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1|回复: 0

[【社会视角】] 雷锋故里三代人的别样雷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5 09: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长沙2月24日电 题:雷锋故里三代人的别样雷锋情

  中新社记者 傅煜 刘双双

  临近3月,“雷锋精神”再次被无数人、在无数场合提及。1963年3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距今已有49年。

  中国中部省份湖南一个名叫望城的地方,是雷锋的故乡。与雷锋故居毗邻的雷锋纪念馆自1968年开馆以来已接待超过2800万人次的游客,雷锋的故事在这里用激昂的声调反复诉说。讲述故事的老、中、青三代雷锋馆人,却有着不同时代烙印的雷锋情愫。

  雷锋精神“传教士”

  将雷锋纪念馆首任馆长雷孟宣说成雷锋精神的“传教士”,并不为过。自1963年以来,雷孟宣就全力传播雷锋精神,是个“从嘴巴、脑子到脚板从没离开过雷锋的人”。

  雷老是雷锋的乡邻和少时玩伴。为了还原雷锋更多真实点滴,他曾20余次到北京、鞍山等地,沿着雷锋足迹广泛调查走访,挖掘了大量珍贵资料,并整理成书。他东奔西走,宣讲雷锋的脚步从未停歇,做过1600余场报告会。

  作为和雷锋同时代的人,雷老笑言,曾把雷锋馆周边的五保户都“包”了下来,还在大街上搞过免费剪发。“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嫌我剪的发型不够时髦了。”

  解读雷锋精神的精髓,雷孟宣老人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字——爱。“雷锋爱国家,爱人民,爱事业,这种博爱精神是最大的美德。只要大家都能用心爱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就更幸福,社会将更和谐。”

  身残志坚的“活雷锋”

  见到谭荒芳时,她正为雷锋纪念馆义务题写花篮绶带。工整的字体,流畅的笔锋,让人很难相信握笔者竟然十指全无。

  谭荒芳1960年出生在北大荒,幼时不幸烫伤双手,被截十指。上世纪70年代随父母回到故乡望城后,雷锋成了她走出阴影、走向社会的精神支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小女孩用两只光秃秃的手腕学会了吃饭、穿衣、写字,并成为一名雷锋精神宣讲员。

  “要像雷锋那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谭荒芳在工作中虚心求教,用心钻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因人施讲法”,让雷锋精神真正走进不同人群心灵。

  “雷锋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谈及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谭荒芳说,学雷锋不能停留一时,要常态化,与时俱进。“各行各业要立足岗位来学,官员们更要带头学。”

  最爱乐观积极的雷锋

  今年24岁的张璐琪是谭荒芳之女。音乐专业出身,时尚的装扮,闪亮的指甲,这个靓丽朝气的女孩笑着从上辈手中接过雷锋的“枪”,成为新一代雷锋馆讲解员。

  从小在雷锋馆长大,在雷锋学校求学,尽管与“雷锋”颇有渊源,张璐琪坦言,真正理解雷锋精神,是在担任讲解员后。“雷锋精神是诸多美好品质的结合体,可以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信仰。如果人人都用雷锋精神塑造自己的灵魂,规范自身行为,我相信染色馒头、地沟油就不会出现。”

  放弃了苏州丰厚收入的就业条件,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张璐琪虽然时常会怀念那时的绚烂生活,但她更喜欢现在的自己。“那时活得很浮躁,现在内心沉静了许多。”

  和许多“80后”一样,张璐琪追逐个性,排斥教条主义,学雷锋亦是如此。“雷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年轻人学习,更需广泛发扬。”她说,不管时代如何进步,对于高尚道德情操的推崇永不会变,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传统美德要继承。



http://www.hn.chinanews.com/news/2012/0224/11728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 21:28 , Processed in 0.09930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