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05|回复: 0

[【其它】] 世纪战争第四十七集:中东:血色橄榄枝(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0 2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 ... _300_20060704_7.wmv

1.网络不畅遇到关闭时,可反复连接几次即可。
2.用迅雷7下载后观看。

--------------------------------------------------------------------------------


坦克大战
  1973年10月6日14时,苏伊士运河东岸以军防御工事巴列夫防线的沙垒中,突然发生两声巨响,埃及蛙人在前一天晚间埋入水下的两个炸药包爆炸了。

  紧接着,埃及、叙利亚两国军队从西、北两线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

  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向来保持高度警惕的以色列竟然没有一点察觉。

  战争开始后,从教堂匆匆赶回办公室的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发表讲话,这位独眼将军声称阿拉伯人必败,以色列人必胜。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在犹太教的赎罪日打响的,从达扬口中第一次把它称为赎罪日战争。

  纳赛尔去世后,萨达特成为埃及的新总统。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丧失了大片领土,尤其是埃及,在战争中损失了整个西奈半岛,所以收复失地,打败以色列,就成为萨达特的首要任务。

  但这些被占领的土地,却大大加强了以色列的国防安全。在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这些土地使以色列的战略纵深增大到200公里以上,为保住这一“安全边界”,以军在边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以色列花了2.3亿美元,修建了一条长123公里的防线,这条防线以当时以军的总参谋长巴列夫命名,被称为巴列夫防线。

  巴列夫防线沙堤高8.5米,朝运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坡上设置了铁丝网和地雷区,以军沿运河全线还修筑了31个核心地堡,形成交叉火力网。在西奈半岛腹地,还有机场和防空导弹阵地。以军自恃防守坚固,所以在前沿地区驻兵不多。



萨达特遭刺杀
  1973年9月,叙利亚战斗机与以色列战斗机在公海交火,结果叙利亚战机被击落13架。以此为契机,叙利亚和埃及在停战线附近集结部队,以色列以为阿方结集部队只是对击落战机的正常反应,所以并没有引起警惕。

  10月6日下午14时,埃及出动了200多架飞机,向以军在西奈半岛的阵地扑来。同时,埃军隐蔽在运河西岸沙垒后面的2000门榴弹炮和重型迫击炮,也向巴列夫防线的以军发起猛攻。

  埃军的计划是首先强渡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控制运河东岸15—20公里的地区,然后视情况向纵深发展。

  为此,埃军在苏伊士运河两岸集结2个军团共9个师的兵力约12万人。北翼为第二军团,是战役主攻方向,南翼为第3军团。战斗开始后,埃军地面部队约8000人在飞机的掩护下,乘水陆装甲车和橡皮舟强渡运河。登岸之后,埃及工兵用高压水龙头冲刷以军沿河岸修建的沙堤,仅用9小时,就在沙堤上打开了60多个缺口,架设10座浮桥。在战斗打响后的24小时,埃军10万人、1020辆坦克通过了运河。不到三天,埃军控制了运河东岸10至15公里地区。

  当天上午,以色列人开始了第一次反攻,两个以色列坦克旅共200多辆坦克向埃及军队的登陆地点扑来。这场战争持续了3个多小时,结果以色列以色列180王牌装甲旅全军覆没,一名上校带着残存的25辆坦克投降。第一次尝到坦克大战胜利滋味的埃及士兵,高兴得在阵地上跳起了舞。

  当埃军在西线发起攻击的同时,北线的叙利亚军队也于6日14时向戈兰高地发起猛攻。 叙军首先出动100架飞机袭击以军指挥所等重要军事目标,叙军的1500门大炮也开始炮击戈兰高地上的以军阵地。

  接着叙利亚军队的三个师、1000多辆坦克,在空军和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分三路向以军阵地发起进攻。

  以军也调集了大批坦克向叙利亚军队反击,双方1500多辆坦克在狭长的平原上激战了近48小时,7日晨,叙军突破1967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停火线,突入到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约75公里处。

