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8|回复: 0

[【社会视角】] 威尼斯电影节:一只插翅却难飞的狮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14: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人心有这样的困惑,目前正在举行的威尼斯电影节与自己没任何关系,一方面确实可能是因为《盗梦空间》掀起的头脑风暴,内地观众好像如坠梦中,充耳不闻外面的风雨声。一方面则是相比戛纳,威尼斯的报道力度见小。先前在北京时听到一些琐碎边角料,意大利大使馆生出一些苛刻政策,结果签证一环卡了不少人,一些地方媒体索性就不去了。因此,不用对比2007年浩浩荡荡的戛纳六十周年,便是拿出五月份的戛纳,威尼斯的曝光率都要见少,受关注自然就有所不及了。

然而《狄仁杰》、《精武风云》、《剑雨》等影片早早亮相,吴宇森拿下了终身成就奖,王兵的《夹边沟》也作为惊喜电影入围……,威尼斯有太多适合国人发挥的地方。如果再把戛纳对中国电影的冷淡和刻薄放一起,威尼斯分明就是无数华语电影人的福地!我觉得症状原因如下:其一,威尼斯过了自己的黄金期,它已经无法正面、全方位去对抗戛纳,即便拿华语电影或亚洲电影当最后的盾牌也无济于事。其二,中国观众也过了迷信艺术电影的年代,从侯孝贤张艺谋到李安贾樟柯,更不会唯“狮子头”是瞻,他们对身边的电影院在放什么电影更感兴趣。

醒狮到睡狮

身为最老牌的国际电影节,威尼斯一直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著称。意大利人擅长评鉴和选拔电影,正如米开朗琪罗天生会画好壁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威尼斯的态度是清醒而锐利,完全压制住了戛纳,无论是肯定西方大师还是发掘东方的日本、印度电影,塔可夫斯基、安东尼奥尼、黑泽明、沟口健二、雷伊等人在当时是榜上有名。电影节的做法可谓十分大胆,鼓励创新。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一直到八十年代,人们还是觉得威尼斯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一干新浪潮老人像戈达尔、侯麦、路易·马勒纷纷借得此处梦圆。

然而进入90年代后期乃至新世纪初,威尼斯昏招频出,完全败露了亚洲口味不说,胡乱调整一些单元设置,以至于外人看着都觉得这电影节在胡搞瞎折腾。这头昏睡的狮子继续浑浑噩噩了好几年,直到2003年的《回归》才有了一股清新之气,那一年恰好是威尼斯的六十周年。此时的戛纳调整了定位,大胆地向美国人示好,拉拢大牌明星,引进好莱坞影片,迎合了一把世界潮流,一下子把威尼斯甩在了身后(马克·穆勒就任后也加强了这方面投入)。因为随着网络等条件的日益发展,电影节不再是小圈子游戏,它们需要寻找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这时候打牌明星走秀什么的最简单直接。

戛纳与威尼斯的区别就是爱奢侈品还是爱古董,爱声名还是爱艺术。为了降低选拔新人的风险,戛纳开始用其他单元来发掘和套牢新人,主竞赛单元经常有滥竽充数的一些老鸟。威尼斯不惜一切力量去推荐新人,结果那些人大多后脚跟刚离开水城,前脚就大步踏去了戛纳,无法留住自己人成了威尼斯永远的痛,更糟糕的是戛纳羽翼丰满,一支独大。尽管还可以压制住柏林,但威尼斯早已被戛纳甩开了好几个身位,它的一些附属单元定位更偏,着重去关注纪录片之类。

中国人的石头狮子

当戛纳可以在2000年推出杨德昌、姜文、王家卫的三人聚首,长剑在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可前一年的威尼斯依然还抱着张艺谋的干瘪大腿不放。不过要知道,威尼斯什么都赶在了前头,它在1994年就已经展示了类似的画面:蔡明亮、姜文、王家卫一起登台领奖,待国人也实在不薄。

随着中国通马克·穆勒的上台,由于他对中国电影有深厚感情,在属于此君的时代,中国电影享受了至高无上的待遇,先有李安和贾樟柯的三连击,中间有中国电影节百年的大礼包,一直到张艺谋领衔评委会这些。话题从来不缺,但关注度却一直上不去,原因还是戛纳地位雷打不动,而且比起傲慢的法国人,意大利在接待等环节上面更是漫不经心,远方来客就此埋下了坏印象。

有句老话说的好,只是得不到的东西才会越想要。当金狮不再是某个人的专利,媒体的报道都成了一种审美疲劳。威尼斯的无奈也就来了,大家都不把它放在眼里。文艺小青年也会话不拐弯地直说,这中国电影好像很多年没拿到过金棕榈了,完全视金狮奖为无物——搞得你拿也不是,不拿又更加不是。最后金狮奖就跟中国人常在门口摆放的石狮子一样,驱凶避邪。

无奈与哀愁

威尼斯的困境是现实的,由于戛纳举办时间在前,老对手会截走一大批优秀作品,它只能挑拣一些剩下的,马克·穆勒也年年去人家老巢搅局。再到嫡系力量,威尼斯系的导演一下子能想起来北野武、柯西胥以及阿罗诺夫斯基,陈英雄这样的人选早已经是明日黄花。相比之下,戛纳主推的罗马尼亚新浪潮和东南亚新势力,基本上做得虎虎生威。老将添得新兵,实力超群。

出于这样的原因,选片组不得不用非主流影片、充军扩招来填补一些空白,用惊喜电影来制造一些悬念。像今年的片单上,你不能说《狄仁杰》和《十三刺客》这样的有什么不好,不过想拿大奖,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由于昆汀的存在,不妨可以认为还有些变数)。这就是类型片的亏,它们也许会很好看,但从来就不是有得奖相的电影。打从前几年开始,威尼斯开始选编类型片来参与竞赛,像动画片、B级片,不过从来没有真正对奖项发起过冲击。

威尼斯一直用最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比如肩负发掘重任,编书写史,有心气也有傲骨,然而这样的做法也意味着它放弃了尊贵姿态,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新人们或者被冷落的老鬼们,他们确实还比不上女明星身上的一件华彩礼服,这才是时代的悲哀。往大的角度说开,在全球化的影响冲击下,比如好莱坞大片的行销全球,戛纳与威尼斯其实是同病相怜的,它们倚重和偏爱“另一种电影”,但生存空间却不断被打压。在多数人面前,少数人向来是被打压的群体,即便威尼斯不复当年之勇,它依然有继续存在的理由。我的朋友描述过一幅美好场景:2012年,当新的电影宫建设落成,届时贵宾云集,无论威尼斯处于谁的掌管,它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际先驱导报-九月】

http://moviel.blog.163.com/blog/static/775843532010918617302/

主要原因是戛纳在前面吗?但是奥斯卡太流行了。艺术与商业。主办者的口味和观众的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5 03:30 , Processed in 0.10459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