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xie1

[【问道台】] 从“凤姐”现象看教育还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1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1 16: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克尽本分。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夫妇之义。
  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礼。
  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悖理行为,事夫要“专心正色,耳无淫声,目不斜视。”
  在“曲从”篇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明大义,即是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1 1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如“凤姐”,姑娘道就没做好,假如嫁出去,如何行媳妇道呢,会教育出怎样的孩子呢?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1 16: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为女人,也算高知,但读了女诫,相见恨晚,各位男同胞们,你们觉得如何呢?是糟粕还是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1 16: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如下: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廷。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 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此书为《女四书》之首,是民国初期及以前几乎所有读书的女孩子的启蒙读物。比起其后明代仁孝文皇后所作的《内训》、唐代宋若昭所作的《女论语》及《女范捷录》,《女诫》虽然也称得上封建礼教的集大成者,但某些部分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 16: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诫确实写得不错,凤姐最近比较消停,是不是读了女诫有所醒悟。书上得来终是浅,估计还是在美国的劳动改造让她的大嘴闭上了。儒家文化传习了两千年,到近代出现问题,不是偶然的,要解释清楚不是我辈能做的 ;在社会重新寻找人际规则的时候,也要仔细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 18: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姐的出现对整形美容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它们的无能暴露无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6: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各类隐形的凤姐依然是此起彼伏。故而,有必要探讨教育还缺了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4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分析得很是透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7 1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6楼xie1于2012-06-10 13:50发表的 :


现在我们公共教育培养的人都有些“夸夸其谈”。比如楼上所说的缺乏自信、缺乏创新和缺乏团队配合,都不是无条件的概念,换个角度讲,都值得商榷。比如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修正最初的计划,有人管此叫没有自信;有人之只抨击别人科学研究中的继承部分, 说是缺乏创新,却将创新部分视而不见;有的人没有才能,却坐在主管位置上,对那些由正确想法的人穿小鞋,到头来,却是有正确意见的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总结为三句话,善于听取意见的人没有自信,能提出科学想法的人没有创新,被穿小鞋的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看似偶然,但其内在的联系,则为必然。

所以建议yh及其他真正关心教育的人在做正确的事之前,先要找到正确得根基。其次,不要满足于虚无的概念,需要说出一两个列子,论证一下是不是真的具备某种特质。至于yh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个人认为当下部分学生能性口雌黄也不至缺乏自信;部分学生敢于捏造事实和曲意逢迎,也不至没有创新和缺乏团队精神,常常这样难免杯具。
.......

这两天看网易新闻,有个说法叫做社会容忍度,那篇文章结论就是我们社会容忍度相当低,多数人日常思维已经被教育成鲜明的敌我思维,凡是不同意的都被归结于敌我矛盾,这或许就是我们建国后的教育体系造就的结果吧

如果大家都能经历模拟项目的实际配合操练,或许本来该有的基本素质,比如善于听取意见,比如善于容纳不同意见的队友,比如主管合理管理下属不用小鞋这样下三滥的手法,这些其实都可以在模拟训练里面做多次演练和提高的

或许这些年的商业思潮过度冲击教育部门,但是如果积极迎接这些商业元素拿来活用到孩子的财商培训上面也不是不可以的吧,缺乏团队精神本质上还是缺乏共同愿景目标,缺乏彼此沟通的技巧和管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5: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底层的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是无从去考虑教育的缺失的。生存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4 17: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教育是个社会工程,单纯地只从教育来说中国的教育缺什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反之也是如此。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怎么高估都不为过,毕竟教育的实施是由人来实施的,在一个急功近利,普遍追求一种竞争性的成功,金钱成为衡量保准的社会里,个人被评价的时候,人们往往是以当下的社会成功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的,而一个人在行动中总是也当下的社会成功标准来指导自己的,除了那些伟大思想家之外,普通人不可能脱离当下社会标准来行动。其次,一个人的行动除了受到社会评价的约束之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模仿。从广义的教育来说,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就是在父辈所造就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从出生开始,一个人就处在一种以家庭为中心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之中,在这个环境中,作为最初的成长者,首先是从对父辈及其社会关系的背景中的行为和言语的模仿中成长的。其次,现在的电视媒体的影响同样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来源。进入学校之后,学校的整体氛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造成对孩子未来行为的影响(在这里,我把教师的言行和学校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归为社会教育)。社会的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整个一生都是在社会教育中成长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就在于成人为他造就了怎样的世界。从这两方面来说,我们在考量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的时候,首先要考量我们的社会缺失什么,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缺失什么。
从狭义的教育来说吧。就因为以上原因(也就是说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才有教育塑造人的思想,也才有那种主张教育要远离社会标准的要求。从柏拉图到洪堡,这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们都认为教育应该独立于社会,教育是引领社会的,而不是屈从于社会的。教育在质疑传统和社会中推动社会的进步,为社会创造新的思想的。反观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以社会要求来进行的,用一句话来说吧,我们的学校就像妓女一样,倚门卖笑,像社会频频暗送秋波,惟恐自己脱离社会,没有和社会一起堕落。如果说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的话,那么首先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少独立的精神,缺少独立于社会,独立于政府的勇气和精神。
从凤姐的现象来反思我们的社会和教育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缺失的是:一、整个社会,当然包括教育,缺少一种宽容和自由的精神。每个人都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度去贬低和评价,甚至打压别人,却从来没有以一种宽容的精神来对待那些他们在道德上不认同的人。二、整个社会缺少一种精神追求,每个人包括那些教师,都以金钱和权力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道德成了人们谋求利益的手段,而不是内在的品质。三,作为教育机构缺少一种独立的精神,以社会上的那些要求来衡量自己,而从不把追求真理作为教育的根本,教育已经成为社会腐化的缩影,而不再是一片纯净的区域了。四、作为教师的那些人缺少传道授业的责任。每个人都追求权力和金钱上的满足,而不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追求,大多数教师把精力都放在了追求权力和金钱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关怀上。学生只是成为了他通向所谓成功的铺路石,而不是未来的创造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11: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楼fp66于2012-04-20 01:36发表的 :
接上贴,所以从“凤姐”现象看教育,正缺少“个性抒发"、”自我表现”的鼓励教育,中国才培养不出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创造性人才。
非常同意這一點. 正是因為一個國家把教育"計划化", 所以所有人都有同樣的價值觀, 大家才會覺得某些行為是離經叛道的, 這樣的要求全民教育"最优化"的方針要是成功, 國家當然是強大了, 但這往往是不現實現的, 不管是經濟上, 思想上, 物理上各種方面來看, 單一的價值觀只會進行“混亂”而不是"有序". 我們可以討厭、唾棄某些人的某些行為, 但都不該去否定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2: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个性张扬,就可以不尊重社会吗?这一点值得辨析探讨。

