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10|回复: 0

[【社会视角】] 吴晓波写作《吴敬琏传》之时间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 00: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2-28 13:11:49)

写史实类著作用时少是如何可能的?
---吴晓波写作《吴敬琏传》之时间分析

  2010年2月,听杨帆介绍他的四中同学印红标如何花几十年功夫写《失踪者的足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青年思潮》,除了感兴趣书,也感动于人,想买书支持。杨立刻给印打电话叫他来参加聚会。不巧,印在病中。我们坚决阻挡了他执意要来的念头,去了他在北大的办公室。印红标,瘦瘦地,腰稍微有点弓,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印象,大口罩把脸给挡住了。一见面,他就说,仅有的几本书已经答应给人了,不能给你们。杨帆跟他交情深,连说我们远道而来,先紧着我们,其他人再说。于是,印红标踩着椅子去书架上方的顶柜里取出来两本书。一边端到我们手上,一边十分歉卑地说:“有5个错,一是把某某的职务写错了;二是,……”。打开书,里面还夹了一份自己打印的勘误表。眼前的人和手中的书,令人素然起敬。

  此时,我刚刚在报上批评过吴晓波写作只用三个月(见《话语权背后的责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0fd320100gme0.html),是快餐式写作。吴晓波傲慢地回应“在过去十年中,我写的每一本书,从《大败局》、《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穿越玉米地》、《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大败局2》到《跌荡一百年》(上下卷),所有的写作时间都没有超过三个月的。” “对我来说,用两到三个月时间写完《吴敬琏传》,不是什么有难度的问题。”(吴晓波《对于诚意的怀疑我必不能接受》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226/22307467500.shtml)席间,我跟印先生提了一句这事儿。2-3个月写一本传,人家摇头。那表情给我印象深刻。过去两年里,曾和不同的写作者谈起过吴晓波的快速写作,但凡是一个严肃的写者,可想而知人们是什么反应。写到这儿,肯定有人会说:这不可比。吴晓波写得是畅销书,是商业写作。对不起,吴晓波可不这么给自己定义:“我想告诉柳红的只是,二十年来,我是一个严肃的、从事非虚构写作的财经作家,是一个以“持中正之心写作、务求字字有出处”来要求自己的人——若非如此,单因两本《大败局》我恐怕早已就官司缠身了,也是一个对自己、对读者、并试图对历史负责任的人。你可以不屑于我的作品,但是,对于创作诚意的怀疑,我必定不能接受。” (吴晓波《对于诚意的怀疑我必不能接受》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226/22307467500.shtml

  批评文章发表后,接到很多不相识的读者来信,表示支持。有一位写道:
  “现在的出版物,数量虽然很大,但“应景之作”比重更大,想找一本真正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书很难,归根结底就是太浮躁,“快餐”和“剪刀浆糊”式的东西充斥了市场,吴晓波还算是比较有“良心”和“职业道德”的作者,他的作品都有这么多的内伤外伤,其他“流水线”上下来的作品更是“惨不忍睹”。我本身是一个图书编辑,也一度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好书、到底有没有人在真正研究和写作”这样的问题困扰,甚至很灰心,因为从圈内人的角度看,真的觉得中国的绝大多数图书没有学术和思想上的价值,说白了,就是经不住时间检验,很快就能让时间证明是垃圾。……要对历史抱有敬畏之心,抛去浮华,抛去弄虚作假,让图书回归事实,回归价值,才是正道。谢谢你,让我知道还有人在这么较真地记录和核对事实,还有人在这么认真地捍卫某种无关利益的立场。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我似乎清晰了很多。”

  另一位自杭州的80后读者来信,除了表达观点,建议我:
  “您可以查询他(吴晓波)在‘三个月写书时间’内的动作,通过网络能搜索他的行踪、专栏文章,根据我对他的感觉和追踪,他写吴敬琏老先生的传记,三个月时间都没用足。”

   时间,对于一个历史类著作者,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我试着对吴晓波的时间做一个简单地描述和计算。

第一阶段:2009年8-9月6次采访

   吴晓波在他的《吴敬琏传》的《缘起》写得很明确:“(这)是我对吴敬琏老师的一次长篇口述史专访,时间是在2009年的8月和9月之间。”“对吴敬琏的访谈前后进行了6次,每次3个多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时间大多是在下午的两点到六点之间,地点在中欧图书馆的一个阅览室里,每次都由《第一财经》用两台摄像机记录下来。”

  当我批评他采访时间太少之后,吴晓波在媒体上说:“我采访吴敬琏超过200小时。”(《吴晓波版<吴敬琏传>——一个模糊的肖像》南方日报2010年3月2日)。200小时的说法,吴的代理人在法庭上也这么讲。

  滴水不漏的吴晓波,为什么在他的《吴敬琏传》的《缘起》中只说20小时采访,不说超过200小时采访。对所谓“超过200小时采访”,我表示怀疑。200小时意味着得占用多少天呢?如果按一天3小时算,是66.67天;按5小时算,是40天;按8小时算,是25天。纵使吴晓波有这么多时间;吴敬琏有这么多时间吗?依我对吴敬琏的了解,不可能。这只是第一个不可能。

  第二个不能是:不要说写传记,当过记者的都知道,将一个采访,形成一篇严谨的大文章,其时间比是多少?而时间总量摆在那儿呢。1月24日《吴敬琏传》已经作为礼物出现在吴生日会上了。把采访时间说大了,其余的时间在哪儿呢?研究的时间、寻找线索的时间、挖掘史料的时间?这些还都不是一遍可成的,需要反复。还有,写作的时间?

