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9|回复: 0

[【社会视角】] 从商品交易模式看市场经济20年嬗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8 17: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杭州6月8日电题:从义乌到淘宝——从商品交易模式看市场经济20年嬗变

  记者 张遥

  一个是汇集了170万种单品的“全球小商品集散地”,一个是拥有超过4亿用户的中国最大网购零售平台——尽管浪莎集团总裁翁荣弟如今已经对依托义乌市场出口、通过淘宝“网上销售”习以为常,但商品交易模式的变化依然常常让他感叹。

  “放在20多年前,恐怕没人料到会‘冒’出这样庞大的两个市场。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的成长脉络,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息息相关。”翁荣弟说。

  成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义乌市场,是国内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和许多义乌商人一样,翁荣弟至今还记得80年代南下广州进货,挤绿皮火车、采购商品后再背回义乌销售的情景。早年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靠“鸡毛换糖”行商的义乌人,改革开放后逐渐把内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不过,一些不同的声音在当时并未消除。商人们回忆说,买卖行为“是不是投机倒把”在当时仍有争议,还有人说,整个义乌市场就是“资本主义祸水”。

  长期关注义乌发展的研究者认为,没有党的十四大就没有义乌市场的今天。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走南闯北的义乌商人“正了名、壮了胆”。

  也是在这一年秋天,义乌提出“以商促工、工贸联动”的发展策略,成千上万的市场经营户逐渐投身制造业,“前店后厂”的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市场迅速壮大。

  “2001年我国加入WTO,给义乌市场发展带来了另一个重要契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让‘中国的义乌’走向了世界。”义乌商城集团董事长金方平说。

  取消配额限制,纺织等行业的出口权限从过去以“国字号”为主逐渐扩大到广大生产企业等,给义乌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入世十年间,义乌市场的规模扩大了近10倍,市场外向度从6%增长至65%。2011年,义乌小商品城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连续2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

  而当今天我国最大的网购零售平台淘宝网在2003年起步时,或许同样鲜有人预见,它会发展到年销售额6000亿元的巨大规模。用翁荣弟的话说:“就算想过产品能卖到世界各地,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在网上搞销售。”

  “没人上街,不等于没人逛街”——从“非典”时期封闭式办公激发的念头开始,到如今人们轻点鼠标,从服装鞋帽到零食特产,从家具字画到汽车房产,都能在网上买到。

  走进淘宝公司位于杭州的总部,一块动态显示交易状况的“中国地图”液晶屏引人注目。每发生一笔交易,两个城市间就会划过一道线条,长三角和珠三角线条最为密集,新疆、西藏、四川等地的线条也纵横交错。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西部网购增速达98%,远超东部地区。

  有专家认为,网购因为便利、节约成本而成为拉动内需的“快速引擎”,互联网和物流网络给区域间商品自由流动带来了更多可能。

  还有观点认为,得益于淘宝网逐步建立的信用评价体系,买卖行为更公开透明,卖方更关注买方的消费体验,交易行为和评价也能为他人提供参考,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由选择。

  “互联网是开放、透明的,网购让消费者更聪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

  先后发展起来的两个市场如今逐渐开始交融。截至2011年底,已有超过40%的义乌市场经营户通过以淘宝网为首的网购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去年义乌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数百亿元。

  “不论是线下的传统义乌市场,还是线上的淘宝,都彰显了市场的力量。”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说。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6/08/c_112161896.htm
淘宝网的确不错,很放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5:50 , Processed in 0.2814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