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67|回复: 0

[[辞书评介]] 从《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看汉英词典的翻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19: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庆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姚乃强教授主编的《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经过编者、审校者的不懈努力 和反复校正,最近已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字典是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新华字典》修订本的英译本。作为《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的参编者之一,笔者将结合这部词典的编纂谈谈汉英词典翻译的一些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
  词典由人们编纂出来首先是为读者服务的,所以词典的编纂者在真正开始进行编纂之前都明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目标读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编纂一部词典的动机如何, 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首先明确了这样一个问题,编者在操作时才能有的放矢,达 到预期的目的并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词典编纂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原则。
  根据语言学家的观点,言语活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方面”的言语活动,如阅读、听和将所学外语翻译成母语等;另一种是“生成方面”的言语活动,如说、写和将母语翻译成所学语言等。而词典的编纂者根据其目的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编纂者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读者在阅读、听力以及将所学语言翻译成母语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其所编纂的词典一般只提供词和词的释义,这种词典被称为解码型的词典。相反,如果编纂者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读者在说、写和将母语翻译成所学外语方面的能力,那么其所编纂的词典则要增加词法、句法、搭配和用法的说明,这种词典被称为编码型的词典。当前,在词典的出版界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趋势,那就是词典中编码方面的信息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这是因为侧重解码信息的词典大多仅供查询词义,而侧重编码信息的词典一般提供实际使用语词所应掌握的信息,满足读者对编码信息的需要,所以更能吸引读者。编码型的词典往往根据读者的需要有选择地收录和描写语词,以便读者最终学会使用语词。
  从解码型与编码型的词典分类的角度看来,《汉英双解新华字典》可以说是一部包含一定 量编码信息的词典。因为它是《新华字典》的编译版,而《新华字典》中提供了许多编码信息,如词的搭配信息、相关词语信息、注释、丰富的参见系统以及词的文体和语用信息。《汉英双解新华字典》是兼具汉语释义和英语翻译的双解词典,提供了汉英两种语言对比词汇单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表现的平行释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之所以决定把《新华字典》作为《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的蓝本,主要是因为《新华字典》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新华字典》中收录了11000多个单字,3500个带注解的复音词、词组,9种附录和9幅插图。自1957年出版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40多年中,出版社曾9次对它进行修订,重印百次以上,累计印刷的册数达到3亿多,它既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也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变化。
最初决定编撰这本词典是1996年的事情了。当时香港即将回归,回归后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和交往势必会变得日益频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港人学习普通话的愿望就显得尤其强烈,香港各种普通话速成班应运而生,掀起了一场学说学用普通话的热潮。香港当地人一般操粤语,粤语与普通话在写法上有一些差异,在发音上差异就更大了,对香港人来说,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实非易事。但由于香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之下,一般受过教育的人在英语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利用他们的英语优势来学习汉语实在是最好的办法。另外,除了香港以外,澳门的回归在当时看来也是迟早的事情,在澳门人的教育体制中,英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澳门人的英语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澳门人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会说一些汉语,但距离标准的普通话还有一段距离。预见到港人和澳人学习普通话的需要,北京商务印书馆决定把《新华字典》翻译成英文,编纂一部双语词典,以满足回归后港澳同胞学习普通话的愿望。港澳同胞与汉族一样同属中华民族,在文字的书写上港澳两地与大陆有很多共同之处,虽然文字在繁简上有所不同,但对双方来说大致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双方在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积淀使港澳同胞在本质上不同于没有接触过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外国人。因而在编纂《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的时候,我们在收词上没有增删,在立目上和义项上也都没有变化,而是直接使用《新华字典》的全部原文。为了方便港人和澳人听懂和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每个单字附有注音之外,译者为所有的例词和例句都标注了汉语拼音,为读者提供了语音方面的信息。以“哎”字为例:
哎 ai 表示不满或提醒 interj. expressing dissatisfaction or rem inding sb. of sth.:~,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nǐ zěnme néng zhème sh uō ne! Hey,how can you say so? or How can you say like that?/~ ,你们看,谁来了! nǐmen kàn,shuí lái le! Look,who is coming! [哎呀ya]叹词,表示惊讶 interj. expressing surprise另外,考虑到读者中的香港同胞长期以来使用的主要是英国英语,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编 者照顾到了他们的习惯,使用的是英国英语中的拼写方式。比如,“颜色”一词的拼写都是 colour而不是color,而“喜爱”一词的拼写是favour 而不是favor。
  为了读者查阅的方便,英译部分紧跟在每个需要英译的中文项目之后。释字部分英文紧接在中文的后面,而例词、例句部分中文后面接汉语拼音,然后接英文。下面以“蟊”字为例:
蟊 máo 吃苗根的害虫 an insect destructive to the roots of seedlings [蟊贼zéi] (喻) fig
对人民有害的人 a person harmful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在编纂词典的过程中,词典的体例上也有很多的讲究,主要的出发点是要方便读者查阅。比 如,《汉英双解新华字典》采用不同的字体来排印不同的内容。英文的词性用的是黑斜体, 英文释义用的是白正体,汉语拼音用的是白等线体,而英文的例句使用的是白斜体。这样排 印,非常醒目,让读者一目了然。另外,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英文的译文直接插到中文 的后面,使读者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们现在用“碑”字条为例:
碑 bēi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a steal;a stone tablet on which there is an inscription carved in memory of a cause or certain exploit as a symbol:人民英雄纪念~. rénmín yīng xióng jìniànbēi the monument to the memory of people’s heroes / 里程~ lǐchéngbēi milestone / 有口皆~(喻人人都说好) yǒukǒujiēbēi win universal praise;(fig) be praised by everyon e.

