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2|回复: 1

[【社会视角】] 强弩之末GDP会从日本转向中国吗?——对中国高速GDP进程的困惑的回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理由:这个博文和附文很有意思,GDP意味着什么是很关键的问题,不可不察。
原贴地址:http://blog.china.com.cn/0155/art/4864806.html


不要以为GDP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其实,GDP只代表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当一个国家的GDP水平从未出现过长足的发展过程而一直徘徊在低位时,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上行空间还尚未打开;而当GDP达到一个水平上而后保持平稳状态,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已经耗尽,其发展动力也已达强弩之末。

历史上的从未打开其经济上行空间的国家可以被称之为欠发达国家,正在出现GDP大幅上升进程的国家被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而GDP出现高位稳定状态的国家才应当被称之为发达国家。显然,资本主义核心国家体就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日欧;中国、金砖四国、越南、甚至于澳大利亚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澳大利亚在发展领域里已经是身兼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身份;而非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除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大国之外,其更多国家仍处于欠发达的经济运行状态,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其出现经济上行空间被打开的迹象。

一个国家的GDP上行空间是由其经济体实际占据的有效空间的大小所决定的。二战前的美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就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说明,当时的美国经济的上行发展空间就只有以美国本土为主并以适度而低姿态参与对欧贸易和亚洲贸易,以及拉丁美洲贸易为辅的有限空间。当时的美国经济危机说明:美国此时的经济上行空间已经接近于极限,除非它打破现有空间边界,不然,其出现经济危机的厄运就在所难免。二战前,美国经济规模与世界经济影响力水平以及发生经济危机的状况就是对当时美国经济的上行发展空间之极限的最直接反映。若没有美国参与二战并由此而取代英国取得一统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就不会获得其经济上行空间被打破的机遇,也就不会有美国经济在战后的突飞猛进的长足再发展。事实上,美国战后对整个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统治地位奠定了美国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前的经济上行发展的优先地位,其美国经济的发展空间的极限被调整到了除社会主义国家集团以外的几乎整个世界,美国经济规模由此而上行至远高于战前的水平也就顺理成章了。美国经济的最近的上行发展导源于苏联及东欧地区的国家解体与经济体的事实上的真空状态的出现。苏联的解体为几乎进入停顿状态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提供了一次短暂的再上行发展的机遇,至少美国由此而加强了对全球金融的约束力与统治能力并进一步发展了以美国高科技为首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全球相应的科技统治力。美国利用了这一在全球经济再次拓展边疆的时机,利用金融统治力加强了资本推动并从中大幅获利;美国利用了科技统治力并针对全球普遍要求经济规模大发展的契机,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设备并助长了以东亚为火车头的全球经济高涨的制造业大发展。美国成功转移了制造业于东亚并将其中获利的主体成功地留在了自己的兜里;美国控制了全球经济新增的动力机制并通过金融创新与衍生产品来大幅获利,而这一切就构成了当今的美国经济,其中既包括其摄取的利益,又包括其运行的规模水平。这就是说:美国今天全球第一的GDP水平最终由其上述的发展空间,即号令全球经济并摄取全球经济活动之最大利益为边界的相应的经济运行水平之规模所决定的!