   要知道,吴晓波除了写书,还是蓝狮子出版中心的掌门人,还要讲课,还要陪家人,还要上电视,还要接受采访,还是个“潇洒”的人,奉行三个1/3。“我每个月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看书,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课,三分之一陪爱人。我的《吴敬琏传》一共22万字,每天实际上写作3000字就可以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这太容易了。”(《吴晓波:历史无所谓真相,就看能否自圆其说》,南方都市报2010年9月21日)

以9月吴晓波的公共活动为例:

1, 2009年9月4日,吴晓波接受网易记者采访,就李开复离任谷歌中国一事做出评价。http://net.chinabyte.com/438/9142438.shtml
2, 2009年9月6日,吴晓波接受新浪财经记者连线采访,就泛海集团入股联想控股做出评论。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906/15066712860.shtml
3, 2009年9月7日,新浪财经报道:一周前吴晓波在“FT中文网·ThinkPad博思会(武汉站)”讲座后接受了新浪记者的专访,就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发表评论。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907/09423046687.shtml
4, 2009年9月8日,吴晓波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评选活动。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908/12026721183.shtml
5, 2009年9月10日,新浪财经发布吴晓波特别约稿,夏季达沃斯期待。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910/03036729360.shtml
6, 2009年9月12日,央视网报道吴晓波撰稿的时评,要尽快研制轮胎行业保护性政策。http://www.news365.com.cn/wxpd/sp/fd/200909/t20090914_2463951.htm
7, 同日,吴晓波录制的新闻周刊节目“危机下的转型”播出。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9-14/094218645490.shtml
8, 2009年9月13日,吴晓波参加并主持2009上海设计产业发展论坛。http://www.tranbbs.com/news/corporation/news_58443.shtml
9, 2009年9月16日,吴晓波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沃尔沃精英汇——榜样企业管理分享讲堂活动。http://auto.sohu.com/20090911/n266641236.shtml
10,2009年9月17日,吴晓波出席在苏州召开的工业东东化解决方案峰会。http://www.gkong.com/html/news/2009/9/40161.Html
11,2009年9月19日,吴晓波参加外滩九里启动仪式,并发表观点。http://news.sh.soufun.com/2009-09-21/2798837.htm
12,2009年9月22日,吴晓波参加在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宋城厅举办的榜样企业名家讲堂。http://hz.cenn.cn/info/nid_74156.html
13,2009年9月23日,凤凰网报道《商务周刊》杂志对吴晓波进行的专访。http://finance.ifeng.com/leadership/cygc/20090923/1273776.shtml
14,2009年9月24日,吴晓波参加了央视新闻频道的“聚焦G20峰会特别直播节目“的讨论。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925/01346790926.shtmlhttp://shengbuzhang.cctv.com/20090925/102663.shtml
15,2009年9月26日,吴晓波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讲座。http://news.21cn.com/guangdong/guangzhou/2009/09/27/6925036.shtml
16,2009年9月28日,腾讯网播出吴晓波访谈节目。http://news.qq.com/a/20090928/001532.htm
17,同日,网易财经报道对吴晓波的访谈。http://money.163.com/09/0928/17/5KAKV9UG00253PKE.html
18,2009年9月28日,吴晓波接受央视财经频道的电话连线,评论联通3G商用问题。http://finance.cctv.com/20090928/105009.shtml
19,2009年国情前夕,吴晓波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10/03/content_722815.htm

    这只是不完全统计。其间吴晓波至少跑了北京、苏州、上海、广州。

第二阶段:2009年10-12月写作

  掐头去尾,头是8-9月的6次采访;尾是编辑加工排版审稿印刷,时间再快,20天总还是得要吧。所以,假定1月1日至24日是出版社加工印刷时期。中间的10-12月,应是吴晓波完成写作的时间。

依然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0-12月,吴晓波参加的公开活动如下:

