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6|回复: 0

[【奇闻轶事】] 马克·吐温新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1 2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克·吐温新解



——简评新出版的《马克·吐温自传》

章 燕

  去世一百年之后,马克·吐温(1835—1910)又出新书了!2010年11月中旬,《马克·吐温自传》(Autobiography of Mark Twain,加州大学出版社,定价三十五美元)在美国出版,广受读者欢迎。首印销售一空,加印六次仍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而且,这本五十多万字的厚书还出乎出版方的意料,很快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据报道,这本由吐温口述,速记员记录的自传,大部分完成于1906年至1910年作家逝世前的四年。作品风格自然、坦率、通俗。归纳一下,大众喜爱此书的原因有三:首先,马克·吐温是深受美国普通读者喜爱的作家;其次,自传作品颇具文学价值人们愿意收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本书的传奇性(马克·吐温明确要求这本自传在其死后一百年再出版)颇具吸引力!

  为什么要在百年后出版?作为自传的管理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赫斯特教授解释道,书中涉及到很多对当时美国政界要人的评论,比如吐温本人对政策的不满,比如吐温对自己私生活的披露等等,如果在当时发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马克·吐温很明白这一点,1906年,他表示:“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一个世纪,或许这些观点会大有市场,不用急,等等看吧。”事实正如吐温预料的那样,他的很多不容于当时的观点得到今天人们的认同。他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作家: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具政治色彩,更像愤怒的先知的吐温,这和过去有很大不同。这位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的作家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王子与贫儿》等多部作品为广大读者熟知,语言幽默而辛辣。但吐温成名后,随着人们对他的喜爱和接受,他的形象也变得平民化,变得温和而缺少锋芒。在谈到马克·吐温的形象转变时,《马克·吐温:一生》的作者罗恩·鲍尔斯说道:“人们将他擦洗的干干净净并进行了消毒处理。他变成了不卖炸鸡的桑德斯上校(肯德基创办人),爱讲故事的慈祥老伯伯。”他的批评锋芒被人忽视了。但《马克·吐温自传》一书让我们看到了最本真的吐温——他的思想是未经过滤而不见容于当时社会的,他所表达的恰恰是我们在当下世界里最易缺失的强烈而持久的激情。

  激情促使他讲真话,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名利,只是想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看法,即便是知道这些看法不容于当时的时代。历史上有多少为名利而放弃原则的作家,相比之下,自传的出版更凸显了马克·吐温未经过滤的熠熠闪光的思想和难得可贵的强烈的激情。在对批评家的评论中,他的社会责任感有鲜明的体现。吐温写道:“我认为在文学、音乐和戏剧界,批评家这行是所有行业中最不入流的行当,没有一丁点儿价值。”吐温作品以幽默辛辣见长,但嬉笑怒骂并非他的目的,他说:“我们必须要有批评家、传教士和国会议员,那是上帝的意志,而且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担子。”可见,吐温认为批评家的真正价值是能促进社会发展,他觉得这是他的社会责任,责任感胜过了他对这个行当的鄙薄,让他做得有声有色。

  对社会的责任感处处体现在《马克·吐温自传》的行文当中。吐温毫不留情地痛骂时为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后者的海外军事干涉政策让他痛心疾首。他认为“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庇护所”。自传中有一部分,提到当时美军对菲律宾部落的袭击,吐温直斥美军为“穿着军服的杀手”,并把他们对六百名手无寸铁的原住民的屠杀描述为“闲暇之余的一段漫长而愉快的实弹演练,用他们黄金法则(子弹)向里面的人射击,并且想象着将信寄回家以告慰无比羡慕他们的家人,真是无尚荣光啊。”这些辛辣的文字乍一看去,很难和吐温的爱国心联系起来,但历史有时也会有惊人的巧合。联想到美国近年来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其美军在战争中的行径,我们多少也能感受到吐温的睿智和远见。他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促使他不受任何约束地畅所欲言,露骨的言论背后是对国家的深深关切。

  吐温强烈而持久的激情在这部自传作品中处处闪现。谈论政治时,这股激情化作了辛辣尖锐的批评。谈论朋友、妻子时,这股激情则化作温情幽默的细节描述。在《农场》一章中,吐温回忆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成为费恩原型的那个小奴隶,“一切历历在目,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细节。”对儿时的小伙伴,吐温的忏悔是真诚的,“肤色和地位在小伙伴之间形成了一道模糊的分界线。当时我年龄尚小,对奴隶制并无反感,没意识到那有什么不对。”

  《自传》中还有许多对熟人和朋友毫不客气的批评,还有吐温对自己和女秘书伊莎贝尔私密关系的披露。作品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吐温,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他。

  令人高兴的是,中国法律出版社已购得该书中文版,计划明年夏天推出。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读到这部优秀作品。
              
本文原载《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第1期
http://foreignliterature.cass.cn/chinese/NewsInfo.asp?NewsId=2870
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马克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5 17:21 , Processed in 0.11162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