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9|回复: 0

[【社会视角】] 王  慧:金钱与幸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4 14: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有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金钱与幸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这项研究基于国民幸福指数,对数十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并把幸福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每天的情绪状态,另一种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更深层次的满足。

  研究显示,年收入7.5万美元是美国人幸福的基准线,一个人的收入越是低于这个基准,越是感觉不幸福。如果年收入高于7.5万美元,无论高出多少,人们的情绪状态都不会有太大改善。但是,高额的收入由于与社会评价相关,能够提升人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换句话说,收入超出7.5万美元越多,人们越感觉生活富足和成功,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也就是第二种层面上的幸福。

  由此看来,金钱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那么,是不是应该追求收入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幸福的最大化呢?当然不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收入所带来的效用能使人们感到幸福,而无限的欲望会使得幸福趋向于零。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一些人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欲望不断膨胀。但是资源具有稀缺性,欲望得不到满足,幸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在不断追求收入增长获得效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欲望,以求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幸福才不会离我们太远。而如何调整欲望,恐怕就要依赖于个人的精神素养了。推而广之,一个国家国民的幸福感除了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与这个国家的精神文化状态也不无联系。

  美国专家的研究还调查了其他一些国家人们的幸福指数,排名靠前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加拿大、荷兰、瑞士、新西兰和美国等富裕的发达国家。看来,金钱的力量对于现阶段人们来说仍然非常重要,7.5万美元的幸福收入临界值对于世界大多数居民来说还难以达到。所以,大力发展经济,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国民才能感到更幸福。

  由此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本质问题——发展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发展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幸福”。经济学不仅仅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也重视微观个体的幸福感。

与经济数据相比,个人的幸福感并不容易计量,但是经济学家们还是想出了很多办法,逐步构建起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体系,出现了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国民幸福指数就是这些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相信通过经济学的推动,人们对幸福会有越来越科学的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幸福观。
转自: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783794.html
推荐理由:一般而言,由于金钱是货币等价物。可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所以金钱与幸福成正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3 02:25 , Processed in 0.1306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