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01|回复: 2

[【读书进行时】] 读 竹枝词 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14: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竹枝词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读,而是从历史史料的角度去读。目前学者用竹枝词作用一种史料来研究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少。小田在《江南场景 社会史的跨学科对话》中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多说。
出版的竹枝词已经不少,本人也下了一些。慢慢翻读也能发现不少对自己有用的记载,对于其他史料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生动而详细。

我这种读是翻读、泛读,感兴趣的就记下来,尽可能的将竹枝词的背景找出,或者找出其他史料印证,有兴趣的,可以共同读。本人文学底子也薄,对诗词之类更是难以理解。估计误解误读不在少。
先贴一个昨天晚上翻到的。

纪荒竹枝词
清一民国 刘邦辅
霪雨为灾甲午年,不分高下水为田。
秋来禾稼登场少,到处人声只唤天。
高处亦多出泉,田一亩所收辄不及斗,
农家仰天瞻叹共唤奈何。

冬日愁添米价昂,秕糠看作玉梗香。
田园贱售无人购,共约来春赴远乡。
每亩出售十数缗,恒无购者。
春来十室九无烟,只好燃眉顾眼前。
忍痛每将庐舍弃,三间茅屋几缗钱。
房一间,辄不能易斗米,故殷房卖木
者多。

卖尽犁锄供一飨,转思株守十分难。
逃荒沿路人无算,风雪偏遭二月寒。
铁器每斤制钱数文。凡缺路费者,辄
死于道。

荒年饭量更离奇,野菜加飨不慰饥。
只为贫民调冷粥,村边榆树尽无枝。
榆树皮性黏,常用以和粥
因开粥厂更堪哀,拥挤偏逢践踏灾。
老稚苦难相保聚,每从道路弃婴孩。
饿殍日以百计,时有践路死者。
道瑾纵横路几叉,荒年饿鬼半无家。
有家亦只收枯骨,藁葬谁闻鼓吹哗?
无棺木者十之九,悄悄埋葬哭声亦不
闻焉。

每怪饥年疫盛行,贪狼为害更无情。
举家往往根株尽,废宅空存屋几楹。
被狼噬者各村有之,滦西尤甚。

一看就是描述一次水灾之后的惨景图,初看没有时间没有地点。不过作者还是交代了一下,第一句即使“霪雨为灾甲午年”,时间是甲午年,从作者的生平来看,这个甲午年即是1894年。地点在最后一句,“被狼噬者各村有之,滦西尤甚。”滦西即今天的唐山、秦皇岛等地。所以这首竹枝词,竹枝词是描写1894年迁安、卢龙、临榆、昌黎等州县水灾情况。
每一首都是一幅图画,刻画出当时水灾的惨状,为正史方志所不载。

当时方志关于这一次水灾的有以下记载:
1894年
“夏五月,淫雨四十余日,禾稼尽伤。”民国《迁安县志》卷五纪事
“自五月至七月霪雨不止,滦河、饮马河水溢,漂没禾稼,秋歉收。”民国《昌黎县志》卷十二史事
“霪雨伤稼,岁饥。”民国《卢龙县志》卷二十三史事
“是年大饥。”民国《临榆县志》卷八纪事
“秋七月大水,高下田颗粒不纳,城东刘家坨塌陷,溺死三十有五人。秋大饥。”光绪《滦州志》卷九纪事

1895年
“春大饥,道瑾相望。秋大熟。”民国《迁安县志》卷五纪事
昌“春大饥馑,民掘草根,剥树皮食之。是秋有年。”民国《昌黎县志》卷十二史事
“民多饿莩,设粥厂于城内,就食者众。是岁有秋。”民国《卢龙县志》卷二十三史事
“秋大熟。”民国《临榆县志》卷八纪事
“春,民无食,至掘草根剥树皮,卖儿鬻妇以求活,道瑾相望。夏四月霖雨,大风拔木,米价昂贵。时贵州古州镇总兵丁槐军驻城中,饥民稍得沽润。是秋大有年。”光绪《滦州志》卷九纪事



