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奶奶去世时我才7岁,那时奶奶的尸体在屋子里放了四五天,大人们都很忙,而我和弟弟妹妹在院子里高兴的玩耍,我不知道大人们都在忙什么,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东西,也不去想太多。
初二暑假的一天,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干爸去世了,我们匆匆的赶到他家,就这样我在那里呆了7天,那时第一次感到自己亲人离去后心中的悲痛,第一次感觉到人的死亡对一个家的破坏力。那时的嚎啕大哭是因为受了周边亲人痛哭的感染,是看到干妈面对残酷的事实的痛苦的感染。那时也没有把死亡想到我自己身上来。
高三下半学期的时候,四月份的一个晚上,隔壁班的一个男生在10:30下晚自习回男生宿舍时骑车横穿马路,被一辆超速出租车撞出10米外,胸腔破裂,当场死亡,虽然我不认识他,但那次,我真正的意识到可能我也会像他一样,在没反应过来的一瞬间快速死亡,不管是因为什么偶然的因素,也许他跟我一样,打算晚上回去把自习剩下的英语阅读做完,明天把做完的模拟卷的错题改正,因为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死亡是未知的,突然它来了,阻挡了他高考的路,阻挡了一个青春少年在花一样美丽的时光追求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的去路。而且我最害怕的,觉得最悲剧的是,是在我未知的时候,短时间内,我死了,我的意识逐渐消失了,我还没来的及跟我的亲朋好友说一句再见,我还没有准备好就无意识的消失了,所以,那时我躺在床上不敢睡觉,当自己快要睡着时克制自己不要睡觉,因为害怕自己因为什么睡了就不再醒来……
从那时起,我渐渐开始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经常会有莫名的不安,因为时常会有一种意识从脑中蹦出,我的爸爸妈妈,最亲爱的人会离我而去,尽管他们是多么的舍不得我,可这样的现实谁也阻挡不了,更可怕的是,这个现实正在一天天的向我逼近。然后就是自己也终逃不过一死,于是,我很恐慌,我想要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或目的、意义来安排我的一生,我在努力的寻找着我自己要赋予我生命的独特意义以及我将选取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否则感觉活着没有了意义,那何苦要来人世这一遭呢?
为了安宁,我们对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追问,然而我们所追寻的意义在哪里?人的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当人之存在到“共在”中去寻找意义时,却寻不到生之存在的真正意义。这种状态在海德格尔看来被称为“无家可归的状态”。可想人一旦被这个世界所卷入,就必然会茫然失措而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不断地逼近,就会逼使“亲在”去寻找可以安宁的价值意义所在。他的“向死而生”是自由的存在。海德格尔对“死”的超越,不是站在物理、医学的角度对生命、死亡概念上的理解,而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生死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自然状态,而“向死而生”恰恰超脱了这种“物性”的人生存在状态,不断克服时间性存在带来的局限,以死亡为前提去面对生命,面对存在的真实状态。当看透死亡后,从而使人的存在不再对生太过执着。以更加豁达的精神面对所需经历的整体存在,淡化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降低在竞争异常激烈社会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开阔的胸怀不断赢得“自由”人生。这就是我们说的寻求意义(不管有没有结果,或意义的对与错)的价值所在。
未知死,焉知生?人人都知道死的必然性,当我们在向死亡迈进时,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对死的未知的恐惧,许多哲学家都教导:使自己愿意死,死就不可怕了,但有一位哲学家说:我不愿意愿意死。我们若想坦荡安定的、有意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必须正视死的这一事实,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把死亡归之于对感觉的剥夺。他的世界仅仅是一个感觉的世界,他认为我们通过感觉来触摸世界,我们的知识源于感觉。所以伊壁鸠鲁得出结论, 我们对于死亡的认识也必和感觉有关,在我们无法进行感觉的时候,世界就在我们面前消失了,这就是死亡。他在他的残篇中说: 我们不必害怕死亡,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 死亡还没有到来,当死亡到来的时候, 我们已经不在了。在他看来,死亡并不可怕,对于彻底地、真正地理解了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什么坏事的人, 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惧怕。因为身体和灵魂的结合,所以肉体的毁掉即意味着灵魂不再存在,我们只活一次, 我们不能再次降生, 从永恒的角度讲,我们必将不再存在。
但是,因为有了死,生命有了终点,人生有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个颠簸不破的游戏规则,正因为有了这条明确的规则,人生可以精彩,人生充满挑战,我们有了自己创造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包含着所有的机会和可能。而且,死亡使我们获得自由和永恒,我们不再受肉体的束缚,我们的灵魂将不再为生前的无限的未知所困惑,假如神赐给人类永生,一百年过去了,五百年过去了,我们将会看到何种景象?我们将会看到这个星球上布满枯木朽株般的老人,他们秃发缺齿,形销骨立,百病缠身,早已衰竭枯萎了,然而命中注定他们将永远衰老下去,永世不得解脱……如果没有了死,就没有了爱和激情,没有了冒险和悲剧,没有欢乐和痛苦,,我们将不再受限制,我们将不紧不慢,不懂珍惜,不懂错过和忏悔,也不在乎意义,没有了尽头,没有绚丽绽放,没有一次次的追求和超越,不在跳出自己本身寻求珍贵的价值,不再有生命的魅力,连同之前生的意义也剥夺了。
所以,当我意识到死亡,我反而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的时间有限,我的精力有限,既然我生了,就要留下自己所谓的“价值”,有人说人生如梦,那么死如什么呢?我宁愿说,生如睡觉一样,只是没有虚幻的梦,生与死比起来,确实虚幻了点,但生的感受是真切的,没有谁能剥夺我们活着的权利,没有谁能剥夺我们有尊严的自由的活着的权利,每个人的遭遇是不同的,可能不是都那么公平,但一定都是独一无二的。
周国平先生说,“尽管人人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日期。如果可以,我就愿意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日期,那样,我会更加珍惜时间和生命,我会更容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我会在确切的时间到来之前对我的亲人说句再见,对我的朋友做一声告别,对我的仇人一笑泯恩仇,对我自己的一生做一个总结和评价,然后,就像很平常的一天一样,总结完就睡觉,只不过这次不再醒来。
虽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抵抗死亡,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抓住现在,在我们从生到死的这一阶段赋予生命的独特意义以及选取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活出真实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