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3|回复: 0

[【社会视角】] 股市浪大有风险 社保资金救市无异于饮鸩止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12: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说,地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政府预算余额需要考虑开设投资途径,像全国社保基金一样进行投资。据悉,证监会正在研究鼓励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公募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12月18日《新京报》)

就在上周,上证十年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圆。如果某人在十年前买入一只股票,并坚持投资长期持有,那么他所得到的回报,很有可能是零红利、零增长,算上这十年的累计通胀率,亏损至少在一半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十年前两市市值4.8万亿,而如今已经高达21万亿,流通市值激增了10倍。急速扩容的股市,主要是一个不断圈钱的抽水机,中小股民的利益始终没有被放在首要保护的位置。

毋庸讳言,这样的资本市场现状,显然难以令人满意,监管部门也会想到要改变,问题在于该怎样去改、怎样去救。应该说,证监会

新主席上台后,无论是规范市场操作还是加强上市公司治理,都让股民充满了期待。证监会此番推动社保资金入市,应该也是基于提振市场信心的考虑。受此利好消息的影响,A股上周五尾盘迅速止跌回升。但是,公众对于社保资金入市,却普遍充满忧虑,“如果股市不改圈钱职能,证监会不将工作放在保护投资者方面,养老金入市就是圈完你现在的钱,再吃掉你养老的钱。”

社保资金入市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个当然是风险太大,而社保资金必须是安全第一。A股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不改,社保资金若因此大幅亏损,将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另一个问题则是,如此庞大的社保资金入市,也有悖于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公平,甚至会带来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操控或绑架。事实上,即便是在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个人将养老金投入股市增值已是普遍选择,但联邦社保基金也是禁止入市的。更何况,是这样“鳄鱼进去壁虎出来”的市场呢?

不错,过去10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必须强调的是,主要由公民缴费构成的地方社保基金,与主要由中央拨款构成的全国社保基金,拥有本质的不同。全国社保基金主要是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对应的是政府投入责任,而地方社保基金则是社保支出的根本,对应的是公民社保权益。全国社保基金如果亏损,还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拨款等方式解决,可公民缴费构成的地方社保基金一旦亏损,难道又去提高缴费标准吗?

某种程度上,社保资金入市恐怕不是双赢,而是饮鸩止渴。对股市来说,巨额社保资金进入,充其量只是增加了一个可以购买超低价股的大户,某些痼疾不变,普通股民利益依然得不到保障,无法分享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就社保资金保值增值而言,股市风险会让社保资金的“兜底性”受到考验,而公民的养命钱是不容许我们随意试错的,必须十分谨慎、异常保守。要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借鉴美国做法,财政部门可特别发行专供社保基金购买的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化而水涨船高。换言之,应该由政府财政来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作者:舒圣祥 

不宜从机会主义角度解读地方社保公积金入市传闻

  据报道,证监会基金部人士在12月16日晚间的新闻通气会上称,证监会正在研究促进地方社保资金、公积金余额入市的政策。总额约2万亿元的地方社保可以学习全国社保的做法,市场化选聘专业的投资机构。

此前一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财经》年会上指出,2012年将迎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财政盈余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的机遇,这将有利于作为中介机构的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

两相对照,或许12月16日股市尾盘的突然拉起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因素,即以为管理层终不忍股市回到十年前,终于又出手相救了。

所谓地方社保和公积金入市,其实早有必要,但如果简单直接地当做利好消息来看待,却带有浓重的机会主义色彩,并难免因此产生误判。

首先,地方社保和公积金尽管看似财雄势大,但相对于股市市值而言,仍不免杯水车薪。数量上看,地方社保基金和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两项合计是四万亿元左右。以15%的可投资比例估算,也不过六千亿元。相比较起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到上周五收市的时候为21.92万亿元。指望数千亿元资金入市的消息让20多万亿市值的股市扭转跌势,不啻为妄念。况且,地方社保和公积金即使入市,也不会是一次性大举建仓,更可能是各地分别采用委托投资方式,分批逐步入市。

其次,截至上周五,沪深3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12.68倍,这还仅是大市值股票,中小市值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相对更高。与成熟市场比较,这一平均市盈率水平很难讲已具备足够强的吸引力。同时,明年初的经济形势也令估值前景并不乐观。地方社保和公积金因为规模相对更小,风险承受力较全国社保基金更低,此时应不是理想的参与时机,更可能是筹备和观察期。而投资标的也未必一定要全部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更有可能的是,与证监会互动,推动公司债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品种发展,或者采用创新交易工具或策略,以追求绝对回报为主。

再次,证监会的表态更可能有助于夯实“政策底”,但未必会有助于形成“市场底”。上次汇金增持银行股的消息令市场投资者一度以为彼时就意味着市场将要走出熊市,但随着股市创出新低,这一愿望无疑已经落空。笔者以为,在秉持“父爱主义”惯性思维的监管部门而言,适时以“救市”之名出台对策,并不令投资者意外。但问题在于,政策根本不能战胜市场。我们纵观中外市场经验,并不能找到“救市”政策可以从根本上(而不是一时)扭转市场大趋势的例子。最确定的结论反而是,“市场底”往往出现在“政策底”的下面。这就等于说,政策更多是好心办了错事,平添了一次或几次折腾而已。因此,此番证监会表态,虽依旧可以视为对市场的支持,但安全的做法或许是,如没有经济环境的改观迹象,不妨仍视其为“政策底”标志,耐心等待“市场底”构造完成。


最后,刺激股市,重点是优化制度,靠资金堆砌“再造牛市”不是根本目的。有别于传统认识,一是我们的股市盈利并不差,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过去十年年均投资收益率达9.17%。二是涨幅并不小,如深圳的主板指数十年年均7%的复合回报率与美国在200多年历史中股票市场的长期复合回报率大约相当。这完全符合新兴市场的特质。所以,我们今天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靠政策搞一轮“人造牛市”,过把瘾再死,而是要在长期内不断完善制度,增强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提升投资价值。这不仅包括引导成熟企业定期分红利,也包括让真正的成长企业易于融资,最终通过股利和市值两条路径给投资者正常回报。
                                   作者: 沈洪溥


原址: http://news.163.com/11/1219/10/7LKL4JFS00014AEE.html

只要你不是吃“皇粮”的,这就是一个你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7 10:18 , Processed in 0.12109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