方志中的记载,对于我们理解这首竹枝词有着很大帮助,大雨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天”,农作物颗粒无收。灾民只有背井离乡,卖田卖地逃荒。
那这首竹枝词就为我们研究这场水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0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闸竹枝词
作者:汪述祖,汪述祖,字子贤,号林甫。休宁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官吏部主事。他的《余园诗稿》中有多种竹枝词。

二闸:原通惠河从东便门到通县有40多里的河道,在这段河道上,共设置了五座闸门。在清代民间为这五座闸门起了通俗的名字:即惠河闸,俗称大通桥闸,简称头闸;庆丰闸,简称二闸;平津闸俗称高碑店闸,简称三闸;溥济闸,俗称花闸,简称四闸;通河闸,俗称蒲家闸,简称五闸。
当年惟二闸最为繁盛,周围开设了许多茶楼、酒家,聚集了一大批商贩,还有望东楼、望海轩、如意馆、大花帐、得月轩等老字号。每到夏季最为热闹,茶楼酒家都要从京城请来一些著名曲艺界艺人前来表演相声、大鼓、单弦、魔术、什不闲等。最热闹的是每年从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到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城乡几十档民间香会,狮子、秧歌、小车、旱船、太平都要到这里来表演。
以上来自隋少甫,王作楫著:《京都香会话春秋》,第232页。

二闸即通惠河庆丰闸,其水上源护城河,下接通州白河,水不甚宽,而船最多,皆粮船、驳船,由京师至通州,来往相属。自五月初到七月中,二闸游人如织。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内城人往游,通常在齐化门外登舟,至东便门换舟,至通惠闸。舟可租终日,到处流连,或朝往夕还,一随人意。午饭必于闸上酒肆。或征歌板,或阅水嬉,豪者不难挥霍万钱。
以上来自 刘小萌著《清代北京旗人社会》,第978页。


忆昔曾为二闸游,行人如蚁荡行舟。
汽车自达通州路,冷落河干旧酒楼。

士女纷纷日往还,贩夫贾竖笑开颜。
一肩桃李无租税,二闸如今不设关。


舴艋轻摇东复西,秋阴如幄压篷低。
相逢一笑匆匆去,郎下河堤妾上堤。

小坐团团携彼妹,牵船就岸要人扶。
茶寮问道谁家好,一桁新帘雅利居①。
① 茶肆名。

几个儿童赤体蹲,身轻如鸟浪中翻。
今朝乞得钱三倍.归与爷娘共笑言。

雏莺乳燕不知名,开口欣然座客迎。
一曲清歌金一饼,有人念尔亦苍生。
女唱向人乞怜,客有掷以金钱者。

又闻赛会补中元,戏罢莲灯尚插门。
怪道今年游客少,高车都去万生园。

闸长流水不复回,溅珠喷玉白成堆。
水流那及行人好,昨去通州今又来。

归来游兴未阑珊,便道东门湾复湾。
底事秋来征税急,城闉薄暮不曾关。
崇文门税局将瓜代例,以七月廿五日。
起至月晦五日让征,是数日征税必逾。
常额数倍。

《余园诗稿》

这些诗描述了清末民初以来二闸的社会经济变迁。诸如汽车(应该是火车,查了资料,问了其他人,不能确定在清末民初汽车能替代船的作用,而且那时汽车运输能力不行。)的出现替代了传统交通工具“船”的作用,使得运河沿岸的酒楼生意衰落。赛会替代了传统的中元节庙会,万生园(动物园)出现冲击了传统戏曲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芳竹枝词

