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4|回复: 0

[【其它】] 我们的“民国”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12: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杨照【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1122

    当下对于“民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认。不管我喜不喜欢,我,以及所有这些看得懂“古代皇帝”用字的台湾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民国产物”
    去北京故宫参观,很快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几百年的老建筑,门口一定有大柱,大柱上一定刻着大字对联。而且门上一定有匾额,匾额上通常是四个大字。那么多满坑满谷的游客,抬头看每一个匾额上写什么字的,很少;驻足从上而下,完整读柱上对联的,更少。
    简直少之又少。外国游客,不懂中文的,当然不会看;我发现,绝大部分大陆游客,也不会看。偶尔遇到有人在看,或者拿镜头对着柱上对联拍照的,仔细观察,几乎都能从他身上找出来自台湾的迹象。
    在养心殿,几位游客透过玻璃端详着御座旁挂着的一条横幅,七嘴八舌猜那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几乎忍不住要插嘴讲给他们听,他们先去找了导游来,问:“那到底写着啥啊?”导游扬扬手,直截了当地说:“古代皇帝用的字多了,咱们哪认得完啊!”
喔,原来怪他们字用得太多了。可是“古代皇帝”用的字,从颐和园、天坛一路到紫禁城,每一个字,我都认得啊!不是因为我研究过中国历史,而是和我同辈,以及我上下辈在台湾受教育的人,对这些字通通认得。
    当下对于“民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认。不管我喜不喜欢,我,以及所有这些看得懂“古代皇帝”用字的台湾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民国产物”。“民国”直接接着大清帝国的瓦解而诞生,去古不远,有很多成分,想要不承接大清都没办法,想要和古中国划清界线都没办法。
    我想起另一件事。四五年前,我在台北的咖啡馆无心听见邻座三位女士闲谈,一位刚从大陆回台湾,讲起被跨国公司派到大陆的工作经验。她说刚去同事都不太拿她当一回事,爱理不理。直到有一次,总公司发了一份文件,英文写的,上面引用了一个叫“Li Er”的人的话,几个人七嘴八舌讨论“Li Er”到底是谁。她刚好经过,瞄了一眼那句话,随口说出:“李耳就是老子啊!‘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里面的话啊!”
    从此之后,大陆同事对她另眼相看,态度完全不同。她说:“我根本也不记得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记得这两句话的,看了英文很自然就觉得应该是这两句话啊!”
    那显然不是她个人的独特学习经验,而是来自在台湾,藉由流亡的“民国”和中国传统接续上的共同背景。在这个意义上,她,以及诸多台湾成长的女性,都是“民国女子”。“民国”在大陆消失后,神奇地,“民国女子”、“民国男子”却没有跟着彻底消失,他们还在某种奇特的历史时光中存在着。
(作者为台湾作家)

个人点评:现在的人浮躁了许多,只注重眼前的一点风景,谁还会朝前看,往后想啊!但不容忽视的是:台湾也有资格代表一些中华文化,无论是学术作品还是人文环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7 16:17 , Processed in 0.16311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