                            二
  下面,我们来谈谈汉英词典翻译的一些特点和所应遵循的其他原则。
  一般来说,词典的翻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研究,即对词目的翻译和对例证的翻译。根据近代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词目的翻译应该被看作是对语言的翻译,而对例证的翻译应该被看作是对言语的翻译。所谓语言指的是一个语言集体共同拥有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知识,它构成了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基础。言语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集体中的一员对语言的具体应用,言语包括语言的所有变体如语域、方言和个人用语等。因此,对于词目和例证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词目是词典中的核心部分。在词目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孜孜以求,力争达到“信、达、雅”的境界。所谓“信”,是指译文的词目应该忠实于原文词目。词目的翻译在本质上是译义,不译原语词目的释文,而译出对应词。力求用规范、恰当的对应词来代替原语中的词目。以“鸥”条的翻译为例:
鸥 ōu 水鸟名,羽毛多为白色,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 、螺等 gull,a kind of waterbird,usu. with white feathers,living on the sea or lakes,feeding on fish and snails
对于“鸥”条,我们不仅要按照汉语词目的释文用规范的英语进行翻译,而且首先还要给出 “鸥”字的对应词,即“gull”。这样一来,读者不仅能通过对英汉两段文字进行比较来学 习地道、规范的英语表达方法,而且还掌握了“鸥”在英语中的对等词,使其将来能够用英 语来指称“鸥”。在这里译语对应词与原语词目在外延上相同。如果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与某个汉语完全等值的对应词,我们就只有用规范明白的英语加以说明。以“〖FJF〗*,〖FJJ〗”为例,该词的释义为“小鼠”,在英语中没有现成的对等词,所以我们只好按原文词义的释文译为“small mouse”,对应词的罗列不应牵强,宁缺毋滥。
在词典的词目翻译中,所谓“达”指的是译文的顺畅,语言要简洁、明白,使大多数读者能理解原文词目的含义。有些汉语词目的译文很长,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都尽量用简洁、规范、晓畅、易懂的英语将其翻译过来,避免累赘、拖沓的语言。比如下面两个词条的释义都较长,但译文还是晓畅易懂的,达到了“达”的境界:
锂 lǐ 一种金属,符号Li,银白色,质软,是金属中比重最轻的,可制合金 lithium,a soft silver white element that is the lightest known metal and can be used in making alloy;symbol: Li鲤 lǐ 鲤鱼,生活在淡水中,体侧扁,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肉可吃 carp,a type of edible freshwater fish that is laterally flat and has both a long and a short pair of barbells by the corners of the mouth 所谓的“雅”并非“古雅”的意思。在词目的翻译中,“雅”指的是对原文词目和例证文体风格的忠实。一般来说,词典中词目的释义在风格上讲都比较正式,措辞严谨,语气严肃,有学术意味。而例证部分,尤其是例句就不同了,风格多种多样,在语气上讲,有的非常正式,有的非常随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不能忽略词目和例证的风格文体特征,统统用一种文体来翻译。我们从下面例子中词目和例句的翻译就不难看出两种不同风格的差异:
吗 ma 助 aux. 1.表疑问,用在一般直陈句子 末了used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to indicate doubt: 你听明白了吗? Nǐ tīng míngbai le ma? Do you see what I said now? or Are you clear now (about what I said)? 一般认为,词目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整个语言集体所共同使用的,所以在用英语解释汉语词目的时候,译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方言、俚语和个人色彩很浓的词汇,力求客观、准确地解释语言。“词典中也收有大量的方言、俚语甚至个人用语,但是其释义前面的标签就反映着整个语言集体对这些词汇单位的态度,表示这些词汇单位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对这些词汇单位的释义,正像对一般词汇单位的释义一样,应当尽量避免带有方言、俚语和个人用语的色彩。”(郭启新,1997)。