看清形成美国目前GDP规模水平的源头和逻辑,就能进一步看清日本或欧盟(以后专章讨论)目前GDP水平徘徊的原因。事实上,日本的经济空间一直是其本国国内与周边地区并举的格局。广场协议前的日本大幅入侵北美及东亚,在美国威逼日元大幅升值之前的日本以出口为主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运行得非常成功。这一成功之道在中国启动经济发展的前期再次获得了加速度动力,从而使日本的经济规模一直发展到了近(五万亿美元/年)的水平之上。日元的大幅升值事实上是封堵了日本经济在北美无限扩张的上行空间,这使日本经济上行的动力终于向上摸到了天花板;加上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与对日本产品的依赖度的急剧下降又加重了日本经济上行空间的闭合趋势,于是日本出现GDP上升乏力与整个经济增长动力枯竭的既定趋势。日本与中国相比较的最大不足就是其国内需求上行空间很快就枯竭了。日本没有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纵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国家经济战略设施建设规模、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空间都无法与中国的纵深度相比较。国内经济上行空间纵深太狭小是日本早早地陷入经济增长停滞的根本原因。再此基础上,加上美国的操弄而剔除了其北美市场空间里的冗余度,加上中国的上台阶发展而剔除了其在东亚最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空间,日本在此期间又未能成功转型为其他的全球经济空间的发展或进入之享有者,如此,日本的GDP陷入停滞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目前方兴未艾的GDP增幅的前期奠基于中低端制造业的对外出口以及中国自身巨大的经济发展纵深所提供的巨大的发展上行空间;目前所经历的中期阶段的GDP发展动力虽因外需在金融危机之下的突然收紧而受到挫折,但因中国经济内部的发展纵深还远远没有耗尽而无法停顿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纵深十分巨大,消费需求之后又有住房需求,虽因高房价的肆虐而导致了整体经济风险的聚集,但因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所积累的金融动力还十分强大,人民币升值动力犹存,热钱尚停留在中国境内而倍感安全而惬意,这又反过来支持了中国金融对国内高风险行业肆虐的承受力。因而房地产业目前被相关各方面所默许为“高位运行”,但又因全社会的不满情绪剧增与政治风险聚集而不再允许其继续投机上涨,以便期待以此复杂进程来化解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当这一风险期成功地度过或受控之后,高房价的宿命就将兑现。中国房地产将经历一个微妙的筑顶阶段以便通过市场的名义来名正言顺地诱多,而后再经历一个中长期的大幅下跌的阶段,以便化解相关矛盾。但是,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绝不止一个房地产在支撑着中国经济。超过中国房地产经济的经济领域多如牛毛。未来将获得长足大发展的领域有:高铁、工业地产与工业经济、商业地产与商业经济、国家经济战略大型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与新能源经济、民生产业与民生经济等。中国经济上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还有巨大的纵深,至今还看不到这一上升空间的顶部。这将为中国未来GDP再度大幅上升提供动力。其实大国的幸运就在于其经济纵深的巨大,这是大国优于小国的国家DNA所致。美国的幸运起步在于此,中国的成功登顶倘若能够成功,也就将得益于此。但美国的最终成功并非得益于此,中国的最终成功也有赖于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

中国目前有巨额的外汇现金能力与良好的经常项目与非经常项目的外汇流动性。不管中国是否愿意使用自己手中这一战略性力量或如何使用这一力量,中国与相关世界各大国都将意识到这一力量在未来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作用与力量。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对手必然会对这一力量出尔反尔地试探与算计,这终将逼使中国使用这一力量于有利于中国的领域与热点。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终将会走向扮演面对全球经济纵横捭阖的有力角色,而不管其现在是否继续邋遢地卷缩在美国国债的窠臼里。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及其继续累积的速率对于全球资本主义迟早都会是一个疑似梦魇;中国有力地使用这一战略武器对于中国具有真正参与全球经济,向上继续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空间,获得与美国相类似的全球经济发展空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迟早都会被这一巨大的诱惑所吸引,在一清二白的意识之中,明白无误地走向历史性的辉煌!届时,中国经济规模无论其好是不好,但其规模都将达到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程度,因为此举将拓展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倘若如此作为,将没有人能阻挡这一宏伟现实的到来。

