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9|回复: 0

[【其它】] 长白县:一村一名大学生 创富带富添活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2 1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吉林频道3月5日电(记者周立权)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依据农村发展现状,努力培养农村创富带富人才,几年来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做到了毕业生“人人有工作,个个有项目”,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无“空白村”,为促进长白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选优秀毕业生培养,建立“3+1”帮扶机制

  长白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边境线长260.5公里。由于众多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屯有“空巢化”倾向,而农村党员更是出现老化断层现象,新农村建设面临挑战。

  长白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徐增君介绍,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以来,长白县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从各个村屯中选出比较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两年或两年以上培训,取得大专或本科相应学历后,回村创业。

  长白县制定下发了大学生创业五年规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协调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涉农部门,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大学生在场地、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长白县建立了大学生档案和“3+1”帮扶机制,结成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帮扶对子36个。以县领导为“思想导师”,定期约谈,及时了解其工作情况、思想动态;以镇干部为“理论导师”,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农村工作经验;以村“两委”成员为“工作导师”,帮助他们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更好、更快地适应基层工作。

  长白县还依托县人才办成立“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组织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与在校学员开展联谊活动;定期召开现场交流会,到创业规模比较大、业绩比较突出的毕业生创业基地参观、学习,加强交流与互动,营造了较好的创业氛围。

  ——以创业带富为落脚点,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长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姜英南介绍,为了让培养的大学生更好地为村里服务,他们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把大学生创业培养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聘请省、市、县涉农部门的专家,每个季度组织两期以上集中学习培训,学习各项政策法规、以种养殖为主的创业技能、农村各项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每年组织两批以上优秀毕业生到山东青岛、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

  宝泉山镇河底村陈有强毕业后,一直没有合适的创业项目,通过参加创业培训,结合当地实际,建成了北五味子和黄烟两个种植基地,年收入实现5万余元。

  为搞好创业服务,降低市场风险。长白县印制创业服务指南,发放自主创业证,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三年内免收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门抽调林业、农业、畜牧业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4个创业技术服务团,对部分学员确定的项目进行集体“会诊”,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创业技术服务团现场指导60余场次,接受技术咨询120多次,提供服务信息200多条。

  马鹿沟镇毕业生赵修伟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在创业技术服务团的指导下,各种难题得到妥善解决,生产规模也由原来的2个大棚扩大到现在的12个。

  宝泉山镇老宝甲村毕业生张海英在助理岗位上工作期间,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村民成立中草药种植协会,带领大家共同创业致富,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2010年,她高票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

  长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奎亮介绍,长白县各部门加强协调,拓宽创业资金来源。积极与县财政、农行、信用社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毕业生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在同等条件下,大学生可优先办理小额贷款,贷款额度为2万至5万元,贷款期限为2年,对微利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对从事农业研究与开发科技项目的毕业生,优先给予科技三项费用支持。

  毕业生李建平在发展木耳、平菇、冬蘑等食用菌项目过程中,遇到资金困难,申请了小额贷款5万元,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解了燃眉之急,确保了项目正常发展,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

  长白县还采取部门与毕业学员“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扶持毕业生带头兴办创业基地。县畜牧业管理中心得知新房子镇虎洞沟村毕业学员董朋有发展养羊业的想法后,主动帮助他规划了场房建设,同时,与双辽县一家大型养羊场取得联系,帮助他引进种羊,并为他提供全程防疫、消毒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如今,董朋不仅自己富了,还直接带动了全村30多户农民的养殖热情,形成了“学员+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学生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食品加工等30个创业基地,涉及“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生”37名。

  长白县有针对性地选取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优质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经营场地、培训指导、项目支持和企业“孵化”等服务。

  八道沟镇葫芦套村毕业生刘国梅返乡后,把创业项目锁定在林下经济综合开发和梅花鹿养殖项目上来,经过几年的拼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她并不满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长白县及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将由于管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一家鹿业公司承包给她,并帮助她搞市场调查、搜集资料,为了减少风险,还拿钱让她去省内规模较大的养鹿场参观考察,接受了短期培训。如今,刘国梅的梅花鹿养殖场规模已经扩大到8000平方米,现有梅花鹿200多头,实现年收入20多万元,她还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村里50多家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带领8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培养“大学生”应形成长效机制

  几年来,长白县通过对大学生全力培养帮扶,使他们所学专长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已经成为长白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强劲的新生力量。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傅大中等专家以及长白县组织部门负责人建议,有关部门应多措并举,要把培养当地大学生形成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应逐步健全有关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姜英南说,“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要逐步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以新型农村干部的标准培养“大学生”村干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定期考核机制和激励关爱机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并将其纳入一个完整的培养、使用、考核、提拔体系,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二是提高创业能力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傅大中认为,应把“大学生”创业培养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聘请涉农部门的专家,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学习创业技能、农村各项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形成长效机制,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应搭建实战平台,给大学生们展示舞台。傅大中说,要使大学生们所学专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对德才兼备、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毕业大学生,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的形式选调到村里重要职位上来,促使其在实践中尽快成熟,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储备强劲的新生力量。

http://www.jl.xinhuanet.com/xhsj ... ontent_24834142.htm

一村一名大学,就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点不靠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30 09:35 , Processed in 0.11292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