  以色列在西奈半岛与格兰高地同时受挫,以色列国又面临着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



萨达特访问以色列
  这时以色列平民也拿起武器准备拼死一搏,以色列动员各种交通工具把预备役部队和弹药送上前线,首都特拉维夫的公共汽车停止运营,全部用来给前线送给养,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说: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安慰死难者的亲属,但是我知道,以色列能否走出困境就在于预备役部队的前仆后继,他们是以色列最后的希望。

  战斗打响后第四天的10月10日,伊拉克宣布参战,约旦的军队也在向前线运送弹药。而以色列人全国只有300百万人,但叙利亚有1000万人,埃及有5000万人。埃叙宣称,就是拼消耗也要拖垮以色列。

  仗打到了第七天,不仅是导弹,双方所有的弹药也基本用完。

  埃军初战得胜,占领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地区,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从10日起,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停止了进攻,着手巩固阵地,埃及想以此作为对以色列谈判的筹码。

  正是埃及这样一个战术错误,让以色列有了喘息之机。

  当天深夜,以色列总参谋部召开紧急会议,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利用这一时机集中兵力,实施先北线后西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总参谋部决定沿着直通大巴士革的公路直接进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迫使叙利亚退出战争,然后再和埃及进行决战。

  就在这时候,约旦国王侯赛因发表声明,约旦军队将在西奈半岛和格兰高地之外在约旦河方向上开辟对以色列作战的第三条战线,随即约旦的坦克也开赴了战场。

  虽然以色列同时面对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进攻,但因为以色列集中了优势兵力,所以北线对叙利亚的反攻仍频频得手。



巴列夫防线
  面对兵临城下的危险局势,叙利亚急忙要求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继续进攻,以减轻大马士革方向的压力。萨达特总统不得不答应叙利亚的请求,向以色列军队发起了新一轮进攻。

  10月14日6时,埃及军队出动80架飞机、200多门火炮对以军阵地进行了90多分钟的攻击,随后,埃军兵分三路,出动1000多辆坦克向艾米特拉、吉达和米特拉山口的以军发起进攻,这是埃军第一次脱离防空网和反坦克防御系统进行的运动战。埃及的目的是企图一举把以色列人驱逐出西奈半岛。

  埃及的坦克大军向着以色列阵地猛冲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下正中了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的下怀。以军利用山垭口两侧的有利地形,集中了三个师的兵力,投入了坦克800多辆,正在等着埃军的到来。

  这次战斗,有一点出乎埃及的预料之外,那就是以色列竟出动了800多辆坦克,按埃及的计算,以色列的坦克应该早被打完了。

  以色列军队还抢修了埃及、尤其是叙利亚军队遗弃在战场上的大量苏制坦克,所以在这次坦克大会战中,以军中还夹杂着不少苏制坦克。

  埃及和以色列在西奈半岛进行坦克大战时,埃及的首都开罗召开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萨达特总统发表讲话,他要求前线将士一定要再打一场胜仗告慰父老乡亲,六五战争失败后,埃及人太渴望胜利了。

  但这时美国的一个军事侦查情报,彻底打碎了埃及人胜利的梦想。

  10月16日,以军穿过这个缝隙,偷偷渡过苏伊士运河,切断了埃及军队的补给线,并直逼埃及首都开罗,这是以色列坦克部队第一次踏上运河以西的埃及阵地,埃及人竟长时间没有发现,后来又认为是以军的小股骚扰部队,没有引起埃及军方高层的重视。

  率领第一支部队成功偷渡运河的是当时45岁的以色列陆军少将沙龙。

  以色列几乎全部摧毁了运河以西的埃及萨姆防空导弹阵地,为袭击运河西岸开辟了空中通道,他们甚至用卡车把缴获的完好无损的苏制萨姆6型防空导弹,连同雷达设备运回到苏伊士运河的东岸。而这种导弹正是美国的导弹专家千方百计想要搞到手的。



巴解主席阿拉法特
  10月19日,以军在运河西岸已经有2.5万人和500辆坦克,突入运河西岸的以军在取得主动权后,又不断袭击公路、铁路和运河沿岸地区,切断了埃军2、3军团的退路。从这一刻起,以色列已经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