经济发展史有其自身的逻辑,但不一定就因此而有其固有的道德。中国如此地发现自己,发现自己身上所蕴含的不依赖于他人的自身动力是早晚的事。至于这样干下去到底好不好?有哪些不好?比如高房价在中期调整中,中国社会的各方面的承受力到底如何?中国社会目前的核心矛盾是否还要继续回避下去?是否在打开了市场经济的经济自由阀门之后所遇到的所有或主要的焦点性矛盾真能通过提供政治改革就能化解?一句话: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进入中国原有社会时所引起的所有社会痛苦在还没有获得自身解决之道前,就真能通过简单地施与政治自由与民主机制的相继放开就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共处吗?当人们已经解开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那毛茸茸的前胸以后,是否还应继续解开自己的裤袋,以便当众诠释自己的丛林法则与凶险的本性?经济的问题若都不能通过经济的办法来予以解决,在此却要去引入政治或社会综合性解决之道的风险又如何控制?经济困境与矛盾是不能回避的,不能指望仅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全社会的和谐,苏联崩溃的历史图像对此想象力的延展就是最好的旁证!这样的分为条块式的改革计划真能实现平稳过渡吗?我们对此有充分的相关准备吗?我们在着手改变中国社会架构时应当比改变其经济架构时更加谨慎与细心,制定更为完备的综合计划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可犯不起戈尔巴乔夫那样的政治幼稚症,就因为中国人民不该愚蠢地去再经历那惨痛的“饥饿疗法”与全社会大动荡之中的全民的痛不欲生!中国现状的人文土壤与俄罗斯可有天壤之别,俄罗斯人的文化素养远远高于中国现状同类素养。中国一旦天下有事,那将是不可遏止的大雪崩式的可怖动荡,同时,那还将是本来即将肩负人类崇高使命的中国社会反而将经历的巨大梦魇。



老夏

2010.10.6



附文:

GDP世界第二,日本42年得失

陈言

尽管日本内阁府会经常发布各种报告,但8月16日发布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最新情况报告,迅速引起了日本国民的注意。

“2010年4-6月,日本GDP的增值为0.1%,按年率换算的话是0.4%。”按级别应该称做局长的政策统括官谈这些,并没有引起在座的内阁府记者俱乐部各位记者的注意。能够有0.1%的增长,在日本已经属于不错了,全年能拿到0.4%的增长率,更是成绩喜人。

局长话锋一转,谈到了日本与中国相比较后的情况:“4-6月,日本GDP为1万2883亿美元,中国是1万3369亿美元。比较一下1-6月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是2万5871亿美元,中国只有2万5325亿美元,我们比中国多了一些。不过,今年恐怕是要被中国超过了。”局长说话有些弯弯绕,但记者们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自1968年日本超过西德,位居世界GDP第二以后,这是首次真切地让记者们感到,日本GDP就要被中国超越了,在局长淡淡的表述中,这点是非常清晰的。记者们迅速在俱乐部内把短消息发给了各自的报社。

从去年就不断有媒体做中日GDP对比。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在09年8月做了4整页的中日GDP有可能逆转的专辑,各家杂志也纷纷动用各种智囊团的力量,做过GDP逆转的预测,中日逆转早已不是新闻,但是能断定2010年中日逆转,则还是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也让日本市民开始在各种场合,思考日本这42年的得失。

信州大学教授真壁昭夫在8月24日的博客中写道:“日本社会充满了闭塞感,到处可以听到我们已经成为典型的NDC(Newly Declining Country・新衰退国)的声音。”一种无奈充斥着整个社会。

市民冷静对待逆转

早稻田大学产业经营研究所教授木下俊彦谈到中日GDP逆转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07年还1美元兑换120日元,现在过了90日元大关,汇率在两年时间内上升了30日元(25%)。从感觉上说,中国GDP早在几年前就超过了日本。”不看汇率,500亿美元在5万亿GDP中也就占1%,日本满打满算,GDP的增长值为0.4%,和中国的8%前后比起来,只有1/20。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已成为必然,所以日本有了一种GDP世界第二的位子一旦丧失便永远不能夺回的感觉。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日本普通国民的日常生活。当记者们走出内阁府时,看到霞之关大街上行走的人,依旧是西装革履,要是说和几年前有哪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带领带的人少了,包括政治家在内,到了夏天就不再打领带了,这样能让室内的温度高一些,算是回应了节能环保的呼吁。到了这个季节,晚上下班后去酒馆喝的啤酒,则越发地让人感到爽快,把一扎啤酒倒进胃中,似乎全天的疲劳、对酷热的不适都消除了。记者们相信,这样的生活今后也能持续下去。

