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64|回复: 4

[【随笔】] 【原创首发】“怀疑”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3 1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疑”人生


   最早对“怀疑”这个概念产生兴趣,是出于爱默生先生描述蒙田的一篇文字,在文章中爱默生先生形容蒙田是一个标准的怀疑论者。我对所谓的“怀疑论者”在此之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究竟怎样才算是“怀疑论者”?难道就是对自己身边的一切都产生怀疑?直到买来蒙田先生的随笔看过之后,从在开篇中介绍蒙田文字:“十六世纪的作家,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样容易被现代的人所接受,也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能够直接与我们对话。他是启蒙运动以前对知识权威持批判态度的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情欲的冷峻观察家,也是一位对各民族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使我对“怀疑论者”才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明白了怀疑论者至少是对知识权威的一种怀疑与批判。对于人生来说,知识能否成为知识,能否用来指导我们的思想与言行举止,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是否能将这些知识溶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中间去。这样一来,先怀疑,再求证,再建立,再怀疑,再建立;就构成了一种认识体系。

   鉴于文字表达可能产生的误解,一般我在试图论述一个观点的时候,都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文字,只是希望用自己平实的话语来表述。就拿上面的标题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离不开怀疑。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的眼神中就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惊奇,从开始呀呀学语,我们试图认识这个世界,一直到我们行将就木,依旧无法摆脱对身边事情的怀疑。怀疑或许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什么生来就具备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从最开始的通过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直到老师的循循善诱,很多事情从怀疑到坚定,逐步的占领了我们的大脑,直到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开始再次怀疑以前父母与老师所传授的一切,自己尝试建立自己全新的认识。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究竟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从前些日子的抢购食盐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无法完全的辨别事情的真伪,这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什么是权威?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网络的便捷使很多人都丧失了思考的能力。百度似乎就是一把万能钥匙,任何疑问都期待用百度去解决。有人称百度为“度娘”,还真是贴切。我偶尔也用百度来查找一些东西,但是在用百度来查找的同时,我还会借助一些更加专业的网站来求证自己得到的信息,而不是盲目的相信百度得来的内容。就像我们买东西一样,怎么也要货比三家,只有多方求证之后,才能得到一个大概的结果,而对于这个最后的结果,我依旧会保留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不是完全的信服。胡适先生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警句:大胆之假设,小心之求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表面的一些事实,哪怕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也要大胆的假设其中的一些缘由,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假设来小心的求证,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听从。要有自己的主见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事情都要尝试用自己的思考去得出结论,而不是完全的借助于别人。

   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产生怀疑,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经常会提醒自己:这个世界只有一件绝对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在某一天结束。这就是一种危机意识,提醒自己认真的过好每一天。除过这件事情我无法怀疑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但是不光是怀疑,还要想办法去求证。这样就不会落入“只破不立”的怪圈。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我称他为一个坚定的“怀疑论者”,他对任何事情都存在怀疑,但是这份怀疑并没没有促进他积极的去认识这个世界,而是陷入到怀疑中无法自拔。这个怀疑人生放在他的头上倒是贴切的很。

   最近经常玩一个游戏,叫三国杀,当我选择主公这个角色的时候,常常会用到曹操,游戏中的配音很有意思,曹操每次受到伤害的时候,可以触发自己的“奸雄”技能,所伴随的配音其中一句就是“孤好梦中杀人”。难道是他真的能够梦中杀人?其实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只是曹操对自己疑心重的一个托词而已。从这个典故我得出一个结论,怀疑也是需要有一个度的,保持怀疑的度,可以促进我们不断的去求证,过度的怀疑,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词来形容:惊弓之鸟。时刻都在疑神疑鬼,这样的人生可能会很累。而且这样的人可能也会将曹操的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当成座右铭。对于这种观点,我保留自己的看法。

   对于人际关系来说,朋友之间信任的建立,如何把控怀疑的度是比较重要的。当朋友的一些行为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还是完全的凭借自己的怀疑来定论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的思量。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缘由,朋友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其他原因,我们都应该给对方一个说话的机会,这个说话的机会也是一种求证,而不是盲目的通过一些表面的行为武断,这种武断或许失去的不止是一个好友,而是一种机缘,这种机缘或许能够改变我们的一生。

   就人生而言,“怀疑”不失为人生态度的一种,愿自己浅薄的思想能引起一些朋友的共鸣。

中山若水 读书园地首发
2011-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3 1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写得很好。赞一个。
兄不喜用概念来陈述,值得借鉴。
“对于人生来说,知识能否成为知识,能否用来指导我们的思想与言行举止,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是否能将这些知识溶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中间去。”这一句有问题,“信仰”于知识而言,是个什么概念?“信仰”与“理性”如何区分?这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如何对待外界的讯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心智及其表现?举例来说,世人皆睡我独醒这一现象,如何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陶先生。
陶先生所言:这一句有问题,“信仰”于知识而言,是个什么概念?“信仰”与“理性”如何区分?这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如何对待外界的讯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心智及其表现?举例来说,世人皆睡我独醒这一现象,如何解释?

我所理解的信仰与先生所理解的信仰是否有不同?或许这会产生一些辩论,但是先生自己最后一句话倒是指点了迷津:世人皆醉我独醒。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都可以有这样的感慨:世人皆醉我独醒。但是真的是“我独醒”?还是只有“我独醉”呢?、

在我的一些文字中尝试解释过我所理解的信仰,在我看来信仰是一种体系,其支撑了我们整个人生,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包括常识、知识、宗教等等。我认为信仰与理性没有太多的冲突,信仰可以是理性的,可以是感性的,并没有人说,信仰必须是理性的。

至于最后先生提到的:我们如何对待外界的讯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心智及其表现?在我看来,外界的讯息真真假假,在于与自己的信仰体系是否能够重合或者相近,我所理解的信仰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不断的丰富与更新,这就需要不断的怀疑与求证。对于自己的心智而言,很多时候我们所接触的讯息或许与我们所预想的结果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给自己的心智一点空间,一点解释的空间,中间在于掌控的度,这也是我文章中想要阐述的一个观点。

陶先生提出的问题很是深刻,上面的回答只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还请先生予以指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2: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就知识与信仰之间的联系,到底是谁主谁副,其实意义不大。刚请教了一个朋友,他刚开始的观点是:信仰是知识的一部分。我思考后得出,就人类而言,知识的范围是要大些,毕竟知识有一定的包容性,可以有你不信的知识,但是不表明其他人不认可这些知识。但就个人而言,知识似乎是在信仰之内的,就如同那句调侃的发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与那“众人皆醉我独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3 12: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康德的宗教观与二楼的一些说法大同小异。真的知识人应该是这样,让信仰少了很多意气的成分、盲从的成分,多的是基于事实的独立思考的认同。
这个问题很虚无,也很有意义。毕竟读书人、思想者总是求得明白,苟不明白从事,纵是满心欢喜,也多业障。在别人看来,或许就是自负。
惭愧,我还没有思想体系,零散的想法和做法是:有敬畏之心,一切传承下来的东西均是人的痕迹,也即人文,同情而理解;怀疑,一切都可怀疑,怀疑并不等于冲突,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反省和确认,确证此心的存在;坚持不做“乡愿”,“乡愿,德之贼也”,但有放弃,不与争论,不代表不坚持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16:56 , Processed in 0.12508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