式,为有需求的市民办理结婚登记,缓解结婚登记人群大量集中的压力,并通过媒体宣传,帮助市民正确认识结婚登记日与婚姻幸福之间的科学关系。

    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五年来,我市共办理收养登记400件,为落实省厅关于做好集中统一办理收养登记工作的要求,根据我市收养数量、人员配备、业务能力等综合因素,并参考省内其他城市做法,将收养登记由市局统一办理,有效保证收养登记工作的严肃性、合法性。

    五年我市街道比例 提升12个百分点

    为配合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我市完成了19个乡镇撤镇改街工作。五年来,我市街道比例提升了12个百分点。研究、制定了《大连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规程》,确保了我市乡镇及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有序开展。

    五年来,完成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划界线联检工作,完成大营、大鞍、大丹3条241.9公里的市级界线及全市8条341.16公里的区县级界线野外勘察工作,维护县级界桩89块,埋设77块三乡镇交会点的界桩。

    地名服务工程扎实推进。我市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责任体系,实现覆盖全市的城市路标维护网络;建立“横、纵联合”的地名管理模式;改善农村地名环境。同时,地名规划工作、数字地名工作、地名普查工作等全面展开。

    本报记者 李天然
http://www.ln.xinhuanet.com/dalian/2012-06/20/c_112256679.htm
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5:50 , Processed in 0.1759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