16日晚上,酒馆电视里不时传来内阁府最新调查结果的消息。大多数人没有太认真地去听这个新闻。“不会因为中国GDP超越了日本,日本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哪些变化。”东京一位姓马场的公司职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我是1968年大学毕业进入企业工作的,到2008年我从企业退下来,我工作期间日本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GDP规模第二的地位。我退休时对公司里的职员说,我们这一代保卫了日本GDP世界第二的地位,下面看你们的了。”平田信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了他退休时对公司同事们的一席话。平田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工作了6年,中国的发展让他两次感觉到了国家在蒸蒸日上时的气势。在大多数日本人想都没有想过中国GDP会超越日本的时候,2008年平田已经清楚地感觉到了中国有可能在不久就超越日本。

“42年过去了,应该好好表扬日本。虽然日本经济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失落了十年以后,失落还在持续,但毕竟日本有了全民皆有的健康保险,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养老保险金,经济上的失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震荡。”平田接着说。他的视点超过了普通日本人,看到的是日本社会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建设了具有超级稳定特点的社会体制。

日本是在GDP规模成为世界第二的过程中,实现了丰衣足食,而且具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让这种丰衣足食能持续下去的能力。虽然贫富悬殊问题在这个国家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但毕竟这里基本上没有食不果腹的人。在保卫GDP规模世界第二的过程中,日本实现了这点。

不断进行设备投资的时代

在大学里讲授日本经济论四十余年的井村喜代子教授,在谈到日本经济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走向经济大国的过程时,特别强调的是日本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设备投资。“这段时期,日本的大型设备投资及劳动生产效率的飞跃提升,奠定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基础。”井村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直能比其他国家在设备投资上做得更大更快,是日本在经济上四十余年来稳坐世界第二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设备投资是在完全驱除旧的生产手段的方式进行的。“从六十年代开始,我们就经常到生产一线去看日本的投资状况。日本生产钢铁的高炉在1964年容积达到2000立方米后,到了69年已经达到3000立方米,很快就在71年实现了4000立方米的规模。一个钢铁厂大型化以后,其他厂家也跟着大型化,小型钢铁厂被迅速淘汰。”井村教授说。那个时代,日本钢铁厂的炼钢转炉也从30吨渐渐发展到了300吨,大型连铸机被全盘引进到了所有钢铁厂。

不仅钢铁是这样,当时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站在日本建设了起来,东京电力公司在横须贺建造的火力发电厂就是其中的一个,其发电量能达到263万千瓦。造船业建造的船舶开始从30万到50万吨,很快就发展到了100万吨级。

重工部门发生了革新性变化后,消费需要紧紧跟上。汽车就是在60年代末期开始在日本走向普及阶段的。已经退休的田村孝行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1964年东京主办奥运会时,已经有不少人拥有了一台自己的轿车,但那些人毕竟是岁数比我大,地位比我高。到了七十年代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我周围差不多的人就已经都买了车了。”当然那个时候大家都买日本国产车,“看到街上到处是车,小区里停满了车,人就会很高兴,觉得有人气,生活水平在提升。”田村说。

各种家用电器开始占领日本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落。1945年前,大城市晚上为了防止美军轰炸,要实行灯火管制。战后可以每天开灯,已经让日本人感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到了60年代,不仅能洗上澡,而且有了种种家电。“我们小时候,家里除了有一张吃饭读书用的小桌子外,是没有其他家具的。不像现在,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应有尽有。”田村说。

