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40|回复: 18

[【文史类原创】] 学术视野的割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8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史学月刊》2011年第6期上读到王宏斌教授所写《乾隆皇帝从未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的文章,不胜感慨。王宏斌教授是从事清代海防的的一位专家,著有《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等著作,对清代的海关研究应该甚为熟悉。
可是这篇文章,看不出他对清代前期常关研究关注,学术史基本不了解。这篇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所谓闭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基本上就是对之前学界“江、浙、闽三海关”关闭论的评述,第二部分“乾隆皇帝从未下令关闭江浙闽三个海关”,分析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的一条上谕。第三部分,“江浙闽三个海关一直在正常运行”,通过《清实录》上史料来叙述这三个海关在乾隆时期的运行情况。这篇文章具体内容细节不评述。
  如果这个文章放在三十年之前,应该是一篇好文章,可能具有颠覆前说之功。但是现在,随着清代前期常关研究的深入,这些都不是问题了。王教授在在第一段说到“有感于错误的观念继续流行”,所以写作此文。不知道王教授写作此文的时候,关注的视野有哪些。关于清代乾隆时期的四海关的情况,据本文了解,至少有以下著作涉及,不包括论文。2000年,黄国盛著《鸦片战争前的东南四省海关》,2004年,祁美琴著《清代榷关制度研究》,2008年,邓亦兵著《清代前期关税制度研究》,2010年,廖声丰著《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研究》,倪玉平著《清朝嘉道关税研究》,这些著作,不知道王教授是否知道或者翻过,这些著作都对乾隆时期四海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有制度的研究的,也有海关运行,包括税关税收量和商品流通。特别是廖声丰对“一口通商”有着专门的研究。此外许檀、廖声丰、邓亦兵等又还有不少论文对沿海各关做了个案研究,应该说研究成果不少了。可是王教授在此论文中只字未提。是这些研究成果不入法眼,还是不知道有清代常关研究。
  这应该不是王教授一个人的问题,在国内这个问题比较普遍,研究近代的学者不关注清代前期的研究,研究清代前期的学者不做清代后期的,有着学术视野的割裂。我想如果王教授稍微关注一下,这么多著作就不会看不到,很大的原因,是视野限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8 2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太简略了,应该深入的梳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2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ufucopy于2011-07-08 20:30发表的 :
楼主写的太简略了,应该深入的梳理一下。
不想多写,在我看来,没多啥价值论文,就是一个感慨,现在很多期刊都是看人发文章,他是教授,这个文章就可以发,很多论文要求前面至少有学术史,但是这个论文学术史缺失,还可以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9 0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躺在功劳簿上,不愿意翻身,自然不知道学界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甚至甘愿闭门造车。

有时候,说不定是人情稿,编辑也木有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6: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陶梦于2011-07-09 08:45发表的 :
躺在功劳簿上,不愿意翻身,自然不知道学界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甚至甘愿闭门造车。

有时候,说不定是人情稿,编辑也木有办法。
人情稿很多,但是这个问题出在王教授上。写文章不能不关注学术史,别人写过很多了,在这么写没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2 15: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王教授不会电脑检索,他已经out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19: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whiteman于2011-07-22 15:36发表的 :
可能王教授不会电脑检索,他已经out了
现在写论文著作,不网上检索的人估计绝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5: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未下令又如何,閉關鎖國,事實可是俱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 1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能对专家期望值过高了。

看了下百度,叫王宏斌的人不少,有主任医师、南街村董事长、市长、证监局长、刑侦局副局长、机械工程副教授、食雕艺术家、副县长等,就是没有历史学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2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cnki了一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表过论文13篇。
百度真靠不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2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个做学问的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16: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小可拉好于2011-07-08 20:34发表的 :

不想多写,在我看来,没多啥价值论文,就是一个感慨,现在很多期刊都是看人发文章,他是教授,这个文章就可以发,很多论文要求前面至少有学术史,但是这个论文学术史缺失,还可以发……
事实上,现在很多教授并不认真看最新书刊上的文章,写文章不过信手捻来而已,掌握的材料多半非常陈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2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wuxinhai0912于2011-09-15 16:19发表的 :

事实上,现在很多教授并不认真看最新书刊上的文章,写文章不过信手捻来而已,掌握的材料多半非常陈旧了。
我上面都没有列文章,列的都是专著。
我看一篇文章和著作,首先看的是学术史这一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说法。对和自己相关的研究,要细读。不是很相关的,就看一下方法论和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1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别说,年纪大的老教授还真不会cnki,读秀检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9: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怕越来越眼光狭隘了,没有办法,好像做了那一块,就一辈子在这个树上吊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2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割裂”两个字断的好。

至于老先生们用不用检索,其实很多坚持在学术一线的,还是用的。有些不大上网,和治学领域和方法有关,我们用来依赖网络的时候,他们在高质量的回溯原始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彳亍于2014-03-12 12:57发表的 :
“割裂”两个字断的好。

至于老先生们用不用检索,其实很多坚持在学术一线的,还是用的。有些不大上网,和治学领域和方法有关,我们用来依赖网络的时候,他们在高质量的回溯原始资料。

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也专门强调过,如果没有网络,怎样利用已经有的工具书,完成学术成果的检索和阅读。
史料很重要,是基础。如何在别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那就看对学术史的掌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讲一个印象已经有点模糊的事儿,反正也就一说,不多讲究。
某人说(好像还是所谓的知名学者,大陆的,好像是文科的,但不是搞历史的),世界文明,惟一得以延续的是日本,因为天皇这么久了,还传承得妥妥地

---------
要想不闹笑话,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单个人脑有穷,又不谦虚,大嘴巴,不谨慎(不是装模作样的那种),闹笑话免不了的。但要说每个人都学得很多,融会贯通,就像似了我们古代的那种培养(这个到了近代被浮薄的《盛世危言》提过,在古代也有人说道这事儿),也多有弊端。
还是谦虚谨慎,大抵只能如此吧

其实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学术,很多所谓的专家,只要离了学校、科研机构,“弱智”(确实是这两字)到了恐怖,网络欺诈的高危人群里面,就有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
人不鲜活了,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2:14 , Processed in 0.15436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