话说凤姐还有什么奇谈怪论吗? 好像没有看到。看来凤姐在美国受的劳动教育起了作用,说话不像从前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她只要踏踏实实的努力,人生中还应该有很多机会。

而值得反思的是,大家应该拿在国内的凤姐做楷模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凤姐所突破的规矩,不是说她说了离谱的话,而是离谱的话中所折射出的不劳而获的想法。 美国和美国洗脚房的经历,最终可能使这个凤姐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通过劳动才会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一点,完全是因为"教育"两个字。

先从我的教学经验说起吧。原来我们专业还有个师范的方向(一个班,毕业生未来方向是到中小学当计算机的老师),后来因出路似乎不太好,前年开始,这个方向取消了(以中小学计算机教师不缺云云),我觉着是可惜,如果能培养出优秀的、有特色的人才,哪里不需要呢?以前教“教法”的老师,课是永远也不用上了。教法课我是不教的,但这门课有一个训练环节,是让学生“说课”,我看过几次,有点感触。“说话,表达,对一些学生真的很难,很难啊”。我们老师讲课(有经验的),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澎湃,或声情并茂(大学理工专业的老师似乎不需要这个了,呵呵),或知识渊博如滔滔江水.....可换成学生,哎,那真是或哑口无言,或语无伦次,或苍白无力......怎么了,我自问,这是怎么了?当然,最后,师范那个班的学生普遍要比非师范的学生能说些。

我总结了半天,归为“自信”两个字。在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女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按你们的标准评判就是“凤姐”型的)。她以前是根本不听课,不学习啊,可在毕业的时候似乎是换了个人,眼睛里总是闪着光,非常喜欢说话,积极而坦诚。我经常拿她做例子和其他老师说,我说,“啊,我们培养的学生,像她那样我就心满意足了,看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眼神中不是对“失业”的恐惧,不管做什么,她似乎已经找到了她自己......”

最近上课,我注意增加了一点,就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表达,知识都不是重要的了,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你就表达吧,高兴些吧,我欣赏你的表达,我带头全班鼓掌鼓励每一个说话的学生(我真不想说是“提问”“回答”),我提问的时候总说“我采访下你,你认为.......”我发现就算是“顽石”,在那个时候眼睛里都似乎闪了一下光......

自信些,哪怕是自负些,也比自卑好的很多,很多,更别说知道“注意力经济了”。我鼓起勇气挺一下“凤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6: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物就一点论一点,看不出好坏;而结合自身经验,来讨论这一点难免荒腔走板。
就凤姐说凤姐吧,习奥会前,她的大嘴又张扬起来,说自己是受了迫害;古人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凤姐之举,背道而驰,实在丢人现眼呵~
以小见大,凤姐做人的根基就没有立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15: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5楼xie1于2013-06-09 16:11发表的 :
有些事物就一点论一点,看不出好坏;而结合自身经验,来讨论这一点难免荒腔走板。
就凤姐说凤姐吧,习奥会前,她的大嘴又张扬起来,说自己是受了迫害;古人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凤姐之举,背道而驰,实在丢人现眼呵~
以小见大,凤姐做人的根基就没有立正。

凤姐需要什么根基吗?
凤姐的资本就是网上一棒子人的追捧和关注,她不搏出位谁看她呢,所以幻想凤姐的根基根本不现实,一个网络ID和现实两码事,凤姐现象说明中国网友其实蛮宽容的,连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奇葩都有粉丝追捧和评价,这是网络的塑形出来的ID,没有什么现实必然对应的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4:54 , Processed in 0.18894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