对词汇单位的解释应该尽量使用规范的、为整个语言集体所接受的语言,这是无可非议的,在《汉英双解新华字典》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比如“俺”一词,我们首先指出它是方言,然后用规范的词汇列出它的对应词:I,we,my,our。但是笔者觉得,在词目的翻译中,译者需要给出原语词目的对应词,对于方言、俚语,如果可能,译者要给出反映这些词语的文体风格的对应词,也许可以加强读者对这类词语的认识,方便读者对词语的学习和应用。当然,译者一定要用译入语中为以译入语为母语的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方言、俚语等去替代原语中的这类词汇。笔者的这个想法也许很幼稚,提出来就教于辞书界的老师们。?   另外,词目的译文在语法功能上要与原语中词目的语法功能相同,只有这样,译文中的词目才能替换原语的词目,以方便读者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对包含该词目的语篇进行翻译。以“光”条为例,在第4和第7个义项中,“光”分别被列为形容词和副词:(4)光滑,平滑smooth;glossy:磨~móɡuānɡ polish sth so as to make it smooth在这里,词目的两个英语对应词都是形容词,例句中的smooth也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而在第7个义项中,由于“光”被标为副词,因而词目也用副词翻译:only;alone,例句中也是如此:大家都走了,光剩下他一个人了。Every one was gone,and he was left alone.? 例证也是编码型词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在查阅词典时,如果只查出某个词的释义,对如何使用该词仍然不甚了了。如果词典提供了例词和例句,读者就可以在类似的上下文中进行替换,最终学会使用该词。有时,对于某一个特定的词汇,词典中有许多的释义,例词和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找到一个合适的释义。例词和例句的翻译,如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属于言语的翻译,词典中录有例证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定的语境向读者显示原语词汇的应用,在语义上补充释义的不足。
  在例证的翻译过程中,还应采取不同于词目翻译的处理策略。在例词的翻译上,译者应力求给出例词的等值的对应词,如果没有完全等值的对应词,则应用括注的形式进行弥补。例句的翻译应该具有典型性,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例句的翻译应该在语义上与原文例句对等。在例句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和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翻译时一般不能对号入座似的进行逐字翻译。在翻译例句时,如果译者能够把汉语词目的英语释义或英语对应词在例句的英语译文中照搬过来,而翻译出来的例句很地道,非常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遇到一些让人进退两难的情况。照搬英文释义或英文对应词,译文的例句有时读上去会显得很别扭,甚至让读者看了不知所云。可是,要想给出地道的例句译文,译者就需要采用变通的手法,而有时不得不牺牲词目翻译中列出的英文释义或英文对应词。在这样的情况下,译文例句与原文例句在语义上的对等应该摆在首位。在《汉英双解新华字典》的翻译中,我们也是这样处理的。比如在词条“毒”下的第四个义项:(4)毒辣,凶狠,厉害malicious; fierce,其中的一个例证“太阳真~”被翻译成The sun is scorching. 如果把scorching 列为词目的一个对应词似乎不妥,因为作为词目的词汇一般来说应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而scorching 则太具体。虽然词目中给出了malicious 和fierce两个词,但在翻译例证时,我们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考虑以下在英语中“太阳真毒”一句的地道的表达方法,然后译出与汉语原句在语义上对等的英文例句:The sun is scorching.因为机械的、逐字逐句翻译出来的句子往往很别扭,不能算是地道的英语,而意译的句子往往在语义上与原文对等,有利于读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弄清英语例句的含义后,再去看汉语的词目和例句时,读者并不会感到茫然不解,他们通过例句提供的语境,很快理解汉语词汇的含义,掌握该词汇在一定上下文中的应用习惯。
参考文献:
陈楚祥,“积极型汉外词典:原则与框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1期。
郭启新,“浅论英汉词典的翻译”,张柏然、许钧主编《译学论集》,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王馥芳,“编码词典学与双语词典”,《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2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0 19:31 , Processed in 0.4611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