是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之后,在国内迅速营造了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消化了投资出的产品制造能力,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才得以回收,日本产业才能走向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一亿“总中产”

在过去的42年中,日本人最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建设了一个全民“总中产”(也叫做一亿“总中产”,因为日本有一亿人口)的国家。

1979年,大平正芳当选为内阁首相,照例是要有一个回答记者提问的时间。记者的提问大都在日本政治、经济方面,偶尔也会提一些关于首相个人的问题。

有记者问:“大平先生现在是一国的首相了,您怎么看待自己的经济地位?”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中产阶层的人。”大平首相脸上浮出了微笑,有板有眼地说。下面的记者共同会心地笑了。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产成了日本最普通也最能获得支持的一个词。说自己中产既是求得共鸣的最好方式,也多少显示出了日本特有的自豪。这和后来80年代出现的土地价格飙升,一部分开始占有大量的不动产成为豪富,和再后来出现的IT暴发户,那种在东京市中心盖一座只供自己一家人住,面积却要有上百亩的情况大为不同。

日本人是如何建设和享受“中产”的呢?

议会中,在野的社会党和共产党等不断向执政的自民党发起猛烈的攻击,说他们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出台的政策不利,随时要取而代之。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也让自民党不得不注意社会福利体制的建设。

中小学9年义务教育在战后已经普及。日本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就是免费教育,本来全年的学费、书本费只相当于普通工作人员几天的工资,对于收入少,纳税少的人则是全部免费。日本说的义务,更多的是指家长必须让自己的适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的义务,如果孩子没有去学习,法院将会追究家长的责任。

高中的费用同样不高。众多的大学生是靠勤工俭学来上大学的。“我们的邻国正在搞政治运动,我们这些大学生听说后,也开始谋划日本文化大革命。大学准备提升学费的时候,我们全校学生行动了起来,共同反对提高学费。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很少有学校敢单方面涨学费的。不像现在,大学说涨就涨了。”已经是一家上市企业的总裁森协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日本早在1961年就已经设置了“国民皆保险”制度,保险的费用与个人的收入挂钩。收入高的人,缴费高,收入低的人只需交纳相当于普通人打几个小时工的工钱。看病报销,缴费高的人报销的比率也高;缴费少的人,通常只报销30%。日本医疗费极为昂贵,从中国到日本听说那里的医疗费后不住地咋舌,但日本人照样看病,很少听说因为没钱而看不起病的。

日本最不成功的可能是他们的住房政策。“总中产”日本人,不论在东京还是乡下,其标准是有一套二层小楼。于是人们看到的是轻轨走上几十公里都是连绵不断的二层住宅,楼宇楼之间缺少绿地,公路两旁没有树木,从高出向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望去,下面的住房如同碎片。走近看时,虽然外表精巧,但大都是使用寿命三、四十年的廉价房子。国营的住宅不是没有,而是在民间鼓吹“官不得压民”的时候,大多数场合其房租价格要高出民间,这样给民间留足了赚钱的余地。

技术开发的停滞与日元汇率翻番

井村喜代子教授认为,“尽管在80年代日本进行了微电(ME)方面的投资,让日本家电迅速占领了世界主要市场,但80年代后期,随着股价、房地产价格的膨胀,日本的技术革新停滞、设备投资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公寓的价格看,1975年一套普通公寓的价格相当于普通人4.7年的收入,但到了1990年已经上升到相当于8年的收入。房地产的利润要大大超过其他产业,日本的产业投资虽然依然在进行着,但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锐气。”井村教授说。

日本技术开发及新产品推广的速度在90年代已经开始下滑。地价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让日本企业从90年代开始逐步向外转移。尽管在80年代也有去欧洲、美国建厂的情况,但主要是为了那里的市场,而9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涉足国外,是为了转移生产基地。彩电生产是日本企业的强项,但到了1993年,日本出口的彩电为328万台,而进口的则有366万台。随着生产向国外的转移,靠产业拉动的GDP规模,从1993年前后开始停滞。