津邑西南一水通,胜芳为客趁春风。
人乡问俗多佳话,写出村言各不同。

竹枝词出节重重,百里风光可荡胸。
巷议街谈诗料好,夜深敲韵记芳踪。

矮屋恒多四面窗,疏棂夜望影双双。
司空见惯浑无忌,窃听须防遇吠尨。

通例归宁一日期,莫教外宿免嫌疑。
从来此处无车马,安步长街乐不疲。

少妇河干尽洗衣,红衫碧水对斜辉。
捕鱼为业多奇利,此地终年蟹最肥。

万户千门近水居,小家碧玉画难如。
夕阳巷口人争立,粉面油头尽倚闾。

五步荷花十步芦,家家织席利锚殊。
堪怜村妇多工艺,一事无成愧丈夫。

大河西对小河西,曲巷纵横路欲迷。
瘦小弓鞋精刺绣,天阴雨湿尽沾泥。

齐整当称富贵街,人家庭户尽高阶。
粉墙画栋门相对,房舍无如此处佳。

不重生男重女胎,赔钱货反卖钱来。
吾乡姬妾桃花面,半是文安此地开。

日出三船泊水滨,朝朝揽座下天津。
行经杨柳青溪畔,尚有官厅查税人。

武庙石坊卓不群,巍然独立气凌云。
遥遥相对三重阁,关圣文昌两帝君。

街外河干种菜园,更多贫女立蓬门。
天生丽质长词令,鹦鹉应输一段言。

晨起家家便早餐,疏羹淡食也相安。
一乡男妇皆勤俭,生小应知度日难。

五处虹桥水一湾,地灵人杰尽朱颜。
鸭群波上殊肥壮,游泳浮沉意自闲。

四围环水水为田,种稻分秧并种莲。
采藕人多研细粉,调和清味最新鲜。

一溪清水涨春潮,透见群鱼尾动摇。
惟有渔人风味好,闲观垂钓上东桥。

夕阳鸟鹊尽归巢,古庙依然有磐敲。
几处僧尼怀别抱,不闻法鼓与金饶。

女郎剪发著旗袍,革履珊珊底后高。
此是时妆兴未久,不知村妇自风骚。

只为居人宅近河,双眸故尔等秋波。
好花已属芙菜艳,美女尤传此地多。

野妓曾闻四五家,也知待客敬香茶。
虽然牛鬼蛇神样,半老徐娘鬓插花。

美景良辰说胜芳,谁家少妇竞新妆。
风清水秀多佳丽,压倒荷花十里香。

卖席街头未五更,重重铺地任纵横。
商人买去包盐用,议价纷争月尚明。

女校诸生尽妙龄,排班玉立并亭亭。
文安教育多文化,半日书声驻足听。

彩舆绿轿每双乘,亲迎从来礼有征。
仪仗鼓吹前路引,新娘身后子孙灯。

每有停棺十数秋,多年不殡没来由。
虽云显达方安葬,倘永无财忍罢休。

浴池汤暖涤尘襟,剧场高歌合五音。
环水如城兵资少,桃源世外不须寻。

繁区商贾集河南,晓市人多挽菜篮。
酒肆烹调滋味美,新酷绿蚁饮尤甘。

佳人如玉手纤纤,看会家家卷竹帘。
村妇信神齐拜庙,焚香点祷慢轻拈。

竹枝裁就格难严,不愿人知付枕函。
三十年来犹故我,依然未改旧青衫。
(《奇芸室诗荟》卷五)

比较长的一段竹枝词,主要描写了胜芳地区的女性生活各方面,也包括了胜芳地区的物产、饮食等。有兴趣的朋友,自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捕鱼为业多奇利,此地终年蟹最肥。”、“齐整当称富贵街,人家庭户尽高阶。粉墙画栋门相对,房舍无如此处佳。”“日出三船泊水滨,朝朝揽座下天津。行经杨柳青溪畔,尚有官厅查税人。”“五步荷花十步芦,家家织席利锚殊。堪怜村妇多工艺,一事无成愧丈夫。”、“卖席街头未五更,重重铺地任纵横。”、“商人买去包盐用,议价纷争月尚明。”、这些句子描述了当时胜芳的一些经济状况。涉及到渔业、织席业、与天津的经济联系,有一首《沽上棹歌》也描述了天津与胜芳的贸易: “挂帆估客胜芳去,笑指汀芦初白头。”胜芳多以织芦席为业。津人时往贩之。“繁区商贾集河南,晓市人多挽菜篮。酒肆烹调滋味美,新酷绿蚁饮尤甘。”这首则描述了胜芳的市场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21:12 , Processed in 0.1595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