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8|回复: 0

[【其它】] 评书市场:“百家讲坛”开启新说书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1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04月09日 09:58:1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综合 编辑:李贤娜 星评
提要:对说书人来说,应对大众需求是关键--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虽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无精力研读。央视《百家讲坛》实为评书联播的换代产品,学者说书式向大众普及知识。对爱书人来说,挤出听歌时间来听评书,则娱乐与学习相兼,实评书之大幸也。



  央视的《百家讲坛》火了,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原本只在学术或文坛里有知名度的名字,如今频频出现社会大众视野中。

  这些以学者身份讲历史、讲小说,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上的人,成为了今天最耀眼的大众文化明星。不过,有批评家认为,《品三国》不同于《万历十五年》,这些文化明星起到的作用并非学术创新,而仅仅是大众普史。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几百年前在民间传播历史文化的说书人何其相似,甚至在讲授知识的形式与手法上,也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

  \"新说书时代\"其实就是一个精英学者面对大众的时代。在大多数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历史文化教育,却又无时间与精力去啃读古典史籍时,这些学者以专业身份,近似说书的轻松方式讲授历史,客观上来说,是为公众奉献出了一道美味快餐。这是一种最符合现代社会\"懒人原则\"的补课方式,拥有广泛读者(听众)似乎就不足为奇。
[回到专题] < 1 2 3 4 5 >




评书市场:“百家讲坛”开启新说书时代
2012年04月09日 09:58:1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综合 编辑:李贤娜 星评
提要:对说书人来说,应对大众需求是关键--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虽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无精力研读。央视《百家讲坛》实为评书联播的换代产品,学者说书式向大众普及知识。对爱书人来说,挤出听歌时间来听评书,则娱乐与学习相兼,实评书之大幸也。




  \"新说书\"方兴未艾,新说书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刘心武、易中天其实就是有点学问的单田芳。\"批评家张闳曾称刘心武说《红楼》就是在\"说书\",对于易中天讲《三国》他也持相似的看法。

  无独有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在自己的博客里也将易中天和评书大师单田芳做了比较:\"说起《三国》,我最佩服的还是单田芳,这个人是一位文化大师。有了单田芳,我们就不需要别的人再来说什么《三国》了。\"

  不仅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火起来的人,都多少带有点说书人的色彩。每到一集结束都留个悬念,说\"请听下回分解\",是包括易中天和很多讲坛名家的惯用手法;在观众面前绘声绘色地描摹情状,带动现场,也颇有说书人的感觉,孔庆东甚至穿上了说书人惯穿的传统长衫大褂。
[回到专题] < 1 2 3 4 5 6 >





评书市场:“百家讲坛”开启新说书时代
2012年04月09日 09:58:1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综合 编辑:李贤娜 星评
提要:对说书人来说,应对大众需求是关键--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虽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无精力研读。央视《百家讲坛》实为评书联播的换代产品,学者说书式向大众普及知识。对爱书人来说,挤出听歌时间来听评书,则娱乐与学习相兼,实评书之大幸也。




  \"说书讲究情节层层推进,有高潮,有悬念,有现场演绎,面对的受众也是普通大众,易中天他们的讲法跟说书就是一样的。\"张闳说,说书也是过去时代的\"强势媒体\",跟今天的电视差不多。最关键的一点,他们都是面对市民大众的。

  说书艺术兴盛于宋朝,宋代\"说话\"主要有三家:小说,讲史,说经,其中小说最盛。在缺乏大众传播工具的时代,说书人就是在民间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角色。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是其中的佼佼者,所到之处,\"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上世纪80年代,随着广播媒体的兴盛,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等一批说书大师红极一时,常有万人空巷,定时等在收音机前收听《隋唐演义》、《岳飞传》的场面出现。

  进入电视时代,随着影视剧的兴盛,说书渐渐式微。然而新的说书形式却在不同地方出现。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以及凤凰卫视一些\"说新闻\"的方式,被认为是借鉴了说书的某些特点,单田芳自己也一度担任电视台的主持人,用说书的方式来主持节目。《百家讲坛》则是\"新说书时代\"的集中体现:有讲历史的,有讲名著小说的,面对的都是大众,都注重使用故事的形式来传播知识或道理。
[回到专题] < 1 2 3 4 5 6 >