1,2009年10月3日,凤凰网报道吴晓波接受经济观察报的采访。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091003/1304131.shtml
2, 2009年10月9日,吴晓波在“搜索影响共和国60年的经济关键词”活动落幕时发表评说。http://net.chinabyte.com/157/11011657.shtml
3,同日,吴晓波接受《环球财经连线》的电话采访,就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做出评价。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9/14106820095.shtml
4, 2009年10月11日,吴晓波出席德邑逸墅获地产投资理财讲堂。http://house.china.com.cn/shanghai/view/84527.htm
5,2009年10月12日吴晓波《跌荡一百年》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 ... 2/content_98402.htm
6, 2009年10月31日,吴晓波参加第二届全球管理论坛举行http://finance.qq.com/a/20091031/002186.htm
7, 2009年11月5日,吴晓波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商小说”原创文学大赛颁奖会。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11/05/content_2921515.htm
8, 2009年11月6日,吴晓波为晋陵路八号九玺揭幕http://news.cz.soufun.com/2009-11-07/2881573.htm
9,同日晚,吴晓波到常州大剧院开展经济对话。http://news.cz001.com.cn/2009-11/07/content_1264182.htm
10,   2009年11月11日和13日,吴晓波出席了,“2009欧莱雅风尚媒体大奖”圆桌评审会议http://focus.scol.com.cn/shwx/20091130/20091130155207.htm
11,   2009年11月17日左右,吴晓波到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参加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年度峰会。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109/12026940347.shtml
12,   同期,参加了第七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http://finance.jrj.com.cn/biz/2009/11/1618286469329.shtml
13,   2009年12月1日,吴晓波在出席在四川大学举办的平安励志讲堂。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09/12/01/012459577.shtml
14,   2009年12月3日,吴晓波参与《东方时空节目》http://news.house365.com/gbk/whe ... /05/010044901.shtml
15,   2009年12月4日,吴晓波出席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颁奖典礼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204/18527059162.shtml
16,   同日,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播出对他的访谈。http://news.ifeng.com/opinion/ph ... _6443_1464718.shtml
17,   同日晚,吴晓波出席“2009中国品位成功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暨绝对吸引力派对”http://auto.ifeng.com/news/domesticindustry/20091205/165603.shtml
18,   2009年12月10日,吴晓波在南京玛斯兰德与各大知名企业总裁共同探讨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资本运作方式。http://stock.jrj.com.cn/2009/12/0514476587698.shtml
19,   2009年12月16日,凤凰卫视播出吴晓波参加《铿锵三人行》节目。http://news.ifeng.com/opinion/ph ... _6443_1477449.shtml
……
  上述活动得占多少时间?除了活动本身,还要加上旅途,北京、上海、南京、四川、青岛、常州等等。对于写作者,每一次中断和恢复写作势必需要时间转移思想。
  假设1:15天旅行加公开活动;
  假设2:180小时采访(总共200小时采访-8-9月的20小时采访);
  写作时间=90天(3个月)-15天旅行公开活动-180小时采访
      =75天-36天(假设每天采访5小时,共180/5=36天)
      =39天

  按吴晓波自己举例:“我的《吴敬琏传》一共22万字,每天实际上写作3000字就可以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这太容易了。”(《吴晓波:历史无所谓真相,就看能否自圆其说》,南方都市报2010年9月21日)
  39天*3000字/天=117000字
  这是不是第三个不可能呢?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建立在假设前提下的粗略估计。而假设前提是根据吴晓波的公开表达和活动记录建立的。

   话又说回来了。只说时间用得少还不够。驾不住世上确有写作快手。问题是,历史类的写作,再快手,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写出来。因为,那不是写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而是写历史。史料挖掘的困难是限制的边界。比如:吴敬琏传,他的家族历史,小学、中学、大学、1956年青年团、党支部争论;四清、文革、拨乱反正、八十年代等等。要想搞清楚任何一段历史都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因此,时间就十分重要。

  在这么少的时间内完成《吴敬琏传》,只有一种可能:抄袭。对素材、文字的直接搬用,改头换面,甚至连改头换面都懒得。而可供抄袭的作品其实只有一本,就是我十年前写的《吴敬琏评传》,那是吴敬琏惟一的一本传记。

   吴晓波还有一个说法:“我习惯于准备好所有的材料,然后以每天创作数千到一万字左右的进度,一口气完成一部作品。所以,对我来说,用两到三个月时间写完《吴敬琏传》,不是什么有难度的问题。” (吴晓波《对于诚意的怀疑我必不能接受)

  好像吴晓波有很多时间准备《吴敬琏传》似的。其实,2009年他在写《吴敬琏传》时,刚刚完成《跌荡一百年》,还在各地跑着做宣传呢。这一年他出版了两本历史类书,一点儿都没闲着。那么之前呢?之前他在忙着他的其他大作呢。

   以上,提供一个事实的逻辑。欢迎批评修正。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0fd3201010fjf.html
点评:/@北京柳红: 转发,希望更多的人读到。
  有的时候也不知道值不值得为在一些很不屑的人身上花时间,但现状却需要改变,支持,也希望自己能如此,并且希望能有更好的办法,社会和体系有所改变,不是让好人去单枪匹马的跟一堆恶人一个体系去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6 03:09 , Processed in 0.19135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