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48|回复: 0

[【其它】] 世纪战争第十四集 纳粹的冒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5 2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s://winmedia.cctv.com.cn/tansu ... _300_20060524_2.wmv
1.网络不畅遇到关闭时,可反复连接几次即可。
2.用迅雷7下载后观看。

--------------------------------------------------------------------------------
  早在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的时候,国际社会就普遍认为,给予德国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纳粹上台以后,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军备力量都取得了欧洲大陆的领先地位。

  希特勒宣称,他将致力于挽回1919年《凡尔赛和约》给德国造成的损失。

  1933年,国际联盟驳回了纳粹德国要求与邻国、特别是法国同样数量军队的提案,希特勒正好以此为借口,退出了国际联盟,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一系列不受约束的军事冒险。

  在希特勒《我的奋斗》第一页就有这样一句话:“日耳曼的奥地利必须回到伟大的日耳曼祖国。”

  奥地利是希特勒出生的地方,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人讲德语,希特勒准备首先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的版图。

  1932年以来,由于受到来自左翼和右翼的威胁,奥地利总理陶尔菲斯解散了议会。1934年初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工人起义,使这个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

  陶尔菲斯严酷地镇压了起义,这使他更加不受国民的欢迎。于是希特勒想趁机发动政变推翻陶尔菲斯政府。

  然而,虽然奥地利纳粹分子暗杀了陶尔菲斯,他们的政变却失败了,奥地利军队重新控制了秩序。

  另外,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反对这次政变,他在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的勃伦那山口部署了军队。

  因此,希特勒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奥地利的入侵。



德军入侵莱茵兰
  但是,萨尔州的回归德国让希特勒欣喜异常。

  萨尔地区原来是德国面积最小的州,这个煤矿和钢铁厂众多的地区,随着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生效,被从德国分割出去,置于国际联盟的管辖之下。由于这里地处法国边境,法国早就对其有领土要求。

  1935年1月,萨尔地区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国际联盟支持了这项公民投票。

  投票结果极大地鼓舞了希特勒,他派遣军队进驻萨尔地区。

  接下来,希特勒把目光转向了莱茵兰。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必须尊重莱茵河以东50公里的非军事区莱茵兰,不得向莱茵河左岸派遣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军驻扎在莱茵兰,就是为了保证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不再重新对这里进行武装。

  然而,1930年6月30日,法国把驻扎在莱茵兰的最后一批军队撤出,比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日期提前了5年多。

  法国从莱茵兰的撤军本来已经给德国创造了可乘之机,5年之后另一个机会又不期而至。

  1936年英法忙于解决阿比西尼亚问题,希特勒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在3月7日,命令三营国防军,迅速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

  两个小时后,希特勒在国会宣布:为了维护边界的安全和保障防务的根本权利,德国政府已经从当天起,重新确立了在非军事区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主权!

  莱茵兰得手之后,希特勒曾经私下里说:“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以利用的那一点军事力量,即使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然而,英国没有行动,法国也只是把一些军队部署到法德边境,然后又撤走了。

  现在希特勒下令在法国边境修建和马其诺防线类似的防御工事。因此西墙防线诞生了。

  希特勒继续实施扩张计划,并且大造舆论。



德军入侵萨尔地区
  1936年正值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举办,希特勒抓住这次机会,极力赞美国家社会主义优越性,并大肆宣传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种族。

  与此相应,每年九月,他都会在德国南部城市纽伦堡,举行全国纳粹党员大会。上百万人参加游行,展示着纳粹训练的力量。

  1938年,希特勒认为他的军队已经足够强大了,便再一次准备入侵奥地利。

  自从1934年纳粹政变流产之后,由舒施尼格统治着奥地利。像他之前的陶尔菲斯一样,他不想让自己的国家任由希特勒的摆布。

  1938年2月,希特勒威胁舒施尼格必须在一周内,将国家政权移交给奥地利纳粹党。

  在此期间,他又不断给对方施加军事压力。

  尽管如此,舒施尼格还是提出了抗议。

  希特勒转而指控他残害奥地利纳粹分子,双方的紧张局势迅速升级。

  为缓解紧张局势,

  舒施尼格宣布进行公民投票,

  让奥地利人民自己决定是否愿意独立于德国之外。

  然而,由于希特勒害怕这次公决可能不利于德国,在3月12日的公决前夕,他断然命令军队迅速越过了德奥边界,并很快占领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奥地利人完全惊呆了。