评书市场:“百家讲坛”开启新说书时代
2012年04月09日 09:58:1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综合 编辑:李贤娜 星评
提要:对说书人来说,应对大众需求是关键--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虽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无精力研读。央视《百家讲坛》实为评书联播的换代产品,学者说书式向大众普及知识。对爱书人来说,挤出听歌时间来听评书,则娱乐与学习相兼,实评书之大幸也。


  \"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张闳说,在西方的成熟社会中,知识分子从事文化普及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大众总是有需要。但大众能够分享的永远只是学术当中较为确定和实用的部分。比如中国人学历史往往就是想从古人那里获得职场、官场的生存智慧。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总是在应付考试,学校不提供真正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新说书\"方式就相当于一种补习教育。

  本文节选自2006年8月《南方都市报》,《百家讲坛·易中天:新说书时代》。

  延伸阅读:百家讲坛是\"评书连播\"的马甲

  下文节选自2009年7月《人民政协报》,作者辽宁师范大学毕会成,文章原题《百家讲坛乃评书连播\"换代产品远离学术真谛》

  《百家讲坛》与《评书连播》

  生产过剩的年代,口味上升为时代情绪。《百家讲坛》这一泛学术同时也是泛娱乐的影像产品的出现正是对下述消费口味的迎合:人们不再满足于充斥荧屏的历史\"戏说\",却又无意于或无能于转向严肃的学术阅读以探寻\"正解\";在影像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的背景下,中等学历以上的群体不肯放弃知识的装饰功能,甚至刻意维持\"我在从事学术\"的心理幻象,前提却是无碍于娱乐精神的发扬。而\"戏说\"的原型正是收音机时代的《评书连播》。从这个意义上,《百家讲坛》乃是《评书连播》的换代产品,产品换代的动力是消费口味的变迁。
[回到专题] < 1 2 3 4 5 6 >



评书市场:“百家讲坛”开启新说书时代
2012年04月09日 09:58:1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综合 编辑:李贤娜 星评

提要:对说书人来说,应对大众需求是关键--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虽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无精力研读。央视《百家讲坛》实为评书联播的换代产品,学者说书式向大众普及知识。对爱书人来说,挤出听歌时间来听评书,则娱乐与学习相兼,实评书之大幸也。


  《百家讲坛》与《评书连播》的可比性源于它们对历史想象的分享,或者说,它们提供了传媒时代关于历史想象的不同文本。《百家讲坛》诸坛主中声名最著者,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皆发声于历史学领域,而无论其本来的术业。

  就接受方式而言,《百家讲坛》与《评书连播》的本质都是听觉的。光影的凭藉对它们是一种附丽,对《百家讲坛》甚至造成接受伦理的缺陷。由于《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无力像说书人那样,单靠口技和惊堂木来建立荧屏之外的情景叙事,他们只能诉诸过多的图像资料的插播,其实构成对受众想象空间的僭代与剥夺;符合影视规律的形象包装,在这里制造了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效果,垄断受众视线的穿立领衫的主讲人物化为强硬的绝缘体,阻断了导向思考与对话的通道。在这种绝缘的氛围下,现场设置的听众也彻底地道具化,从他们的脸上,连一丝会意的微笑你也别指望见得到。

  因此,视觉传媒对听觉传媒的取代对评书是一种灾难。收音机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生活的组织原则,曾万人空巷地把千家万户吸附在同一个时段收听《岳飞传》或《杨家将》。电视机对收音机在客厅正中位置上的取代,意味着通过听觉间接构建的视觉想象终于获得了直观的呈示,评书造就的听觉传奇让位于\"戏说\"历史的视觉奇观。进而,当人们厌腻了\"戏说\"的过量供应,以\"正说历史\"为旗幡的《百家讲坛》便应运而生。

  生产过剩的年代,口味上升为时代情绪。《百家讲坛》这一泛学术同时也是泛娱乐的影像产品的出现正是对下述消费口味的迎合:人们不再满足于充斥荧屏的历史\"戏说\",却又无意于或无能于转向严肃的学术阅读以探寻\"正解\";在影像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的背景下,中等学历以上的群体不肯放弃知识的装饰功能,甚至刻意维持\"我在从事学术\"的心理幻象,前提却是无碍于娱乐精神的发扬。而\"戏说\"的原型正是收音机时代的《评书连播》。从这个意义上,《百家讲坛》乃是《评书连播》的换代产品,产品换代的动力是消费口味的变迁。

