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4|回复: 0

[【教育时事】] 美造假科学家现身说法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3 09: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0/238656.shtm
学术不端行为其实质是由一个人的思想不端所导致的,就好像明知道不应该闯红灯,但依然有人去违规。





区分资助对象;第三方审查;加强博士后组织;确保审稿客观


科研学术不端行为正呈现出一种让人担忧的增长势头,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幸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版期刊的出现,以及其他意义重大的科学发明推动了新的审核技术的产生,也有助于对现有科研进行重新审议,以防止学术欺诈行为。如何将学术不端扼杀在萌芽阶段,从而控制住学术不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近日,曾因自身学术不端而遭解雇的梅奥医学中心前研究人员Suresh Radhakrishnan(科学网相关报道: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撤回十篇学术论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全年龄段资助

目前的资助模式使得不同年龄段及科研水平的科学家都在争抢同一资助来源。(美国)目前出台的政策又多照顾青年科学家,忽略了其他层次的科学家。而经费竞争环境带来的压力,又容易使年轻科学家为了发高影响因子文章而造假。因此,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申请对象按职业阶段分成三段分别予以资助,如此一来,竞争同一经费来源的科学家都具有相当的科研水平,竞争相对公平,也能减少年轻科学家的压力,从而降低造假几率。

二、 第三方数据审查

如今的科研工作逐渐趋于复杂,但数据审查却并未跟上脚步。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往往耗时很长,各种诚信办公室形同虚设。而且,学术不端带来的损失很多在调查之初就已产生,无法挽回。

因此,建立第三方机构从科研初期就开始对数据结果进行审查,将有利于经费的合理下拨、科研文章质量的提高以及临床试验工作的开展,从而杜绝学术不端的发生。另外,学术期刊也可采取类似手段审查来稿,确认无误再予刊发。

三、 建立强有力的博士后组织

目前博士后数量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他们变得可有可无,其各项待遇也大不如前,由此可能导致博士后因为要一心为实验室拉项目而倍感压力,以及在得知项目带头人涉嫌学术不端行为时选择视而不见。

而像博士后协会这样的公共机构的建立,则能为博士后缓解科研压力、争取合法利益,甚至举报学术不端提供帮助。

四、 审稿需客观公正

在目前的同行评审体系中,因为非论文自身因素而被拒稿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这会极大地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可能导致科研人员屈从于科研造假。

值得称赞的是,现在有些期刊采取了隐去论文作者姓名或者公开评审人姓名等方式,以增加同行评审的客观和公正性。这样的举措无疑在减少偏见和降低学术不端发生概率的同时,也鼓励了建设性评价的产生,提高了科研工作质量。(科学网 张笑/编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6 10:33 , Processed in 0.11731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