  德军却受到了纳粹支持者的欢迎。



慕尼黑协议签定,绥靖政策达到高峰
  同一天,希特勒宣布成立奥地利德国联盟。

  这样,奥地利被吞并,成为德国的东方省。

  奥地利是在希特勒的武力威胁下被吞并的,而这个过程又是以所谓和平方式完成的。

  希特勒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而英、法、美对此除了故作姿态的虚弱抗议之外,无所作为,他们甚至认为:讲同样语言的两个邻国组成联盟是很自然的事情。

  到1938年4月初,英、法、美竟然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撤回了驻奥地利使馆而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

  希特勒的扩张计划又一次得逞。

  软弱的国际反应鼓励了希特勒的野心,他把扩张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为捷克斯洛伐克。

  事实上,在希特勒入侵奥地利之前,他就曾经表示:再也不能容忍捷克斯洛伐克对德国少数民族进行的所谓“严重迫害”。希特勒诡辩说,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战之后,由战胜国一手制造出来的国家,这块土地应该纳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疆土。它一天尚存,一天就是帝国东部的威胁。

  希特勒清醒地意识到,只要插进捷克斯洛伐克,摧毁它强大的防御体系,便能让德军进攻波兰或者苏联畅通无阻。

  希特勒早已决定拿苏台德地区日耳曼少数民族问题作为突破口。

  在德奥合并的影响下,居住在苏台德地区的350万日耳曼人,也要求作类似的合并,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受残酷压迫的少数民族。

  就在此前的三年里,希特勒秘密地资助苏台德纳粹党——到这个时候,日耳曼少数民族运动已经完全由它控制。

  1938年9月12日,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举行了罢工,并且拒绝交税。与此同时,几乎整个欧洲,到处传言希特勒已经下了最后通牒,要立刻入侵苏台德。因此,法国与英国政府惊惶失措。

  法国总理达拉第紧急致函英国首相张伯伦。提议: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他建议,立即邀请希特勒与他们会晤,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途径。

  当人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英国首相张伯伦终于促成了一个慕尼黑国际会议的召开,这似乎是最后的希望。



纳粹德国越过波兰边境
  张伯伦是1937年5月出任英国首相的。

  同年底,法西斯同盟“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在英国高层,关于如何应对德国的战争威胁上,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以

  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主张加强战备,联合法、美以及其他中小国家,共同对付法西斯、纳粹的侵略扩张。

  而以张伯伦为首的绥靖派,主张对德国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并且后者还占了明显的上风。

  张伯伦曾经吹嘘,他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

  为了推行绥靖政策,他一面在国内打击强硬派,一面以69岁高龄三次长途乘坐飞机,亲自去德国,与希特勒秘密会谈。

  1938年9月29日,在德国的慕尼黑,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紧急集中到了一起。

  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排斥在外的情况下,四国首脑进行了会谈。

  希特勒按照自己的计划明确表示,关于苏台德领土已经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会谈最后达成共识,与会各国几乎接受了希特勒的全部要求,以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的牺牲为代价回避战争。

  张伯伦最终促成并且带回了《慕尼黑协定》,也就是希特勒要求的、按照民族自决,使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基本原则。

  至此,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慕尼黑协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在1938年10月1日,顺利占领苏台德地区。

  此后,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更多的是一厢情愿。



纳粹德国越过波兰边境
  希特勒一次次的扩张成功,使他更加肆无忌惮,他立即向东,下一个目标便是波兰,那一直是希特勒的眼中钉。

  他要求得到但泽港,也就是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

  希特勒对但泽港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波兰人的断然拒绝。另一方面,希特勒也很顾忌在爱德华·斯密格里里兹元帅领导下的庞大波兰军队。