  换句话说,《百家讲坛》与《评书连播》乃是同类产品。从产品广告上看,《百家讲坛》着力强调生产者的学者身份--至少是相当于副教授的中学高级教师身份,以示与民间说书人的知识位差。实际上,学者头衔只是产品销售的卖点,说明该产品的生产者是一个八级技工,而不是昨天才进厂的学徒工。至于在后现代的作业车间里,流水线上的生产者的技术职称对产品质量到底意味着什么,恐是不宜追问的问题。

  《百家讲坛》命名的正当性来自前阎崇年时代担纲主讲的周汝昌、叶嘉莹、厉以宁、冯骥才、龙应台诸位。如果\"百家\"的本义要得到尊重,显然只有他们才能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命名。然而,正是他们的有头有脸,决定了他们无法成为流水线上\"无面目\"的生产者。阎崇年的走红,标志着《百家讲坛》最终完成了从高级裁缝店向成衣车间的转化。此后,《百家讲坛》的生产流程以及制式规格都趋于定型:《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或《正说李莲英》之类的选题;浅入浅出的叙述风格--起于故事,止于故事,标志学术完整性的结论突兀得有如神来之笔,诸如\"康熙大帝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第一帝\";千篇一律的语言稀释策略--利用汉语句法可随意拆卸组装的特点,语言表达拖泥带水,拖沓重复;不厌其烦的悬念设置与抖包袱的曲艺伎俩--据此可以清晰指认其与《评书连播》的产品关联性。
[回到专题] < 1 2 3 4 5 6 >




评书市场:“百家讲坛”开启新说书时代
2012年04月09日 09:58:12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综合 编辑:李贤娜 星评
提要:对说书人来说,应对大众需求是关键--许多人在忙碌生活中,虽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无精力研读。央视《百家讲坛》实为评书联播的换代产品,学者说书式向大众普及知识。对爱书人来说,挤出听歌时间来听评书,则娱乐与学习相兼,实评书之大幸也。


  后阎崇年时代的《百家讲坛》之所以采取影视圈虚张声势的海选方式遴选主讲人,遵循的是不名者易制的逻辑。只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方能成为影像生产车间里任人\"修理\"(易中天语)的民工,或如马瑞芳所言,成为魔鬼之床上任人短长的牺牲品。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接受越界发言的非分要求。一个搞文学批评的人,被要求去大品三国的历史余韵,尽管他更适合讲《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个传媒学的研究者,被要求去掘取《论语》的未阐之义,结果把一部经纬天地人伦的修齐治平之策读成了心理按摩指南;一个眼界不出\"李莲英是时代的产物,他的出现不论是祸还是福,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穷人的孩子也能通过科举、高考之外的其他途径翻身\"的中学教师,却俨然以专业史学家自居。

  不消说,学者身份的有效性仅在术业有专攻的领域。当他们游离于专业领域之外,不惮于野外\"打食\",而又以\"专家\"之名行之,或为娱人耳目不惜偏离专业精神而信口开河时,所谓\"学者\"身份的合法性危机最终以一种最原始的批评方式呈现出来--清史专家被掌掴的理由据称是\"他在误导听众\"。

  当然,从投入产出的比例上看,遭受掌掴与每集6000字的台词背诵加在一起也是微不足道的成本支出。坛主们在学术之外却收获了学术之内的巨大好处。历史上或许没有哪一种学术启蒙方式比今天的《百家讲坛》更远离学术的真谛了,然而,\"《百家讲坛》主讲人\"却是比\"教授\"或\"博导\"更为醒目的学术头衔,把自家人运作进《百家讲坛》更成为广告时代高校扩大知名度的终南捷径。央视演播大厅里一进一出,进时尚是挤公交、家徒一壁线装书的一线教书人,出时已是又一个购别墅、驾奔驰,到处签名售书的学界新贵。正是靠了强势传媒化平庸为神奇的造梦魔力,局促于三尺讲坛上的授业者们得以天地大开,得以作为嘉宾跻身音乐盛典的颁奖晚会,得以在灾区的帐篷里与艺人们比肩诵诗。

  而这被欢呼为学术的胜利,学术启蒙的成功。学术以这样的方式走出书斋,这到底是学术之幸,还是学术之哀?
[回到专题] < 2 3 4 5 6 >


http://insight.inewsweek.cn/report.php?rid=6086
很多这类电视节目都不如以前热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7 17:27 , Processed in 0.11381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