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56|回复: 4

[【其它原创】] 对世界观定义的一点不成熟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4 16: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提到世界观,未免要提到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般都坚持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一派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的认识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本质。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暂且不去讨论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把什么是思维?什么是存在弄清楚吧。

  列宁曾给物质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也对物质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恩格斯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核心。

  那么思维又是什么呢?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应该理解为一个过程,也就是一种运动。但是,认知的这种能动反映客观存在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规律下进行的,这么说,认知就是规律啦。既然是规律,那么这种认知的规律是不是客观存在啊,会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实在是想像不出以人的意志为先导的规律会是什么样的规律。认知过程是规律,是客观存在,以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归类的话,认知就是物质。这样的话,物质和意识就没有界线了,存在和思维同归了。

  可见,存在和思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存在有时候依赖于思维而存在,就比如规律也是客观存在,但规律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过程,有时候存在和思维还会相互转化。

  那么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唯物和唯心都各自提出了他们对世界本原的信仰。我为什么说是信仰,因为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无法证明世界的真正本源,他们只能相信世界是物质的或世界是意识的。相信就是相信,没有任何实在性的东西,所以都是信仰。而我则认为世界就是世界本身,世界的本源就是世界本身。唯是唯一的意思,我相信世界是唯一的,但并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世界的本源是世界本身的意思是说,世界本源是混沌的,因为我们无法确认它是物还是意识,也没有这个确认的必要我们同样能够很好的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对世界本原混沌的认识势必使我“陷入”不可知的困境。我认为世界本原是不可知的,世界本身也是不可知的。所谓的不可知并不是说我们完全无知,只是我们确实无法完全认知这个世界,因为认知的过程也是客观存在,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认知过程必定会对被认知对象产生作用,势必会改变其原来的存在,认知结束是所得物的图像必定不是认知之前物的图像。

  不可知并不是要调和唯物与唯心之间的矛盾,不可知是个很自然的规律。比如说一个电子是什么,电子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我们要认识电子,必定要对电子进行测量,而这个测量必定要借助于可行的测量工具。比如测量电子的确确位置,就必须通过光于电子作用,根据测量作用后反射回来的光以确定电子的位置。但是你怎么能确认光在与电子相互作用的时候电子的位置没有变化呢,所以测量结果与电子原先的真实位置肯定有个偏差,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讲,我们是不可能确确的知道电子的位置。这个例子非常形象的描述了物质、意识以及规律之间的关系,量子力学便是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应运而生。

  有人说不可知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不可否认有些不可知论者最后会导致唯心,但是不可知本身绝非是唯心主义。中国的道家思想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步入了唯心论的歧途,是在可悲,更是可恨。道学的混沌起源也正是避开了唯物和唯心的共同弊病,不道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莫须有的安排个信仰呢。道家的阴阳学说也能够很好帮助我们去理解存在和思维的关系,但是道家的道有点绝对化了,偏向了想而上学,我们必须更正这种片面的认识。但是不可知论也及其容易偏向唯心主义而发展,这是我最担心也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为此,我们必须看到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同时还要强调不可知论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其实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都是宿命论,只不过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意识的。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都共同强调世界乃至于人类的命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可逆转,更不可以改变。规律就是一切,规律只可能被认识而不可能被改变。只不过规律在形而上学论者眼中就是世界本身,但在唯心论者眼中确是神。这两种宿命论都强调未来既定,无法改变。但不可知论确不这么认为,在不可知论中,只有已知才是既定的,未来是无法确确被知的,而只能对未来作一种概率上的推测。未来发生之前一切都将是可能发生的,只是发生的概率不一样罢了。

  所谓不可知,也并非是完全不知。我们必须承认已知的规律,但是已知的规律也将会随我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作相应的调整。这里强调的是,规律是世界客观存在与人类思维的结果;因此或许应该这样说:思维也是世界的组成部分,而非仅仅是对世界的反映。这就是不可知论与辩证唯心主义的区别。这种区别还在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对物质的信仰,以及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也将把辩证唯物主义拉向形而上学了;而对物质的信仰在不可知论中将不复存在,但在不可知论同样强调了辨证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21: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交流的必要,每一个名词都应予以定义和界定其确指,否则连交流的基础都不一致------因为大家可能对同一名词概念的理解不一样,这就是容易分歧的所在。哲学的争吵很多就源于此。

比如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百科曰: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那何谓‘根本的’。。。。。如此下去,必须要找到一个大家能达成一致的,无需定义的,没有歧义的基本概念系统-----类似数学之公理体系,但实际上这是很难办到的........

交流必须要用语言(无论什么形式的语言),但语言有时是很局限的,,并不能表达人和世界的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09: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律只可能被认识而不可能被改变,这话说得太对了。
如果改变了规律,那必然是之前对规律的认识不彻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aaaaa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24 0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点历史学点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8: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弄清楚大家说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同一的基础上再讨论延伸的问题,否则就无从谈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1:55 , Processed in 0.17110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