  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处境变得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埃及不得不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停火建议。

  这场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多辆,作战飞机1500多架。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多辆,飞机200架,双方战争消耗在50亿美元以上。

  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方面仍不得不咽下失败的苦果。这次战争也引起了阿拉伯人的思索,感到用武力消灭以色列已几乎不太可能。同时这场战争也让以色列认识到,单纯用军事手段消除阿拉伯威胁的做法,不会给以色列带来持久的和平,以方领导人也产生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想法。这样,第四次中东战争也成为阿以双方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四年后的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突然宣布访问以色列,这在阿拉伯世界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埃及是阿拉伯联盟的盟主,埃及单独与阿拉伯的敌人以色列讲和,就是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背叛,埃及的行为使整个阿拉伯世界愤怒了。萨达特在访问以色列前曾到叙利亚访问,试图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解释埃及的立场,萨达特和阿萨德的会谈最后变成激烈的争吵,两国长期亲密的友好关系就此结束。

  埃及之所以跨出历史性的一步,是和中东的形势变化密切联系的。1977年美国新总统卡特上台后,开始推行平衡阿以双方利益的新中东政策,以色列不得不在和平问题上做出让步。埃及国内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想谋求和平环境发展本国经济,所以埃以双方一拍即合。以色列同意归还所有占领埃及的领土,而埃及的回报则是放弃消灭以色列的对外政策,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存在。在访问以色列时,萨达特发表讲话说:既然你们愿意和我们共同的生活在世界的这个地区,那么我真诚的告诉你们:我们欢迎你们同我们一起生活,这番话使不少以色列人流下了眼泪。

  1978年9月6日,应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埃及和以色列签订了戴维营协议,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1980年1月,埃以双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

  埃及本国的激进分子,也对萨达特总统所谓的背信弃义感到愤怒。1981年10月6日在开罗举行的阅兵式上,一群士兵突然向主席台上的萨达特开枪,萨达特当场死亡。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东和平进程仍艰难地进行着。

  埃以关系的缓和,影响最大的就是巴勒斯坦,在埃以建立外交关系后,阿拉伯国家逐步了承认了以色列,这样就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支持越来越少,巴勒斯坦问题已不再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问题,而变成了单纯巴勒斯坦人自己的问题。第一个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阿拉伯国家是约旦。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约旦国王侯赛因害怕巴解组织的游击战造成以色列入侵约旦的借口,开始限制约旦境内巴解组织的活动。1970年,巴解组织不听警告在约旦劫持并炸毁了四架西方客机。在此情况下,侯赛因国王决定动用武力把巴解组织驱逐出境。



埃军渡过苏伊士运河
  1970年9月巴解总部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1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巴解游击队利用这些营地,不断骚扰以色列北部地区,逐渐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驻英国大使遭巴解组织刺杀为由,对黎巴嫩境内的巴解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也有人把它称为赎罪日战争之后的第五次中东战争。

  三天后,以军包围了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同意撤出贝鲁特,迁到了突尼斯。

  在以色列的打击下,巴解组织的实力大为减弱。1988年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做出了无奈的决定,宣布接受联合国1947年分割巴以的181号决议,成立巴勒斯坦国,承认以色列的存在。

  但引起历次中东战争的领土问题仍没有解决,巴勒斯坦难民仍没有回到自己的家园,中东仍然是世界上长期动荡的一个地区,在这片充满硝烟和苦难的土地上,但愿有一天,和平的橄榄枝再不会从人们手中滑落。

  2003年4月30日,联合国、欧盟、俄国和美国共推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项计划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

  2003年11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后,以色列总理沙龙又提出“单边行动”计划,以色列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出。这意味着阿拉伯人再也收不回六五战争前失去的领土。



埃及抓获的犹太俘虏
  2004年11月11日,75岁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去世。

  2005年8月,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全部21个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4个小型定居点撤离,这标志着以色列结束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占领的“单边行动计划”开始实施。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地进行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0:15 , Processed in 0.1549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