1993年日本GDP规模在4.8万亿美元,其后的17年中,虽然也有超过5万亿的时候,但基本上被固定在5万亿美元上下,完全没有了1977年突破1万亿美元,接着在80年进入到2.4万亿、84年3万亿、89年4万亿的态势。从77年到89年的十多年时间,日本GDP实现了翻两番,其后则是长期停滞。

但是这期间,日本GDP维持了世界第二的规模,这与日元升值有着很大的关系。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产业升级要大大超过欧美,日本经济发展形势也要好于其他国家,这带来了80年代以后日元汇率的一路飙升。“日元在1985年以后从250日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了86年的150日元,接着又在1994年前后进入到了100日元,虽然以后也有日元汇率下跌的情况,但总的来说日元汇率比85年上升了至少1倍。”日本银行职员露口洋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日元汇率在85年广场协议后的一路飙升,而且能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汇率水平上,是日本GDP规模长期稳坐世界第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说日本GDP世界第二是由日本产业做出来的,那么以后维持世界第二,更多的是靠了日元汇率的翻番。在高汇率的支持下,日本劳动生产效率虽然逐年下跌,但日本国家能充分利用汇率带来的有利条件,维持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日本本身也开始从产业国家向资本大国做了调整。从日本银行发布的数字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日本靠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的利益超过产品贸易,这个趋势到现在都一直维持着。

缺少企业家的国度

在基本实现了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人人有保障以后,良好的社会条件开始让日本变得“内向”。

《产经新闻》等日本报纸,喜欢把日本的邻国描绘成坐在火山口上的国家,靠这些来凸显日本的平和、稳定。一位三次来中国赴任的日本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机关,想找几个肯到外国工作的人都非常的困难。并不是语言问题,是很多官员对去外国工作没有兴趣,不愿意到外国去。结果是我这样的人要来反复来中国工作。”

去美国会不会好一些?情况同样很糟糕。美国哈佛大学应该是很不错的学校,但是2010年仅招收到了5名日本留学生,同一时期招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463人,韩国也有314人。“很多人对上哈佛都没有兴趣了。过去官员们会十分愿意去美国读书的。”上述日本官员说。

8月15日,日本产业能率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在问到400名18-26岁刚刚进企业工作的人是否愿意去外国工作时,49.0%的人立即回答:“不愿意。”可以挑选国家的话,24.0%的人表示可以考虑。

在日本上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大企业,一生在一家企业里工作,最后在日本安度晚年,这些成了日本大多数人的毫无兴奋点的“梦”。2010年年初,野村综合研究所对1万名工薪阶层的人做了调查,在回答“你是愿意在大企业里工作一生,还是在有很好的条件时自己创业?”这个问题时,20岁的人只有27%表示可以考虑创业,30岁的人也只有39%的人选择了创业。

在日本经济从复兴走向繁荣,拿下世界第二把交椅时,曾经有诸多的日本企业家脱颖而出,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已经很少能够找到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家了。不仅是企业家,在媒体特别发达的日本,我们也很难举出一位记者、专栏作家的名字;在有上千所大学的日本,基本上没有哪位学者能让其理论在中国的日本学专家之外流传。

当日本就要交出其GDP世界第二的位子时,也许发现这42年日本构筑了稳定的物质社会基础,而其精神文化则需要跨越“内向”,在今后的国际社会中逐步构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本经济从复兴走向繁荣,拿下世界第二把交椅时,曾经有诸多的日本企业家脱颖而出,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已经很少能够找到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家了。不仅是企业家,在媒体特别发达的日本,我们也很难举出一位记者、专栏作家的名字;在有上千所大学的日本,基本上没有哪位学者能让其理论在中国的日本学专家之外流传。


我们不也正成为经济动物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5 05:21 , Processed in 0.0984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