  因此,他没有立即采取入侵波兰的行动。

  他还要等待时机。

  希特勒重新盯上了捷克斯洛伐克,他准备对这个国家实施第二次入侵。

  希特勒后来说过:“对我来讲,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我不能满足于得到苏台德地区。”

  事实上,慕尼黑会议划定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边界,对捷克斯洛伐克来说,是无法维持生存的,而对希特勒而言,也不是最终目的。

  自从苏台德地区脱离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少数民族,已经蠢蠢欲动,准备效仿。捷克斯洛伐克面临着民族进一步被分裂的局面,同时,希特勒继续对其进行武力威胁。

  尽管早在193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实行了部分动员,40万后备兵应征入伍,军队进入防御阵地,准备抵抗侵略者的进攻。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希特勒达到他的目的。

  希特勒继续以武力为后盾,策动捷克斯洛伐克内部的分裂。捷克斯洛伐克亲纳粹分子,极力反对布拉格政府,拒绝执行布拉格政府发布的任何命令。

  1938年10月6日,斯洛伐克在德国的操纵下宣布“自治”,1939年3月14日,又宣布“独立”,并请求德国给予所谓的保护。

  3月15日德军进驻布拉格,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第二天,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斯洛伐克彻底沦亡。

  对于德国这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国仍然只是稍稍抗议了事。

  战火终于越烧越烈。德国军队的步步进逼,不可遏止的侵略野心,使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正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但是,英国和法国同时也警告希特勒,他们会支持波兰。

  墨索里尼对他盟友的屡屡得手也感到越来越妒忌,1939年4月,他派军队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纳粹德国越过波兰边境
  法西斯和纳粹的一系列扩张行动,终于促使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项行动,他向德国和意大利寻求保证,希望他们承诺不会再向其他欧洲国家发动进攻。

  然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非常清楚:美国由于受到三十年代中期通过的中立法案的约束,被禁止给冲突中的任何一方提供帮助。

  因此他们对罗斯福的请求不予理睬,进而在1939年5月签订了《钢铁协议》,互相保证战时给予对方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联盟。

  整个1939年夏天,英国和法国都在不遗余力地请求苏联帮助遏制希特勒入侵波兰。

  然而,1939年8月,让整个世界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竟然飞往莫斯科,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的基础是把波兰划分为两个国家。

  而分割波兰,将会使苏联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中,拥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缓冲地带。

  这样,希特勒感到苏联的态度已有确定的保证,彻底打消了德国进行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顾虑。

  希特勒决心用武力来解决波兰问题,开始有恃无恐地调动军队了。

  按照1939年夏天制定的一项计划,穿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占领区,希特勒将部队运动到了波兰边境附近。

  纳粹空军也被部署到德国前沿机场。

  机组人员被告知他们攻击波兰的初期目标。

  大战一触即发!



纳粹空军到达指定位置即将入侵波兰
  然而,8月25日晚间,正当德军被部署到攻击出发位置的时候,墨索里尼突然宣布他还没有最后做好战争准备。

  希特勒下达了推迟攻击的命令。

  透过这一点,西方盟国似乎看到了避免战争的一线希望。

  他们找到了想要赢得更多时间的墨索里尼,期待着他能像解决苏台德问题一样,再出面做一次中间人,阻止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

  然而,西方盟国的这个愿望最终化为泡影!

  希特勒决心已下。

  8月31日晚上,他下达了进攻波兰的命令。

  9月1日拂晓,150多万德国军队突破波兰防线,分三路向华沙推进。

  9月3日,张伯伦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讲哀叹说:“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经毁于一旦。

  就在他发表演讲当天的上午11点,英国便对德国宣战,全国进入战争状态。

  至此,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十年后,欧洲再一次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也更加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17:22 , Processed in 0.10398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